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認識那個女生嗎?”大鶫問到這關鍵問題時,心跳的節奏也變快了。

  “不認識,但每天早上上學前她都會來光顧。”大嬸指了指店裡左方的架子。“她很斯文有禮,總是買一個麵包、一瓶橘子汁當早餐。

  事發當天我沒看到她,還以為她生病了,沒想到……唉……”

  大鶫遏抑著興奮的心情,說:“是這樣啊……

  真可憐呢……那你有沒有看到可疑的傢伙經過?”

  大嬸搖搖頭,回答道:“沒有,如果有任何生面孔我會留意到,像先生您我也看出不是本區人。”

  “那事發當天晚上有沒有特別的事情發生?

  或者聽到特別的聲音?”

  “沒有啦,這兒跟那個地點相隔了五、六幢樓房,晚上再靜也聽不到啦。”大嬸把飯糰和咖啡放進塑膠袋,說:“先生您是警察嗎?怎麼問的跟警察問過的那麼相似啊?”

  “不,只是有點好奇罷了。”

  大鶫有點失望,對方沒有提供有用的情報。

  接過找零,正打算離開便利商店時,大嬸突然說了句:“話說回來,事發後連那個男生也沒再來了。”

  “哪個男生?”大鶫回頭問道。

  “有個大學生每天早上都會來買早餐,他跟那女生也有閒聊過幾句,看樣子那男生對她有點好感,我猜他是特意等她而每天來買早餐的啦。”

  “那個男生長什麼樣子?”

  “沒什麼特別,有點瘦削,普通大學生的樣子囉。”

  “他在出事後便沒來了?”

  “對啊,可能是太傷心,怕睹物思人吧。”

  “事發當天早上他等不到女孩,應該很焦急吧?”

  “沒有啊,”大嬸望向上方,似是在回憶當天的情景,“他那天開始便沒有來了。”

  大嬸的回答猶如電流通過大鶫的全身。大鶫知道,和美要準時上學的話便要乘七點之前經過的公車,換言之,那男生要等和美,便得在六點半前來到便利商店。和美是半夜遇害的,早上的電視新聞未到九點也沒有正式的報導,兇案現場是在轉角的巷子,他亦沒可能因為經過而得悉和美被殺的事實,男生在早上六點應該不知道和美遇害,照道理,他仍會到這兒等和美。

  他沒有出現,代表了一個可能性——他比警方更早知道和美已死。

  “請問,”大鶫以顫抖的聲音問道:“你說那個男生是‘大學生’,為何你會這麼清楚?”

  “他穿著國大新聞系的汗衫嘛。如果不是學生,便是畢業生囉。”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大鶫沒想過,最寶貴的線索,竟然在路邊一家不起眼的便利商店中得到。

  翌曰,他換上整齊的西裝,準備到大學查探。

  比起漫無目的的調查,在有限的人群里找尋特定的某一人,後者簡直像抽支煙那麼輕鬆。

  大鶫叼著煙,走到樓梯口,突然有一個背著背包的男生走出來,跟他撞個正著。他口袋中的藥瓶掉到地上,他不想他人看到那是精神科藥物,連忙拾起。

  “對、對不起。”男生怯怯地道歉,急步沿著樓梯走下去。大鶫盯著這個男生的背影,心想住進這公寓裡一個多星期,也沒見過這男

  生0

  大鶫步行到國大校園,因為穿著西服,沒有人懷疑他是來調查,只以為他是職員或客席教授之類。他利用網絡上的資料,找到新聞系的系學會辦公室,敲了敲門,可是沒有人回應,連大門都沒有鎖上。

  這是最好的情況,省下欺騙他人的工夫,亦不用擔心露出馬腳。大鶫知道,大學的系學會辦公室往往是人們防盜意識最低的地方,因為大學的自由風氣,加上系學會辦公室容許該系的學生使用,所以大門通常不會上鎖。當然,房間裡重要的器材、電腦等等會鎖上,但大鶫的目標不是這些。

  他找的是“通訊錄”。

  在一個開放式的架子上,大鶫找到他要找的小冊,十數本相同的堆成一疊。這些小冊子有綠色的外皮,大小和一部手機差不多,可是裡面記錄了新聞系四個年級每一位學生的姓名、電話、學號和通訊地址。通訊錄的用途是方便學生們互相聯絡,雖然有些學系已把資料上傳至網絡,但大部分學系仍保留了傳統的印刷本。在學生眼中,這些通訊錄只是每年派發的小冊子,但在徵信業者眼中,這些資料都是寶物。

  大鶫拿到小冊後,連忙離開,走到大學餐廳的洗手間,把自己反鎖在其中一間裡,細心檢查每一個學生的資料。四個年級合共二百二十人,當中一百零三人是女生,他要找的是餘下一百一十七人中的其中一人。這項工作一點也不複雜,只要留心通訊地址跟兇案現場有多近,便能判定那個人有多可疑。一百多人之中,只有十二人住在東區,而只有四人的住所跟兇案現場接近。大鶫圈出可疑的名字,抄寫至記事本中,核對一次沒有錯誤後,再翻到四年級生的部分,隨意抄下幾個名字和個人資料。

  離開洗手間後,大鶫在校園等候著,直到午休時間。他掏出手機,鍵入之前查到的新聞系事務處的電話號碼,但沒按下撥號鍵,把手機放回口袋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