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婉容,字慕鴻,郭布羅氏,達斡爾族人,是前內務府大臣榮源之女,滿洲正白旗人。曾祖父長順曾是吉林將軍。她與溥儀同庚,比溥儀大約三個半月。由於端康太妃得到溥儀父親和叔叔的贊同,認為婉容家境富有;相貌、血統都比文繡好。於是溥儀又答應立婉容為後,放棄首先相中的文繡。婉容嫁時年方十七歲,不僅容貌端莊秀美、清新脫俗,且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而在貴族中聞名遐邇。婚禮的第三天,她和溥儀一起在東暖閣接受各國駐華使節的賀禮,這是婉容以皇后身份第一次公開露面。當時,也梳著滿族式的「兩把頭」,高高的髮髻上綴滿了絨花;身穿的黃緞織花旗袍顯得華艷照人,使見多識廣的外國使節夫人們無不驚嘆這位皇后的嬌美容顏和高雅儀態。當時的大小各報,亦以極大篇幅做了繪影繪聲的實況報導,其盛況可謂空前。
新婚燕爾,溥儀和婉容本應相依相伴,頗為和美。但溥儀不了解這其中的甜美,一心一意要從事恢復祖業,即便是在新婚之夕,也還是為這個問題而耿耿於懷,竟至於把新婚妻子拋撇在洞房裡,獨自一個人跑到他單身時代所居住的養心殿裡來琢磨這個盤踞不去的心中疑難,完全不顧被拋撇在洞房裡的婉容是何心情。在沒有出宮之前,溥儀和他的后妃關係如何,由於溥儀自傳中沒有這方面的敘述,實際情況難以明了。婉容是出身富家的貴族千金,何況民國時代的大家閨秀都懂得崇尚時髦,愛好西洋的物質文明,所以婉容對於各式各樣的物質享受都十分在行。她有機會接觸社會上的各種新事物,所以諳熟很多宮內享受不到的「洋」玩意兒。她愛看外國電影,喜歡吃西餐,會騎自行車,還略通英語。住在紫禁城的那段日子裡,由於母儀天下的榮耀和新婚燕爾的歡愉,婉容過得還算愜意,她的柔情與活潑也給溥儀帶來了很多快樂,溥儀漸漸把婉容引為知己,不僅依從婉容的習慣和愛好,還特意聘請了美國教師專門教授婉容英文。而這時候的婉容也確實給了溥儀很多柔情,在紫禁城兩年多的時間裡,她幾乎每天都用英文給溥儀寫信,並且在這些情意綿綿的簡訊下方以「伊莉莎白」落款,因為她非常喜歡溥儀給她取的這個與英國女王相同的名字。
1924年11月,馮玉祥的部下將溥儀逐出了紫禁城。轉年2月移居天津張園。溥儀在莊士敦的陪同下,帶著婉容和文繡第一次進入了宮外的世界。按照《修正清室優待條件》,溥儀已「永遠廢除皇帝尊號」,而婉容也隨之失去了徒有其名的「皇后」身份。
婚後,婉容和文繡在宮中時相處融洽。至今還存有她們的書信,後、妃關係惡化是被國民政府逐溥儀一家離宮後,到天津居住時才變壞的。文繡,字蕙心,是滿族鄂爾德特氏端恭的女兒,她是與婉容同時被分別圈定為後、妃的。按清代禮制,她在溥儀與婉容舉行大婚的早一天進宮,當時她年僅十四歲,文繡從小接受的是三從四德的封建教育,雖然相貌不如婉容姣好,但性格卻比婉容溫順寬厚。溥儀待文繡開始時也還較平等,比如一些適宜後、妃參加的活動,溥儀總是讓婉容、文繡一起出面,為了學習英語,溥儀也給文繡請了教師。但是,婉容卻對此大為不滿。婉容的爭寵好勝,一方面是她的性情所致,更主要的是由於宮內枯燥、寂寞的生活決定的。婉容雖然得到了皇后的高貴身份和衣食豪華的生活,但是紫禁城的高牆束縛著她的自由,尤其是夫妻關係間的難言之隱,更使她深深地陷於痛苦之中。新婚不久的皇后很快就變得鬱鬱寡歡了。婉容患有遺傳性的精神病,她的父親曾有此疾,後用鴉片治好了精神分裂。所以在溥儀的同意下用鴉片替婉容治病。可惜病不單不能醫好,反成為癮君子。
出宮後的婉容似乎精神煥發了一陣,她一改宮中的裝束,換上了時裝旗袍和高跟皮鞋,還燙了頭髮,再加上她纖柔秀美的音容笑貌,一時成為租界中的「摩登女性」。更使她興奮的是,天津這座繁華的商業城市給她提供了既時髦又風流的消遣方式。對她吸引力最大的則莫過於到各大百貨公司購物,這種物質刺激後來竟發展成婉容、文繡之間爭寵的手段。溥儀後來在《我的前半生》中稱之為「競賽式的購買」,他回憶道:「婉容本是一位天津大小姐,花錢買廢物的門道比我多。她買了什麼東西,文繡也一定要。我給文繡買了,婉容一定又要買,而且花的錢更多,好像不如此不足以顯示皇后的身份。」當時,朝廷經濟狀況早已大不如前,財政支絀而各種開支難以應付,當然必須對這種競爭揮霍的靡費行動有所抑制。然而婉容卻抬出她的身份來,以為皇后的地位遠高於妃嬪,如要裁節,也只能裁文繡的開支,而不可能限制她自己的消費。這種爭執,一方面固然出於愛慕虛榮,其內心的潛意識,也還是由於妻妾爭寵。
新的環境並沒有改善婉容與溥儀的關係,他們之間始終未能建立起普通夫婦間的那種恩愛、真摯的感情。一則因為當時溥儀在遺老們的慫恿下正一心想著復辟,更主要的原因則是他自己後來才領悟到:我不懂得什麼叫愛情,在別人心中夫妻是平等的,在我,夫婦關係就是主奴關係,妻妾都是君王的奴才和工具。雖然遇有應酬時他也讓婉容出面,但在溥儀的眼裡,婉容只不過是一個應景的擺設。無聊和孤寂使婉容的精神日益頹靡,常常夜不成寐,終而得了神經衰弱症,而且鴉片癮也越來越大了。
新婚燕爾,溥儀和婉容本應相依相伴,頗為和美。但溥儀不了解這其中的甜美,一心一意要從事恢復祖業,即便是在新婚之夕,也還是為這個問題而耿耿於懷,竟至於把新婚妻子拋撇在洞房裡,獨自一個人跑到他單身時代所居住的養心殿裡來琢磨這個盤踞不去的心中疑難,完全不顧被拋撇在洞房裡的婉容是何心情。在沒有出宮之前,溥儀和他的后妃關係如何,由於溥儀自傳中沒有這方面的敘述,實際情況難以明了。婉容是出身富家的貴族千金,何況民國時代的大家閨秀都懂得崇尚時髦,愛好西洋的物質文明,所以婉容對於各式各樣的物質享受都十分在行。她有機會接觸社會上的各種新事物,所以諳熟很多宮內享受不到的「洋」玩意兒。她愛看外國電影,喜歡吃西餐,會騎自行車,還略通英語。住在紫禁城的那段日子裡,由於母儀天下的榮耀和新婚燕爾的歡愉,婉容過得還算愜意,她的柔情與活潑也給溥儀帶來了很多快樂,溥儀漸漸把婉容引為知己,不僅依從婉容的習慣和愛好,還特意聘請了美國教師專門教授婉容英文。而這時候的婉容也確實給了溥儀很多柔情,在紫禁城兩年多的時間裡,她幾乎每天都用英文給溥儀寫信,並且在這些情意綿綿的簡訊下方以「伊莉莎白」落款,因為她非常喜歡溥儀給她取的這個與英國女王相同的名字。
1924年11月,馮玉祥的部下將溥儀逐出了紫禁城。轉年2月移居天津張園。溥儀在莊士敦的陪同下,帶著婉容和文繡第一次進入了宮外的世界。按照《修正清室優待條件》,溥儀已「永遠廢除皇帝尊號」,而婉容也隨之失去了徒有其名的「皇后」身份。
婚後,婉容和文繡在宮中時相處融洽。至今還存有她們的書信,後、妃關係惡化是被國民政府逐溥儀一家離宮後,到天津居住時才變壞的。文繡,字蕙心,是滿族鄂爾德特氏端恭的女兒,她是與婉容同時被分別圈定為後、妃的。按清代禮制,她在溥儀與婉容舉行大婚的早一天進宮,當時她年僅十四歲,文繡從小接受的是三從四德的封建教育,雖然相貌不如婉容姣好,但性格卻比婉容溫順寬厚。溥儀待文繡開始時也還較平等,比如一些適宜後、妃參加的活動,溥儀總是讓婉容、文繡一起出面,為了學習英語,溥儀也給文繡請了教師。但是,婉容卻對此大為不滿。婉容的爭寵好勝,一方面是她的性情所致,更主要的是由於宮內枯燥、寂寞的生活決定的。婉容雖然得到了皇后的高貴身份和衣食豪華的生活,但是紫禁城的高牆束縛著她的自由,尤其是夫妻關係間的難言之隱,更使她深深地陷於痛苦之中。新婚不久的皇后很快就變得鬱鬱寡歡了。婉容患有遺傳性的精神病,她的父親曾有此疾,後用鴉片治好了精神分裂。所以在溥儀的同意下用鴉片替婉容治病。可惜病不單不能醫好,反成為癮君子。
出宮後的婉容似乎精神煥發了一陣,她一改宮中的裝束,換上了時裝旗袍和高跟皮鞋,還燙了頭髮,再加上她纖柔秀美的音容笑貌,一時成為租界中的「摩登女性」。更使她興奮的是,天津這座繁華的商業城市給她提供了既時髦又風流的消遣方式。對她吸引力最大的則莫過於到各大百貨公司購物,這種物質刺激後來竟發展成婉容、文繡之間爭寵的手段。溥儀後來在《我的前半生》中稱之為「競賽式的購買」,他回憶道:「婉容本是一位天津大小姐,花錢買廢物的門道比我多。她買了什麼東西,文繡也一定要。我給文繡買了,婉容一定又要買,而且花的錢更多,好像不如此不足以顯示皇后的身份。」當時,朝廷經濟狀況早已大不如前,財政支絀而各種開支難以應付,當然必須對這種競爭揮霍的靡費行動有所抑制。然而婉容卻抬出她的身份來,以為皇后的地位遠高於妃嬪,如要裁節,也只能裁文繡的開支,而不可能限制她自己的消費。這種爭執,一方面固然出於愛慕虛榮,其內心的潛意識,也還是由於妻妾爭寵。
新的環境並沒有改善婉容與溥儀的關係,他們之間始終未能建立起普通夫婦間的那種恩愛、真摯的感情。一則因為當時溥儀在遺老們的慫恿下正一心想著復辟,更主要的原因則是他自己後來才領悟到:我不懂得什麼叫愛情,在別人心中夫妻是平等的,在我,夫婦關係就是主奴關係,妻妾都是君王的奴才和工具。雖然遇有應酬時他也讓婉容出面,但在溥儀的眼裡,婉容只不過是一個應景的擺設。無聊和孤寂使婉容的精神日益頹靡,常常夜不成寐,終而得了神經衰弱症,而且鴉片癮也越來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