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Sally看向身旁的朋友,她果然目不轉睛地“看”著台上的人,那崇拜的眼光,簡直像看著神一樣,唉……
老愛說我太理智分析,可是你也別這樣侮辱自己音樂系之名嘛!
不過看周圍的人一致的嚴肅態度,這麼期待的氣氛又讓她驚訝。
JasonYen只是走上台,就讓全場觀眾目不轉睛。也許他不該當小提琴家,該去當明星的--
不過Sally這樣的想法在聽了他的演奏以後,就完全被顛覆了。
當第一道小提琴聲劃破寂靜,在場眾人幾乎全不自覺地屏息,豎耳聆聽。沒有人發出一點雜音,以免干擾演奏,他們連最細微的轉折都不願錯過。
神乎其技,直達人心。
只有音樂的獨奏廳里,人人只能專注聆聽,宛如一場神聖的儀式。
直到演奏完畢,聽眾們才又找回呼吸。
“很棒吧!”Ruth興奮地喘著氣。“雖然他和管弦樂團的合奏也很經典,不過還是獨奏最棒了!”
沒有得到回應,Ruth發現身旁的朋友還盯著台上,沉默不語。
她不該“以貌取人”的。他只能當小提琴家,他是獨一無二的小提琴家--即使外表嚴肅冷淡,但他的音樂卻充滿了感動人心的力量。
看到Sally的反應--呵呵!又多了一個樂迷了!Ruth暗自高興。
優美的曲子一首接一首地被演奏出來,而台下的聽眾始終屏息聆聽著。
終於,節目單上的曲目都演奏完了。
聽眾歡聲雷動,掌聲久久不能停息。
趁許多人紛紛上台獻花的空檔,Ruth又解說道:
“好期待他的安可曲--夏日最後玫瑰變奏曲。”
“那是什麼樣的曲子?”Sally好奇道。
“是一首很優美的小品,不過包含高難度的技巧,一般的小提琴演奏者不常演奏的曲子。”
“喔。”Sally記下,她對古典音樂所知太少了。
“不過卻是JasonYen最有名的安可曲,那首曲子對他好像有什麼特殊意義,他演奏起來真的很不一樣,每次聽都還是很感動。”Ruth陶醉地道。
“真的嗎?”Ruth說得她也期待起來了。
“等一下你就知道了。”
等所有人都獻完花,聽眾們發現原本關著的廳門打開了,有一個人此時才走進來,是一個美麗的黑髮女子。
奇怪,這個時候門應該鎖上了,也還沒到散場時刻啊,他們怎麼會在這種時間放人進來?
台上的JasonYen訝異地注視著這位女子。
女子在眾目睽睽之下走上台。
遞給JasonYen一束鮮紅的玫瑰花。
然後,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你不是後天才會到?”
“我特地趕回來的。”
“累嗎?”
她搖頭笑著。“驚喜嗎?”
“嗯。”只見JasonYen嚴肅的表情融化,露出迷人的微笑。
兩人親吻。
台下眾人全都瞪大眼睛。
“記得嗎?我們第一次見面--”
“也是在舞台上。”
微笑的視線相對,交換著只有兩人知道的訊息。
【全書完】
後記
更新時間:2013-04-24 23:36:40 字數:1570
創作報告
寫作中最痛苦的是什麼?
對我而言,就是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在別人眼裡看起來是什麼樣子。會不會你寫得很高興,人家看得很無聊?又或者人家理解的,真的是你想表達的嗎?在我的經驗中,誤會是很容易產生的。
總之,表達得不完全或是產生誤會應該是作者的錯--雖然現在可以冷靜地這樣說,但現實中都是遷怒人家理解力不夠……
一直覺得,作品一旦交出,它就應該是完整的,在序跋里不需要再多做一些闡述理念或解釋的動作。但我還是忍不住懷疑我真的寫出我想寫的樣子了嗎?別人看到的是什麼--同樣的問題必須複製一百遍,因為篇幅考量才作罷。
所以,還是畫蛇添足一下好了。本書前半著力於描寫一個浪漫的戀愛,一個突如其來的、旋風式的、感覺引導的、甜蜜的戀愛--呼!用了這麼多形容詞,有沒有把表達不足的地方補起來了?接著是劇烈的轉折。而最後希望呈現出感人、又帶有個人偏好--折磨男主角--的結尾。在偏向傳統的設定上,我想要寫得更深刻,寫出自己的風格。
有成功嗎?自己完全不清楚,因為作者本人的頭腦跟常人總有著某種程度的隔閡。直到幾個義務讀者告訴我她哭了,我才知道--啊,原來會哭啊。心裡當然是高興得不得了。當一個、兩個、三個都說了同樣的話時,在我心中頓時起了一種搜集的欲望……
到這裡不得不提到我小時候很喜歡的一個童話:搜集眼睛的巫婆--這不是書名,巫婆也不是主角,有誰能告訴我這個童話的名字到底叫什麼?
故事好像是一個媽媽為了救自己的孩子,必須通過很多關卡,犧牲很多東西,有一次遇到一個巫婆,巫婆的寶箱裡裝著滿滿的寶石,全都是眼睛,巫婆認為眼睛是世界上最美的寶石,媽媽交出了自己的眼睛,變成瞎子。到最後,媽媽又交出自己的青春,變老了。這個故事應該是在歌頌母愛的偉大,母愛的確是很令人感動。
可是在我小小的心靈中投下更大的震撼卻是--搜集眼睛的巫婆,這段情節真是太太太刺激我了,讓小小的我忍不住戰慄,好……好令人羨慕啊!好羨慕她可以擁有那麼多人的眼睛。或許,我的人生在那時就已經走偏了,真不該給小孩看這種童話的……
當這故事又浮現在我腦中,我只覺得我和搜集眼睛的巫婆心靈相通了。不需要給我眼睛,只要給我眼淚吧。因為得到眼淚的感覺真是太暢快、太令人著迷了!在搜集了幾個人的眼淚以後,我覺得力量百倍,精神振奮啊!
嗯……我的重點是什麼呢?
拉回來--希望自己不是完全沉溺在自己的興趣之中,只有自己認為很好。
也不要一直生活在自我懷疑與自我肯定的無限交替中。
“我寫得好嗎?”
“當然好啦,寶貝。”……此人是誰?
“或許他們只是怕我生氣,所以不敢說我的缺點?”
“缺點?你沒有那種東西啊,寶貝。”……此人又出現。
“或許他們的品味也異於常人,才會覺得我好?”
“你很正常啊,相信我寶貝。”嗡嗡嗡……
直到義務讀者乙真的說:“我覺得你書里……不妥……不好……有問題……”
我立刻--“呸!你這不懂欣賞的俗人!我的書哪有你說話的餘地!”馬上把別人的批評駁回。
請別懷疑,以上除了讀者乙,都是同一個人。
總之,我在精神分裂之前完成了這本書。
老愛說我太理智分析,可是你也別這樣侮辱自己音樂系之名嘛!
不過看周圍的人一致的嚴肅態度,這麼期待的氣氛又讓她驚訝。
JasonYen只是走上台,就讓全場觀眾目不轉睛。也許他不該當小提琴家,該去當明星的--
不過Sally這樣的想法在聽了他的演奏以後,就完全被顛覆了。
當第一道小提琴聲劃破寂靜,在場眾人幾乎全不自覺地屏息,豎耳聆聽。沒有人發出一點雜音,以免干擾演奏,他們連最細微的轉折都不願錯過。
神乎其技,直達人心。
只有音樂的獨奏廳里,人人只能專注聆聽,宛如一場神聖的儀式。
直到演奏完畢,聽眾們才又找回呼吸。
“很棒吧!”Ruth興奮地喘著氣。“雖然他和管弦樂團的合奏也很經典,不過還是獨奏最棒了!”
沒有得到回應,Ruth發現身旁的朋友還盯著台上,沉默不語。
她不該“以貌取人”的。他只能當小提琴家,他是獨一無二的小提琴家--即使外表嚴肅冷淡,但他的音樂卻充滿了感動人心的力量。
看到Sally的反應--呵呵!又多了一個樂迷了!Ruth暗自高興。
優美的曲子一首接一首地被演奏出來,而台下的聽眾始終屏息聆聽著。
終於,節目單上的曲目都演奏完了。
聽眾歡聲雷動,掌聲久久不能停息。
趁許多人紛紛上台獻花的空檔,Ruth又解說道:
“好期待他的安可曲--夏日最後玫瑰變奏曲。”
“那是什麼樣的曲子?”Sally好奇道。
“是一首很優美的小品,不過包含高難度的技巧,一般的小提琴演奏者不常演奏的曲子。”
“喔。”Sally記下,她對古典音樂所知太少了。
“不過卻是JasonYen最有名的安可曲,那首曲子對他好像有什麼特殊意義,他演奏起來真的很不一樣,每次聽都還是很感動。”Ruth陶醉地道。
“真的嗎?”Ruth說得她也期待起來了。
“等一下你就知道了。”
等所有人都獻完花,聽眾們發現原本關著的廳門打開了,有一個人此時才走進來,是一個美麗的黑髮女子。
奇怪,這個時候門應該鎖上了,也還沒到散場時刻啊,他們怎麼會在這種時間放人進來?
台上的JasonYen訝異地注視著這位女子。
女子在眾目睽睽之下走上台。
遞給JasonYen一束鮮紅的玫瑰花。
然後,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你不是後天才會到?”
“我特地趕回來的。”
“累嗎?”
她搖頭笑著。“驚喜嗎?”
“嗯。”只見JasonYen嚴肅的表情融化,露出迷人的微笑。
兩人親吻。
台下眾人全都瞪大眼睛。
“記得嗎?我們第一次見面--”
“也是在舞台上。”
微笑的視線相對,交換著只有兩人知道的訊息。
【全書完】
後記
更新時間:2013-04-24 23:36:40 字數:1570
創作報告
寫作中最痛苦的是什麼?
對我而言,就是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在別人眼裡看起來是什麼樣子。會不會你寫得很高興,人家看得很無聊?又或者人家理解的,真的是你想表達的嗎?在我的經驗中,誤會是很容易產生的。
總之,表達得不完全或是產生誤會應該是作者的錯--雖然現在可以冷靜地這樣說,但現實中都是遷怒人家理解力不夠……
一直覺得,作品一旦交出,它就應該是完整的,在序跋里不需要再多做一些闡述理念或解釋的動作。但我還是忍不住懷疑我真的寫出我想寫的樣子了嗎?別人看到的是什麼--同樣的問題必須複製一百遍,因為篇幅考量才作罷。
所以,還是畫蛇添足一下好了。本書前半著力於描寫一個浪漫的戀愛,一個突如其來的、旋風式的、感覺引導的、甜蜜的戀愛--呼!用了這麼多形容詞,有沒有把表達不足的地方補起來了?接著是劇烈的轉折。而最後希望呈現出感人、又帶有個人偏好--折磨男主角--的結尾。在偏向傳統的設定上,我想要寫得更深刻,寫出自己的風格。
有成功嗎?自己完全不清楚,因為作者本人的頭腦跟常人總有著某種程度的隔閡。直到幾個義務讀者告訴我她哭了,我才知道--啊,原來會哭啊。心裡當然是高興得不得了。當一個、兩個、三個都說了同樣的話時,在我心中頓時起了一種搜集的欲望……
到這裡不得不提到我小時候很喜歡的一個童話:搜集眼睛的巫婆--這不是書名,巫婆也不是主角,有誰能告訴我這個童話的名字到底叫什麼?
故事好像是一個媽媽為了救自己的孩子,必須通過很多關卡,犧牲很多東西,有一次遇到一個巫婆,巫婆的寶箱裡裝著滿滿的寶石,全都是眼睛,巫婆認為眼睛是世界上最美的寶石,媽媽交出了自己的眼睛,變成瞎子。到最後,媽媽又交出自己的青春,變老了。這個故事應該是在歌頌母愛的偉大,母愛的確是很令人感動。
可是在我小小的心靈中投下更大的震撼卻是--搜集眼睛的巫婆,這段情節真是太太太刺激我了,讓小小的我忍不住戰慄,好……好令人羨慕啊!好羨慕她可以擁有那麼多人的眼睛。或許,我的人生在那時就已經走偏了,真不該給小孩看這種童話的……
當這故事又浮現在我腦中,我只覺得我和搜集眼睛的巫婆心靈相通了。不需要給我眼睛,只要給我眼淚吧。因為得到眼淚的感覺真是太暢快、太令人著迷了!在搜集了幾個人的眼淚以後,我覺得力量百倍,精神振奮啊!
嗯……我的重點是什麼呢?
拉回來--希望自己不是完全沉溺在自己的興趣之中,只有自己認為很好。
也不要一直生活在自我懷疑與自我肯定的無限交替中。
“我寫得好嗎?”
“當然好啦,寶貝。”……此人是誰?
“或許他們只是怕我生氣,所以不敢說我的缺點?”
“缺點?你沒有那種東西啊,寶貝。”……此人又出現。
“或許他們的品味也異於常人,才會覺得我好?”
“你很正常啊,相信我寶貝。”嗡嗡嗡……
直到義務讀者乙真的說:“我覺得你書里……不妥……不好……有問題……”
我立刻--“呸!你這不懂欣賞的俗人!我的書哪有你說話的餘地!”馬上把別人的批評駁回。
請別懷疑,以上除了讀者乙,都是同一個人。
總之,我在精神分裂之前完成了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