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什麼問題?”
“銀票他們自然不敢要,所以要現銀,可那就是一千二三百斤的重量,他們怎樣把這麼重的現銀安安穩穩運走呢?”
這天傍晚寧霜坐著馬車離開德茂銀號的時候,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店門口開得如火如荼的紅色木槿,才放下心,將頭靠在車壁上小睡一會兒。車子有些顛簸,寧霜不知不覺將頭一歪,靠在了傅沖肩上。傅沖有些尷尬地抬眼看看坐在對面的薛懷安,薛懷安回以一笑,轉過頭,盯著車窗外的街道出神。黃昏時分,泉州街頭人潮湧動,馬車行得極緩,隔著半透明的玻璃看去,每個路人都被橙金的夕陽模糊了輪廓,分不出彼此,一張張鍍著金輝的面孔匯聚成河,緩緩在這城市中流動。薛懷安心生感嘆,不由得低聲說:“這城裡怎麼會有這麼多人,聽說沒幾年就又多了十萬人,仿佛是全天下的人都要擠進來一般。”
他自言自語,聲音極低,不想傅沖接了話:“有時我卻覺得,是這城邑想把人都吞掉。”說完,傅沖也望向窗外,續道,“薛兄知道七年前泉州城拆除舊城牆擴建了一次吧,在那之前我家住在城外,突然之間官府將城牆外推三十里,我便成了這城中人。”
“知道,因為泉州城人口激增,舊城實在裝不下了。”
傅沖輕聲低笑,似是不以為然:“那是你們官府的說辭吧?”
“自然不是,舊泉州城太小了,哪裡裝得下六十萬人口。除去宋時汴梁和舊都北京,還有如今帝都,歷朝歷代還有哪個城邑有這麼多人口?哦,要是只算不是京城的城邑,恐怕就只此一座了。”
“是嗎?我不是錦衣衛,對這些不甚了解。但這幾年幫著打理銀號,我卻知道,官府買走農田再變成城市,翻手覆手間便從這地價上賺了幾十倍。而無地可種的農戶,又成了城中最廉價的勞力。”
傅沖爭論時不覺聲音漸大,倚睡在他肩頭的寧霜便微微動了動,於是他收了聲,略有些自嘲地笑笑,似乎是覺得自己對這個話題過於認真。
薛懷安見他如此,便也不再討論,兩人沉默了一會兒,卻聽傅沖又低聲道:“其實,你可以勸勸霜兒,據我所知,崔執不是說大話的人,只要劫匪沒有跑出城去,他定能將他們挖出來。反而這樣答應搶匪的條件,後果如何更不好預料。”
“寧二的脾氣你也該知道,她既然一意如此,誰能勸呢?”
“你不勸,多半是因為你也想看見這樣的變化吧?”
薛懷安聞言一愣,半晌才嘀咕一句:“這都能被你看出來。”
“薛三兒,你為何想看見變化?”一直睡著的寧霜忽然張了口,覷著眼瞧著薛懷安。
“說不清。”薛懷安答道,語氣含混似有敷衍的意味。
然而,這並非敷衍之詞,薛懷安的確說不清為什麼自己心中也期盼著案子有所變化,而不是以崔執使用嚴密組織的錦衣衛機器將劫匪挖出來這種結果。似乎隱隱地,他期待這帝國首樁明搶銀號案的劫匪們應該是更大膽、更富有想像力的對手,又似乎,他在期待這變化中或許會出現讓自己可以插足的線索,而不是如現在這般無可奈何。
紅色木槿花擺出的第二日,搶匪的第二封信以同樣方式送到了德茂銀號。
寧霜將信讀罷,遞給薛懷安,道:“你看看吧,要我們立即去辦。”
信里措辭強硬,簡單交代了要如何按照信中所述的一、二、三去做,此外半個多餘的字也沒有,薛懷安看得不禁想笑,說:“還真是搶匪一貫的簡潔路數。”
“你說怎麼辦?這幫傢伙讓我們現在就帶著兩萬銀圓出海送到那插旗子的船上,我們是帶著假銀圓去還是帶真的去,要不都帶上,然後見機行事?”寧霜問道。
這假銀圓是傅沖前日知道寧霜決定用兩萬銀圓換回被搶寶物後給出的主意,寧霜向薛懷安徵求意見,薛懷安一時也沒想太清楚,但尋思到時候萬一和搶匪交易,一定不會是啥光明正大的地方,假銀圓做得好一些,矇混過去的可能還是頗大,又或者真的假的混在一起,說不定也可以矇事,便交代傅衝去操辦了。傅衝著實是個能人,兩天工夫竟然督造出兩萬假銀圓,雖然做工有些粗糙,但是若要混在真銀圓中,卻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被發現。
薛懷安將信交到傅沖手上,略做思索,說:“假銀幣還是不要用了,實在想用,只能稍微混入一些,切記不可多。”
寧霜見薛懷安說這話的時候,臉上竟然隱隱現出讚嘆般的神色,心下疑惑,問道:“為什麼不可用,薛三兒你在想什麼?”
薛懷安眉目一舒,說:“因為比重不同啊。你的假幣是用銅等金屬熔煉再鍍色的合金,對不對?”
寧霜看向傅沖,見傅沖點頭,便說:“是。”
“這樣的話,就算外表看起來再像,因為各種金屬的比重不同,一枚假幣和一枚真銀幣的重量是不會一樣的,一枚之間的重量差距哪怕只有一點兒,兩萬枚的差距也會很大。現在,搶匪把交易的地點定在海上,要我們把銀幣放入他們安排的停在海上的船中,並放入他們擺好的箱子裡,然後撤走一切我們帶上船的東西。這意味著,這個船上最終所有東西都是可計算的,船的重量、箱子的重量、兩萬銀幣的重量,這些全部可知,那麼,海水的比重可以測量,浮力也可以計算,放入兩萬銀圓後這艘船會沒入水中多少就可以算出來。劫匪只需要在船身處做一個記號,比如畫一條醒目的橫線,在遠處觀察我們離開後船沒入水中的深度是否達到這個記號,就可以確定船上的兩萬銀圓是不是真的。所以,考慮到誤差,你願意的話可以混入一些假幣,但是混多了恐怕會露餡兒。”
“銀票他們自然不敢要,所以要現銀,可那就是一千二三百斤的重量,他們怎樣把這麼重的現銀安安穩穩運走呢?”
這天傍晚寧霜坐著馬車離開德茂銀號的時候,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店門口開得如火如荼的紅色木槿,才放下心,將頭靠在車壁上小睡一會兒。車子有些顛簸,寧霜不知不覺將頭一歪,靠在了傅沖肩上。傅沖有些尷尬地抬眼看看坐在對面的薛懷安,薛懷安回以一笑,轉過頭,盯著車窗外的街道出神。黃昏時分,泉州街頭人潮湧動,馬車行得極緩,隔著半透明的玻璃看去,每個路人都被橙金的夕陽模糊了輪廓,分不出彼此,一張張鍍著金輝的面孔匯聚成河,緩緩在這城市中流動。薛懷安心生感嘆,不由得低聲說:“這城裡怎麼會有這麼多人,聽說沒幾年就又多了十萬人,仿佛是全天下的人都要擠進來一般。”
他自言自語,聲音極低,不想傅沖接了話:“有時我卻覺得,是這城邑想把人都吞掉。”說完,傅沖也望向窗外,續道,“薛兄知道七年前泉州城拆除舊城牆擴建了一次吧,在那之前我家住在城外,突然之間官府將城牆外推三十里,我便成了這城中人。”
“知道,因為泉州城人口激增,舊城實在裝不下了。”
傅沖輕聲低笑,似是不以為然:“那是你們官府的說辭吧?”
“自然不是,舊泉州城太小了,哪裡裝得下六十萬人口。除去宋時汴梁和舊都北京,還有如今帝都,歷朝歷代還有哪個城邑有這麼多人口?哦,要是只算不是京城的城邑,恐怕就只此一座了。”
“是嗎?我不是錦衣衛,對這些不甚了解。但這幾年幫著打理銀號,我卻知道,官府買走農田再變成城市,翻手覆手間便從這地價上賺了幾十倍。而無地可種的農戶,又成了城中最廉價的勞力。”
傅沖爭論時不覺聲音漸大,倚睡在他肩頭的寧霜便微微動了動,於是他收了聲,略有些自嘲地笑笑,似乎是覺得自己對這個話題過於認真。
薛懷安見他如此,便也不再討論,兩人沉默了一會兒,卻聽傅沖又低聲道:“其實,你可以勸勸霜兒,據我所知,崔執不是說大話的人,只要劫匪沒有跑出城去,他定能將他們挖出來。反而這樣答應搶匪的條件,後果如何更不好預料。”
“寧二的脾氣你也該知道,她既然一意如此,誰能勸呢?”
“你不勸,多半是因為你也想看見這樣的變化吧?”
薛懷安聞言一愣,半晌才嘀咕一句:“這都能被你看出來。”
“薛三兒,你為何想看見變化?”一直睡著的寧霜忽然張了口,覷著眼瞧著薛懷安。
“說不清。”薛懷安答道,語氣含混似有敷衍的意味。
然而,這並非敷衍之詞,薛懷安的確說不清為什麼自己心中也期盼著案子有所變化,而不是以崔執使用嚴密組織的錦衣衛機器將劫匪挖出來這種結果。似乎隱隱地,他期待這帝國首樁明搶銀號案的劫匪們應該是更大膽、更富有想像力的對手,又似乎,他在期待這變化中或許會出現讓自己可以插足的線索,而不是如現在這般無可奈何。
紅色木槿花擺出的第二日,搶匪的第二封信以同樣方式送到了德茂銀號。
寧霜將信讀罷,遞給薛懷安,道:“你看看吧,要我們立即去辦。”
信里措辭強硬,簡單交代了要如何按照信中所述的一、二、三去做,此外半個多餘的字也沒有,薛懷安看得不禁想笑,說:“還真是搶匪一貫的簡潔路數。”
“你說怎麼辦?這幫傢伙讓我們現在就帶著兩萬銀圓出海送到那插旗子的船上,我們是帶著假銀圓去還是帶真的去,要不都帶上,然後見機行事?”寧霜問道。
這假銀圓是傅沖前日知道寧霜決定用兩萬銀圓換回被搶寶物後給出的主意,寧霜向薛懷安徵求意見,薛懷安一時也沒想太清楚,但尋思到時候萬一和搶匪交易,一定不會是啥光明正大的地方,假銀圓做得好一些,矇混過去的可能還是頗大,又或者真的假的混在一起,說不定也可以矇事,便交代傅衝去操辦了。傅衝著實是個能人,兩天工夫竟然督造出兩萬假銀圓,雖然做工有些粗糙,但是若要混在真銀圓中,卻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被發現。
薛懷安將信交到傅沖手上,略做思索,說:“假銀幣還是不要用了,實在想用,只能稍微混入一些,切記不可多。”
寧霜見薛懷安說這話的時候,臉上竟然隱隱現出讚嘆般的神色,心下疑惑,問道:“為什麼不可用,薛三兒你在想什麼?”
薛懷安眉目一舒,說:“因為比重不同啊。你的假幣是用銅等金屬熔煉再鍍色的合金,對不對?”
寧霜看向傅沖,見傅沖點頭,便說:“是。”
“這樣的話,就算外表看起來再像,因為各種金屬的比重不同,一枚假幣和一枚真銀幣的重量是不會一樣的,一枚之間的重量差距哪怕只有一點兒,兩萬枚的差距也會很大。現在,搶匪把交易的地點定在海上,要我們把銀幣放入他們安排的停在海上的船中,並放入他們擺好的箱子裡,然後撤走一切我們帶上船的東西。這意味著,這個船上最終所有東西都是可計算的,船的重量、箱子的重量、兩萬銀幣的重量,這些全部可知,那麼,海水的比重可以測量,浮力也可以計算,放入兩萬銀圓後這艘船會沒入水中多少就可以算出來。劫匪只需要在船身處做一個記號,比如畫一條醒目的橫線,在遠處觀察我們離開後船沒入水中的深度是否達到這個記號,就可以確定船上的兩萬銀圓是不是真的。所以,考慮到誤差,你願意的話可以混入一些假幣,但是混多了恐怕會露餡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