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這個案件里,當陳韶文探長進入現場時,林暉盛的屍體還帶有餘溫,也就是說他剛死不久。根據陳韶文探長的日記,那天晚上的大雪下了將近兩個小時,陳探長是在雪停之後才發現林暉盛屍體的,也就是說,林暉盛死的時候,大雪剛剛停下來。那麼兇手逃離現場的時候,是如何在雪地上不留下自己的足跡的呢?根據日記的記載,當時地上的大雪已經積到了兩三寸左右的厚度,而陳韶文探長在漱心齋周圍的雪地上沒有發現一個腳印,整塊

  雪地非常平整,看不出有任何做過手腳的跡象。

  “請大家仔細看看漱心齋的平面圖,假如兇手想要通過繩索之類東西攀爬出院子的話,周圍是沒有東西可以供兇手拴住繩索的。漱心齋院子裡除了房子以外,周圍都是院牆,沒有大樹、木桿之類的東西——如果說繩索的一端可以拴在臥室的兩個通風孔之間的話,那麼另一端又該拴在哪裡呢?

  “還有一點請大家注意,兇手在製造密室的時候肯定是要站在門窗外面的,可是陳探長的日記說得清清楚楚,雪地上一個腳印也沒有,也就是說不僅院子裡沒有腳印,連門窗邊也沒有腳印。”

  “嗯,確實如此。”陳緯儀喃喃地說。

  “這一點兇手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杜撰掃了一眼在座的三人,繼續說,“要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們只需做一個小小的假設即可。那就是一—假如兇手是在下雪前離開現場的呢?”

  可是陳探長進入現場的時候林暉盛剛死沒多久啊,如果兇手是在近兩個小時前離開現場的,那兇手是怎麼吊死林暉盛的呢?”秦慧疑惑地說。

  杜撰微微一笑,說:“漱心齋並不是一個百分之百的密室,臥室的牆上有八個一元硬幣大小的通風孔,有了這八個通風孔可就容易多了。”

  “兇手首先要做的是給林暉盛下藥,使他昏睡過去,這樣才能讓他毫無知覺地聽任自己擺布。接下來兇手給林暉盛穿上厚厚的棉袍——這件厚實的棉袍在兇手的計劃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穿好棉袍之後,兇手用一條很長的寬繩子從棉袍的兩個袖筒里穿過,然後再讓繩子繞過橫樑和豎粱的揳合處,穿過通風孔,把繩子的兩端固定在一牆之隔的院子裡。大家明白了嗎?兇手在另一邊的院子裡拉動繩索,把昏迷不醒的林暉盛給吊了起來。”

  “做完這一切之後,兇手再度回到漱心齋,用一根繩子系在橫樑上,另一端做成一個繩套,套在林暉盛的脖子上,這個繩套的長度稍微留出一點空餘。然後兇手走出房子,在外面用小手段使得門窗自內反鎖。布置好現場之後,兇手離開了漱心齋。我想這個時候也就是剛剛開始下雪的時候,兇手明白,只要等院子裡積起足夠多的雪,就可以在隔壁的院子裡鬆開穿過林暉盛袖筒的繩子,讓昏迷不醒的林暉盛吊死在房樑上,然後再收回這條長繩子,使得現場看起來像是林暉盛在房間裡懸樑自盡。

  這就是兇手製造出雪地無足跡的方法,利用一根繩索隨心所欲地控制林暉盛的死亡時間。如果兇手把長繩子綁在林暉盛身上的話,肯定會留下勒痕,這樣陳韶文探長在檢查屍體的時候就會發現異樣。兇手讓林暉盛穿上棉袍,是因為只有這種厚實的棉袍才能承受林暉盛身體的重量,要是換上一件單薄的衣服,恐怕兩條袖子會被扯壞。”

  “啊,原來如此!”秦慧感嘆道。

  “我想到這個方法是源於陳探長日記上記載的一個細節,”杜撰拍了拍日記本,說,“那就是當陳探長進入現場的時候,發現屋裡燃著火盆,十分暖和,而林暉盛卻穿著厚實的棉袍。他為什麼在溫暖的室內還穿著厚厚的棉袍?當我順著這個問題仔細思考下去的時候,就不難發現真相了。如果陳探長的日記里沒有記載火盆這個細節,恐怕我是不可能這麼快就找到問題的答案的。”

  “杜先生真是觀察入微啊,”陳緯儀豎起大拇指,說,“我父親雖然到過現場,卻沒有注意到這樣細微之處的矛盾,杜先生僅憑我父親日記里的記載就能發現真相,實在讓我佩服不已。”

  “陳老師言重了,”杜撰擺擺手,說,“我只是靈光一閃罷了,並沒有你說的那麼厲害啦。”

  “那兇手是誰呢?”秦慧急切地問。

  “案子分析到這一步,兇手是誰已經呼之欲出了,”杜撰笑了笑,說,“只要想想林暉盛之死對誰最有好處就行了。”

  “殺死林暉盛就是為了栽贓他,使兇手脫罪啊。”

  “的確如此,”杜撰點點頭,說,“可是整件事結束之後,最得利的人是誰呢?”

  “林暉嫻?”

  “是啊。”

  “你是說林暉嫻是兇手?”秦慧驚訝地說。

  “沒錯。”

  “可是林暉嫻為什麼要設這麼複雜的—個局?”

  “動機很簡單,為了爭奪家產。”

  “那林暉嫻一開始為什麼要殺死費思勤?費思勤是她的愛人,又繼承了林記商號,她為什麼要殺死他?”

  “愛人繼承並不等於自己繼承,”杜撰冷冷一笑,說,“更何況林暉嫻根本就不愛費思勤,他只是她謀奪財產的—個棋子而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