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胖禮帽碩大的身軀就像是一堵牆,迎著樹後的那個人而去。

  楚漢來不及多想,快速離開老君殿,左轉,沿著山路疾走如飛。

  一個瘦得像麻杆兒似的年輕人從樹後閃出來,急匆匆地想跟上楚漢,不料卻和胖禮帽撞了個滿懷。胖禮帽暗中一用力,麻杆兒一屁股蹲在地上,摔得他呲牙裂嘴。沒等他發作,胖禮帽先聲奪人,對他吼道:“怎麼走路的?沒長眼睛?!”

  麻杆兒忍著疼痛爬起來,看了看胖禮帽龐大的身軀,心裡發怵,陪笑道:“先生,對不起!我沒注意……”

  “沒注意?!想什麼呢?對不起?!對不起就完了?!”胖禮帽不依不饒。

  “先生,我真不是故意的。抱歉,抱歉……”

  胖禮帽估計楚漢走遠了,才緩和口氣對麻杆兒說:“年輕人,走路小心點兒,山路上人多,旁邊就是懸崖,莽撞會出人命的。”

  麻杆兒一直點頭:“先生說的是,我注意,一定注意……”說完就朝楚漢走的方向追去。

  胖禮帽回頭看著麻杆兒慌張地跑掉,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楚漢一邊疾走一邊想,自己應該不應該相信胖禮帽?胖禮帽到底是誰?他一時想不明白,但是,他清楚地知道。此時,身處險地的自己,除了相信胖禮帽,似乎已經沒有可以依靠的人了。當然還有警察,其實,自己早就應該去找警察的,只是自己太自負了,生怕丟失一個窺視秘密的機會。現在,說什麼都晚了,漫山遍野的,哪兒去找警察?

  等到楚漢跑到朱元璋留下的御碑亭,他吃驚地看到一個人!蠟染碎花的藍衣藍衫!芸兒!是芸兒!楚漢疑惑了,芸兒不是溺水身亡了嗎?怎麼會出現在這裡?

  芸兒迎面跑過來,說:“楚先生,快隨我來!”說著,拉起楚漢的手就跑。

  楚漢跟著芸兒離開了遊人如織的山路,鑽入一片樹林。樹林裡積滿了落葉,踏上去松鬆軟軟的。但他心裡卻踏實了許多,直覺告訴他,芸兒是唯一一個不會因紅綾扇而害自己的人,因為他曾經要把紅綾扇給她,她卻拒絕了。

  兩個人深一腳淺一腳夫地跑到樹林盡頭。樹林盡頭是一道崖壁,崖壁有十幾米深,下面是一條盤山公路,公路上停放著一輛敞篷觀光車。

  “我們要從這兒下去!”芸兒說,口氣不容置疑。

  楚漢看著崖壁,有些遲疑。

  芸兒卻從腰間取出一根繩索,綑紮在一棵大樹上,用力拉了拉,對楚漢說:“楚先生,來吧!”說完,就逕自沿著繩索墜下崖壁。而後在崖壁下向楚漢招手。楚漢突然間覺得自己很懦弱,怎麼能在一個女孩兒面前露怯呢?他抓緊繩索,學著芸兒的樣子,雙腳登在崖壁上,一點一點下墜。但由於掌握不好要領,左臂被樹枝擦傷了一點皮。

  楚漢落了地,芸兒問:“傷得重嗎?”

  楚漢隨口說:“擦破點兒皮,沒事!”

  芸兒卻隨手拔了一棵開著黃花的野草,揉搓幾下,擠出白白的汁液,塗在楚漢手臂上,說:“這是景天三七草,止血止痛,可靈了。”芸兒輕柔地用手指給楚漢塗著傷口,邊塗邊問,“怎麼樣?感覺好些了嗎?”

  楚漢臂膀上有一絲涼意浸入皮下,疼痛感減輕了好多。

  芸兒跳上那輛敞篷觀光車,喊:“楚先生,快上來!”

  敞篷觀光車是用蓄電池做動力,行駛上盤山公路上,只有輕微的“沙沙”聲,那是車輪和路面磨擦發出的聲響。看樣子,芸兒的車技很熟練。

  “你怎麼會開這玩意兒?”楚漢十分好奇。

  “你以為我只會賣茶葉?!我原來還開過中巴呢你信嗎?對付這玩意兒還不是小菜一碟兒!”芸兒隨口說道。

  “我們要去哪兒?”楚漢問。

  “楚先生,你也許不知道。你已經捲入一場巨大的紛爭,你現在很危險,必須馬上離開廬山!”

  “離開廬山?我的東西還在E別墅呢!”

  “你的東西?來不及了!E別墅你是不能回去了。我先送你離開廬山,你的東西梅叔叔會安排好的。”

  楚漢慶幸自己多年養成的習慣,文稿總是要在快閃記憶體上做個備份。自己的文字就像自己的孩子,只要孩子不丟,其他的,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梅叔叔?你說的梅叔叔是誰?是那個胖禮帽?”楚漢問。

  “胖禮帽?”芸兒笑起來,“哈哈……到底是作家,這個名字很確切。”

  “他是誰?”

  “他就是你要找的梅蕊呀!”

  梅蕊?!胖禮帽就是梅蕊?

  紅綾扇 正文 第十五章

  章節字數:1881 更新時間:07-10-02 01:58

  賭氣離開了203房間,離開了姐姐。蘇丹決定一個人去簡寂觀碰碰運氣。

  她已經查明,紅綾扇上的那首詩是清朝舉人商盤游簡寂觀時所題。她沒有想到,牯嶺鎮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居然有好幾家網吧。

  簡寂觀,原名太虛觀,在廬山南麓金雞峰下,是南北朝時著名道士陸修靜修行處。陸修靜字元德,浙江吳興人,是三國時東吳丞相陸凱的後代。相傳生有異相、雙目重瞳、掌有篆字、背有鬥文。他博精星象,好訪外游。年青時捨棄妻子,遍訪名山,求仙學道。於劉宋大明五年(公元461年)到達廬山,愛金雞峰下山靈水秀,遂建觀其下,名曰太虛。採藥煉丹,傳授門徒,靜心頤神,撰寫道經,在廬山度過了七個年頭。泰始三年(公元467年)宋明帝詔請他去建康(南京)崇虛館講學。十年後卒於崇虛館,終年72歲。遺體被其門徒運回廬山安葬。陸修靜生前被宋明帝封為丹陽真人,逝後詔諡簡寂先生,取“止煩曰簡,遠囂在寂”之意。因此,他在廬山修行的太虛觀後來被改稱簡寂觀。陸修靜在道教中的地位,和慧遠之於佛教、朱熹之於儒教是十分相似的。被尊為一代宗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