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哎呀,大夫,你就行行好,你看我70多歲的人了,天那麼冷,來一趟不容易,每次還得排隊掛號拿藥,用去多半天的時間。你就開一個月吧。”
我心裡非常矛盾,我剛因為處方不規範被批評,如果我這次明知故犯,不知道會是什麼後果。而且如果被抽查到,就不僅僅是我一個人能夠承擔的責任,還會影響到整個醫院。
“大爺,很抱歉。真的只能開兩周。您下次來可以不掛號,我給您再開藥。”
“你!”老人愣了一下,說,“我不要下次,我就要你現在給我一個月的藥。”
“可我辦不到。”
“你這是什麼醫院,什麼大夫?一點都不為病人著想!”老人雙眼瞪著我,手指頭快指到我臉上。
我的胸脯起伏著,也瞪著他,但我的心裡始終有一個宗旨:我絕對要保持罵不還口。這時,同事拿來了醫保的條文,另一個大夫自告奮勇替他開藥。當然,他最終拿的還是兩個星期的藥。
診室又恢復了安靜,但有那麼一段時間,我的腦子裡一片空白,以至於影響到我看病的速度。
我一直在想著病人家屬說的那句話“你一點都不為病人著想”。我覺得自己很委屈,作為一個醫生,治病救人一直是自己工作的宗旨,我也願意為病人多提供一些方便。
風濕性疾病是致殘率較高的一類疾病,大部分病種為慢性病,需終身服藥,而且絕大部分病人都使用免疫抑制劑。多跑一次醫院就意味著多增加一次感染的機會。我相信,任何一個風濕科大夫都不願意他的病人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僅僅為取藥而多次跑醫院。
其實,由於醫保政策的原因導致的類似衝突在我科時有發生,我認為是源於社會對風濕免疫病了解得太少。也許,作為風濕科醫生,我們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還應該通過多方的努力,讓社會更多地了解風濕免疫病的病種特點。如果有一天,人們像了解高血壓、冠心病那樣知道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等疾病,我們的病人將會受益匪淺,以上的一幕也將不再會發生。
兩周後,這位大爺又來開藥,碰巧又是我在門診。他看見我,略顯尷尬,隨後拍著我的肩膀說:“周大夫,那天對不起,我過火了。”“沒關係,只要您不再生氣了就行。”我說。其實我在心裡還有一種衝動,想對他說:“我真的願意為您多做一點。”
一個婦科醫生的目擊
◆江斌
http://www.91sqs.com/2353
公元2006年冬,我作為一名剛結束實習的醫生被一家醫院錄用。醫院的效益不錯,我的看病機會很多。
剛上班的幾天,來做節育和流產的病人居多,特別是流產的占多數。作為醫生,我早已經對很多疾病和患者習以為常了。每天都是平平淡淡工作到下班。
今天的第一個患者是檢查胎位的,我做了個檢查,沒有什麼異常,便做了些囑咐。孕婦剛剛離開,便來了兩個做藥流的年輕姑娘。
流產分兩種,一種是人流(人工流產的簡稱),即胎兒已經發育很成熟,不能執行藥流而做的手術;一種是藥流(藥物流產的簡稱),即胎兒還沒有發育成型,將藥物注入子宮,待完全融化後清理出。這兩個患者是做藥流的,我像往常一樣為她們做個消毒,然後配合兩個同事為她們打入藥液,等到了時間,再為她們刮宮,手術在兩個姑娘的大聲叫喊後結束了(我不是女性,沒有體會過這樣的疼痛,但我相信這是很痛苦的)。
兩個姑娘在手術後走路已經有點跛,但是沒有人理會她們,她們就那樣離開了手術室。
現在已經10點半鐘,我正準備去換下手套,一個清純的姑娘走進了手術室,帶她來的同事告訴我,她也是做藥流的。
我點點頭,看了看這個姑娘。準確地說她應該是個女孩,儘管診斷單上寫著她是22歲,但是她看起來不過18歲左右,一個人的年齡,從眼神上我就可以看得出來。
作為醫生,治病救人是天職,這是一種高尚的說法。但是對我來說,醫生的工作也是為了吃飯,我做我自己的事情,拿應得的薪水,別的我不去多想。她的手術由另外兩個同事負責,我只做幫手。在做手術前我只覺得有一點憐憫,這個女孩畢竟年輕,怎麼能忍受這樣的痛苦呢?醫生的心是“狠毒”的,他們的工作從來不會因為病人的叫苦聲而停止。
我對女孩說:“叫出來好點。”但是,這個女孩一聲未吭,這倒讓我驚奇了。我做過許多這樣的手術,無論年齡大小,都有聲大聲小的呻吟,這個患者實在令我佩服。近午休的時候,手術完成。整個手術過程中,這個女孩一聲也沒有呻吟,我曾擔心她休克過去,但事實上她很清醒。
我看了看這個滿面冷汗的女孩,轉身回到更衣室,準備吃午飯。當我走下樓的時候,又看見了那個剛做完藥流的女孩,她很倔強地沒有扶著樓梯的把手走下樓(午休時間電梯不開放)。我尾隨她走出
醫院,一個男孩(我只能這麼形容他,因為他看起來也不過十七八歲)迎面走來,突然緊緊抱住女孩,兩個人就那麼沉默地擁抱著……
外面下雪了,小城的天氣就是這樣的,早晨晴空萬里,到了中午雪花就紛紛飄落。
我心裡非常矛盾,我剛因為處方不規範被批評,如果我這次明知故犯,不知道會是什麼後果。而且如果被抽查到,就不僅僅是我一個人能夠承擔的責任,還會影響到整個醫院。
“大爺,很抱歉。真的只能開兩周。您下次來可以不掛號,我給您再開藥。”
“你!”老人愣了一下,說,“我不要下次,我就要你現在給我一個月的藥。”
“可我辦不到。”
“你這是什麼醫院,什麼大夫?一點都不為病人著想!”老人雙眼瞪著我,手指頭快指到我臉上。
我的胸脯起伏著,也瞪著他,但我的心裡始終有一個宗旨:我絕對要保持罵不還口。這時,同事拿來了醫保的條文,另一個大夫自告奮勇替他開藥。當然,他最終拿的還是兩個星期的藥。
診室又恢復了安靜,但有那麼一段時間,我的腦子裡一片空白,以至於影響到我看病的速度。
我一直在想著病人家屬說的那句話“你一點都不為病人著想”。我覺得自己很委屈,作為一個醫生,治病救人一直是自己工作的宗旨,我也願意為病人多提供一些方便。
風濕性疾病是致殘率較高的一類疾病,大部分病種為慢性病,需終身服藥,而且絕大部分病人都使用免疫抑制劑。多跑一次醫院就意味著多增加一次感染的機會。我相信,任何一個風濕科大夫都不願意他的病人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僅僅為取藥而多次跑醫院。
其實,由於醫保政策的原因導致的類似衝突在我科時有發生,我認為是源於社會對風濕免疫病了解得太少。也許,作為風濕科醫生,我們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還應該通過多方的努力,讓社會更多地了解風濕免疫病的病種特點。如果有一天,人們像了解高血壓、冠心病那樣知道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等疾病,我們的病人將會受益匪淺,以上的一幕也將不再會發生。
兩周後,這位大爺又來開藥,碰巧又是我在門診。他看見我,略顯尷尬,隨後拍著我的肩膀說:“周大夫,那天對不起,我過火了。”“沒關係,只要您不再生氣了就行。”我說。其實我在心裡還有一種衝動,想對他說:“我真的願意為您多做一點。”
一個婦科醫生的目擊
◆江斌
http://www.91sqs.com/2353
公元2006年冬,我作為一名剛結束實習的醫生被一家醫院錄用。醫院的效益不錯,我的看病機會很多。
剛上班的幾天,來做節育和流產的病人居多,特別是流產的占多數。作為醫生,我早已經對很多疾病和患者習以為常了。每天都是平平淡淡工作到下班。
今天的第一個患者是檢查胎位的,我做了個檢查,沒有什麼異常,便做了些囑咐。孕婦剛剛離開,便來了兩個做藥流的年輕姑娘。
流產分兩種,一種是人流(人工流產的簡稱),即胎兒已經發育很成熟,不能執行藥流而做的手術;一種是藥流(藥物流產的簡稱),即胎兒還沒有發育成型,將藥物注入子宮,待完全融化後清理出。這兩個患者是做藥流的,我像往常一樣為她們做個消毒,然後配合兩個同事為她們打入藥液,等到了時間,再為她們刮宮,手術在兩個姑娘的大聲叫喊後結束了(我不是女性,沒有體會過這樣的疼痛,但我相信這是很痛苦的)。
兩個姑娘在手術後走路已經有點跛,但是沒有人理會她們,她們就那樣離開了手術室。
現在已經10點半鐘,我正準備去換下手套,一個清純的姑娘走進了手術室,帶她來的同事告訴我,她也是做藥流的。
我點點頭,看了看這個姑娘。準確地說她應該是個女孩,儘管診斷單上寫著她是22歲,但是她看起來不過18歲左右,一個人的年齡,從眼神上我就可以看得出來。
作為醫生,治病救人是天職,這是一種高尚的說法。但是對我來說,醫生的工作也是為了吃飯,我做我自己的事情,拿應得的薪水,別的我不去多想。她的手術由另外兩個同事負責,我只做幫手。在做手術前我只覺得有一點憐憫,這個女孩畢竟年輕,怎麼能忍受這樣的痛苦呢?醫生的心是“狠毒”的,他們的工作從來不會因為病人的叫苦聲而停止。
我對女孩說:“叫出來好點。”但是,這個女孩一聲未吭,這倒讓我驚奇了。我做過許多這樣的手術,無論年齡大小,都有聲大聲小的呻吟,這個患者實在令我佩服。近午休的時候,手術完成。整個手術過程中,這個女孩一聲也沒有呻吟,我曾擔心她休克過去,但事實上她很清醒。
我看了看這個滿面冷汗的女孩,轉身回到更衣室,準備吃午飯。當我走下樓的時候,又看見了那個剛做完藥流的女孩,她很倔強地沒有扶著樓梯的把手走下樓(午休時間電梯不開放)。我尾隨她走出
醫院,一個男孩(我只能這麼形容他,因為他看起來也不過十七八歲)迎面走來,突然緊緊抱住女孩,兩個人就那麼沉默地擁抱著……
外面下雪了,小城的天氣就是這樣的,早晨晴空萬里,到了中午雪花就紛紛飄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