第34頁
〔五要論:〕
拳者,即捶以言勢,即勢以言氣。人得五臟以成形,即由五臟而生氣。五臟者,心、肝、脾、肺、腎也,乃性之源、氣之本也。心為火而性炎上;肝為木而形曲直;脾為土而勢乃敦厚;肺為金而有從革之能;腎為水而有潤下之功,此乃五臟之義。而有準之於氣者,皆各有所配合焉,乃論武事所不可離者。
其在內也,胸膈為肺經之位,而為諸髒之華蓋,故肺動而諸髒不能靜;兩乳之中位心,而護以肺,蓋心居肺之下、胃之上,心為君火,心動而相火無不奉合焉;兩肋之間右為肝,左為脾;背脊骨十四節,皆為腎位,分五臟而總繫於脊,脊通一身骨髓,而腰為兩腎之本位,故腎為先天第一,尤為諸髒之源,故腎水足而金、木、水、火、土咸有生機。然五臟之存於內者,雖各有定位,而機能又各具於周身,領、頂、腦、骨、背皆腎也,兩耳也為腎;兩唇兩腮皆脾也;而發則為肺;天庭為六陽之首,而萃五臟之精華,實頭面之主腦,不啻為一身之座督矣;印堂者陽明胃氣之沖,天庭性起,機由此達,生發之氣,由腎而達於六陽,實為天庭之樞機也;兩目皆為肝,細繹之上包為脾,下包為胃,大角為心經,小角為小腸,白則為肺,黑則為肝,瞳則為腎,實為五臟精華之所聚,而不得專謂之肝也;鼻孔為肺;兩頤為腎;耳門之前為膽經,耳後之高骨亦腎也;鼻為中央之土,萬物資生之源,實為中氣之主也;人中乃氣血之會,上沖印堂達於天庭,而為至要之所,兩唇之下為承漿,承漿之下為地閣,上與天庭相應,亦腎位也。領頂、頸項者,五臟之導途,氣血之總會,前為食氣出入之道,後為腎氣升降之途,肝氣由之而左旋,脾氣由之而右旋,其系更重,而為周身之要領。兩乳為肝,肩窩為肺,兩肘為腎,四肢為脾,兩肩膊皆為脾,而十指則心肝脾肺腎,膝與脛皆腎也,兩足跟為腎之要,湧泉為腎穴。大約身之各部,突者為心,陷者為肺,骨之露處皆為腎,筋之連處皆為肝,肉之厚處皆為脾。象其意則心如猛虎,肝為箭,脾氣暴發似雷電,肺經翕張性空靈,腎其伸縮動如風。
其用為經,制經為意,臨敵應變,不識不知,手足所至,若有神會,洵非筆墨所能預述者也。至於生克治化,雖有他編,而究其要領,自有統會,五行百體,總為一元,四體三心,合為一氣,奚必斷斷於一經一絡,節節而為之哉。
〔六要論:〕
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內三合也;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外三合也,此為六合。左手與右足相合,左肘與右膝相合,左肩與右胯相合,右之與左亦然。以及頭與手合,手與身合,身與步合,孰非外合?心與眼合,肝與筋合,脾與肉合,肺與身合,腎與骨合,孰非內合?豈但六合兩已耶?然此特分而言之也,總之一動而無不動,一合而無不合、五行百骸悉在其中矣。
〔七要論:〕
頭為六陽之首,而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惟首是瞻,故身動頭不可不進也;手為先行,根基在膊,膊不進則手卻而不前也,故膊貴於進也;氣聚中脘,機關在腰,腰不進則氣餒而不實矣,故腰亦貴於進也;意貫周身,運動在步,步不進意則瞠然無能為矣,故步尤貴於進也;以及上左必須進右,上右必須進左,其為七進,孰非為易於著力者哉。要之,未及其進,合周身而毫無關動之意,一言其進,統全體而俱無抽扯游移之形。
〔八要論:〕
身法為何?縱橫、高低、進退、反側而已。縱則放其勢,一往而不返;橫則裹其力,開括而莫阻;高則揚其身,而有增長之意;低則抑其身,而有撲捉之形;當進則進,彈其身而勇往直衝;當退則退,領其氣而迴轉伏斂;至於反身顧後,後即前也,側顧左右,左右豈敢當哉。而要非拘拘焉為之也。必先察敵之強弱,運吾之機關,有忽縱而忽橫,縱橫因勢而變遷,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低,高低隨時以轉移,不可執格而論。時而宜進,故不可退而餒其氣;時而宜退,即當以退而鼓其進,是進固進也,即退亦實以賴其進。若反身顧後,而後亦不覺其為後;側顧左右,而左右也不覺其為左右矣。
總之,機關在眼,變通在心,而握其要者則本諸身,身而進,則四體不令而行矣;身而卻,則百骸莫不冥然而退矣。身法顧可置而不論哉。
〔九要論:〕
今夫五官百骸主於動,而實運以步。步乃一身之根基,運動之樞紐也。以故應戰對敵,皆本諸身,而所以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隨機應變在於手,而所以為手之轉移者,亦在步;進退反側,非步何以作鼓盪之機;抑揚伸縮,非步無以操變化之妙。所謂機關者在眼,變化者在心,而所以轉彎抹角、千變萬化,而不致於窘迫者何?
莫非步為之司令耶。而要非勉強以致之也。動作出於無心,鼓舞出於不覺,身欲動而步為之周旋,手將動而步亦為之催逼,不期然而然,莫之驅而驅,所謂上欲動而下自隨也。且步分前後,有定位者步也,然而無定位者亦為步。如前步之進,後步之隨,前後自有定位,若以前步作後,後步作前,更以前步作後之前步,後步作前之後步,則前後亦自然無定位也。總之,拳乃論勢,而握要者為步。活與不活,固在於步,靈與不靈,亦在於步,步之為用大矣哉……』
處事若大夢
薛顛的象形術有飛、雲、搖、晃、旋五法,此次講飛、搖二法。雲是繞,飛是挑,而繞挑並不能概括雲飛。
象形術與形意拳在練法外觀上的區別是,形意拳是一條直線打下去,而象形術走一二步便轉身了,練轉身就是在練身法。談象形術,講飛必講搖,在飛、雲、搖、晃、旋中,飛、搖是一體相續的。
說拳先說武德。武德是練武人的救命草,沒武德傷害他人是一方面,更糟糕的是,會把自己弄得家破人亡。唐維祿逐出的徒弟一個姓李一個姓田,那位姓李的是在唐師教他時,對唐師突然襲擊。
姓田的一拳能把土牆掏個窟隆,說要到外地行俠仗義去,把兩個兒子托給自己父親,他父親不管。他很惱火,順手給了小兒子一拳,竟然把小兒子給打死了,大兒子跑了,他就把兒子給埋了,埋的時候沒完全斷氣。
如果習武而不修武德是不會有好收場的。我是由袁斌介紹給唐師的。袁斌一次和媳婦吵嘴,一怒之下把媳婦的腳腕子給掰斷了,他媳婦幾日後上吊自殺了。我為此登門把袁彬罵了一頓,說:“你把嫂子逼死了,嫂子多好的人,你出手,怎麼那麼狠!”他很痛苦,說:“我在氣頭上。我不想這樣呀。”
他和唐師都在一個叫“清禮”的民社,奉行不抽菸不喝酒的生活方式,雖然唐師沒把他逐出唐門,但師兄弟們都不再理他,他後來找過我好幾次,也沒能恢復往日的情誼,因為我對他反感了。
不能為富不仁,也不能為武不仁,只有功夫沒有德行,人會喪心病狂,練武的該是仁者。袁斌還等於我半個師傅呢,他當年給祁家大院看廟,問我想不想學拳。寧河小南莊子的人練小神拳,是少林拳一種,我上寧河小學高小時學校請小南莊子人來教過,就此種下我習武的興趣。
拳者,即捶以言勢,即勢以言氣。人得五臟以成形,即由五臟而生氣。五臟者,心、肝、脾、肺、腎也,乃性之源、氣之本也。心為火而性炎上;肝為木而形曲直;脾為土而勢乃敦厚;肺為金而有從革之能;腎為水而有潤下之功,此乃五臟之義。而有準之於氣者,皆各有所配合焉,乃論武事所不可離者。
其在內也,胸膈為肺經之位,而為諸髒之華蓋,故肺動而諸髒不能靜;兩乳之中位心,而護以肺,蓋心居肺之下、胃之上,心為君火,心動而相火無不奉合焉;兩肋之間右為肝,左為脾;背脊骨十四節,皆為腎位,分五臟而總繫於脊,脊通一身骨髓,而腰為兩腎之本位,故腎為先天第一,尤為諸髒之源,故腎水足而金、木、水、火、土咸有生機。然五臟之存於內者,雖各有定位,而機能又各具於周身,領、頂、腦、骨、背皆腎也,兩耳也為腎;兩唇兩腮皆脾也;而發則為肺;天庭為六陽之首,而萃五臟之精華,實頭面之主腦,不啻為一身之座督矣;印堂者陽明胃氣之沖,天庭性起,機由此達,生發之氣,由腎而達於六陽,實為天庭之樞機也;兩目皆為肝,細繹之上包為脾,下包為胃,大角為心經,小角為小腸,白則為肺,黑則為肝,瞳則為腎,實為五臟精華之所聚,而不得專謂之肝也;鼻孔為肺;兩頤為腎;耳門之前為膽經,耳後之高骨亦腎也;鼻為中央之土,萬物資生之源,實為中氣之主也;人中乃氣血之會,上沖印堂達於天庭,而為至要之所,兩唇之下為承漿,承漿之下為地閣,上與天庭相應,亦腎位也。領頂、頸項者,五臟之導途,氣血之總會,前為食氣出入之道,後為腎氣升降之途,肝氣由之而左旋,脾氣由之而右旋,其系更重,而為周身之要領。兩乳為肝,肩窩為肺,兩肘為腎,四肢為脾,兩肩膊皆為脾,而十指則心肝脾肺腎,膝與脛皆腎也,兩足跟為腎之要,湧泉為腎穴。大約身之各部,突者為心,陷者為肺,骨之露處皆為腎,筋之連處皆為肝,肉之厚處皆為脾。象其意則心如猛虎,肝為箭,脾氣暴發似雷電,肺經翕張性空靈,腎其伸縮動如風。
其用為經,制經為意,臨敵應變,不識不知,手足所至,若有神會,洵非筆墨所能預述者也。至於生克治化,雖有他編,而究其要領,自有統會,五行百體,總為一元,四體三心,合為一氣,奚必斷斷於一經一絡,節節而為之哉。
〔六要論:〕
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內三合也;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外三合也,此為六合。左手與右足相合,左肘與右膝相合,左肩與右胯相合,右之與左亦然。以及頭與手合,手與身合,身與步合,孰非外合?心與眼合,肝與筋合,脾與肉合,肺與身合,腎與骨合,孰非內合?豈但六合兩已耶?然此特分而言之也,總之一動而無不動,一合而無不合、五行百骸悉在其中矣。
〔七要論:〕
頭為六陽之首,而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惟首是瞻,故身動頭不可不進也;手為先行,根基在膊,膊不進則手卻而不前也,故膊貴於進也;氣聚中脘,機關在腰,腰不進則氣餒而不實矣,故腰亦貴於進也;意貫周身,運動在步,步不進意則瞠然無能為矣,故步尤貴於進也;以及上左必須進右,上右必須進左,其為七進,孰非為易於著力者哉。要之,未及其進,合周身而毫無關動之意,一言其進,統全體而俱無抽扯游移之形。
〔八要論:〕
身法為何?縱橫、高低、進退、反側而已。縱則放其勢,一往而不返;橫則裹其力,開括而莫阻;高則揚其身,而有增長之意;低則抑其身,而有撲捉之形;當進則進,彈其身而勇往直衝;當退則退,領其氣而迴轉伏斂;至於反身顧後,後即前也,側顧左右,左右豈敢當哉。而要非拘拘焉為之也。必先察敵之強弱,運吾之機關,有忽縱而忽橫,縱橫因勢而變遷,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低,高低隨時以轉移,不可執格而論。時而宜進,故不可退而餒其氣;時而宜退,即當以退而鼓其進,是進固進也,即退亦實以賴其進。若反身顧後,而後亦不覺其為後;側顧左右,而左右也不覺其為左右矣。
總之,機關在眼,變通在心,而握其要者則本諸身,身而進,則四體不令而行矣;身而卻,則百骸莫不冥然而退矣。身法顧可置而不論哉。
〔九要論:〕
今夫五官百骸主於動,而實運以步。步乃一身之根基,運動之樞紐也。以故應戰對敵,皆本諸身,而所以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隨機應變在於手,而所以為手之轉移者,亦在步;進退反側,非步何以作鼓盪之機;抑揚伸縮,非步無以操變化之妙。所謂機關者在眼,變化者在心,而所以轉彎抹角、千變萬化,而不致於窘迫者何?
莫非步為之司令耶。而要非勉強以致之也。動作出於無心,鼓舞出於不覺,身欲動而步為之周旋,手將動而步亦為之催逼,不期然而然,莫之驅而驅,所謂上欲動而下自隨也。且步分前後,有定位者步也,然而無定位者亦為步。如前步之進,後步之隨,前後自有定位,若以前步作後,後步作前,更以前步作後之前步,後步作前之後步,則前後亦自然無定位也。總之,拳乃論勢,而握要者為步。活與不活,固在於步,靈與不靈,亦在於步,步之為用大矣哉……』
處事若大夢
薛顛的象形術有飛、雲、搖、晃、旋五法,此次講飛、搖二法。雲是繞,飛是挑,而繞挑並不能概括雲飛。
象形術與形意拳在練法外觀上的區別是,形意拳是一條直線打下去,而象形術走一二步便轉身了,練轉身就是在練身法。談象形術,講飛必講搖,在飛、雲、搖、晃、旋中,飛、搖是一體相續的。
說拳先說武德。武德是練武人的救命草,沒武德傷害他人是一方面,更糟糕的是,會把自己弄得家破人亡。唐維祿逐出的徒弟一個姓李一個姓田,那位姓李的是在唐師教他時,對唐師突然襲擊。
姓田的一拳能把土牆掏個窟隆,說要到外地行俠仗義去,把兩個兒子托給自己父親,他父親不管。他很惱火,順手給了小兒子一拳,竟然把小兒子給打死了,大兒子跑了,他就把兒子給埋了,埋的時候沒完全斷氣。
如果習武而不修武德是不會有好收場的。我是由袁斌介紹給唐師的。袁斌一次和媳婦吵嘴,一怒之下把媳婦的腳腕子給掰斷了,他媳婦幾日後上吊自殺了。我為此登門把袁彬罵了一頓,說:“你把嫂子逼死了,嫂子多好的人,你出手,怎麼那麼狠!”他很痛苦,說:“我在氣頭上。我不想這樣呀。”
他和唐師都在一個叫“清禮”的民社,奉行不抽菸不喝酒的生活方式,雖然唐師沒把他逐出唐門,但師兄弟們都不再理他,他後來找過我好幾次,也沒能恢復往日的情誼,因為我對他反感了。
不能為富不仁,也不能為武不仁,只有功夫沒有德行,人會喪心病狂,練武的該是仁者。袁斌還等於我半個師傅呢,他當年給祁家大院看廟,問我想不想學拳。寧河小南莊子的人練小神拳,是少林拳一種,我上寧河小學高小時學校請小南莊子人來教過,就此種下我習武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