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頁
可他這會兒對這座城市的喜歡也是真的,他對這座城市的熟悉、眷念也是真切的。
夫夫兩看著阿燈趴在窗口,一處一處叫出名字,看著小傢伙的目光里滿是溫柔。
離開不是結束,是新的開始。
阿燈可以見識到京都的雍容,也可以去品味江南的清麗,還有很多很多地方的風景,等著他去一一去看過。
馬車從城內駛向城門口,一路上站在兩側送行的人漸漸多起來。
阿燈光是眼睛看著,就發現人多到他看不過來。
發現這些人好像都跟著自家馬車,阿燈回頭問:「爹爹,阿姆,他們是來送我們的嗎?」
聽見童聲詢問,景行之和柳方還沒答,那些路邊上的人替他們答了。
「是啊!小少爺,我們是送大人和你的!」
「小少爺不要走了,留下來吧!」順帶把你爹留下!
「景大人,路上平安!」
「一路順風啊!大人!」
好像一眨眼的功夫,街面上人便如流水般多了起來,將道路兩旁堵得擁擠。
百姓熱情相送,景行之和柳方說了聲,出了馬車騎上馬。
景行之在馬上沖眾人揮手:「不用送,散了吧!大家散了吧,回去做正事兒!」
「豆腐坊的,早上正好賣豆腐呢!常家吃食店的,米鋪的,書鋪的……都回去,都回去!生意還做不做了?」
「不做了!」
「今日不做了!」
「上午歇工!」
馬車走在前面,景行之騎著馬在後面跟著,一路上倒不像要走的大官人,反倒像個收稅的兵丁,催著大傢伙去做生意。讓賣東西的賣東西去,買東西的買東西去,要上差的上差去。
可定北這三年,第一年是不納稅的,第二年、第三年納稅也不高,兵丁們只規矩地收該收的,從沒鬧過什麼胡亂交稅的事!
在百姓相送中,景行之一行人出了城。
城外頭,是早候著的下屬官員們和當地鄉老。鄉老們一人手裡捧了個扁扁的木盒子,官員們則懷揣著自己準備的儀禮。
說到這木盒子,鄉老們都是一把辛酸淚。
挺好一大老爺要走了,他們當然得表表心意,可萬民傘剛弄來綢緞,那邊上面說景大人不讓。
好吧,萬民傘不行,咱們還有功德碑。結果還沒弄呢,又說不讓,讓大家不用忙,不用勞心勞力。
萬民傘發展到後期,已經成了刷政績的手段,功德碑亦然。景行之覺得那些弄了沒意思,乾脆就不讓忙活。
他是一片好心了,但送東西這個也是當地百姓表達情意的方式。
你不讓我們送,我們就不送了!?
鄉老們使勁琢磨,使勁琢磨,最後備下了手裡的小盒子,今天這禮咱們非送不可了!
第136章
等景行之騎著馬帶著隊伍出城, 同僚們上來送儀禮, 全部給拒絕了。
只有鄉老們的盒子過了關, 因為都是學著應故的, 只是學生們寫的名字。
畢竟特別的是,正面寫著學生名字, 紙的背面卻是這學生的學籍。從哪一年,哪一批,什麼時間點開始什麼時間點結束,都有詳細記載。
一本本小冊子平平無奇, 但是有點很特別, 數量多,差不多所有人都參與了這些百字班。
柳方還組織過一批識字的夫郎和夫人,下鄉去帶出來過一批哥兒夫子和女夫子。所以當真是囊括了男女老少。
每一本小冊子編纂的時候, 每個百姓都知曉, 這是寫去給景大人看的。
哪個景大人?
讓他們能認字的景大人。
在應故村毒死了異族士兵, 讓他們安然無恙的景大人。
在定北建了兩個大參場的景大人。
改造定北,開發出地下熱水,讓外頭有錢人都跑來定北花錢的景大人。
尊重婦女、哥兒, 讓定北人對婦女、哥兒看法一新,甚至還給一對哥兒和女人的婚事做過主的景大人。
給景大人弄這個,誰不樂意呢!?
家家戶戶出動,你一言我一語,三年裡細碎的記憶一點點挖出來。三年中的細節,好些人都忘了, 但眾人一起想,慢慢地就想了起來。
最後,每份小冊子都寫了無數個人的筆跡,也沾染了每個人的氣息。
景行之看著一大疊的「戶籍」,一開始覺得有趣,但翻開裡頭略一看便覺心情忽地複雜起來。
——他給很多人的人生帶來了變化,這是他三年來最大的收穫。
無數人,因我而改變。這般能量,想想就叫人激動,而景行之,他做到了!
景行之站在眾人面前,朝著城門所向,也是朝著所有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隨即他直起身,看著眼前熟悉的景和人,朗聲道:「此去,可能一別經年。一願諸君身體康健,二願百姓安居樂業,三願定北——繁榮興盛!」
三聲祝願中,翻山的艷陽越過了山嶺,將金燦燦的光芒灑入城中,一時定北美輪美奐,宛若神跡。
而一片光芒中,景行之渾身披漫金光,丰神俊朗,如夢如幻。於眾人眼中,好比神仙在世。
******
馬車按著路線,一路行進到安北。
到了安北,驛站哪裡用得上,安北的洪集益、溫常超領頭,叫來手下人給隔壁的景行之送行。
夫夫兩看著阿燈趴在窗口,一處一處叫出名字,看著小傢伙的目光里滿是溫柔。
離開不是結束,是新的開始。
阿燈可以見識到京都的雍容,也可以去品味江南的清麗,還有很多很多地方的風景,等著他去一一去看過。
馬車從城內駛向城門口,一路上站在兩側送行的人漸漸多起來。
阿燈光是眼睛看著,就發現人多到他看不過來。
發現這些人好像都跟著自家馬車,阿燈回頭問:「爹爹,阿姆,他們是來送我們的嗎?」
聽見童聲詢問,景行之和柳方還沒答,那些路邊上的人替他們答了。
「是啊!小少爺,我們是送大人和你的!」
「小少爺不要走了,留下來吧!」順帶把你爹留下!
「景大人,路上平安!」
「一路順風啊!大人!」
好像一眨眼的功夫,街面上人便如流水般多了起來,將道路兩旁堵得擁擠。
百姓熱情相送,景行之和柳方說了聲,出了馬車騎上馬。
景行之在馬上沖眾人揮手:「不用送,散了吧!大家散了吧,回去做正事兒!」
「豆腐坊的,早上正好賣豆腐呢!常家吃食店的,米鋪的,書鋪的……都回去,都回去!生意還做不做了?」
「不做了!」
「今日不做了!」
「上午歇工!」
馬車走在前面,景行之騎著馬在後面跟著,一路上倒不像要走的大官人,反倒像個收稅的兵丁,催著大傢伙去做生意。讓賣東西的賣東西去,買東西的買東西去,要上差的上差去。
可定北這三年,第一年是不納稅的,第二年、第三年納稅也不高,兵丁們只規矩地收該收的,從沒鬧過什麼胡亂交稅的事!
在百姓相送中,景行之一行人出了城。
城外頭,是早候著的下屬官員們和當地鄉老。鄉老們一人手裡捧了個扁扁的木盒子,官員們則懷揣著自己準備的儀禮。
說到這木盒子,鄉老們都是一把辛酸淚。
挺好一大老爺要走了,他們當然得表表心意,可萬民傘剛弄來綢緞,那邊上面說景大人不讓。
好吧,萬民傘不行,咱們還有功德碑。結果還沒弄呢,又說不讓,讓大家不用忙,不用勞心勞力。
萬民傘發展到後期,已經成了刷政績的手段,功德碑亦然。景行之覺得那些弄了沒意思,乾脆就不讓忙活。
他是一片好心了,但送東西這個也是當地百姓表達情意的方式。
你不讓我們送,我們就不送了!?
鄉老們使勁琢磨,使勁琢磨,最後備下了手裡的小盒子,今天這禮咱們非送不可了!
第136章
等景行之騎著馬帶著隊伍出城, 同僚們上來送儀禮, 全部給拒絕了。
只有鄉老們的盒子過了關, 因為都是學著應故的, 只是學生們寫的名字。
畢竟特別的是,正面寫著學生名字, 紙的背面卻是這學生的學籍。從哪一年,哪一批,什麼時間點開始什麼時間點結束,都有詳細記載。
一本本小冊子平平無奇, 但是有點很特別, 數量多,差不多所有人都參與了這些百字班。
柳方還組織過一批識字的夫郎和夫人,下鄉去帶出來過一批哥兒夫子和女夫子。所以當真是囊括了男女老少。
每一本小冊子編纂的時候, 每個百姓都知曉, 這是寫去給景大人看的。
哪個景大人?
讓他們能認字的景大人。
在應故村毒死了異族士兵, 讓他們安然無恙的景大人。
在定北建了兩個大參場的景大人。
改造定北,開發出地下熱水,讓外頭有錢人都跑來定北花錢的景大人。
尊重婦女、哥兒, 讓定北人對婦女、哥兒看法一新,甚至還給一對哥兒和女人的婚事做過主的景大人。
給景大人弄這個,誰不樂意呢!?
家家戶戶出動,你一言我一語,三年裡細碎的記憶一點點挖出來。三年中的細節,好些人都忘了, 但眾人一起想,慢慢地就想了起來。
最後,每份小冊子都寫了無數個人的筆跡,也沾染了每個人的氣息。
景行之看著一大疊的「戶籍」,一開始覺得有趣,但翻開裡頭略一看便覺心情忽地複雜起來。
——他給很多人的人生帶來了變化,這是他三年來最大的收穫。
無數人,因我而改變。這般能量,想想就叫人激動,而景行之,他做到了!
景行之站在眾人面前,朝著城門所向,也是朝著所有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隨即他直起身,看著眼前熟悉的景和人,朗聲道:「此去,可能一別經年。一願諸君身體康健,二願百姓安居樂業,三願定北——繁榮興盛!」
三聲祝願中,翻山的艷陽越過了山嶺,將金燦燦的光芒灑入城中,一時定北美輪美奐,宛若神跡。
而一片光芒中,景行之渾身披漫金光,丰神俊朗,如夢如幻。於眾人眼中,好比神仙在世。
******
馬車按著路線,一路行進到安北。
到了安北,驛站哪裡用得上,安北的洪集益、溫常超領頭,叫來手下人給隔壁的景行之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