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姜卿兒低垂雙眸,見他的手指上有一道小口子,是昨夜劃的,帶了血跡的白囍帕還放在桌几上的。
李墨停頓片刻,低首親吻她的唇舌,氣息溫熱,手掌輕撫著她平坦的小腹,「 等他出生,若是兒子,八歲立儲君太子,若是女兒,賜號綺陽公主。」
孩子太小,不便立儲,八歲剛好。
姜卿兒瞧著他冷峻的面龐,嫣然一笑,他考慮得長遠,是從她診得喜脈時,便下了心思。
「那陛下……」
李墨拍拍她的屁股,「該叫夫君。」
姜卿兒哽了下喉,面容微紅,有些不好意思,改口道:「那夫君…是想要兒子還是女兒?」
李墨勾唇笑起,把她從榻上抱下來,安坐在梳妝桌前,「最好先是兒子,可了去一些麻煩事。」
他行到窗戶旁,將貼著囍字的窗牗半推透氣,雨聲大了一些,清風微冷。
寢宮之外,宮女候著一早上了,雨水順著屋檐滴落下來,驗喜女官站得端正,沉默地瞧著那如線般的雨水。
沒有皇帝的宣進,誰也不敢打擾,直到裡頭叫了水,貼身宮女才端著東西入房。
那張白囍帕被宮女交給了驗喜女官,摺疊之後便退了下去,真假已不重要,關鍵只是為堵閒人的口。
洗梳之後,時辰不早,貼身宮女端來安胎的湯藥,這藥不苦,李墨非要餵著姜卿兒喝下,他自來如此,她都有些習慣了。
午膳是東江菜,較為清淡,但近來姜卿兒有些害喜,吃到一半,便靠著李墨肩膀不願再吃下去。
他將她抱在懷裡,細嚼慢咽的吃完她碗裡的菜,之後交代福公公,以後上些甜口的菜。
永安宮的奴才皆是宛瑟宮過來的,陛下對皇后的寵,早在之後便見識過,只是成婚後不再避諱得多。
陛下對旁人自來冷漠少言,單單對於皇后,顯得容和得多,眼裡總是帶著可有可無的溫情,用親力親為的貼身照顧皇后,不得他人插手。
這位新帝也並非是只有冷情,這打有了皇后娘娘在,宮裡的奴才們也好過得多。
不必整日提心弔膽的,生怕被皇帝杖斃,在此之前死的奴才可不算少。
按照禮節,成婚第二日該是覲見長輩,但先帝太后皆已不在人世,由此只需於皇室家廟跪拜便可。
在蕭太妃的靈位前,姜卿兒心中有些悵然,側首瞥了眼身旁的男人,他面色微沉,也不作聲。
回想當年,李墨曾說婆婆是個和善賢淑的人,多年不得見,他是想過帶著她去見母親的吧。
此生不能再見母親一眼,也是他心中遺憾,十年為僧,等到的卻是生死兩隔。
姜卿兒輕輕握住李墨的手,他側首看她,二人皆不言語,有些話都藏在眼裡。
五年風霜,他們都變了樣,生死兩隔如此可怕,好在沒有錯過。
回到時,二人去了御花園走走,正因近來她容易睏倦,便要多走走動動,總是睡著躺著才不好。
昨日秋雨剛停,草木還有些潮濕,姜卿兒喜好梅花,園中種了不少的梅花,待冬日時便可踏雪賞梅。
成婚後的五日,還需行各式禮節,皇帝需於長元殿受親王拜見,之後由文武官員上賀表,行慶賀大禮,再到盥饋禮畢,這婚禮才算結束。
在府上休養幾日的謝知淵,也來長元殿為皇帝慶賀,之前幾日是寫了奏摺告假,大婚之時便沒有出現。
今兒見了他的模樣,皇帝蹙下眉頭。
謝知淵身形不似之前的穩重,面容蒼白,不見血色,這讓李墨想起了以往的他,也如這般。
當年謝家在遼中勢力極高,功高震主,所以謝知淵自小被送往盛京,在先帝的眼底下長大,也成了太子的伴讀。
因為如此,李墨與謝知淵關係交好,是自小的玩伴,而後東宮出事,李墨出家為僧。
這也導致了,當時朝中官僚內鬥不斷,韓太后一黨獨大,與謝家恩怨頗深。
老郡王辭世之後,身在盛京的謝知淵也出了事,落馬傷了腿,所喝的湯藥中被下毒。
這病便是從那時染上的,當年揚州之時,謝知淵已是大限將至,李墨便代替了他的位置。
而後在得一醫女救治,也算命不該絕,耗費五年才治好雙腿,頑疾難除,尚未痊癒,那醫女卻已墜河而亡。
長元殿內,李墨打量著謝知淵上下,這一年多來,都不見他再犯舊疾,詢問怎麼回事。
謝知淵止不住咳了幾聲,淡然道:「這病一直都在,只是這天氣轉涼,發得重了些,過些天便養回來了,陛下不必憂心。」
李墨則是道:「明日讓嚴褚去你府上瞧瞧,手上的公務先放下吧。」
謝知淵輕描淡寫道:「誰來瞧都沒用,這病也就這樣了,過些日子便好。」
之後二人便不再提這事,謝知淵賀了幾句喜話,這當今皇后說來他還未見過,怎樣的姑娘他不知,只知這皇帝是喜好得很。
正此時,福公公從殿外走進來,行了禮,「陛下,西昭公主求見。」
李墨輕挑眉稍,瞥了謝知淵一眼,道了聲:「宣。」
此次盛朝皇帝大婚,西昭公主前來恭賀,不算意外到也不算簡單,西昭皇室千里迢迢前來,要麼是有意和親,要麼就是有事相求。
礙於皇帝大婚之時,不便提出來,這會婚禮已落,西昭公主會來求見,李墨是意料過的。
李墨停頓片刻,低首親吻她的唇舌,氣息溫熱,手掌輕撫著她平坦的小腹,「 等他出生,若是兒子,八歲立儲君太子,若是女兒,賜號綺陽公主。」
孩子太小,不便立儲,八歲剛好。
姜卿兒瞧著他冷峻的面龐,嫣然一笑,他考慮得長遠,是從她診得喜脈時,便下了心思。
「那陛下……」
李墨拍拍她的屁股,「該叫夫君。」
姜卿兒哽了下喉,面容微紅,有些不好意思,改口道:「那夫君…是想要兒子還是女兒?」
李墨勾唇笑起,把她從榻上抱下來,安坐在梳妝桌前,「最好先是兒子,可了去一些麻煩事。」
他行到窗戶旁,將貼著囍字的窗牗半推透氣,雨聲大了一些,清風微冷。
寢宮之外,宮女候著一早上了,雨水順著屋檐滴落下來,驗喜女官站得端正,沉默地瞧著那如線般的雨水。
沒有皇帝的宣進,誰也不敢打擾,直到裡頭叫了水,貼身宮女才端著東西入房。
那張白囍帕被宮女交給了驗喜女官,摺疊之後便退了下去,真假已不重要,關鍵只是為堵閒人的口。
洗梳之後,時辰不早,貼身宮女端來安胎的湯藥,這藥不苦,李墨非要餵著姜卿兒喝下,他自來如此,她都有些習慣了。
午膳是東江菜,較為清淡,但近來姜卿兒有些害喜,吃到一半,便靠著李墨肩膀不願再吃下去。
他將她抱在懷裡,細嚼慢咽的吃完她碗裡的菜,之後交代福公公,以後上些甜口的菜。
永安宮的奴才皆是宛瑟宮過來的,陛下對皇后的寵,早在之後便見識過,只是成婚後不再避諱得多。
陛下對旁人自來冷漠少言,單單對於皇后,顯得容和得多,眼裡總是帶著可有可無的溫情,用親力親為的貼身照顧皇后,不得他人插手。
這位新帝也並非是只有冷情,這打有了皇后娘娘在,宮裡的奴才們也好過得多。
不必整日提心弔膽的,生怕被皇帝杖斃,在此之前死的奴才可不算少。
按照禮節,成婚第二日該是覲見長輩,但先帝太后皆已不在人世,由此只需於皇室家廟跪拜便可。
在蕭太妃的靈位前,姜卿兒心中有些悵然,側首瞥了眼身旁的男人,他面色微沉,也不作聲。
回想當年,李墨曾說婆婆是個和善賢淑的人,多年不得見,他是想過帶著她去見母親的吧。
此生不能再見母親一眼,也是他心中遺憾,十年為僧,等到的卻是生死兩隔。
姜卿兒輕輕握住李墨的手,他側首看她,二人皆不言語,有些話都藏在眼裡。
五年風霜,他們都變了樣,生死兩隔如此可怕,好在沒有錯過。
回到時,二人去了御花園走走,正因近來她容易睏倦,便要多走走動動,總是睡著躺著才不好。
昨日秋雨剛停,草木還有些潮濕,姜卿兒喜好梅花,園中種了不少的梅花,待冬日時便可踏雪賞梅。
成婚後的五日,還需行各式禮節,皇帝需於長元殿受親王拜見,之後由文武官員上賀表,行慶賀大禮,再到盥饋禮畢,這婚禮才算結束。
在府上休養幾日的謝知淵,也來長元殿為皇帝慶賀,之前幾日是寫了奏摺告假,大婚之時便沒有出現。
今兒見了他的模樣,皇帝蹙下眉頭。
謝知淵身形不似之前的穩重,面容蒼白,不見血色,這讓李墨想起了以往的他,也如這般。
當年謝家在遼中勢力極高,功高震主,所以謝知淵自小被送往盛京,在先帝的眼底下長大,也成了太子的伴讀。
因為如此,李墨與謝知淵關係交好,是自小的玩伴,而後東宮出事,李墨出家為僧。
這也導致了,當時朝中官僚內鬥不斷,韓太后一黨獨大,與謝家恩怨頗深。
老郡王辭世之後,身在盛京的謝知淵也出了事,落馬傷了腿,所喝的湯藥中被下毒。
這病便是從那時染上的,當年揚州之時,謝知淵已是大限將至,李墨便代替了他的位置。
而後在得一醫女救治,也算命不該絕,耗費五年才治好雙腿,頑疾難除,尚未痊癒,那醫女卻已墜河而亡。
長元殿內,李墨打量著謝知淵上下,這一年多來,都不見他再犯舊疾,詢問怎麼回事。
謝知淵止不住咳了幾聲,淡然道:「這病一直都在,只是這天氣轉涼,發得重了些,過些天便養回來了,陛下不必憂心。」
李墨則是道:「明日讓嚴褚去你府上瞧瞧,手上的公務先放下吧。」
謝知淵輕描淡寫道:「誰來瞧都沒用,這病也就這樣了,過些日子便好。」
之後二人便不再提這事,謝知淵賀了幾句喜話,這當今皇后說來他還未見過,怎樣的姑娘他不知,只知這皇帝是喜好得很。
正此時,福公公從殿外走進來,行了禮,「陛下,西昭公主求見。」
李墨輕挑眉稍,瞥了謝知淵一眼,道了聲:「宣。」
此次盛朝皇帝大婚,西昭公主前來恭賀,不算意外到也不算簡單,西昭皇室千里迢迢前來,要麼是有意和親,要麼就是有事相求。
礙於皇帝大婚之時,不便提出來,這會婚禮已落,西昭公主會來求見,李墨是意料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