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不願意這樣子下去了,她說。這樣子?一星期約會一次干一次,過一星期又約會一次干一次……永遠這樣子下去?
她哭。我安慰。沒有奏效。
翌日午休時間往她單位打電話,她不在。晚上往宿舍打電話,也沒人接。下一天也同樣。於是我改變主意,出門旅行。
雨依然下個沒完。窗簾也好床單也好沙發也好,一切都潮乎乎的。空調機的調節鈕瘋了,打開冷得過頭,關掉滿屋潮氣,只好把窗扇推開半邊再開空調,但效果不大。
我躺在床上吸菸。工作根本干不進去,來這裡後一行也沒有寫,只是躺在床上看推理小說、看電視、吸菸。外面陰雨綿綿。
我從賓館房間往她宿舍打了幾次電話,都沒有人接,惟有信號音響個不止。沒準她一個人去了哪裡,或者決定電話一律不接也有可能,放回聽筒,周圍一片岑寂。由於天花板高,沉寂仿佛成了空氣的立柱。
那天下午,我在圖書室再次遇到了早餐時看到的那個年輕女子。
圖書室在一樓大廳的最裡邊。走過長長的走廊,爬幾階樓梯,來到一座帶遊廊的小洋樓。從上邊看,左邊一半是八角形,右邊一半是正方形,左右完全相當,樣式頗有些獨出心裁,過去或許曾被時間多得無法打發的住客欣賞有加,但現在已經幾乎無人光顧。藏書量倒還過得去,但大多像是落後於時代的遺物,若非相當好事之人,斷沒心緒拿在手上閱覽。右邊正方形部分排列著書架,左邊八角形部分擺著寫字檯和一套沙發,茶几上插著一枝不大常見的本地花朵。房間裡一塵不染。
我花了三十分鐘,從一股霉味兒的書架上找出很早以前讀過的亨利·賴德·哈格德的探險小說。硬皮英文舊書,裡面寫有捐贈者(大概)的姓名,書中到處有插圖,感覺上同自己以前讀過的版本插圖頗為不同。
我拿書坐在凸窗的窗台邊,點燃煙,翻開書頁。慶幸的是情節差不多忘了。這樣,一兩天的無聊當可對付過去。
看了二三十分鐘,她走進圖書室。看樣子她原以為裡面空無一人,見到我正坐在窗台邊看書顯得有些驚訝。我略一躊躇,吸口氣朝她點頭。她也點頭致意。她身上穿的同早餐時一樣。
她找書的時間裡,我繼續默默看書。她以一如清晨時的那種“咯噔咯噔”令人快意的足音在書架間走來走去。安靜了一陣子,之後又是“咯噔咯噔”的足音。隔著書架看是看不見,但足音告訴我她未能找到合意的書。我不禁苦笑,這間圖書室哪會有引起女孩子興趣的書呢!
不久,她似乎放棄了找書的念頭,空著兩手離開書架向我走來。足音在我面前打住時,飄來一股高雅的古龍香水味兒:
“能討一支煙嗎?”
我從胸袋裡掏出煙盒,縱向晃了兩三下遞向對方。她抽出一支叼在嘴裡,我用打火機點燃。她如釋重負地深深吸了一口,緩緩吐出,隨即目光移往窗外。
湊近看來,她要比最初印象大三四歲。久戴眼鏡的人一旦失掉眼鏡,看大部分女人都顯得年輕。我合上書,用手指肚擦眼睛,之後想用右手中指往上推眼鏡腿,這才發覺沒戴眼鏡。沒戴眼鏡這點就足以讓人覺得失落。我們的日常生活都是靠幾乎毫無意義的細小動作的累積才得以成立的。
她不時噴一口煙,一聲不響地眼望窗外。她沉默的時間很長,長得幾乎使正常人無法忍受其沉默的重量。起初似乎想找什麼話說來著,但我隨後察覺她壓根兒沒那個意思。無奈,我開口了。
“有什麼有趣的書來著?”
“根本沒有。”她說。旋即閉嘴淡淡一笑,嘴唇兩角略略向上挑起。“全是不知幹什麼用的書。到底什麼年代的書呢?”
我笑道:“很多是過去的風俗小說,從戰前到昭和二三十年代的。”
“有誰讀?”
“沒誰讀吧?過了三四十年還值得讀的書,一百本裡邊也就一本。”
“為什麼不放新書?”
“因為沒人利用。如今大家都看大廳里的雜誌,或打電子遊戲,或看電視。何況也沒什麼人逗留時間長到足以讀完一本書。”
“確是那樣。”說著,她拉過旁邊一把椅子,坐在上面架起腿,“你喜歡那個時代?很多事情都更從容不迫,大凡事物都更為單純的……那樣的時代。”
“不不,”我說,“並不是那個意思。果真生在那個時代,我想也還是要為之氣惱的。隨便說說罷了。”
“你肯定喜歡消失了的東西。”
“那或許是的。”
或許是的。
我們又默默吸菸。
“不管怎麼說,”她說,“一本可讀之書也沒有,多少也還是個問題的。保留昔時淺淡的光輝未嘗不好,但是,也要為被雨悶在房間裡、電視也看膩了、不知怎麼打發時間的客人著想一下嘛!”
“一個人?”
“嗯,一個人。”她看看自己的手心,“旅行時一般都一個人,不大喜歡和誰一塊兒旅行。你呢?”
“的確是的。”我說。總不好說什麼被女友甩了。
“如果推理小說可以的話,我倒是帶來幾本。”我說,“新的,中不中你的意我不知道,要看就借給你好了。”
“謝謝。不過明天下午就打算離開這裡,怕一下子讀不完。”
“沒關係,送給你。反正是口袋本,帶著又重,本想扔在這裡來著。”
她再次淡然一笑,眼睛看看手心。
“那,我就不客氣了。”她說。
我經常想:拿東西拿得老練也是一種偉大的才能。
她說我去取書的時間裡她要喝咖啡,於是我們走出圖書室移到大廳,我叫住一個似乎閒得發慌的男侍應生,要了兩杯咖啡。天花板上吊著一個極大的電扇,慢騰騰地攪拌著大廳的空氣,而潮濕的空氣並無多大變化,無非下來上去而已。
趁咖啡沒來,我乘電梯上到三樓,從房間裡取了兩本書折回。電梯旁邊擺著三個用了很久的旅行皮箱,看情形有新客人進來。旅行箱看上去儼然是等待主人歸來的三條狗。
回到座位上,男侍應生往平底杯里倒進咖啡。細細白白的泡沫泛了一層,俄爾消失不見。我隔著茶几把書遞給她,她接過書看了眼書名,低聲說“謝謝”——至少嘴唇是那麼動的。我不知道她是否中意這兩本書,但這怎麼都無所謂的。什麼原因我不曉得,總之我覺得對於她似乎怎麼都無所謂的。
她把書摞放在茶几上,啜了一小口咖啡,啜罷放回杯子,用咖啡匙滿滿加了一匙精砂糖進去,輕輕攪拌,又把牛奶沿杯邊細細注入。牛奶的白線勾勒出優美的漩渦,稍頃線混在一起,化為薄薄的白膜。她不出聲地啜著這白膜。
手指很細、很滑。她輕捏把手來承受杯重。唯獨小拇指直直地朝上豎起,既無戒指又無戒指痕。
她哭。我安慰。沒有奏效。
翌日午休時間往她單位打電話,她不在。晚上往宿舍打電話,也沒人接。下一天也同樣。於是我改變主意,出門旅行。
雨依然下個沒完。窗簾也好床單也好沙發也好,一切都潮乎乎的。空調機的調節鈕瘋了,打開冷得過頭,關掉滿屋潮氣,只好把窗扇推開半邊再開空調,但效果不大。
我躺在床上吸菸。工作根本干不進去,來這裡後一行也沒有寫,只是躺在床上看推理小說、看電視、吸菸。外面陰雨綿綿。
我從賓館房間往她宿舍打了幾次電話,都沒有人接,惟有信號音響個不止。沒準她一個人去了哪裡,或者決定電話一律不接也有可能,放回聽筒,周圍一片岑寂。由於天花板高,沉寂仿佛成了空氣的立柱。
那天下午,我在圖書室再次遇到了早餐時看到的那個年輕女子。
圖書室在一樓大廳的最裡邊。走過長長的走廊,爬幾階樓梯,來到一座帶遊廊的小洋樓。從上邊看,左邊一半是八角形,右邊一半是正方形,左右完全相當,樣式頗有些獨出心裁,過去或許曾被時間多得無法打發的住客欣賞有加,但現在已經幾乎無人光顧。藏書量倒還過得去,但大多像是落後於時代的遺物,若非相當好事之人,斷沒心緒拿在手上閱覽。右邊正方形部分排列著書架,左邊八角形部分擺著寫字檯和一套沙發,茶几上插著一枝不大常見的本地花朵。房間裡一塵不染。
我花了三十分鐘,從一股霉味兒的書架上找出很早以前讀過的亨利·賴德·哈格德的探險小說。硬皮英文舊書,裡面寫有捐贈者(大概)的姓名,書中到處有插圖,感覺上同自己以前讀過的版本插圖頗為不同。
我拿書坐在凸窗的窗台邊,點燃煙,翻開書頁。慶幸的是情節差不多忘了。這樣,一兩天的無聊當可對付過去。
看了二三十分鐘,她走進圖書室。看樣子她原以為裡面空無一人,見到我正坐在窗台邊看書顯得有些驚訝。我略一躊躇,吸口氣朝她點頭。她也點頭致意。她身上穿的同早餐時一樣。
她找書的時間裡,我繼續默默看書。她以一如清晨時的那種“咯噔咯噔”令人快意的足音在書架間走來走去。安靜了一陣子,之後又是“咯噔咯噔”的足音。隔著書架看是看不見,但足音告訴我她未能找到合意的書。我不禁苦笑,這間圖書室哪會有引起女孩子興趣的書呢!
不久,她似乎放棄了找書的念頭,空著兩手離開書架向我走來。足音在我面前打住時,飄來一股高雅的古龍香水味兒:
“能討一支煙嗎?”
我從胸袋裡掏出煙盒,縱向晃了兩三下遞向對方。她抽出一支叼在嘴裡,我用打火機點燃。她如釋重負地深深吸了一口,緩緩吐出,隨即目光移往窗外。
湊近看來,她要比最初印象大三四歲。久戴眼鏡的人一旦失掉眼鏡,看大部分女人都顯得年輕。我合上書,用手指肚擦眼睛,之後想用右手中指往上推眼鏡腿,這才發覺沒戴眼鏡。沒戴眼鏡這點就足以讓人覺得失落。我們的日常生活都是靠幾乎毫無意義的細小動作的累積才得以成立的。
她不時噴一口煙,一聲不響地眼望窗外。她沉默的時間很長,長得幾乎使正常人無法忍受其沉默的重量。起初似乎想找什麼話說來著,但我隨後察覺她壓根兒沒那個意思。無奈,我開口了。
“有什麼有趣的書來著?”
“根本沒有。”她說。旋即閉嘴淡淡一笑,嘴唇兩角略略向上挑起。“全是不知幹什麼用的書。到底什麼年代的書呢?”
我笑道:“很多是過去的風俗小說,從戰前到昭和二三十年代的。”
“有誰讀?”
“沒誰讀吧?過了三四十年還值得讀的書,一百本裡邊也就一本。”
“為什麼不放新書?”
“因為沒人利用。如今大家都看大廳里的雜誌,或打電子遊戲,或看電視。何況也沒什麼人逗留時間長到足以讀完一本書。”
“確是那樣。”說著,她拉過旁邊一把椅子,坐在上面架起腿,“你喜歡那個時代?很多事情都更從容不迫,大凡事物都更為單純的……那樣的時代。”
“不不,”我說,“並不是那個意思。果真生在那個時代,我想也還是要為之氣惱的。隨便說說罷了。”
“你肯定喜歡消失了的東西。”
“那或許是的。”
或許是的。
我們又默默吸菸。
“不管怎麼說,”她說,“一本可讀之書也沒有,多少也還是個問題的。保留昔時淺淡的光輝未嘗不好,但是,也要為被雨悶在房間裡、電視也看膩了、不知怎麼打發時間的客人著想一下嘛!”
“一個人?”
“嗯,一個人。”她看看自己的手心,“旅行時一般都一個人,不大喜歡和誰一塊兒旅行。你呢?”
“的確是的。”我說。總不好說什麼被女友甩了。
“如果推理小說可以的話,我倒是帶來幾本。”我說,“新的,中不中你的意我不知道,要看就借給你好了。”
“謝謝。不過明天下午就打算離開這裡,怕一下子讀不完。”
“沒關係,送給你。反正是口袋本,帶著又重,本想扔在這裡來著。”
她再次淡然一笑,眼睛看看手心。
“那,我就不客氣了。”她說。
我經常想:拿東西拿得老練也是一種偉大的才能。
她說我去取書的時間裡她要喝咖啡,於是我們走出圖書室移到大廳,我叫住一個似乎閒得發慌的男侍應生,要了兩杯咖啡。天花板上吊著一個極大的電扇,慢騰騰地攪拌著大廳的空氣,而潮濕的空氣並無多大變化,無非下來上去而已。
趁咖啡沒來,我乘電梯上到三樓,從房間裡取了兩本書折回。電梯旁邊擺著三個用了很久的旅行皮箱,看情形有新客人進來。旅行箱看上去儼然是等待主人歸來的三條狗。
回到座位上,男侍應生往平底杯里倒進咖啡。細細白白的泡沫泛了一層,俄爾消失不見。我隔著茶几把書遞給她,她接過書看了眼書名,低聲說“謝謝”——至少嘴唇是那麼動的。我不知道她是否中意這兩本書,但這怎麼都無所謂的。什麼原因我不曉得,總之我覺得對於她似乎怎麼都無所謂的。
她把書摞放在茶几上,啜了一小口咖啡,啜罷放回杯子,用咖啡匙滿滿加了一匙精砂糖進去,輕輕攪拌,又把牛奶沿杯邊細細注入。牛奶的白線勾勒出優美的漩渦,稍頃線混在一起,化為薄薄的白膜。她不出聲地啜著這白膜。
手指很細、很滑。她輕捏把手來承受杯重。唯獨小拇指直直地朝上豎起,既無戒指又無戒指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