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V的故事
第五小學,這個小學的前身是一家私塾,經歷了歷史變遷之後,正式成立於一九二一年。它的歷史,本身就是一個說不完的故事。而V經歷的事情,不過是它的歷史的“附贈品”而已。
V是在今年才來到第五小學的,和每一名教師一樣,對於班裡的孩子V充滿了期待和熱情。看著他們天真無邪的臉龐,V將他們視如己出,巴不得將自己的所有都給予他們。當然,V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她有一個秘密。我也是在幾年後才知道的,V之所以會經歷這樣的故事,和她的這個秘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可是說來也奇怪,就像是墨菲定律一樣,越是擔心害怕什麼就越會發生什麼。在V入職一年三班班主任兩個月之後,班裡的孩子忽然離奇的接二連三的病了。
說是病,但其實醫生也查不出病因,只是看著一個又一個陷入昏迷中的孩子束手無策的搖頭嘆息。家長、老師都查不出原因,但是每一天都會有學生昏迷,卻始終沒有學生從昏迷中醒來。原本三十六人的班級,已有九名孩子無法來上學了。此事立刻引起了媒體和教育部的重視,但是幾經徹查仍然毫無頭緒。於是,家長、學生和老師們都陷入了恐慌之中,誰也不知道誰會是下一個即將昏迷的孩子。
而更讓人覺得奇怪的是,這個現象只發生在了V的班級上。
但顯然,這並不是V導致的,雖然她也曾這樣想過,但這個時候辭職的話無疑是再次將這件事情推向風口浪尖。既然不能放任不管,那就認真嚴查。V私底下自己開始悄悄研究這件事情的始末,期望能有所收穫。她查看了第一次學生昏迷的記錄,剛好是學校的慶典活動後的一天,除此之外,並未有其他異常信息;她有查看了慶典當天的錄影,當天班上的同學們除了在參與活動,就是在玩遊戲,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發生。當天孩子們吃的、喝的、穿的都是學校統一安排,不可能針對任何班級的個別孩子做什麼手腳,而且,孩子們都是在那天之後陸續開始出現這種狀況的,所以,完全排除了人為因素。
難道是自然因素?V想。
她借看了幾個孩子的病例,又翻閱了這個學校的歷史,並沒有集體出現過這種情況。唯一一次學生集體生病,是在一九三九年的一次食用土豆集體中毒事件。事件中,有十名孩子因醫療條件有限、救治不及時而死亡。
本來,事情查到這裡已再無進展了,但隨著第十個孩子進入昏迷,V忽然意識到了一件事情。她重新調看了慶典活動當天班上的錄像,事情就在這裡有了一個全新的但又不可思議的進展。
“你們當天玩了什麼遊戲?”V問坐在自己對面的孩子。
“想不起來了。”孩子低著頭,兩隻手攢在一起糾結的說,看得出來他很緊張。
“是不是你們平時經常玩的那個遊戲?”V繼續問道。
孩子搖頭。
V見孩子一直低著頭不說話,也就打算作罷了。
“他們不讓說。”孩子忽然小聲說道。
“誰們不讓說?”V將昏迷了的孩子的名字都問了一遍,但孩子都搖頭了。
“那是誰?沒關係的,你可以和老師說。”
孩子還是搖頭,但長久的沉默之後遞給了V一幅畫。是一個不太常見的圖案,但V卻覺得十分眼熟。
V曾經在一張舊報紙上看到過這個圖案。那是一棟老式的木質建築物,即便是黑白照片也能看出它的斑駁。建築物前面是一排表情嚴肅的人,他們帶著口罩看不清模樣,有的甚至帶著白手套而有的則手握□□,只能從他們的服裝來猜測,他們都曾是軍人。他們腳前又擺放著一排用白布包裹著的東西,從形狀大小來看,那是應該是人,而且應該是年齡在八歲上下的孩子。它們像被打包好的物品一樣,靜靜地放置在地上,沒有了生氣。照片拍攝的條件不好,很模糊,但即便如此,遠處,建築物上掛起的旗幟圖案還是能夠清晰分辨,那就是V班上的孩子畫的圖案。而那張報紙,就是這所學校的歷史檔案中所搜錄的。
“你從哪裡看到這個圖案的?”V問。
“他們給我的。”孩子回答。
“他們是誰?”
孩子又不說話了。良久,抬頭看了一眼V,然後用手比了一個“噓”的樣子,小聲到幾乎是用氣息說道:“不能說,他們晚上會來我家的。”
V沒有繼續追問下去了,只是將孩子送回了家長手中。
學校放課後空曠的走廊上,在夕陽灑進來的餘暉之中,孩子單獨的站在走廊的一側,他低著頭倚著牆,等待著老師和父母的談話結束。
“幾點了?”孩子忽然大聲喊道。
V和家長都愣了一下,然後朝孩子看去,回答道:“快四點了。”
“… …幾點了?”孩子不一會兒又喊了一聲。
“三點五十五。”孩子父親有點不耐煩的看了一眼手錶,然後對孩子說。
家長對於V班上的集體昏迷事件頗為關心,儘管孩子已經問了兩遍時間,卻依然沒有想離開的意思,仍然在不停的對V提出各種疑問,以求得到安心的答覆。
“... …幾點了?”孩子又再次喊了一聲。
第五小學,這個小學的前身是一家私塾,經歷了歷史變遷之後,正式成立於一九二一年。它的歷史,本身就是一個說不完的故事。而V經歷的事情,不過是它的歷史的“附贈品”而已。
V是在今年才來到第五小學的,和每一名教師一樣,對於班裡的孩子V充滿了期待和熱情。看著他們天真無邪的臉龐,V將他們視如己出,巴不得將自己的所有都給予他們。當然,V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她有一個秘密。我也是在幾年後才知道的,V之所以會經歷這樣的故事,和她的這個秘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可是說來也奇怪,就像是墨菲定律一樣,越是擔心害怕什麼就越會發生什麼。在V入職一年三班班主任兩個月之後,班裡的孩子忽然離奇的接二連三的病了。
說是病,但其實醫生也查不出病因,只是看著一個又一個陷入昏迷中的孩子束手無策的搖頭嘆息。家長、老師都查不出原因,但是每一天都會有學生昏迷,卻始終沒有學生從昏迷中醒來。原本三十六人的班級,已有九名孩子無法來上學了。此事立刻引起了媒體和教育部的重視,但是幾經徹查仍然毫無頭緒。於是,家長、學生和老師們都陷入了恐慌之中,誰也不知道誰會是下一個即將昏迷的孩子。
而更讓人覺得奇怪的是,這個現象只發生在了V的班級上。
但顯然,這並不是V導致的,雖然她也曾這樣想過,但這個時候辭職的話無疑是再次將這件事情推向風口浪尖。既然不能放任不管,那就認真嚴查。V私底下自己開始悄悄研究這件事情的始末,期望能有所收穫。她查看了第一次學生昏迷的記錄,剛好是學校的慶典活動後的一天,除此之外,並未有其他異常信息;她有查看了慶典當天的錄影,當天班上的同學們除了在參與活動,就是在玩遊戲,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發生。當天孩子們吃的、喝的、穿的都是學校統一安排,不可能針對任何班級的個別孩子做什麼手腳,而且,孩子們都是在那天之後陸續開始出現這種狀況的,所以,完全排除了人為因素。
難道是自然因素?V想。
她借看了幾個孩子的病例,又翻閱了這個學校的歷史,並沒有集體出現過這種情況。唯一一次學生集體生病,是在一九三九年的一次食用土豆集體中毒事件。事件中,有十名孩子因醫療條件有限、救治不及時而死亡。
本來,事情查到這裡已再無進展了,但隨著第十個孩子進入昏迷,V忽然意識到了一件事情。她重新調看了慶典活動當天班上的錄像,事情就在這裡有了一個全新的但又不可思議的進展。
“你們當天玩了什麼遊戲?”V問坐在自己對面的孩子。
“想不起來了。”孩子低著頭,兩隻手攢在一起糾結的說,看得出來他很緊張。
“是不是你們平時經常玩的那個遊戲?”V繼續問道。
孩子搖頭。
V見孩子一直低著頭不說話,也就打算作罷了。
“他們不讓說。”孩子忽然小聲說道。
“誰們不讓說?”V將昏迷了的孩子的名字都問了一遍,但孩子都搖頭了。
“那是誰?沒關係的,你可以和老師說。”
孩子還是搖頭,但長久的沉默之後遞給了V一幅畫。是一個不太常見的圖案,但V卻覺得十分眼熟。
V曾經在一張舊報紙上看到過這個圖案。那是一棟老式的木質建築物,即便是黑白照片也能看出它的斑駁。建築物前面是一排表情嚴肅的人,他們帶著口罩看不清模樣,有的甚至帶著白手套而有的則手握□□,只能從他們的服裝來猜測,他們都曾是軍人。他們腳前又擺放著一排用白布包裹著的東西,從形狀大小來看,那是應該是人,而且應該是年齡在八歲上下的孩子。它們像被打包好的物品一樣,靜靜地放置在地上,沒有了生氣。照片拍攝的條件不好,很模糊,但即便如此,遠處,建築物上掛起的旗幟圖案還是能夠清晰分辨,那就是V班上的孩子畫的圖案。而那張報紙,就是這所學校的歷史檔案中所搜錄的。
“你從哪裡看到這個圖案的?”V問。
“他們給我的。”孩子回答。
“他們是誰?”
孩子又不說話了。良久,抬頭看了一眼V,然後用手比了一個“噓”的樣子,小聲到幾乎是用氣息說道:“不能說,他們晚上會來我家的。”
V沒有繼續追問下去了,只是將孩子送回了家長手中。
學校放課後空曠的走廊上,在夕陽灑進來的餘暉之中,孩子單獨的站在走廊的一側,他低著頭倚著牆,等待著老師和父母的談話結束。
“幾點了?”孩子忽然大聲喊道。
V和家長都愣了一下,然後朝孩子看去,回答道:“快四點了。”
“… …幾點了?”孩子不一會兒又喊了一聲。
“三點五十五。”孩子父親有點不耐煩的看了一眼手錶,然後對孩子說。
家長對於V班上的集體昏迷事件頗為關心,儘管孩子已經問了兩遍時間,卻依然沒有想離開的意思,仍然在不停的對V提出各種疑問,以求得到安心的答覆。
“... …幾點了?”孩子又再次喊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