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錢競成臉上露出一絲認真,解釋道:“這個簡單。因為涉及專業知識,所以我就不詳細說了,你就想像我能拿著一根無限長的木棒,一下子伸到湖的底部,而且這個木棒非常柔軟,可以隨著水波的節奏搖擺,就可以了。”停了停,他補充說:“我有這麼一根‘木棒’。”

  吳宏看看劉忠國,後者做了個無可奈何的表情。顯然早就已經領教過錢競成這種說話的風格了。

  我似懂非懂,但聽得出來錢競成說的事情非常反常,就連他這個水文專家也變得困惑起來。沈逸之點點頭,沒有廢話,直接就問:“那你推測這種反常情況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錢競成搖搖頭,臉色凝重不已,這個平時說話乾淨利落的人居然遲疑了半晌才囁嚅著道:“不好說啊……要讓我指出原因,還得進行進一步的勘探。僅僅在岸邊探查遠遠不夠,不過——”他眼色亮了一下說:“在岸邊觀察的時候,我有一點發現。”

  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出乎意料的,吳宏臉上泛起笑容,開玩笑一樣問劉忠國和錢競成:“是不是你們看到那水裡的怪物了?沒嚇尿了褲子吧?”估計是為了緩解緊張的氣氛。

  劉忠國不滿地看他一眼說:“你小子都一把年紀了還這麼沒正形,狗嘴裡吐不出象牙。”然後對一旁靜靜看著他的沈逸之說:“小錢的確是發現了些線索,聽他說說吧。”

  錢競成擦了擦臉,細細地說:“我們到了湖邊,詳細查看了地形和附近的植被,因為前面你叮囑過一定不能下水,只能從岸上遠遠地觀察水色、石塊大小和水質情況。從現場的地形和石頭擺放的位置來看……”

  沒等他說完,一向穩重的沈逸之開口打斷了他,說:“你剛才說什麼?石頭擺放的位置?”

  錢競成點點頭,說:“是。我們發現困龍湖邊有幾塊石頭是人工擺上去的,並不是天然形成。”

  這倒是個新發現。想必這種專業的技巧只有錢競成具備了,居然能夠僅靠觀察識別出石頭是不是自然風貌,看來沈逸之果然安排得當,估計他不會僅僅發現這點,讓錢競成這一去一定大有斬獲。

  “然後呢?”錢競成話音剛落,沈逸之就輕輕問。

  “從困龍湖岸邊的石頭位置和自然形成的湖岸坡度、水生植物的殘留痕跡來看,困龍湖開始並沒有現在這樣龐大,我懷疑……我只是懷疑——”說到這裡錢競成謹慎地提醒我們說:“這困龍湖可能被重新拓深過,也就是說,它被人為的加寬加深了!”

  我和吳宏聽了感到很意外。先前不是沒有想到他們會在困龍湖邊有所發現,但卻沒有想到是在岸上。要說這堤岸之上我和吳宏當時也曾細細搜尋過,沒有發現什麼蹊蹺。我記得當時僅看到石縫之間有些爛泥堆積而已。不想錢競成能從這亂世堆積、髒兮兮的岸邊看出人工的痕跡,心下已然十分佩服,現在聽他講出困龍湖實是被人為拓寬的說法,簡直就是詫異了。

  吳宏帶著疑惑問:“你是怎麼發現這點的?”

  錢競成還是一副學究的樣子,高深地笑笑說:”從植被、水色、波浪形態等方面都能夠找到些痕跡,照我說,困龍湖水極深,十幾米是不止的。至於往兩邊拓寬加深了多少,還有待進一步的科學觀測,畢竟我手頭沒有什麼大型儀器。說句實在話,就算是有……”他為難地皺皺眉頭:“這也是個大工程,可不是一周兩周能夠弄完的。”

  “按你的說法,這個工程應該是非常的浩大。不是一般人能夠完成的咯?”沈逸之也插嘴問道。

  “肯定不是!”錢競成顯得很激動,揮舞著手說:“首長,你要知道,拓寬水地不是挖坑,有力氣就行了。它的周圍是有著水壓的,再考慮到季節性和水流的衝擊力,得十分精細的測量和謀劃才可以。這至少需要有專家在場指導,並提出詳細可行的操作方案。”

  “最重要的——”錢競成的眼睛裡突然冒出一絲凌然的神色,直勾勾地盯著沈逸之,話裡有話地說:“這需要大量的人力。基本上,應該得是軍隊才能完成的。我知道,因為保密要求,我不能知道得太多。但是這次不同,這個古怪的湖泊被人為的改造後,很可能造成河堤的虛垮,不管岸邊有沒有人,都會形成一個十分危險的崩壞區域。我必須知道原因,即便因此受到紀律處分,我也要明白你們這次到這裡來的目的!”

  我下意識地把目光轉向錢競成。錢競成的話意思很明確了:困龍湖的改造工程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非常大,聽他的意思,可能會造成什麼不可預知的後果。況且他也猜到,如果不是我們的部隊完成的,那至少也是另外一支部隊的傑作。聯想到近期的一系列怪事,就算是傻子,也能大概想明白,造成這樣嚴重後果的浩大工程,有能力開展的還能是什麼人?

  要不要告訴他?

  我印象里,錢競成是個非常認真的知識分子,略顯木訥。在那個年代,這種人到處都是,基本上成了一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剪影。不過同樣因為時代的原因,在這種人身上,你能夠強烈感受到一種對科學和真理火熱的激情。不,甚至可以說,是痴情。他們從來不計較物質方面的層次,甚至基本的衣食住行都變成了表面上的東西。但如果提到科學層面的東西,其認真程度簡直讓人匪夷所思。為了一個小小的細節,他們能夠和你徹夜不眠爭辯的青筋暴突,吃飯的時候都會爭論不休,不達到自己的目的決不罷休——這些都是我在以後的工作中慢慢發現的。雖然不可避免的帶有建國初期的一些烙印,但我至今還是在內心對這批人懷有深深的敬意,他們那份對知識的尊重和對真理的追尋讓人肅然起敬。這和學問的多寡毫無關係,即便是田間不識大字的老婦,也能從這些臉色蒼白、衣衫單薄的讀書人身上體會到強大的力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