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走在隊伍第二排的,同樣是扛著兩個稻草人的男子,看到那稻草人,現在我才明白那個是幹嘛用的。此時那兩個稻草人代表著是死者,他們才是這場陰婚的主角,自然要走在隊伍的最前面,若是你接陰親時走在了新郎新娘的前頭,搶了他們的風頭,他們可是橫死的人,心裏面有怨氣,搞不好夜裡被他們請去鬧洞房,那你就沃勒一個槽了。所以在農村,誰都不敢也不會去碰這個禁忌。

  新郎新娘之後便是媒人和嗩吶的位置了,媒人是這場陰婚的證婚人,算得上比較重要的人物了,不過這媒人能站在這還是很有講究的。迎娶陰親傳侯擊鼓,根據鼓聲的急緩大小召喚亡者陰魂緊隨迎親隊伍,而一旁的嗩吶吹著喪魂曲則是在和逝者溝通。

  在旁邊還有兩個提著馬燈的小伙子,在這個年代馬燈已經不是很多了,拿到外面去賣的話也值一點錢,我想什麼呢?搖搖頭把回到了現實中來。

  夜很黑,在馬燈光暈的照耀下,由於燈光只能照亮一米左右的路面,而鄉間的土路多為坑窪不平,因此不得不小心向前邁著步子。

  鼓面上不斷傳來沉悶的鼓音,嗩吶吹得也是極為的低沉綿長,不過這隊伍後面六和梆子上的鑼聲卻敲得十分的響亮,高低音的落差在耳朵里,在這黑漆漆的夜裡讓人感覺陰森森的。

  喪夫與敲鑼的人位於隊伍的末尾,這樣走也是有講究的,可能是照顧咱們那些看熱鬧的心理吧!老村長解釋道。

  試想大晚上的你抬一口黑漆漆的棺材,讓人跟你屁股後頭,誰都覺得晦氣,再說這過陰婚本來就是一件很詭異的習俗,一大群人若是放在後面沒人管,搞不好會出什麼事。

  由於接陰親只需要帶來死者的亡魂去就可以了,因此去的時候,喪夫門還比較輕鬆,跟在隊伍後面有說有笑的,不過當回來時候抬了一口新娘的棺材,這幾里多地就有他們受的了,棺材左右各安排一個道士,要知道這接陰親,敲著鑼特別把鬼招來。

  到了地方後,只要眼睛看到新娘出嫁的隊伍,即使相隔很遠,也得把鼓和鑼響起來,而且還要一刻不停的敲到新娘進家門為止,這代表著對新娘子的尊敬。

  在鄉下出殯下葬自古便有禁忌,那就是靈柩絕對不可以在非親人以外任何人的房子前有所停留,這是活人定的規矩當然也不可以隨便違背的。

  ☆、第七十一章 下葬(七十一、七十二)

  在鄉下出殯下葬自古便有禁忌,那就是靈柩絕對不可以在非親人以外任何人的房子前有所停留,這是活人定的規矩當然也不可以隨便違背的。

  當我們到了女方家的村口時,女方家出嫁的隊伍還沒有到,這時候一個四十來歲的漢子,點燃兩把稥,分別插在了鄉村土路的兩邊,隨後在稥的周圍燒了幾沓紙錢,這香和紙錢是燒給村四周圍的孤魂野鬼的,在人家地頭上接陰親,怎麼說也得給點買路錢,活人都講究禮尚往來,死人也是一樣的道理,你敬別人一尺,別人自然敬你一丈,收了買路錢,他們也就不會出來惹事搗亂了。

  就在我聚精會神看著中年漢子的時候,突然一陣風迎面吹來,黑暗裡土路兩邊的香火“噗”的隨之一旺,火光變得格外耀眼起來,地上燒的紙錢被風吹向了空中很快化成灰燼四處飄散。

  我周圍的相親們看到這一出,有一些都已經渾身發抖了,可是還有一些膽大的在不停的張望。“不會是鬼來了吧!”我心裡打了一個哆嗦,眼睛四處亂瞟,隨後落在了前面那兩個代表新郎新娘的稻草人身上,空空的衣袖隨風搖擺。

  就在我胡思亂想的時候,村子裡又出了一隻隊伍,我遠遠看去,幾個人抬著一口黑漆漆的棺材,棺壁四周繫著一條白色的綾帶,綾帶上墜著幾朵白色的大花煞是引人注目。棺材上放著一隻馬燈,透著亮光,只見棺材頭上一塊紅磚壓著一塊紅布。

  圍觀的人們對著棺材指指點點,就好像真能看見棺材裡面新娘子一樣,也有一些人不時地哀嘆,嘆息這個早逝的亡魂。鼓聲停後,便把代表新娘子的那具稻草人抬了出來,將棺材上的紅蓋頭蓋到了新娘子的頭上,這便給新娘子上了紅蓋頭。

  上好了紅蓋頭,便是接新娘子回家,媒人嘶啞的喊著啟程回家,語調有些悲愴,讓我們在場的所有人都感覺到氣氛十分的彆扭。

  陰親接到了,迎親的隊伍往回趕,一個人一邊撒著紙錢一邊的吆喝著,具體說的什麼我也不知道,他們說的是當地的方言,在我的耳朵里就跟外語沒兩樣,撒錢也有說道,這錢是新娘子的買路錢,而且遇到河或者橋,都必須停下來,燒紙敬香,過橋得給河神過橋錢,這也是規矩,你要是犯了忌諱,指不定會發生什麼事呢!

  將新娘子接到家時可把那幾個抬棺材的喪夫累夠嗆了,當兩名大漢把新郎新娘的稻草人搬出來時,只見新娘的紅蓋頭動了一下,當風微微的掀起新娘子的紅蓋頭時,我看到新娘子那張用墨汁勾畫出來的臉上臉蛋變得極其的真實,似乎是有了真人的皮膚一樣,而新娘子原本空洞的眼睛也不在死氣沉沉。

  到了大門口我們一大群人才呼出一口氣,老村長別看年紀大了一點還真不比年輕人差到哪去,就看臉上不紅不白的,粗氣也不喘一口,看著碧瑤也有一些疲憊,我問她是不是休息一下,她搖搖頭沒有說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