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娘是仙女?真的嗎?”小安懷瞪大一對牛眼。

  “真的,你娘是仙女下凡,從天上來,如今,又回到天上去了。”

  安懷樂呵呵揮起胳膊。

  帝後二人欣慰不已,帶著幾個小的欣悅而出。當他們走下長階,塔林忽然刮來一陣大風,寫了妙童名字的長紙條就此飛了出去。

  而後,塔林無聲無息。

  夜裡下起大雨,秦壁批完奏章回到榮華宮,只見五福領著一群宮人,正呼啦啦往外搬東西。

  遂問:“出什麼事了?”

  五福如今已是榮華宮大總管,穿戴比東宮時氣派了不少,不過對秦壁反倒愈發恭敬。

  “回皇上,小林子方才發現,書房頂上有個窟窿,好幾本書都被淋毀了。今夜雨大,我們擔心這些古籍,正在分類搬箱。”

  “哦,那就搬出來吧。”秦壁渾不在意。

  榮華宮有好幾處年久失修,特別是閣樓上的小書房。若重新修繕,又得一大筆銀子。還是搬出來省事。

  進到寢殿同蕭緯一說,她急得直往閣樓沖。

  可惜還是晚了,那本《太.祖手札》已泡在水窪好幾個時辰,濕得稀碎。

  蕭緯悶悶回到臥房,連躺上床都不忘自責:“都怪我,上回在閣樓翻看,剛好聽見妙童走了,一著急我就塞到書架最上頭,事後忘了取。”

  “不怕,你是皇后、後宮之主,就算燒了這本書,也沒人敢說什麼。”秦壁將她攬入懷裡,語重心長道:“兩位老祖宗的確智珠在握,但這世上的事,哪有生生不滅的?大景國祚幾何,我們盡力就好。”

  蕭緯抬起眼,在他臉頰輕啄一下:“此生,有你足矣。”

  秦壁哪經得起她撩撥,翻身趴到她身上,又是□□好。

  到年末,久病不愈的安絕撒手而去。他已習慣妙童在的日子,妙童一走,他也跟丟了魂似的,諸事倦怠。加上那次死裡逃生,身體早就元氣大傷,太醫都說傷了根本,活不長。

  此後,安懷徹底養在蕭皇后身下。

  順德十年,秦壁不顧滿朝文武反對,堅持離朝,將帝位傳於太子秦瑞。秦瑞已長成十二歲的老成少年,文武雙全、性情沉穩。對於父皇前無古人之舉,他毫不驚訝。

  母后早就說了,這江山的擔子,父皇只替他扛十年。等他登基後,他們要帶著安懷出去遊山玩水。母后向來說一不二,說十年就十年。何況,後宮形同虛設,除了母后再無其他妃嬪,帝位不傳給他,還能給誰?

  早登基晚登基都是登基,反正逃不過。秦瑞十分認命。

  為了太子的登基大典體面,順德帝掏光自己的私庫。紫宸殿裡外重新修繕,到年末祭祖時,已處處富麗堂皇。在數千朝臣矚目中,秦瑞緩緩踩上百級丹階,從順德帝手中接下玉璽,大景建元“昭仁”。

  昭仁盛世的序幕就此拉開。

  後有史書記載,大景歷代帝王中,昭仁帝英明賢能堪比開國太.祖,卻又不失其父順德帝之寬容仁厚,在他當政的四十餘年,大景民安物阜、弊絕風清。史官用八字盛讚這位中興之主,“至德汪洋,恩澤萬民”。待到他薨逝,內閣不約而同寫諡為“仁”,後世從此稱其為景仁宗。

  然而對無數閨閣婦人而言,她們最喜讚美的皇帝卻是仁宗之父,順德帝秦壁。

  據傳,順德帝同榮懿皇后自幼一同長大,兩人青梅竹馬、情比金堅。順德帝在為帝前曾被山賊擄走,榮毅皇后不顧己身安危,親自前往永州救夫。等到登基,順德帝感念這份深情,發誓永虛後宮。這對帝後真真是少年夫妻、攜手白頭。

  山盟海誓不稀奇,可當這誓言做到,那就了不得。偏偏京城大小茶樓,說書人最喜講這段“帝後伉儷情深”,且次次要誦到“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聽書的女子們每每聽完,那是又愛又恨。夫人們回家看到自己夫婿,更是長吁短嘆,為何她就碰不上如此深情的男子。

  最後,也惟有嘆聲命苦耳!

  ***

  光陰荏苒。大景四百八十九年,寶靈帝秦淵登基。

  時移世易,寶靈帝之前的三位皇帝早拋下秦家口口相傳的家訓——“修身克己”,到寶靈帝這代,後宮妃嬪無數,官場更是枝節蔓生,黨派林立。

  而蕭家也不再是秦家不召之臣。蕭國公蕭白每次面聖都得三拜九叩。蕭家也不再是香火單傳。當初為爭奪家主之位,蕭白不得已下了狠手,將親哥哥趕到關外。如今的蕭家,同京中高門無不沾親帶故,也算得上人多勢眾。

  蕭白,儼然具備一手遮天的能力,若他再有野心……

  因此,寶靈帝一見蕭白便如坐針氈。

  不過,他雖不喜蕭白,卻還是娶了蕭家女蕭煙為後。寶靈帝心計頗深,他知曉蕭家軍只認蕭家人,在大婚後,選了一條內外夾擊之計。明面上,他向蕭白提出,要從禁衛軍里調幾人往北疆,以學得用兵之道,保家衛國。

  此時,大景四面不寧,蕭白身為鎮國將軍,為朝廷培養幾個人才亦屬應當。他自然應允。

  同時,寶靈帝還派出十二暗衛前往北疆。這十二人,最後都打入蕭家軍內部,擔負不同軍職。其中有個叫李復,混進蕭白之子蕭韞的營里,做了個無名苦力,燒火做飯搬石頭,什麼累活都得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