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頁
顧家出了太子妃,這消息一傳出去,整個上京城都沸騰了。
周珩太子之位穩固,待文正帝退位後,就是日後大周的君主,那顧家女就是皇宮中的女主人,天下最為尊貴的女子。
顧馳本就受文正帝器重,如今又成了皇親國戚,未來的國丈。
真是同人不同命啊!這些世家大臣又一次紅了眼。
這日下朝後,不少官員圍上來衝著顧馳道賀。
可也不乏那些陰陽怪氣的聲音,“都說讀書人清貴,可顧大人好像不是這樣的,如今你們顧家出了個太子妃,顧大人怕是要升官加爵了吧。”
場面一下子安靜下來,這話有意思,不就是暗指顧馳靠著女兒升官嘛?
顧馳循著聲音望過去,說這話的是吏部侍郎黎平,此人與顧馳是同科進士。
顧馳不在意笑了笑,邊說邊朝大殿外走去,“ 黎侍郎對太子的這樁親事可有不滿?若是不滿,盡可當著陛下的面說出口。升官加爵?那就要借黎侍郎吉言了。”
一口一個“侍郎”,這不就是在嘲諷自己官職低微嘛!黎平眸子暗沉,咬著牙看著顧馳瀟灑離去的身影。
他與顧馳本是同科進士及第,兩人交際並不太多,平時也無政見不和,不過黎平早就看不順眼顧馳,憑什麼一個農家子處處高他一頭!
剛踏入官場時,兩人的差距只是名次的差距,可為官近二十年來,兩人的差距越發明顯,顧馳成了太子少師兼戶部尚書,而他只是小小吏部侍郎。
憑什麼他顧馳得以平步青雲,又得皇上器重?
黎平早就視顧馳為眼中釘肉中刺,如今又得知顧家出了個太子妃,他一時沒忍住嘲諷出口。
自古外戚就沒有好下場,中宮皇后也不得寵,真正受寵的可是那些燕環肥瘦的妃子們,他顧馳別太得意,日後定有大苦頭吃!
想到這兒,黎平笑出聲,扭曲的面容透著陰鷙,他等著顧家倒台的那一日。
不過很可惜,顧家什麼時候倒台不好說,果如黎平的那句“吉言”,沒過幾日,顧馳果真升官加爵了。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小仙女“米線”5瓶灌溉、小仙女“游魚”2瓶灌溉、小仙女“源遠流長”2瓶灌溉,謝謝你們的支持,比心心
第124章 封侯加爵
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勛封、調動等事務,最高的長官是吏部尚書, 前一段時間吏部尚書致仕, 按理說接任的人選便是吏部左右侍郎之一, 不過文正帝不太滿意這兩位接替人選, 思來想去, 在未有合適的人選之前,讓暫時顧馳兼任吏部尚書。
顧馳未到不惑之年, 已是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和太子少師,滿朝文武官員扒拉一遍, 也沒有多少人能越過他去。更別說當年與顧馳同一批的進士,到現在官階三品以上也只有寥寥數人,顧馳儼然是這一批人當中的領頭羊。
吏部擁有調動官員的權力,可以稱得上是六部之首, 六部中有兩部被顧馳握在手中, 這是多大的殊榮啊!
顧馳也沒有辜負文正帝的看重, 上任之後大刀闊斧,將那些尸位素餐、拿錢辦事的人統統揪出來,一一懲罰。
依照大多數人來看,只是暫時任職,何必在這上面費太多心思, 得罪了人不說,最後也只是為他人做嫁衣。
顧馳倒不這樣想,既然文正帝將事情交代給他,那他自是不能辜負其信任, 在其位謀其職,他只要是吏部尚書一日,就要盡職盡責。
反正到了他今時今日的地位,得罪人又如何?那些人看不順眼又如何?
吏部權力這麼大,自然可想不少人會上門送銀子以求謀個好官職,前任吏部尚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許手下的人接受“孝敬”,當然送銀子可不是直白的將銀子拿出手,美名其曰“冰炭錢”。
你送了,我能不送?這麼一來,那些同進士在離京前便會“孝敬”一次,還有那些三年一次上京述職的官員更是大手筆,給吏部全體官員送了不少東西。
以前顧馳只是大致知道這麼一回事,不是十分清楚,待他兼任吏部尚書這一段時間,不少人給他送銀票、還有各種好東西,比送給宮中的貢品差不了多少。
說句實話,顧馳最開始待在翰林院,那是清貴之地,有“窮翰林”之稱,在那地方書籍多如毛牛,銀子倒真是沒多少。後來一直待在戶部,每次經手的銀子不少,可那不是他自己的,是要入國庫的。
即便他見過的銀子不少,可因著不是自己的,沒有什麼實感,直到最近成了吏部尚書,隔三差五就有人上門“孝敬”。
看著這厚厚的一沓子銀票,顧馳一時間有些沉默,看來這吏部的官員沒少收好處啊!
他揣著這些東西找到文正帝,將情況仔細講述一遍,“ 有道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朝廷給官員高額的俸祿,是為了讓他們更好的任職,而不是用來當做敲門磚收受賄賂的,微臣如今是吏部尚書,願以身作則,嚴查此事。”
文正帝看著這個最受器重的臣子,一時有些感嘆,踏入官場這麼多年,顧馳還是一如當初,沒有忘記自己的本性。
雖是“水至清則無魚”,可放任太久,倒是將這些臣子的心養大了。
文正帝屈起手指敲了敲御案,“就按你說的辦,安逸的日子過得久了,不少人又開始不安分了。”
周珩太子之位穩固,待文正帝退位後,就是日後大周的君主,那顧家女就是皇宮中的女主人,天下最為尊貴的女子。
顧馳本就受文正帝器重,如今又成了皇親國戚,未來的國丈。
真是同人不同命啊!這些世家大臣又一次紅了眼。
這日下朝後,不少官員圍上來衝著顧馳道賀。
可也不乏那些陰陽怪氣的聲音,“都說讀書人清貴,可顧大人好像不是這樣的,如今你們顧家出了個太子妃,顧大人怕是要升官加爵了吧。”
場面一下子安靜下來,這話有意思,不就是暗指顧馳靠著女兒升官嘛?
顧馳循著聲音望過去,說這話的是吏部侍郎黎平,此人與顧馳是同科進士。
顧馳不在意笑了笑,邊說邊朝大殿外走去,“ 黎侍郎對太子的這樁親事可有不滿?若是不滿,盡可當著陛下的面說出口。升官加爵?那就要借黎侍郎吉言了。”
一口一個“侍郎”,這不就是在嘲諷自己官職低微嘛!黎平眸子暗沉,咬著牙看著顧馳瀟灑離去的身影。
他與顧馳本是同科進士及第,兩人交際並不太多,平時也無政見不和,不過黎平早就看不順眼顧馳,憑什麼一個農家子處處高他一頭!
剛踏入官場時,兩人的差距只是名次的差距,可為官近二十年來,兩人的差距越發明顯,顧馳成了太子少師兼戶部尚書,而他只是小小吏部侍郎。
憑什麼他顧馳得以平步青雲,又得皇上器重?
黎平早就視顧馳為眼中釘肉中刺,如今又得知顧家出了個太子妃,他一時沒忍住嘲諷出口。
自古外戚就沒有好下場,中宮皇后也不得寵,真正受寵的可是那些燕環肥瘦的妃子們,他顧馳別太得意,日後定有大苦頭吃!
想到這兒,黎平笑出聲,扭曲的面容透著陰鷙,他等著顧家倒台的那一日。
不過很可惜,顧家什麼時候倒台不好說,果如黎平的那句“吉言”,沒過幾日,顧馳果真升官加爵了。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小仙女“米線”5瓶灌溉、小仙女“游魚”2瓶灌溉、小仙女“源遠流長”2瓶灌溉,謝謝你們的支持,比心心
第124章 封侯加爵
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勛封、調動等事務,最高的長官是吏部尚書, 前一段時間吏部尚書致仕, 按理說接任的人選便是吏部左右侍郎之一, 不過文正帝不太滿意這兩位接替人選, 思來想去, 在未有合適的人選之前,讓暫時顧馳兼任吏部尚書。
顧馳未到不惑之年, 已是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和太子少師,滿朝文武官員扒拉一遍, 也沒有多少人能越過他去。更別說當年與顧馳同一批的進士,到現在官階三品以上也只有寥寥數人,顧馳儼然是這一批人當中的領頭羊。
吏部擁有調動官員的權力,可以稱得上是六部之首, 六部中有兩部被顧馳握在手中, 這是多大的殊榮啊!
顧馳也沒有辜負文正帝的看重, 上任之後大刀闊斧,將那些尸位素餐、拿錢辦事的人統統揪出來,一一懲罰。
依照大多數人來看,只是暫時任職,何必在這上面費太多心思, 得罪了人不說,最後也只是為他人做嫁衣。
顧馳倒不這樣想,既然文正帝將事情交代給他,那他自是不能辜負其信任, 在其位謀其職,他只要是吏部尚書一日,就要盡職盡責。
反正到了他今時今日的地位,得罪人又如何?那些人看不順眼又如何?
吏部權力這麼大,自然可想不少人會上門送銀子以求謀個好官職,前任吏部尚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許手下的人接受“孝敬”,當然送銀子可不是直白的將銀子拿出手,美名其曰“冰炭錢”。
你送了,我能不送?這麼一來,那些同進士在離京前便會“孝敬”一次,還有那些三年一次上京述職的官員更是大手筆,給吏部全體官員送了不少東西。
以前顧馳只是大致知道這麼一回事,不是十分清楚,待他兼任吏部尚書這一段時間,不少人給他送銀票、還有各種好東西,比送給宮中的貢品差不了多少。
說句實話,顧馳最開始待在翰林院,那是清貴之地,有“窮翰林”之稱,在那地方書籍多如毛牛,銀子倒真是沒多少。後來一直待在戶部,每次經手的銀子不少,可那不是他自己的,是要入國庫的。
即便他見過的銀子不少,可因著不是自己的,沒有什麼實感,直到最近成了吏部尚書,隔三差五就有人上門“孝敬”。
看著這厚厚的一沓子銀票,顧馳一時間有些沉默,看來這吏部的官員沒少收好處啊!
他揣著這些東西找到文正帝,將情況仔細講述一遍,“ 有道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朝廷給官員高額的俸祿,是為了讓他們更好的任職,而不是用來當做敲門磚收受賄賂的,微臣如今是吏部尚書,願以身作則,嚴查此事。”
文正帝看著這個最受器重的臣子,一時有些感嘆,踏入官場這麼多年,顧馳還是一如當初,沒有忘記自己的本性。
雖是“水至清則無魚”,可放任太久,倒是將這些臣子的心養大了。
文正帝屈起手指敲了敲御案,“就按你說的辦,安逸的日子過得久了,不少人又開始不安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