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李月容的生母喬氏去世得早,在喬氏去世後,李月容所獲得的來自年長女性關心與慈愛,幾乎都是來自李妃(那時候還是側室李氏)的。這種關愛在一個少女由“懂事”到“成熟”的成長過程中是如此重要與難以忘懷,所以李月容對李氏是真心感激與敬重的。儘管李妃對她的關愛也許僅僅是出自她一向恪守的做人的本分,但這種“本分”是帶著溫度的,李月容能感受到其中的善意與真誠,與之相反的是另一個姨娘梁氏的“本分”,那種為李濟滿意而表現出的“本分”只能李月容在心底冷笑兩下。至於韋氏,則是一個仗著李濟的寵愛,連慈愛“本分”戲碼都不會演的蠢貨。
李月容對李氏的感激和尊重,自然而然地發散到李初和李玉瑤身上。事實上,李初和李玉瑤也確實比梁氏和韋氏的幾個子女可愛得多。喬氏在世時,正妻的身份、高貴的出身讓她成為理所當然的當家主母,後宅的絕對權威。相應地,李月容作為家中唯一的嫡女,是不屑於勾心鬥角的。喬氏去世後,李家後院的穩定的結構和局勢瞬間坍塌,連帶著李月容都被捲入漩渦之中。覬覦著主母之位,與李月容在府內各項事務、權力上暗暗角力的梁氏,以及和自己母親之死間接有關的韋氏,都是李月容勢成水火的敵人。
李氏天性懦弱,她的第一選擇自然是明哲保身、遠離爭鬥,然而韋氏的跋扈與惡毒,梁氏的野心與城府讓她與她們越走越遠,逐漸地成為李月容陣地里的一員。可以說,李月容與李氏之間,不僅有利益的牽扯,還有感情的牽連。而對於自己看著長大,感情頗深的李玉瑤,李月容更不可能坐視她被迫遠嫁番夷。
李月容追憶往日,又迅速在腦海里搜尋著可行之法,可用之人,然而成果寥寥,如何讓李濟收回成命,這的確是一個棘手的難題。李月容煩躁之際,李妃依舊在抹著淚花自怨自艾,李月容終於按捺不住,她儘量使自己用柔和的強調說道:“姨娘,愛女心切,我懂得您心裡的苦,玉瑤是我的妹妹,我也捨不得她流離萬里之外的蠻夷之地。只是,眼下可不是傷心的功夫!父皇還沒將消息大告天下,事情尚有一線轉機。若我們還在這裡哭哭啼啼,等回過神來,怕是玉瑤的車轎都要出京城了!”
“想辦法?”李妃稍稍止住了她的訴苦與涕泣,面有不定地看向李月容。
“對啊,想辦法。”李玉瑤難得有耐心地回道,心想:你急急忙忙喚我過來,不想商量對策難道是讓我陪你執手對泣不成?若是問出這樣蠢話的是李恪或者趙敘,她恐怕早已嘲諷起來了。
李妃攥著帕子拭去面上的余淚,哀戚地說:“事已至此,還有什麼法子可想呢?你父皇已經答應了西遼的使臣和皇子,他怎麼能反悔呢?況且他是什麼性子你還不知道麼,我們說的話他哪裡聽得去!”
聽到李妃說李濟已經答應了西遼的使臣和皇子,李月容眉頭皺得越發深了。她本以為是李濟有意賜婚結親,沒想到竟是西遼方面主動請求,而且李濟已經答應了。“這麼大的事,瞞得如此嚴密,怕是已經料到我會反對而早有防備吧。”李月容心裡冷哼一聲,繼而又想到李恪不可能一點風聲都收不到,可到現在都沒對她提起此事,心中更是不滿,但她現在沒有功夫去質問李恪。
“父皇是如何說的?已經和遼使說定了嫁玉瑤過去,還是只答應了送一個公主過去和親呢”李月容追問道,現在李妃知道的消息都比她多。李月容必須先確定事態到底發展到那一步了,才能相應地作出對策——到底是規勸李濟,讓他打消念頭,還是想辦法將這個去和親的任務轉派給別人,甚至乾脆桃代李僵......
“這我也不知,只是你父皇說他已經給禮部,鴻臚寺都下了旨。春獵後,西遼皇子使臣會在京城逗留幾日,玉瑤會和他們一起離開,去西遼完婚。”
“什麼?”李月容以為自己聽錯了,“尋常百姓家嫁女兒也不會就這麼幾日的準備功夫吧?他到底打得什麼主意?我們大周的公主是嫁不出去麼,讓他上趕著送到西遼去!”
李月容口中的“他”自然指的是李濟,如此怒氣沖沖的質問無論是對自己的父親還是當今聖上都是顯而易見的大不敬。李妃嚇得連連掩口,急忙勸道:“月容怎麼還如此孩子氣,你父皇不當真,也叫下人們聽到了笑話。”
李月容聽了,先是有些莫名,心想哪個不知死活的下人能聽到,而且還有笑話的膽子?正當她要繼續說下去時,突然領會到李妃的意思,她看了看不遠處伺候著的兩個宮娥,發現並不是常伺候李妃的那兩個,李月容心頭一沉。
看來李妃今日這場邀約,即便不是李濟受意,也是在李濟掌控之中的,自己說過什麼話,對這門婚事的看法,想怎麼做,大概都會一字不落地傳到他的耳中。李月容端起茶盅,不動聲色地抿了一口茶。
“月容,姨娘知道你是個重感情的好孩子。這些年,你對玉瑤怎麼樣,姨娘都看到眼裡。”李妃拉過李月容的手,感激地說道。
如此鄭重的語氣讓李月容頗感不適,她笑了笑,剛想說這是做姐姐的應該的,就聽李氏變了語氣,近乎懇求地說道:“只是玉瑤的事已成定局,我雖不舍,但也知道大局為重,國事為重。”
李月容對李氏的感激和尊重,自然而然地發散到李初和李玉瑤身上。事實上,李初和李玉瑤也確實比梁氏和韋氏的幾個子女可愛得多。喬氏在世時,正妻的身份、高貴的出身讓她成為理所當然的當家主母,後宅的絕對權威。相應地,李月容作為家中唯一的嫡女,是不屑於勾心鬥角的。喬氏去世後,李家後院的穩定的結構和局勢瞬間坍塌,連帶著李月容都被捲入漩渦之中。覬覦著主母之位,與李月容在府內各項事務、權力上暗暗角力的梁氏,以及和自己母親之死間接有關的韋氏,都是李月容勢成水火的敵人。
李氏天性懦弱,她的第一選擇自然是明哲保身、遠離爭鬥,然而韋氏的跋扈與惡毒,梁氏的野心與城府讓她與她們越走越遠,逐漸地成為李月容陣地里的一員。可以說,李月容與李氏之間,不僅有利益的牽扯,還有感情的牽連。而對於自己看著長大,感情頗深的李玉瑤,李月容更不可能坐視她被迫遠嫁番夷。
李月容追憶往日,又迅速在腦海里搜尋著可行之法,可用之人,然而成果寥寥,如何讓李濟收回成命,這的確是一個棘手的難題。李月容煩躁之際,李妃依舊在抹著淚花自怨自艾,李月容終於按捺不住,她儘量使自己用柔和的強調說道:“姨娘,愛女心切,我懂得您心裡的苦,玉瑤是我的妹妹,我也捨不得她流離萬里之外的蠻夷之地。只是,眼下可不是傷心的功夫!父皇還沒將消息大告天下,事情尚有一線轉機。若我們還在這裡哭哭啼啼,等回過神來,怕是玉瑤的車轎都要出京城了!”
“想辦法?”李妃稍稍止住了她的訴苦與涕泣,面有不定地看向李月容。
“對啊,想辦法。”李玉瑤難得有耐心地回道,心想:你急急忙忙喚我過來,不想商量對策難道是讓我陪你執手對泣不成?若是問出這樣蠢話的是李恪或者趙敘,她恐怕早已嘲諷起來了。
李妃攥著帕子拭去面上的余淚,哀戚地說:“事已至此,還有什麼法子可想呢?你父皇已經答應了西遼的使臣和皇子,他怎麼能反悔呢?況且他是什麼性子你還不知道麼,我們說的話他哪裡聽得去!”
聽到李妃說李濟已經答應了西遼的使臣和皇子,李月容眉頭皺得越發深了。她本以為是李濟有意賜婚結親,沒想到竟是西遼方面主動請求,而且李濟已經答應了。“這麼大的事,瞞得如此嚴密,怕是已經料到我會反對而早有防備吧。”李月容心裡冷哼一聲,繼而又想到李恪不可能一點風聲都收不到,可到現在都沒對她提起此事,心中更是不滿,但她現在沒有功夫去質問李恪。
“父皇是如何說的?已經和遼使說定了嫁玉瑤過去,還是只答應了送一個公主過去和親呢”李月容追問道,現在李妃知道的消息都比她多。李月容必須先確定事態到底發展到那一步了,才能相應地作出對策——到底是規勸李濟,讓他打消念頭,還是想辦法將這個去和親的任務轉派給別人,甚至乾脆桃代李僵......
“這我也不知,只是你父皇說他已經給禮部,鴻臚寺都下了旨。春獵後,西遼皇子使臣會在京城逗留幾日,玉瑤會和他們一起離開,去西遼完婚。”
“什麼?”李月容以為自己聽錯了,“尋常百姓家嫁女兒也不會就這麼幾日的準備功夫吧?他到底打得什麼主意?我們大周的公主是嫁不出去麼,讓他上趕著送到西遼去!”
李月容口中的“他”自然指的是李濟,如此怒氣沖沖的質問無論是對自己的父親還是當今聖上都是顯而易見的大不敬。李妃嚇得連連掩口,急忙勸道:“月容怎麼還如此孩子氣,你父皇不當真,也叫下人們聽到了笑話。”
李月容聽了,先是有些莫名,心想哪個不知死活的下人能聽到,而且還有笑話的膽子?正當她要繼續說下去時,突然領會到李妃的意思,她看了看不遠處伺候著的兩個宮娥,發現並不是常伺候李妃的那兩個,李月容心頭一沉。
看來李妃今日這場邀約,即便不是李濟受意,也是在李濟掌控之中的,自己說過什麼話,對這門婚事的看法,想怎麼做,大概都會一字不落地傳到他的耳中。李月容端起茶盅,不動聲色地抿了一口茶。
“月容,姨娘知道你是個重感情的好孩子。這些年,你對玉瑤怎麼樣,姨娘都看到眼裡。”李妃拉過李月容的手,感激地說道。
如此鄭重的語氣讓李月容頗感不適,她笑了笑,剛想說這是做姐姐的應該的,就聽李氏變了語氣,近乎懇求地說道:“只是玉瑤的事已成定局,我雖不舍,但也知道大局為重,國事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