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能激怒安王,要拖延時間,怎麼也得等人出宮。靈堂里數百人命,娘、周韻怡,還有幾十位朝廷棟樑,這些官員都是大景根基,不能讓他們無辜慘死。

  那邊,四位閣老加上周太傅,移步到偏殿宴息室。蕭緯和幾位王爺隨後入內。

  眾人神色各異,沉默許久。誰也不敢先開口。

  蕭緯便道:“送信的人這會該醒了,不如將他傳進來,先問問太子那邊的情形。其他稍後再議。”

  幾位閣老連聲應允:“正是,正是。”

  送信人被抬著進屋,下半身全是泥,臉面也髒。一看便是沒日沒夜跑進京。

  蕭緯打量一番,確認不是蕭英手下的人。“說說,誰讓你送的信?太子殿下如何失蹤的,越詳細越好。”

  那人畏畏縮縮道:“小人是刺史方大人派來的……”

  “等等,哪個方大人?”蕭緯問。

  “就是今年上任的錫城刺史,方央大人。小的是錫城府兵,上月跟著蕭將軍一起剿匪。”

  周太傅不解:“不是永州剿匪麼,跟錫城有何關係?”

  那人定定神,翻身跪到地上:“土匪山匪徒七八百人,永州兵員不夠,殿下便命方大人借兵過去,一同幫忙剿匪。”

  “哦,繼續說。”

  “剿匪很順利。當日,太子並未過去土匪山,是蕭將軍帶兵攻打山寨。初時強攻,殺了一波賊人,但土匪山於地形有利,賊人綁了一群百姓威脅我們,弄得我方損傷也不少。後來孔大人提議’除惡有功,投降免罪’,那些土匪就沒那麼擰成一團了。攻打到山寨中間,一個小嘍囉,叫猴子,提著匪首樊山豹的頭顱出來,蕭將軍念他棄暗投明,免了他的罪。後來,他帶著我們找回官銀。第二天,殿下也去了,親眼看著我們搬箱回府。”

  “剿匪是哪日?”

  “剿匪在四月十八,十九搬銀子。到這裡,事情算是成了。只是投降的四五百人,還得想法安頓。蕭將軍和孔大人商量,讓有家的各自回家,沒有親人沒有田地的登記後可以留下。”

  蕭緯又問:“那個得了匪首立功的猴子呢?怎麼安置的?”

  “那人是個孤兒,帶著幾個相熟的走了。孔大人分了他們幾畝地。”

  蕭緯沉吟,這樣說來,四月二十便忙完永州之事,那秦壁為何滯留在永州不走。“永州可還有其他事情?信上說殿下是五月初一失蹤,從四月二十到五月初一這些天,殿下在忙什麼?”

  “忙著開山修路,還新修了驛站。殿下說,不能再讓永州成為蠻荒之地,不然,日後百姓遇上災年,又要變民為匪。五百人每日趕工,到月底,永州和銅仁之間的路,快趕上官道寬。”

  閣老們頻頻點頭。“殿下此舉,利國利民,大善也。”

  安王咳了一聲:“說來說去也沒說到要緊處,太子究竟如何失蹤的?”

  “此事甚是奇詭。初一一早,眾人收拾行裝,我們錫城府兵本就要回錫城,跟蕭將軍同路,預備一起出發。等到集結,太子殿下久不現身。蕭將軍派人去催,房中空無一人,屋內沒有打鬥痕跡。就這樣,太子莫名失蹤。蕭將軍震怒,帶著人四處搜索,足足找了七日,在土匪山找到殿下初一那日的衣裳。蕭將軍說,殿下是被一個叫田絕的擄走,小的出發時,蕭將軍還在漫天找人。”

  蕭緯揚聲質問:“蕭將軍沒想讓你進京報信吧?是錫城方大人怕官位不保,才命你來的,對不對?”

  “是,是。蕭將軍說不找到太子不回京,方大人擔不起這個責,這才命小的……”

  “好了,抬下去,讓他歇著。”蕭緯沖宮人擺擺手。

  槅門合上後,幾位大人面面相覷。

  事情已然明了,將太子失蹤的消息送進京,是錫城刺史一個人的主意。蕭英根本沒想告知京城。

  此事來得太巧。按照常理,皇上大行,太子本該擇日登基,可如今他身陷匪徒之手,生死未卜。國不可一日無君,朝事亦不可一日堆一日。

  還有太子,也不能不聞不問,得派人去永州盯著。可派誰合適呢?

  靖王用力一拍桌:“既然諸位不願當出頭鳥,那本王就放肆一回了。如今形勢危急,太子幾時救回尚未可知,本王推舉三哥為攝政王,暫行監國之事。再者,本王自請去永州,誓要救回八弟。”

  安王只聽進去前半截,頭一低:“這我哪裡敢當,何德何能,何德何能?”

  聲音雖小,每個字卻都冒著喜氣。

  蕭緯恨不得仰天大笑。他們這戲,演得真不嫌蹩腳。不過,她也算明白,這場蟄伏中的宮變兩人都有份,算是沆瀣一氣。

  也好,有了這橫插進來的一槓子,她倒不怕這兩人大開殺戒了。

  閣老們紛紛看著蕭緯。太子生死不明,即便太子亡故,這嫡脈正統還是太孫。蕭緯身為國公府之女、東宮之主,替幼子代理朝政亦非不可。

  只不過,蕭緯終歸是女子,相較之下,讓安王攝政倒是更合人倫。

  唐閣老第一個表態:“由安王爺暫理國事,老夫沒有異議。靖王去永州營救太子,亦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