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韋龍說著說著就顫抖了好幾下子,看樣子這個傳說都他的影響很深,他又沒什麼文化,對這些神鬼之說特別的迷信。許少德一直對韋龍看不順眼,他沒聽完就質疑這個迷信傳聞,他說鹽能有多珍貴,控制鹽就想控制方圓百里,現在哪家哪戶沒有鹽巴。我擔心許少德的言行讓別人誤以我也沒文化,於是趕緊讓他打住,幸好誰也沒多言。

  因為工民建專業會設計到一些挖礦時的建築,所以又提及了不少的古代採礦歷史,可許少德還沒踏出學校就把書本的知識還給了老師。我記得,廣西的岩鹽古蹟少之又少,與煤礦混合的更是見都沒見過。中國製鹽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幾乎與史籍上的華夏文明史同步,官府甚至將鹽鐵一直壟斷,以便控制民生,所以控制了鹽就會有很大的權利。

  據鹽的來源,中國古代的鹽可分為海鹽、湖鹽、井鹽、岩鹽等幾大類,每一種鹽都有不同的生產工藝。這裡的鹽井應該屬於岩鹽,岩鹽又稱為鹽礦,實際上是地下深處的固體含鹽岩層。古代岩鹽的開採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開鑿巷道,將含鹽岩石采出,然後將岩石粉碎和溶解後提取鹽分。二是開鑿深井至含鹽岩層,注水溶解鹽分,形成滷水,然後汲取滷水。這種方式與井鹽的生產工藝相同。

  古代製鹽工藝中,井鹽的生產工藝最為複雜,早在戰國末年,秦蜀郡太守李冰就已在成都平原開鑿鹽井,汲鹵煎鹽。當時的鹽井口徑較大,井壁易崩塌,且無任何保護措施,加之深度較淺,只能汲取淺層鹽滷。北宋中期後,川南地區出現了卓筒井,那是一種小口深井,鑿井時,使用“一字型”鑽頭,採用衝擊方式舂碎岩石,注水或利用地下水,以竹筒將岩屑和水汲出。卓筒井的井徑僅碗口大小,井壁不易崩塌。古人還將大楠竹去節,首尾套接,外纏麻繩,塗以油灰,下至井內作為套管,防止井壁塌陷和淡水浸入。取鹵時,以細竹作汲鹵筒,插入套管內,筒底以熟皮作啟閉閥門,一筒可汲鹵數斗,井上豎大木架,用轆轤、車盤提取滷水。

  卓筒井的出現,使得中國古代深井鑽鑿工藝日趨成熟。此後,鹽井深度不斷增加。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四川自貢鹽區鑽出了當時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燊(念shēn)海井。

  我說完的時候,韋龍嘖嘖讚嘆,說知識分子就是不一般,說得頭頭是道。大靈貓仰起頭,似乎在聽我解說,一副似懂非懂的模樣。這時,范里已將礦用探照燈打開,不知道他從哪裡找來的,印象中我們的燈都幾乎壞掉了。煤礦里有一處古代的鹽井實在特別,所以我們都想看個究竟,可強光之中,角落裡的鐵柵欄已經扭曲得不成樣子,中間的窟窿足夠同時經過三個人。

  我們全都走了過去,就連韋龍也忘記了恐懼,鐵柵欄散斷了很多部分,斷開的部分有融化的痕跡,一看就知道經歷過超高溫。鐵柵欄原來可能是黑的,現在已經變得光滑閃亮,有一種繽紛的色澤。鐵柵欄後面是一條隧道,隧道里七零八落,似乎隨時會活埋我們。裡面的冷氣更為強勁,經過了瓦斯爆炸居然還有如此低溫,我們不由得覺得奇怪。橋天煤礦的抽風機已經停止工作,煤礦里的氣體根本抽不了,按理說高溫下降得再快也不該降到這個溫度。

  “前面就是鹽井嗎?”小光探頭一望,前面出現了一個直徑五六米的地洞,看著有點嚇人。

  “對的,我進來過兩次……”韋龍慢慢地說道。

  “兩次?不是說這裡有鐵柵欄,沒人進得來嗎?”我好奇地問道。

  “不是跟你說過嗎,有些人進來撒尿拉屎就失蹤了,那時候鐵柵欄不知道怎麼的壞過一次,後來許多人失蹤了才又封了這裡……”韋龍心有餘悸地說道。

  可是,韋龍還想繼續說的時候,鹽井裡又冒出了一道搖拽的黃色光團,那又是一盞孔明燈。我們全都小心地站在鹽井邊緣,范里將探照燈對著井底一照,底下的金石沒看見,反倒看見一群小孩子,小孩子的中間有一個老人。

  第五部 藥泉眼 20.越國人

  看到地下有這麼多人,我們著實吃驚不小,但是井底太遠,我們看得不清楚,正想呼喚什麼,那老人卻昏倒了,旁邊的小孩子樹倒猢猻散,竟無一理睬暈倒的老人。我見那群小孩子很像在井口看見的小孩子,所以睜大了眼睛想瞧個仔細,怎奈小孩子們早就沒影兒了,只剩那個老人躺在地上,旁邊還有一隻孔明燈剛點好,此刻正徐徐升起。

  “我的媽啊,剛才那麼多小孩子,怕是有幾百來個,哪個女人這麼能生?”許少德對著鹽井下面嘖嘖稱奇。

  “一個女人哪能生這麼多,要真是如此,這個女人放到遠古的母系氏族裡是要當成大神來膜拜的。”我說完就眼觀四周,發現這裡早有一處繩索延伸到井底。

  范里比我快一步,我剛看見他就抓起了麻繩,然後掂量了一番,似有下井看個究竟的架勢。那麻繩的顏色淡灰如塵,一看就知這條麻繩未在煤井裡久待,否則早就黑得如煤炭一般,想來定是外人帶進來的。大家簡短地猜測了一下,覺得麻繩十有八九是搜救隊的,但我覺得不大可能。如果搜救隊真的進來救人,我想他們不可能這麼有預見的帶麻繩進來,何況瓦斯爆炸不可能把人炸到鹽井裡,就算真的把人炸進去了,恐怕也活不成了。我覺得這條麻繩很可能是袁圓圓老公那幫人的,可是他們全都說不記得袁圓圓曾來過,我只好作罷,不再堅持自己的觀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