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而寧萱也毫不掩飾對余杰的感情:「認識你之後,即使我在寫每份無聊的商務報告時,都像在寫一首詩歌。平生第一次,相信自己可以深深地去愛一個人,全身心地去愛一個人。原來相愛如此美好,愛到深處如此美好。我現在一開口就想讚美愛情。」
兩個月之後,寧萱跟隨一幫探險的朋友開車去了西藏,她沒有告訴任何人。整整一個月,余杰望穿雙眼,歸鴻無期。他心中的失落感在逐漸加深,這種感覺自初戀結束後就沒有過了。他不知道她的模樣、家庭甚至工作。除了幾張薄薄的信紙,他幾乎不知道她的一切。但是,他內心分明感受到了與她之間的一種親近,一種契合,一種「靈犀」。
「我要勇敢地去愛,勇敢地去受傷」--余杰在當天的日記中寫下這句愛情誓言。他知道,他是在愛了。這種感覺令他溫暖而又惶惑:這份飄渺的愛情,他能把握住麼?
直到9月份新學期開學,在四川老家過完暑假回到學校的余杰這才收到寧萱的信。信中,她平靜地告訴了他去西藏體驗死亡,也差點葬身藏北大雪山的故事。一邊讀她的文字,他心中一邊鈍鈍地痛著:可想而知她內心的孤獨有多大,早知如此,他就會早點去江南看望她了,他要為她排解憂鬱和孤獨,讓她的心像天邊的星星一樣燦爛。他立即給她回了一封信,信中引用了台灣詩人洛夫的一首詩:
浮在河面上的一雙眼睛仍炯炯然
望向一條青石小徑
水來,我在水中等你
火來,我在灰燼中等你金山銀山總有散盡的那一天而詩人的詩句卻能永遠留在心中
1999年10月3日是余杰的26歲生日。這天,他和幾個朋友在他位於北京「稻香園」的租房裡喝酒聊天,將近午夜,朋友們漸次散去。這時他的手機忽然響了,他奇怪,這麼晚了,誰還來電話?他接了電話,由於手機信號不好,他大聲問對方:「哪位?」那邊卻掛斷了。他以為是誰打錯了電話,也沒在意。過了一會兒,電話又響了起來,他再次大聲問是誰,可還是無人說話。他仔細看了看手機顯示的號碼,很陌生。他盯著這組號碼看了好一會兒,鬼使神差地按那個電話重打了過去,一個怯怯的女聲傳了過來:「是我,寧萱。」他的心臟有片刻的窒息--寧萱?那充滿磁性的聲音,他好像在夢中聽到過。對了,那聲音來自於那些信件。
是寧萱。她昨天剛去醫院拔了兩顆智齒,麻藥失去藥效後,傷口疼得厲害,身邊又沒有親人和朋友,不知為什麼突然就想聽聽余杰的聲音,於是就試著撥了個電話,而且只給他一個人撥了電話。
第一次回信時,余杰便告知他的手機號碼,她卻一直沒打過。可當她鼓足勇氣打過去時,聽到的卻是余杰「凶神惡煞」的聲音,嚇得她慌忙掛了電話。她不無委屈地說:「好怕你剛才的聲音。」余杰不好意思地笑了,解釋說那是因為手機的信號不好。她這才釋然。
余杰欣喜地對寧萱說:「你知道嗎?今天是我26歲生日,你第一次打電話居然就撞上了我的生日。我相信這不是偶然!」寧萱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也許,這是上蒼的安排?他們在電話里聊了一個多小時,余杰有生以來從沒有打過這麼長時間的電話。寧萱說,她每天都與商賈和達官貴人們打交道,但一點也不羨慕那些人,那些人當中有幾個是真正崇高而快樂的呢?寧萱相信,金山銀山也有散盡的那一天,而詩人的詩句卻永遠在自己的心中。茫茫時空中,多少政客和富翁們灰飛煙滅,而窮困潦倒的詩人卻能夠以一句詩歌而獲得永恆。
窗外,是北京很少見的滿天的星光,幾千里外的南方的天空呢?余杰想:南方的星光一定比北方的還要亮。天空的星辰實際上對應著他們內心的星辰,正像康德說過的那樣,心中有星星的人,頭上才會有星辰。
那天晚上,天上的星光把他們的心照得好亮好亮。
過了幾天,寧萱獲得了一個出差北京的機會,平時她最討厭出差,因為她暈機。可是,這一次她卻自告奮勇要求出差,因為,她要去著名的未名湖畔,看看那片剛剛萌發的愛情嫩芽。
10月7日下午,忙完公司工作的寧萱給余杰打電話,雙方約好晚上六點在北大南門見面。終於見面了,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他們都一眼就認出了對方。她跟他想像中的差不多:瘦高,短髮,眼睛大而亮,素麵朝天,清清爽爽,如一朵出水芙蓉;而他,也和她想像中的相距不遠:有點蒼白的面龐,寬闊的腦門,睿智的眼睛藏在鏡片後面,臉上還有青春痘的痕跡。四目相交接,彼此都有一種觸電的感覺。不需要鑰匙,也無需密碼,彼此所有的藩籬都自動開啟了……
余杰邀請寧萱去他「稻香園」的小屋坐坐。那是一個陳舊的工人小區,一間小小的經常斷水斷電的屋子。一進房間,寧萱便為他的幾千冊圖書所驚嘆!余杰打開電腦,讓寧萱看自己最近寫的幾篇文章,她毫不客氣地在上面就修改了起來,好像在修改自己的文章。而一向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自己文字的余杰,也坦然面對她的這種「放肆」的行為,儘管剛剛見面,卻像神交多年的老友,一切不必要的客套和禮儀都沒有必要。當時寧萱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覺得這間小屋就是屬於她自己的。
「假如哪天我失業了,我就來給你當秘書,幫你整理文稿。」忽然,寧萱說出這句話。站在她身後,余杰只覺得一股幸福的暖流從心底湧起來,他想說「正求之不得呢」,又擔心給她留下輕浮的印象,便沉默不語。其實,寧萱多麼希望他給她一個哪怕是半真半假的答覆呵!他的沉默讓她有微微的失望。
兩個月之後,寧萱跟隨一幫探險的朋友開車去了西藏,她沒有告訴任何人。整整一個月,余杰望穿雙眼,歸鴻無期。他心中的失落感在逐漸加深,這種感覺自初戀結束後就沒有過了。他不知道她的模樣、家庭甚至工作。除了幾張薄薄的信紙,他幾乎不知道她的一切。但是,他內心分明感受到了與她之間的一種親近,一種契合,一種「靈犀」。
「我要勇敢地去愛,勇敢地去受傷」--余杰在當天的日記中寫下這句愛情誓言。他知道,他是在愛了。這種感覺令他溫暖而又惶惑:這份飄渺的愛情,他能把握住麼?
直到9月份新學期開學,在四川老家過完暑假回到學校的余杰這才收到寧萱的信。信中,她平靜地告訴了他去西藏體驗死亡,也差點葬身藏北大雪山的故事。一邊讀她的文字,他心中一邊鈍鈍地痛著:可想而知她內心的孤獨有多大,早知如此,他就會早點去江南看望她了,他要為她排解憂鬱和孤獨,讓她的心像天邊的星星一樣燦爛。他立即給她回了一封信,信中引用了台灣詩人洛夫的一首詩:
浮在河面上的一雙眼睛仍炯炯然
望向一條青石小徑
水來,我在水中等你
火來,我在灰燼中等你金山銀山總有散盡的那一天而詩人的詩句卻能永遠留在心中
1999年10月3日是余杰的26歲生日。這天,他和幾個朋友在他位於北京「稻香園」的租房裡喝酒聊天,將近午夜,朋友們漸次散去。這時他的手機忽然響了,他奇怪,這麼晚了,誰還來電話?他接了電話,由於手機信號不好,他大聲問對方:「哪位?」那邊卻掛斷了。他以為是誰打錯了電話,也沒在意。過了一會兒,電話又響了起來,他再次大聲問是誰,可還是無人說話。他仔細看了看手機顯示的號碼,很陌生。他盯著這組號碼看了好一會兒,鬼使神差地按那個電話重打了過去,一個怯怯的女聲傳了過來:「是我,寧萱。」他的心臟有片刻的窒息--寧萱?那充滿磁性的聲音,他好像在夢中聽到過。對了,那聲音來自於那些信件。
是寧萱。她昨天剛去醫院拔了兩顆智齒,麻藥失去藥效後,傷口疼得厲害,身邊又沒有親人和朋友,不知為什麼突然就想聽聽余杰的聲音,於是就試著撥了個電話,而且只給他一個人撥了電話。
第一次回信時,余杰便告知他的手機號碼,她卻一直沒打過。可當她鼓足勇氣打過去時,聽到的卻是余杰「凶神惡煞」的聲音,嚇得她慌忙掛了電話。她不無委屈地說:「好怕你剛才的聲音。」余杰不好意思地笑了,解釋說那是因為手機的信號不好。她這才釋然。
余杰欣喜地對寧萱說:「你知道嗎?今天是我26歲生日,你第一次打電話居然就撞上了我的生日。我相信這不是偶然!」寧萱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也許,這是上蒼的安排?他們在電話里聊了一個多小時,余杰有生以來從沒有打過這麼長時間的電話。寧萱說,她每天都與商賈和達官貴人們打交道,但一點也不羨慕那些人,那些人當中有幾個是真正崇高而快樂的呢?寧萱相信,金山銀山也有散盡的那一天,而詩人的詩句卻永遠在自己的心中。茫茫時空中,多少政客和富翁們灰飛煙滅,而窮困潦倒的詩人卻能夠以一句詩歌而獲得永恆。
窗外,是北京很少見的滿天的星光,幾千里外的南方的天空呢?余杰想:南方的星光一定比北方的還要亮。天空的星辰實際上對應著他們內心的星辰,正像康德說過的那樣,心中有星星的人,頭上才會有星辰。
那天晚上,天上的星光把他們的心照得好亮好亮。
過了幾天,寧萱獲得了一個出差北京的機會,平時她最討厭出差,因為她暈機。可是,這一次她卻自告奮勇要求出差,因為,她要去著名的未名湖畔,看看那片剛剛萌發的愛情嫩芽。
10月7日下午,忙完公司工作的寧萱給余杰打電話,雙方約好晚上六點在北大南門見面。終於見面了,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他們都一眼就認出了對方。她跟他想像中的差不多:瘦高,短髮,眼睛大而亮,素麵朝天,清清爽爽,如一朵出水芙蓉;而他,也和她想像中的相距不遠:有點蒼白的面龐,寬闊的腦門,睿智的眼睛藏在鏡片後面,臉上還有青春痘的痕跡。四目相交接,彼此都有一種觸電的感覺。不需要鑰匙,也無需密碼,彼此所有的藩籬都自動開啟了……
余杰邀請寧萱去他「稻香園」的小屋坐坐。那是一個陳舊的工人小區,一間小小的經常斷水斷電的屋子。一進房間,寧萱便為他的幾千冊圖書所驚嘆!余杰打開電腦,讓寧萱看自己最近寫的幾篇文章,她毫不客氣地在上面就修改了起來,好像在修改自己的文章。而一向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自己文字的余杰,也坦然面對她的這種「放肆」的行為,儘管剛剛見面,卻像神交多年的老友,一切不必要的客套和禮儀都沒有必要。當時寧萱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覺得這間小屋就是屬於她自己的。
「假如哪天我失業了,我就來給你當秘書,幫你整理文稿。」忽然,寧萱說出這句話。站在她身後,余杰只覺得一股幸福的暖流從心底湧起來,他想說「正求之不得呢」,又擔心給她留下輕浮的印象,便沉默不語。其實,寧萱多麼希望他給她一個哪怕是半真半假的答覆呵!他的沉默讓她有微微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