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中年人哈哈笑道:“你的領悟力之高,我所知道的人中,只有一個人比得上而已!”

  龍飛聽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也禁不住好奇,問道:“不知是那一位?”

  中年人流露出無限緬懷的神情,輕聲道:“這個人,是我生平最敬佩之人,睿智機敏,忠勇仁義,今世無匹。他是我心中的一座高峰,一座永遠無法超越的神峰!”

  “那他豈不是道法界第一高手?”

  “哼,第一?又有誰敢自稱第一?”中年人冷哼道:“道法再高,都有力所難及的時候,唯有仁心,才能如日月懸於天際,永不消失——你看剛才那個惡靈如何?”

  “靈力很強大,我見過的鬼魂中算很難對付的。”

  “哼,我說的那個人,不會一點道法,就能收服比這厲害十倍的惡鬼!”

  龍飛全身一震,難以置信地看著中年人。中年人微微一笑,道:“我說的這個人,叫做柳若塵,換在60年前,可是名震西南的人物,可惜英雄遲暮,現在能記得他的人,只有我這樣的老朽了。但你可曾聽說過斷頭嶺?”

  柳若塵?龍飛努力搜索了半天看過的野史筆記,居然沒有絲毫印象,倒是斷頭嶺還有點影子。30年代有個英國旅行者由川南徒步至雲南的遊記,記載有一條彝族聚集區的山嶺,兩面懸空,瘴氣密布,異常險惡。最離奇的是山嶺一側有座石像,居然是護國軍的打扮,石像的頭是斷裂後粘上去的。遊記中依稀提到,當年袁世凱稱帝時,雲南護國軍進兵四川,所向披靡。但有一小隊士兵進軍中走散,與土居的彝族發生衝突,結果全部被砍掉頭顱,屍體拋到嶺下。此後這條嶺就被一群無頭惡鬼霸占,騷擾過往百姓,當地人於是刻了座石像,將惡鬼鎮住,香火祭祀不斷,這才免了惡鬼之災——難道中年人說的,就是這個嶺不成?

  中年人聽了龍飛的講述,微微頷首道:“不錯,就是這個地方。不過當時那個英國人語言不通,所以記述錯漏頗多。當年柳若塵不過20左右,還是川大歷史系學生,對道法一無所知,暑期往彝區遊歷,一日來到斷頭嶺,聽說了無頭惡鬼的種種異像,不顧當地鄉民勸阻,竟決心要探個究竟。

  當夜,柳若塵在嶺上的石屋中升火夜讀,半夜,扣門之聲不絕,先是一少女入內,柳若塵並不拒絕,與之談笑戲謔但並無所染,少女慚懼而退。後又一馬幫頭子入內烤火,遺下一囊銀元,柳若塵抓起皮囊往外一扔,銀元落地即變成蛤蟆。後扣門之聲雷響,石屋幾欲震垮,一衣衫襤褸身材高大的無頭屍身竟左手執刀、右手提自己的頭顱闖入。柳若塵神色自若,起身恭引,兩人烹茶笑談當年護國軍北挺之事,至天明,屍身提頭出門,仰天大笑,隨即沒入斷頭嶺下。

  當地鄉民晨起前往嶺上,本以為將為柳若塵收屍,卻見他完好無損,一時間眾人都疑心他本為鬼,竟四散若鳥獸。後柳若塵指揮當地人往嶺下搜尋當年遇難的護國軍將士的屍身,但嶺下艱深難入,於是刻一石像,模仿當年將士斷頭之難斬斷頭顱,又重新接上,並以香火祭祀,斷頭嶺惡鬼遂絕。而其間所謂道法卓絕之輩,不知有多少往斷頭嶺,盡皆鎩羽而歸。

  哼,道法仁心,道法為末,仁心為本。世人多本末倒置,又如何能更上層樓?”龍飛聽得肅然,不禁問道:“這柳若塵未學道法前便有如此膽識才略,那學了道法後,不知該有多厲害,但為什麼我竟在法術史上看不到他的任何消息?”

  中年人哈哈大笑起來,音調滿是悲涼:“英雄疾沒世而不為人知己乎?柳若塵如何湮沒無聞,只怕沒人可以知曉了。你若有興趣,不妨查查蓉城幾個邪地的秘密,興許能找到點線索也說不一定。”說罷,他收拾好東西就準備離去。

  龍飛一聽柳若塵居然可能和這幾個邪地有所聯繫,立刻想起道士所說當年道法界聯手破除邪地的傳說。難道柳若塵竟是當年參加行動的人?甚至後來他還在行動中殉難?他來不及多想,攔住中年人問道:“前輩,能不能給我說說蓉城邪地的事情?”

  中年人嘆道:“福禍無門,因果由之。再邪的地方,又如何能邪得過人心?由它去吧!”說罷拉著二胡邊走邊唱道:“往聖絕學軼,世世難太平。天地本無心,何祈生民命?”音調慷慨悲涼,路人紛紛側目。

  龍飛急急在後面追問道:“前輩,不知該怎麼稱呼你呢?”

  “從容由心定,四海任我行。下次再見,你叫我魯任從好了!”

  第14章 謎 題

  望著魯任從蕭瑟遠去的背影,龍飛禁不住熱血澎湃。今晚的偶遇,居然發現了一條當年道法精英破除邪地的線索。只不過這柳若塵當年名震西南,膽識才略超凡脫俗,竟然也在邪地事件中不知所終,難道這邪地竟真有如此可怕?

  但收穫更大的則是對道法的領悟。魯任從的一番話,解決了他心中一直以來對法術的疑惑。多年以來,正是因為心志不夠堅定,缺乏強大的信心,施展法術時心存疑慮,搖擺不定,所以法術時靈時不靈。而他幾次危機關頭屢屢能有超水平的發揮,正是因為在這種生死關頭,他可以神台空明,達到無我的境界,進而精氣神合一,所以能施展出強大的法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