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他說:“沒告訴你實情是我不對,我只是怕看見你傷心。”
看他那一副嚴肅認真,從容就義準備挨罵的神情,她反而什麼話也說不出口。
住在度假村領略北國風光,自然要搞些冰上運動,她就帶他去冰上釣魚。經度假村工作人員的介紹,他們在附近找了一個水庫,從老鄉那裡借了工具,開車一直到水庫邊上。天氣太冷,呵氣成冰,水庫的湖面結著厚厚的冰層。她支使賀宇川拿一根一頭尖的大鐵棒子在冰上鑿了一個洞,又把放好了餌的釣竿放在冰上,魚餌下在洞裡。
天寒地凍,冰封十里。兩個人坐在小矮凳上,頂著凌冽寒風,瞪著冰上的小洞守株待兔。賀宇川挑著眉頭一臉不以為然:“姜芷芃,這能行嗎?你到底知不知道怎麼釣魚啊?”
她拍著胸脯保證:“聽我的,沒問題,小時候我每年冬天都來冬釣。”
果然,沒過一會兒浮漂就開始晃。賀宇川要拉魚竿,她連忙喊住他:“再等等!”再下一刻浮漂一陣撲騰,她才大喊:“拉,快拉!”
果然拉上來一條大白鰱,扭著身子活蹦亂跳,看起來足有四五斤重。賀宇川由衷讚嘆:“哇!真大!”
她嫌棄他沒見過世面,嗤之以鼻:“這哪裡算大,我小時候跟我爸來釣魚,釣的那魚才叫大。”
那時候她年紀雖小,有些事情卻記得很清楚,比如爸爸周末帶她來湖上,給她在冰上搭一個小帳篷,爸爸坐在冰上釣魚,她就抱著暖手袋伸著小腦袋觀戰。她得意洋洋地向賀宇川誇口:“那時候我爸爸釣魚比這專業多了,不用冰鑿子,直接拿電鋸在冰面上鋸一個長方形的窟窿,用的魚竿就好象豬八戒的釘耙一樣,一下子下一排魚餌,釣上來的魚有時候比我個頭還大。冬天湖上釣魚的人挺多的,我爸那可是箇中好手,總是滿載而歸的那一個,一早上能釣幾十斤魚,裝在麻袋裡我拖都拖不動。一袋子魚扛回家,多餘的分給親戚朋友,留最好最新鮮的那幾條就給我媽做大鍋燉魚……”
她滔滔不絕地說下去,說了半天才意識到自己在說什麼,一句話沒說完,突然住了口。
陽光明媚,反射在冰面上格外刺眼。她出發前根本沒料到要來這冰天雪地里來,身上的大棉袍還是在附近鎮上現買的,藍底白花,頭上還包著塊熱粉紅的大頭巾,渾身上下鄉土氣息迎面撲來,胖鼓鼓地坐在小矮凳上,呆呆地出神。
他過去張開雙臂抱住她,安慰地親她凍紅了的鼻尖,半晌對她笑說:“嘖嘖嘖,我一定是瞎了眼,怎麼就看上你這麼個丑姑娘,呆頭呆腦的,穿得一身土氣,活象一隻蘆花老母雞。”
她的神色慢慢才舒緩過來,揉亂他的頭髮,對他白眼相向:“是啊是啊,我是老母雞,正好可以在你這頭亂雞窩裡孵小雞。”
他們走的那天驅車回江城,要從江城的機場飛回H城。她說:“聽說我父親在江城,我想走之前去看看他。”
以前他們住在老城區。在她記憶里,她們所住的是火柴盒子一樣的灰色樓房,門口是仿佛永遠積雪的灰黑色街道,小區門口總擺著一攤兒賣塑料日用品的小攤,對面的低矮小鵬里是一家賣早點的餐廳。現在父親早搬離了那裡,賀宇川事先打了電話去問了地址,是在江城著名的別墅區里。
別墅區在江北,汽車開了好遠才到,是個有保安把守的小區,小區門口豎著冷森森的大鐵門,在門口通報了名字住址才讓進。小區裡有康莊大道四通八達,假山假水也錯落有致。他們按著地址找到路的盡頭,才在結了冰的湖邊找到那棟三層小別墅。
她對賀宇川說:“你在這裡等我好不好?”
他點頭,她走上台階去按門鈴。
一個五十幾歲的傭人阿姨來開門,一看見她親切地笑,告訴她:“哎呀總算來了,姜先生等你好久了。”
她被帶上二樓,據說是父親的書房裡。記憶中父親不是個愛看書的人,現在竟也專門辟出一片書房來,而且房間面積很大,高頂縱深,四周排滿厚重的書架,氣派莊嚴,硬是顯出些書香傳世的大家氣息來。
父親就站在那一長列書架的盡頭,身後是寬大的辦公桌和陽光明媚的落地長窗。他背著光,臉被籠罩在陰影里,她還是一眼就看見他那染了霜的雙鬢和蒼老的眼神。
她遠遠地站定,不再走近。他在遠處喊了一聲“芃芃”,語音輕顫。
四目相對,他們各自懵怔一刻,父親立刻反應過來,對她身後的阿姨說:“芃芃來了,給我們泡壺茶來。啊,對了,給芃芃來杯巧克力牛奶……”大概說完才想起來她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停下來,轉回頭對她說:“留下吃午飯吧?今天剛叫他們從江上弄了幾天新鮮的大白魚回來。”
她站在那裡說:“不吃了,我們還要去趕飛機。”
他“哦”了一聲,聲音里的失望顯而易見,停了停又問:“小賀呢?怎麼不叫他進來坐?”
她搖頭說:“我就有幾句話想跟您說,說完就該走了。”
他點點頭,神色瞬間肅穆起來。
她這才走過去,停在那張樟木大辦公桌邊,從桌上找到紙和筆,匆匆寫了幾行字,把紙條留在桌上,說:“這是我的手機號,微信號,您以後有空聯繫我。”
看他那一副嚴肅認真,從容就義準備挨罵的神情,她反而什麼話也說不出口。
住在度假村領略北國風光,自然要搞些冰上運動,她就帶他去冰上釣魚。經度假村工作人員的介紹,他們在附近找了一個水庫,從老鄉那裡借了工具,開車一直到水庫邊上。天氣太冷,呵氣成冰,水庫的湖面結著厚厚的冰層。她支使賀宇川拿一根一頭尖的大鐵棒子在冰上鑿了一個洞,又把放好了餌的釣竿放在冰上,魚餌下在洞裡。
天寒地凍,冰封十里。兩個人坐在小矮凳上,頂著凌冽寒風,瞪著冰上的小洞守株待兔。賀宇川挑著眉頭一臉不以為然:“姜芷芃,這能行嗎?你到底知不知道怎麼釣魚啊?”
她拍著胸脯保證:“聽我的,沒問題,小時候我每年冬天都來冬釣。”
果然,沒過一會兒浮漂就開始晃。賀宇川要拉魚竿,她連忙喊住他:“再等等!”再下一刻浮漂一陣撲騰,她才大喊:“拉,快拉!”
果然拉上來一條大白鰱,扭著身子活蹦亂跳,看起來足有四五斤重。賀宇川由衷讚嘆:“哇!真大!”
她嫌棄他沒見過世面,嗤之以鼻:“這哪裡算大,我小時候跟我爸來釣魚,釣的那魚才叫大。”
那時候她年紀雖小,有些事情卻記得很清楚,比如爸爸周末帶她來湖上,給她在冰上搭一個小帳篷,爸爸坐在冰上釣魚,她就抱著暖手袋伸著小腦袋觀戰。她得意洋洋地向賀宇川誇口:“那時候我爸爸釣魚比這專業多了,不用冰鑿子,直接拿電鋸在冰面上鋸一個長方形的窟窿,用的魚竿就好象豬八戒的釘耙一樣,一下子下一排魚餌,釣上來的魚有時候比我個頭還大。冬天湖上釣魚的人挺多的,我爸那可是箇中好手,總是滿載而歸的那一個,一早上能釣幾十斤魚,裝在麻袋裡我拖都拖不動。一袋子魚扛回家,多餘的分給親戚朋友,留最好最新鮮的那幾條就給我媽做大鍋燉魚……”
她滔滔不絕地說下去,說了半天才意識到自己在說什麼,一句話沒說完,突然住了口。
陽光明媚,反射在冰面上格外刺眼。她出發前根本沒料到要來這冰天雪地里來,身上的大棉袍還是在附近鎮上現買的,藍底白花,頭上還包著塊熱粉紅的大頭巾,渾身上下鄉土氣息迎面撲來,胖鼓鼓地坐在小矮凳上,呆呆地出神。
他過去張開雙臂抱住她,安慰地親她凍紅了的鼻尖,半晌對她笑說:“嘖嘖嘖,我一定是瞎了眼,怎麼就看上你這麼個丑姑娘,呆頭呆腦的,穿得一身土氣,活象一隻蘆花老母雞。”
她的神色慢慢才舒緩過來,揉亂他的頭髮,對他白眼相向:“是啊是啊,我是老母雞,正好可以在你這頭亂雞窩裡孵小雞。”
他們走的那天驅車回江城,要從江城的機場飛回H城。她說:“聽說我父親在江城,我想走之前去看看他。”
以前他們住在老城區。在她記憶里,她們所住的是火柴盒子一樣的灰色樓房,門口是仿佛永遠積雪的灰黑色街道,小區門口總擺著一攤兒賣塑料日用品的小攤,對面的低矮小鵬里是一家賣早點的餐廳。現在父親早搬離了那裡,賀宇川事先打了電話去問了地址,是在江城著名的別墅區里。
別墅區在江北,汽車開了好遠才到,是個有保安把守的小區,小區門口豎著冷森森的大鐵門,在門口通報了名字住址才讓進。小區裡有康莊大道四通八達,假山假水也錯落有致。他們按著地址找到路的盡頭,才在結了冰的湖邊找到那棟三層小別墅。
她對賀宇川說:“你在這裡等我好不好?”
他點頭,她走上台階去按門鈴。
一個五十幾歲的傭人阿姨來開門,一看見她親切地笑,告訴她:“哎呀總算來了,姜先生等你好久了。”
她被帶上二樓,據說是父親的書房裡。記憶中父親不是個愛看書的人,現在竟也專門辟出一片書房來,而且房間面積很大,高頂縱深,四周排滿厚重的書架,氣派莊嚴,硬是顯出些書香傳世的大家氣息來。
父親就站在那一長列書架的盡頭,身後是寬大的辦公桌和陽光明媚的落地長窗。他背著光,臉被籠罩在陰影里,她還是一眼就看見他那染了霜的雙鬢和蒼老的眼神。
她遠遠地站定,不再走近。他在遠處喊了一聲“芃芃”,語音輕顫。
四目相對,他們各自懵怔一刻,父親立刻反應過來,對她身後的阿姨說:“芃芃來了,給我們泡壺茶來。啊,對了,給芃芃來杯巧克力牛奶……”大概說完才想起來她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停下來,轉回頭對她說:“留下吃午飯吧?今天剛叫他們從江上弄了幾天新鮮的大白魚回來。”
她站在那裡說:“不吃了,我們還要去趕飛機。”
他“哦”了一聲,聲音里的失望顯而易見,停了停又問:“小賀呢?怎麼不叫他進來坐?”
她搖頭說:“我就有幾句話想跟您說,說完就該走了。”
他點點頭,神色瞬間肅穆起來。
她這才走過去,停在那張樟木大辦公桌邊,從桌上找到紙和筆,匆匆寫了幾行字,把紙條留在桌上,說:“這是我的手機號,微信號,您以後有空聯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