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為創造自己釣魚史上的豐功偉績,淺黃東奔西跑連眼神都發生了變化。如果世上真有神靈的話,何時懲罰淺黃都不為過。僅此一項,淺黃精神上的貪婪便已一覽無餘。此外,淺黃的性格十分粗暴。有時,附近的居民委員會組織人們去參加淨化河流的義務勞動。各個街道均會派出七八十人到多摩河關戶橋附近進行清掃。河面上漂浮著各種物品。其中有空罐子、飯盒、塑料製品、香菸頭等,大都是垂釣者的遺棄之物。無論你怎樣呼籲人們美化環境,垂釣者也絕不會將垃圾帶回家中,而總是將它們隨意丟棄。
一天,淺黃受到一位參加義務勞動的年輕人的警告。因為淺黃竟當著義務勞動者的面亂扔空汽水罐和菸頭。年輕人發火了。他責問淺黃道:“附近有垃圾箱你不用,卻偏偏隨便亂扔。這不等於是在命令我們這些義務勞動者:喂,你們去把它們撿起來!”
“你們不是有興趣幹這一行嗎?撿一下又怎麼了?你有什麼資格沖我發火?”淺黃反倒向對方發起火來。
年輕人的臉色變了。登志在不遠處觀望著。兩個人扭做一團。其他義務勞動者將打做一團的倆人勸開。從那時起,登志便下定決心要儘早離開淺黃。淺黃是一個由傲慢和貪心支撐著的人。淺黃的精神世界就由這兩種特性構成。
登志經常被叫到多摩河邊去陪釣。任務不過是送送盒飯、水或其他物品而已。自從成了淺黃的妾以後,登志開始厭惡垂釣者了。淺黃常常在河邊豎起十餘根釣杆,然後等待釣桿頭部的鈴聲響起。淺黃不知道一人一桿的垂釣樂趣。他不懂閒雅之情。他一邊噴雲吐霧,一邊瞪著豹眼般的眼睛,緊緊盯著林立的釣杆,那油光發亮的臉從側面看上去齷齪不堪。他肆意在堤壩上小便。而小便後其晃動腰部的醜惡動作則更是令人作嘔。
不知不覺間登志發現所有的垂釣者幾乎都與淺黃相像。不要的東西隨意拋棄,從未見有誰將其帶回家中。而且不管身邊有人與否隨意小解之狀都是那麼洋洋自得。在垂釣者身旁也有人在下網捕撈。
義務勞動者們意識到:即使自己將他們拋棄掉的東西收拾乾淨,他們也是視而不見的。看上去他們似乎具有一種共同的性格,即貪心和傲慢。
警察不得不釋放日高登志了。因為留在淺黃留治右臂上的咬痕與登志的牙印不符。檢測結果是登志的牙印過大。但警察並沒對登治死心,因為登志具有極強的無法釋明的殺人動機。
二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德田左近在堤壩上漫步。柳宗元的五言絕句已成往昔。德田的腦海中泛起日高登志那勻稱白皙的臉龐。與登志所描述的風景無異的景象橫陳在晚秋的多摩河畔。釣杆林立,垃圾雜呈。
垂釣者的臉皮一天厚似一天。曾聽赴海上垂釣的友人說過:站在船頭等處的釣魚人,每當船兒返回港灣之前,便將所有不要的物品悉數拋進大海之中。友人感慨萬千地說:釣魚人拋棄垃圾時的醜陋之狀終於令他痛下決心拋棄了海上垂釣的嗜好。
海邊,釣魚線俯拾皆是,隨處可見。棲息於海邊的鳥類因為被釣魚線纏住腿腳而死去的現象已屢見不鮮。不論是誰,無論怎樣呼籲,垂釣者們依然我行我素,照扔不誤。
德田走下堤壩,向河中沙洲踱去。大量的搜查記錄中的一份短短的報告內容浮現在他的腦海中。被殺害的淺黃留治當時拿著一根釣杆。從未到海上釣過魚的淺黃不知為何當天只拿了一根釣杆。據其正室作證,那釣杆大約是淺黃被害半個月前買的。那是一根用來釣條石鯛的釣杆。鯛魚具有極強的掙扎力,共有三種:條石鯛、石垣鯛和寒鯛。
條石鯛的掙扎力在鯛魚中當推首位。當釣到四五公斤重的條石鯛時,垂釣經驗淺的人竟會被嚇得面如土色。條石鯛將會反覆進行垂死的掙扎。其結果不是將魚兒釣到岸上就是釣杆被魚兒拖進水中。如果是垂釣經驗淺的人,身邊的其他垂釣者就會跑來幫忙。就算是能夠將魚兒釣到岸上來,時間也會很長。垂釣者兩腿發抖,臉色蒼白,面無血色。緊張激動的心情事後亦難以平靜下來。要想釣到這種條石鯛,必須準備特殊的釣杆。
淺黃只拿了一根條石鯛釣杆。
調查記錄上記載著:九月九日晨,淺黃拿著那根釣杆離開了家門。他的妻子和職員已經確認過,用於垂釣淡水魚的其他二十一根釣杆全都保存在家中,只有那根釣條石鯛用的釣杆去向不明。
淺黃是騎著二百五十毫升的摩托車離開家門的。該摩托車於距屍體約四公里處下游的泥土中被發現。破陋不堪的摩托車已無法成為證據。
德田在河灘中漫步。河流逶迤而去,地勢崎嶇。河灘中有幾塊沙洲。在一塊沙洲上坐著一位老人。老人身下鋪著坐墊,面前放著酒葫蘆。
“可以打攪一下嗎?”德田笑容可掬地問道。
“隨便,隨便。”老人挪了一下位置,答道。
“來一口怎麼樣?”老人抓起葫蘆,問道。
德田低頭施了一禮,接過了酒葫蘆。
“看你優哉游哉的,很有些閒情逸緻呢!”老人說道。大概是因為一身休閒裝束才使得老人認為德田是個無所事事的閒人。
“哎,我喜歡散步。”
“我可是最怕走路啦。”
一天,淺黃受到一位參加義務勞動的年輕人的警告。因為淺黃竟當著義務勞動者的面亂扔空汽水罐和菸頭。年輕人發火了。他責問淺黃道:“附近有垃圾箱你不用,卻偏偏隨便亂扔。這不等於是在命令我們這些義務勞動者:喂,你們去把它們撿起來!”
“你們不是有興趣幹這一行嗎?撿一下又怎麼了?你有什麼資格沖我發火?”淺黃反倒向對方發起火來。
年輕人的臉色變了。登志在不遠處觀望著。兩個人扭做一團。其他義務勞動者將打做一團的倆人勸開。從那時起,登志便下定決心要儘早離開淺黃。淺黃是一個由傲慢和貪心支撐著的人。淺黃的精神世界就由這兩種特性構成。
登志經常被叫到多摩河邊去陪釣。任務不過是送送盒飯、水或其他物品而已。自從成了淺黃的妾以後,登志開始厭惡垂釣者了。淺黃常常在河邊豎起十餘根釣杆,然後等待釣桿頭部的鈴聲響起。淺黃不知道一人一桿的垂釣樂趣。他不懂閒雅之情。他一邊噴雲吐霧,一邊瞪著豹眼般的眼睛,緊緊盯著林立的釣杆,那油光發亮的臉從側面看上去齷齪不堪。他肆意在堤壩上小便。而小便後其晃動腰部的醜惡動作則更是令人作嘔。
不知不覺間登志發現所有的垂釣者幾乎都與淺黃相像。不要的東西隨意拋棄,從未見有誰將其帶回家中。而且不管身邊有人與否隨意小解之狀都是那麼洋洋自得。在垂釣者身旁也有人在下網捕撈。
義務勞動者們意識到:即使自己將他們拋棄掉的東西收拾乾淨,他們也是視而不見的。看上去他們似乎具有一種共同的性格,即貪心和傲慢。
警察不得不釋放日高登志了。因為留在淺黃留治右臂上的咬痕與登志的牙印不符。檢測結果是登志的牙印過大。但警察並沒對登治死心,因為登志具有極強的無法釋明的殺人動機。
二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德田左近在堤壩上漫步。柳宗元的五言絕句已成往昔。德田的腦海中泛起日高登志那勻稱白皙的臉龐。與登志所描述的風景無異的景象橫陳在晚秋的多摩河畔。釣杆林立,垃圾雜呈。
垂釣者的臉皮一天厚似一天。曾聽赴海上垂釣的友人說過:站在船頭等處的釣魚人,每當船兒返回港灣之前,便將所有不要的物品悉數拋進大海之中。友人感慨萬千地說:釣魚人拋棄垃圾時的醜陋之狀終於令他痛下決心拋棄了海上垂釣的嗜好。
海邊,釣魚線俯拾皆是,隨處可見。棲息於海邊的鳥類因為被釣魚線纏住腿腳而死去的現象已屢見不鮮。不論是誰,無論怎樣呼籲,垂釣者們依然我行我素,照扔不誤。
德田走下堤壩,向河中沙洲踱去。大量的搜查記錄中的一份短短的報告內容浮現在他的腦海中。被殺害的淺黃留治當時拿著一根釣杆。從未到海上釣過魚的淺黃不知為何當天只拿了一根釣杆。據其正室作證,那釣杆大約是淺黃被害半個月前買的。那是一根用來釣條石鯛的釣杆。鯛魚具有極強的掙扎力,共有三種:條石鯛、石垣鯛和寒鯛。
條石鯛的掙扎力在鯛魚中當推首位。當釣到四五公斤重的條石鯛時,垂釣經驗淺的人竟會被嚇得面如土色。條石鯛將會反覆進行垂死的掙扎。其結果不是將魚兒釣到岸上就是釣杆被魚兒拖進水中。如果是垂釣經驗淺的人,身邊的其他垂釣者就會跑來幫忙。就算是能夠將魚兒釣到岸上來,時間也會很長。垂釣者兩腿發抖,臉色蒼白,面無血色。緊張激動的心情事後亦難以平靜下來。要想釣到這種條石鯛,必須準備特殊的釣杆。
淺黃只拿了一根條石鯛釣杆。
調查記錄上記載著:九月九日晨,淺黃拿著那根釣杆離開了家門。他的妻子和職員已經確認過,用於垂釣淡水魚的其他二十一根釣杆全都保存在家中,只有那根釣條石鯛用的釣杆去向不明。
淺黃是騎著二百五十毫升的摩托車離開家門的。該摩托車於距屍體約四公里處下游的泥土中被發現。破陋不堪的摩托車已無法成為證據。
德田在河灘中漫步。河流逶迤而去,地勢崎嶇。河灘中有幾塊沙洲。在一塊沙洲上坐著一位老人。老人身下鋪著坐墊,面前放著酒葫蘆。
“可以打攪一下嗎?”德田笑容可掬地問道。
“隨便,隨便。”老人挪了一下位置,答道。
“來一口怎麼樣?”老人抓起葫蘆,問道。
德田低頭施了一禮,接過了酒葫蘆。
“看你優哉游哉的,很有些閒情逸緻呢!”老人說道。大概是因為一身休閒裝束才使得老人認為德田是個無所事事的閒人。
“哎,我喜歡散步。”
“我可是最怕走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