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頁
這是怎麼一副場景?千禧堂正屋門外,以郝氏為首,黑壓壓跪著好些人,黃氏領著顧廷雯和顧廷茜站在迴廊上,顧廷雅跪在郝氏身後,其他人除了郝氏身邊服侍的,還有服侍老夫人的其他小丫頭、粗使婆子。顧守成、顧廷煊等人不在外面,應該在裡面。
黃氏臉色憤慨,朝郝氏不知說著什麼,之見她齜牙咧嘴,恨不能將郝氏生吞了。郝氏卻不為所動,任舊一邊哎哎呀呀的哭泣,一邊拿絹子擦臉上的淚跡。
黃氏瞧見呂氏和童若瑤來了,神情才略微收斂,走過來朝呂氏道:“老夫人不過感染風寒導致體熱,哪裡就那麼厲害,大嫂子,你來說說三弟妹,這會子在門口大哭,豈不是要詛咒老夫人?”
呂氏蹙眉,“到底怎麼回事兒?怎麼瞧著,似乎很厲害?”
“侄兒第一時間就將張大夫帶來了,正在屋裡給老夫人診脈。即便咱們不知道裡頭的情況,可是天天都瞧著,老夫人身上抱恙,到底不會厲害的真有個什麼好歹。三弟妹不分青紅皂白,一來了這裡就跪在地上哭,惹得其他人也跟著哭,大嫂子說說,倘或裡頭老夫人聽見了,心裡豈不是更難受?”
黃氏說得在理,無論如何,郝氏也不該在老夫人還沒怎麼樣的時候,就先哭起來。童若瑤想了想琢磨著走過去,話沒來得及說,卻聽見還是哭道:“老夫人千萬不能有個意外啊,倘或您老不在了,可教我們孤兒寡母的如何活下去?都是您的子孫,廷禮又是個……”
童若瑤不禁將雙手握成拳頭,嗓音也不覺冷下來,“三嫂子怎麼這樣說?且不說老夫人有沒有怎樣,您和廷禮也不可能一輩子都依靠老夫人,四弟已經長大成人,過不了多久亭雅便要出閣,果真有什麼,對三嫂子就一定有好處麼?”
黃氏聽見,湊過來亦道:“不識好歹,這麼些年,吃穿用度那樣少了你們的?非要鬧得家裡雞犬不寧,才稱了你們的心麼?”
呂氏勸道:“三弟妹先別哭,不管怎麼樣,生病的人都要靜養才好,你這樣哭哭啼啼的豈不是徒增老夫人傷心,病又怎麼能好呢?”
郝氏任舊哭著,只是哭聲比剛才略小一些。也不知她到底哭得有幾分真幾分假,看上去悲痛不已。也許,她是在為自己而哭。不錯,老夫人一旦去了,三房的好日子必然到頭了。可若不是她與黃氏針鋒相對,黃氏又怎麼會如此對她?以前怎麼樣不知道,可至少他們沒有挨餓沒有受凍。黃氏雖刻薄,到底不是那麼難以相處的人。
她這樣,一味地咬著當年三老爺救大老爺的事兒不放,提的多了,反而叫人心裡生了反感,淡化了當年的情分。
黃氏一跺腳,冷聲道:“我瞧著,三弟妹就想老夫人有個好歹,如此不孝,倘或三弟九泉有知,便是叫他也魂魄不寧!”
郝氏慟哭起來,比剛才還哭得厲害,呂氏又溫聲勸了好一會兒,郝氏卻好像完全沉浸在自己悲傷里不可自拔,顧廷雅怯生生地靠攏郝氏,也勸著郝氏別哭了。
郝氏哭道:“當年三老爺去的時候,廷雅才兩歲,三老爺你好狠的心,竟然撇下你妻小腳一蹬就去了……”
呂氏想到當年事,眼裡閃過愧色,卻一臉悲傷。豈止三老爺去了,大老爺也早就去了。
黃氏不禁暗暗懊悔,原說起三老爺是叫郝氏別哭,豈料郝氏竟借著三老爺的事兒提起當年事。與二房無關,卻與大房有關,不禁急得暗暗咬牙。
只怕,郝氏早就盼著這一刻,順著黃氏的話說起三老爺的死,就是要大房給個說法。她明白老夫人不會真的就在這個時候去了,可不趁著現在老夫人能說話的時候說清楚,後果……歸根結底,她還不是為了她自己。想到這裡,童若瑤只覺得心底蔓延起一波又一波的冷意。這樣的大宅子裡,眾人各懷著心思,又如何能讓老夫人安享晚年?老夫人是知道的,所以在顧家舉家搬來上京時,她並沒有隨著一起來,她也心煩此事。後來卻是藉由顧廷煊不成婚的事兒,才把老夫人接來上京養著。
難道老夫人就單單是為了成全顧守成的孝心,為了顧廷煊的婚事麼?難道就和逐漸長大的顧廷雅、顧廷禮沒有絲毫關係?占長輩之愛,難道就一定會刻意偏向某一人,而不顧及其他子孫?
或許有這樣的人,可老夫人絕對不是這樣的人。
“三嬸子什麼意思,我們不是不明白,可眼下老夫人要緊。再說,三嬸子這樣逼老夫人,心裡就一定能安然如初麼?”童若瑤嘆聲勸道。
郝氏抬頭看了她一眼,哭聲漸漸低下去,“之可憐三老爺,卻是被病痛折磨而死……”
大老爺顧守國是冤死獄中,為國盡忠卻被jian人所害。這些都是過去的事兒,如今那些迫害大老爺的人,經過這一次的風波,已經徹底瓦解消亡。與海寇勾結,並掌控大夏一半以上的鹽,這樣的重罪,可見其居心否測。天子聖明,雖費了一番周折,好歹是一網打盡了。
上京恢復了一貫的平靜,王家風光正威,出事卻圓潤謙卑,而顧廷煊與王家素有交情。黃氏看明白了這一點,才機理拉攏大房,更何況,三爺顧廷之對外面的生意不聞不問,如今有黃氏和顧守成,待他們老了,顧廷之又當如何?實在不成,他們也能先替子孫掙下萬貫家業,而顧廷之雖然對外面的生意不聞不問,卻也不是一味的混帳渾鬧,守著家業過日子未必是守不住的。
而現在,顧家的家業看起來是不錯,課畢竟是後起之秀,賺取的多,用的也多。倘或因為分家,再把家業零零散散地分了,會不會落敗也未可知。
童若瑤那話算是默許了郝氏分家的說法,黃氏不可謂不驚訝。隔了半晌正要說話時,香珠撩開帘子請眾人都進去。
郝氏跪的腿腳發麻,玉珠費了好大的勁兒才將她扶起,黃氏、呂氏已經先一步進屋,童若瑤緊隨其後,而崔氏和顧廷之也抱著銘姐兒來了。
老夫人平坦在榻上,蒼老的面孔上有些不自然的紅,胸膛起伏劇烈,大口大口地喘氣,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提供足夠的延續生命的氧氣。
童若瑤鼻子泛酸,眼淚幾乎奪眶而出,生生地抑制下去。再看其他人,顧守成顯然是哭過了,而顧廷煊的眼睛也有些紅。呂氏已經開始抹淚,其他人無不默默地盯著床上殘喘的老夫人,悲痛的氣氛籠罩著眾人,本來很寬敞的房間,似是瞬間變得狹小而叫人喘不過氣來。
沒想到,真的這樣厲害。
童若瑤去尋張大夫的身影,只見顧炎沉默著領著張大夫下去,同樣一臉悲痛。
錢媽媽半蹲在床邊,輕輕的幫老夫人揉著胸口,低聲寬慰道:“老夫人安心養病就是,連大夫也說,只要心裡舒坦了,自然就不會有這些病痛……”
話沒說話,郝氏壓抑的哭聲乍然響起,眾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落到郝氏身上。老夫人情緒激動,掙扎著要坐起來,卻因此劇烈地咳嗽起來。顧守成、顧廷煊忙過幫忙老夫人順氣,屋裡驚慌一團,有安慰老夫人的,有幫郝氏的哭聲,以及那些被嚇唬住的小丫頭的哭聲。童若瑤不敢去擁擠的地方,只站在角落裡,聽著交織成一片的哭聲,以及眾人驚慌失措的面容。
……
幾天後,顧家終於安靜下來。
童若瑤依偎在顧廷煊身側,殘紅落敗,夕陽卻無限好。風吹在臉上是靜靜悄悄的暖意,已經快五月天了,似乎有了夏天的跡象。因為衣裳穿的十分單薄,肚子也一日比一日沉重。縱然有顧廷煊攙扶,童若瑤也不得不一手護著高高隆起的肚子,一隻手放在腰上,以減輕腰間的承受力量。
有張大夫調理老夫人的身子,老夫人也一日比一日好起來。你怎麼還繃著一張臉?”
家到底還是分了,因為顧家已經凋零落敗的差不多,幾乎沒有什麼旁支。族中人更是少之又少,大夥也就隨了郝氏的意願,將三房分了出去。家裡庫房現在有的銀錢,取之五分之一,也是老夫人極力為三房爭取而來的南邊老夫人還有一座三進兩出的宅子,也一併給了顧廷禮,做娶妻安家之用,幾處莊子給了顧廷禮一處。
家裡生意三房參與不多,只將南方的鋪子騰出來一間分給了三房。上京,已經沒有三房安身之所了。不知道郝氏對這樣的結果是否滿意,但老夫人確實已經在她力所能及,能顧慮的範圍內,為三房做了最好的打算。
郝氏想要上京成衣鋪子,可她根本就不明白,即便生意再好的成衣鋪子,也頂不上一間緞面鋪子的利潤。顧家的成衣鋪子有得錢可賺,關鍵緞面是顧家自產自銷的。三房既然分出去,緞面自然要從外面買賣。顧家的成衣鋪子緞面只算了人工材料費和運輸費。
興許,老夫人對郝氏失望,不想再見到她,所以才將南邊的宅子給了她,讓她們搬回去。即便她住在上京,院子裡的一應開支必然要她自己承擔,更何況,她已經徹底和大房、二房撕破臉皮,大房、二房要苛待她。她也無可厚非。
黃氏臉色憤慨,朝郝氏不知說著什麼,之見她齜牙咧嘴,恨不能將郝氏生吞了。郝氏卻不為所動,任舊一邊哎哎呀呀的哭泣,一邊拿絹子擦臉上的淚跡。
黃氏瞧見呂氏和童若瑤來了,神情才略微收斂,走過來朝呂氏道:“老夫人不過感染風寒導致體熱,哪裡就那麼厲害,大嫂子,你來說說三弟妹,這會子在門口大哭,豈不是要詛咒老夫人?”
呂氏蹙眉,“到底怎麼回事兒?怎麼瞧著,似乎很厲害?”
“侄兒第一時間就將張大夫帶來了,正在屋裡給老夫人診脈。即便咱們不知道裡頭的情況,可是天天都瞧著,老夫人身上抱恙,到底不會厲害的真有個什麼好歹。三弟妹不分青紅皂白,一來了這裡就跪在地上哭,惹得其他人也跟著哭,大嫂子說說,倘或裡頭老夫人聽見了,心裡豈不是更難受?”
黃氏說得在理,無論如何,郝氏也不該在老夫人還沒怎麼樣的時候,就先哭起來。童若瑤想了想琢磨著走過去,話沒來得及說,卻聽見還是哭道:“老夫人千萬不能有個意外啊,倘或您老不在了,可教我們孤兒寡母的如何活下去?都是您的子孫,廷禮又是個……”
童若瑤不禁將雙手握成拳頭,嗓音也不覺冷下來,“三嫂子怎麼這樣說?且不說老夫人有沒有怎樣,您和廷禮也不可能一輩子都依靠老夫人,四弟已經長大成人,過不了多久亭雅便要出閣,果真有什麼,對三嫂子就一定有好處麼?”
黃氏聽見,湊過來亦道:“不識好歹,這麼些年,吃穿用度那樣少了你們的?非要鬧得家裡雞犬不寧,才稱了你們的心麼?”
呂氏勸道:“三弟妹先別哭,不管怎麼樣,生病的人都要靜養才好,你這樣哭哭啼啼的豈不是徒增老夫人傷心,病又怎麼能好呢?”
郝氏任舊哭著,只是哭聲比剛才略小一些。也不知她到底哭得有幾分真幾分假,看上去悲痛不已。也許,她是在為自己而哭。不錯,老夫人一旦去了,三房的好日子必然到頭了。可若不是她與黃氏針鋒相對,黃氏又怎麼會如此對她?以前怎麼樣不知道,可至少他們沒有挨餓沒有受凍。黃氏雖刻薄,到底不是那麼難以相處的人。
她這樣,一味地咬著當年三老爺救大老爺的事兒不放,提的多了,反而叫人心裡生了反感,淡化了當年的情分。
黃氏一跺腳,冷聲道:“我瞧著,三弟妹就想老夫人有個好歹,如此不孝,倘或三弟九泉有知,便是叫他也魂魄不寧!”
郝氏慟哭起來,比剛才還哭得厲害,呂氏又溫聲勸了好一會兒,郝氏卻好像完全沉浸在自己悲傷里不可自拔,顧廷雅怯生生地靠攏郝氏,也勸著郝氏別哭了。
郝氏哭道:“當年三老爺去的時候,廷雅才兩歲,三老爺你好狠的心,竟然撇下你妻小腳一蹬就去了……”
呂氏想到當年事,眼裡閃過愧色,卻一臉悲傷。豈止三老爺去了,大老爺也早就去了。
黃氏不禁暗暗懊悔,原說起三老爺是叫郝氏別哭,豈料郝氏竟借著三老爺的事兒提起當年事。與二房無關,卻與大房有關,不禁急得暗暗咬牙。
只怕,郝氏早就盼著這一刻,順著黃氏的話說起三老爺的死,就是要大房給個說法。她明白老夫人不會真的就在這個時候去了,可不趁著現在老夫人能說話的時候說清楚,後果……歸根結底,她還不是為了她自己。想到這裡,童若瑤只覺得心底蔓延起一波又一波的冷意。這樣的大宅子裡,眾人各懷著心思,又如何能讓老夫人安享晚年?老夫人是知道的,所以在顧家舉家搬來上京時,她並沒有隨著一起來,她也心煩此事。後來卻是藉由顧廷煊不成婚的事兒,才把老夫人接來上京養著。
難道老夫人就單單是為了成全顧守成的孝心,為了顧廷煊的婚事麼?難道就和逐漸長大的顧廷雅、顧廷禮沒有絲毫關係?占長輩之愛,難道就一定會刻意偏向某一人,而不顧及其他子孫?
或許有這樣的人,可老夫人絕對不是這樣的人。
“三嬸子什麼意思,我們不是不明白,可眼下老夫人要緊。再說,三嬸子這樣逼老夫人,心裡就一定能安然如初麼?”童若瑤嘆聲勸道。
郝氏抬頭看了她一眼,哭聲漸漸低下去,“之可憐三老爺,卻是被病痛折磨而死……”
大老爺顧守國是冤死獄中,為國盡忠卻被jian人所害。這些都是過去的事兒,如今那些迫害大老爺的人,經過這一次的風波,已經徹底瓦解消亡。與海寇勾結,並掌控大夏一半以上的鹽,這樣的重罪,可見其居心否測。天子聖明,雖費了一番周折,好歹是一網打盡了。
上京恢復了一貫的平靜,王家風光正威,出事卻圓潤謙卑,而顧廷煊與王家素有交情。黃氏看明白了這一點,才機理拉攏大房,更何況,三爺顧廷之對外面的生意不聞不問,如今有黃氏和顧守成,待他們老了,顧廷之又當如何?實在不成,他們也能先替子孫掙下萬貫家業,而顧廷之雖然對外面的生意不聞不問,卻也不是一味的混帳渾鬧,守著家業過日子未必是守不住的。
而現在,顧家的家業看起來是不錯,課畢竟是後起之秀,賺取的多,用的也多。倘或因為分家,再把家業零零散散地分了,會不會落敗也未可知。
童若瑤那話算是默許了郝氏分家的說法,黃氏不可謂不驚訝。隔了半晌正要說話時,香珠撩開帘子請眾人都進去。
郝氏跪的腿腳發麻,玉珠費了好大的勁兒才將她扶起,黃氏、呂氏已經先一步進屋,童若瑤緊隨其後,而崔氏和顧廷之也抱著銘姐兒來了。
老夫人平坦在榻上,蒼老的面孔上有些不自然的紅,胸膛起伏劇烈,大口大口地喘氣,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提供足夠的延續生命的氧氣。
童若瑤鼻子泛酸,眼淚幾乎奪眶而出,生生地抑制下去。再看其他人,顧守成顯然是哭過了,而顧廷煊的眼睛也有些紅。呂氏已經開始抹淚,其他人無不默默地盯著床上殘喘的老夫人,悲痛的氣氛籠罩著眾人,本來很寬敞的房間,似是瞬間變得狹小而叫人喘不過氣來。
沒想到,真的這樣厲害。
童若瑤去尋張大夫的身影,只見顧炎沉默著領著張大夫下去,同樣一臉悲痛。
錢媽媽半蹲在床邊,輕輕的幫老夫人揉著胸口,低聲寬慰道:“老夫人安心養病就是,連大夫也說,只要心裡舒坦了,自然就不會有這些病痛……”
話沒說話,郝氏壓抑的哭聲乍然響起,眾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落到郝氏身上。老夫人情緒激動,掙扎著要坐起來,卻因此劇烈地咳嗽起來。顧守成、顧廷煊忙過幫忙老夫人順氣,屋裡驚慌一團,有安慰老夫人的,有幫郝氏的哭聲,以及那些被嚇唬住的小丫頭的哭聲。童若瑤不敢去擁擠的地方,只站在角落裡,聽著交織成一片的哭聲,以及眾人驚慌失措的面容。
……
幾天後,顧家終於安靜下來。
童若瑤依偎在顧廷煊身側,殘紅落敗,夕陽卻無限好。風吹在臉上是靜靜悄悄的暖意,已經快五月天了,似乎有了夏天的跡象。因為衣裳穿的十分單薄,肚子也一日比一日沉重。縱然有顧廷煊攙扶,童若瑤也不得不一手護著高高隆起的肚子,一隻手放在腰上,以減輕腰間的承受力量。
有張大夫調理老夫人的身子,老夫人也一日比一日好起來。你怎麼還繃著一張臉?”
家到底還是分了,因為顧家已經凋零落敗的差不多,幾乎沒有什麼旁支。族中人更是少之又少,大夥也就隨了郝氏的意願,將三房分了出去。家裡庫房現在有的銀錢,取之五分之一,也是老夫人極力為三房爭取而來的南邊老夫人還有一座三進兩出的宅子,也一併給了顧廷禮,做娶妻安家之用,幾處莊子給了顧廷禮一處。
家裡生意三房參與不多,只將南方的鋪子騰出來一間分給了三房。上京,已經沒有三房安身之所了。不知道郝氏對這樣的結果是否滿意,但老夫人確實已經在她力所能及,能顧慮的範圍內,為三房做了最好的打算。
郝氏想要上京成衣鋪子,可她根本就不明白,即便生意再好的成衣鋪子,也頂不上一間緞面鋪子的利潤。顧家的成衣鋪子有得錢可賺,關鍵緞面是顧家自產自銷的。三房既然分出去,緞面自然要從外面買賣。顧家的成衣鋪子緞面只算了人工材料費和運輸費。
興許,老夫人對郝氏失望,不想再見到她,所以才將南邊的宅子給了她,讓她們搬回去。即便她住在上京,院子裡的一應開支必然要她自己承擔,更何況,她已經徹底和大房、二房撕破臉皮,大房、二房要苛待她。她也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