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假如說,哪天北里氏不再往斗滿子身上花錢了,會怎麼樣?

  “啊,那可能會鬧得天翻地覆的。斗滿子恐怕會大叫:‘如果你敢讓我變成那種窮酸樣,我就死給你看’。”

  這名男子裝作開玩笑似地如此說道,但這並不是一件好笑的事。

  在調查北里夫妻的生活狀況時,某種疑惑浮出水面。早早結婚然後飛離日本在瑞士生活的夫妻倆,雙方都沒有做過什麼像樣的工作。北里氏似乎曾通過寫短小的遊記賺取一點小錢,但是只靠這點收入應該無法滿足斗滿子女士的要求。

  二人在旅行中曾到訪的德國日本人會的成員,也沒有對北里夫妻的形象做出太好的評價。

  “雖然在人前的行為舉止像一對感情很好的夫妻,但仔細看就發現,他們都不互相看對方的眼睛。”

  究竟,遠離祖國的兩人之間發生了什麼?恐怕無人知曉。

  “我這只是假設,”

  先前提到的搜查官曾悄悄地對筆者說:

  “如果北里給斗滿子買了巨額的生命保險的話,說不定就能成功逮捕他了。他的確買過保險,也的確從妻子的死得到了錢。但是那個數額在常識範圍內,嫌疑不是很充分。”

  為保險金為目的而殺人,這個構想難以成立。

  但是只要整理相關事實,就會浮現出至少四個,大大的疑問。

  北里氏向斗滿子射擊,是在斗滿子跳下墊腳台之前,還是之後?換言之,斗滿子是在北里射擊之後上吊,還是斗滿子上吊之後,北里再射擊的?

  上吊死亡,一說指的就是頸部骨折之後立即死亡。但這次的時間使用的是柔軟的床單,可能不會立即死亡。或者說,就算她是立即死亡的,即使有數秒的誤差,也應當不可能從那小擦傷上檢測出生活反應。也就是說,儘管警方進行了調查,但是開槍和上吊的前後關係並沒有澄清。

  (生活反應:是指機體在生前,即機體的循環和呼吸機能存在時受到刺激後發生的反應。)

  北里氏說在一瞬間從床頭櫃拿出手槍對準斗滿子,即便可以說那是為了救妻子的命,也可以說當時正處在混亂之中,但是把槍對準自己的妻子這種行為,是不是也可以說是某種潛在意識的體現。

  但是這裡要追究的不是這個問題。假設,現在有人在你面前用繩纏住脖子,然後從墊腳台上跳了下來。……這種情況下,為了救他的命,一般人會怎麼做?

  肯定不是把繩子切斷。應該先接住自殺者的身體,支撐住,然後再把他放回墊腳台。在那個安特衛普的旅館的深夜,不管上演了多麼緊急的場面,不先支撐住一躍而下的身體而是先取出手槍,實在是不自然。如果善意地考慮,也可以認為北里氏和斗滿子之間有什麼物理上的障礙致使其無法上前抱住斗滿子。但是,這種說法不是有點牽強附會嗎?事實上真的有這種障礙嗎?

  而且,斗滿子決意要自殺,北里氏想要阻止的時候,還有一個人在幹什麼呢?

  兩人的女兒當時已經四歲,到了能夠聽得懂話的年齡。如果父母之間真的發生了死與不死的爭執,女兒那個時候會只是在睡覺嗎?

  當這些疑點綜合在一起時,不論是誰都應該會浮現出某種遐想。當一個人把手槍對準另外一個人的時候,那絕對不是在救對方。那麼,是射殺嗎?不,恐怕是以射殺相威脅。事先把床單纏在吊燈上,準備了作為墊腳台的椅子,接著慢慢地把手槍指向對方。然後說:喂,站到這上面。喂,把床單纏住脖子。

  北里被釋放了,他沒有被問及此罪。

  安特衛普的槍聲,到底是為何而響起?北里斗滿子真的是自殺的嗎?

  但是筆者還有一個更偏重於人性的問題。即,北里氏和斗滿子之間是否還有愛情?

  芳光在反覆咀嚼著早已熟記於心的報導時,受到了睡神的召喚。

  突然睜開眼睛,發現巴士已經下了高速公路。在他酣睡的時候,巴士已經來到了松本。

  時間雖已接近正午,但幾乎感受不到乘車所耗費的時間。行程很輕鬆,芳光滿意地鬆了一口氣,從位子上站起來舒展了一下筋骨。

  2

  巴士到達了一個離松本站不遠的一個終點站。一直酣睡著的芳光是乘客中最後下車的,走下階梯一接觸到外面的空氣,就忽地吹過一陣涼爽的風,一掃旅途的疲勞。太陽正當空,但氣溫比東京低了許多。

  松本的天空給人以廣闊無邊的感覺,這當然不是因為平時總是呆在東京。故鄉掛川與之相比,好像還是松本的天空更寬廣。

  雖然知道可南子的住處,但他還是先找公用電話。可南子說禮拜四在家,不出所言,她很快就接了電話。

  “是,我是北里。”

  芳光差點報上了菅生書店的名號,但還是咽了回去。

  “我是菅生芳光。”

  可南子似乎沒有發覺芳光那微妙的顧慮。

  “啊,是菅生先生嗎?這麼說已經到日子了,是有什麼東西要送上門嗎?”

  “嗯,其實不是這樣的。”

  聽到電話的那頭有些微微的吵鬧。

  “我想詳細地對您說一些事,我覺得還是當面說比較好,我現在在松本站。”

  “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