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那我先走囉。」
說完轉身時,餘光瞥見她腋下夾著一本樂譜。
德布西的《快樂島》。
然後從遠離的背後,晶聽到這樣的呢喃:「老師……我回來了。我還要再彈德布西。」
※
演奏一結束,歐爾森撥了撥前額的亂發,回應觀眾的鼓掌。面對尖叫聲仍能規規矩矩地揮手致意,完全要歸功於天生的服務精神吧?
演奏內容仍是歐爾森式的陽光且浪漫。他當然意識到接下來出場的是岬,但仍然散發出奔放感,絲毫不覺得他受到影響。
「好個跟壓力無緣的人啊。真想看看他心臓到底長怎樣。」
艾蓮半吃驚似地表示佩服。
「因為他出身軍人世家嘛,膽量一定不輸祖先的。」兩人聊著聊著,歐爾森從舞台邊消失了。
『第二位演奏者,洋介·岬。曲目是鋼琴協奏曲第一號E小調作品十一。鋼琴是史坦威。』
然後,岬出現。
平時飄逸的沉穩氣質不見了,表情猶如前赴戰場的兵士般,甚至流露出悲壯感。
「看起來好像很不安耶。」
「不安?」
艾蓮這麼看的嗎?——不過,看起來的確很不安沒錯。
『洋介·岬。日本!』
岬在椅子上就座。只和指揮安東尼交會一瞬眼神,安東尼便立刻揮起指揮棒。
長達四分鐘的壯大序奏。岬如雕像般,一動也不動地凝聽管弦樂的聲音。不在舞台上,而是像這樣在觀眾席上客觀地聽,的確有種管弦樂在蕭邦的協奏曲中已經淪為附屬品的感覺,即便優秀如華沙愛樂樂團和安東尼,也無法媲美鋼琴演奏部分的玄妙。那麼,在此般貧弱的管弦樂襯托下,岬會演奏出怎樣的蕭邦呢?
管弦樂第二次演奏第一主題,然後由岬承續下去。
極強的雙手八度音。
如魚叉般深深刺進楊的胸膛。
啊,又來了。
岬握著射出來的魚叉的另一端。被刺得這麼深,接下來就只有任岬拖行了。
在拘謹的小提琴前,岬吟詠起惜別詩。楊的心在此刻痛了起來,多麼哀淒啊。岬的鋼琴在慟哭,發瘋似地彷徨於荒野中,仰天號泣。
和楊的感情表現度不同。宛如有志朝演藝圈進軍的素人和專業舞台演員之間的差別。因為選擇了同一首協奏曲,這個落差便會在細部顯露出來。岬射出的每一個音都有生命,生生搖撼著聽者的心,每一段樂句都帶著具衝擊力的故事性。
管弦樂搭上後,岬的鋼琴就急上急下。不知不覺,楊意識到自己完全被旋律操弄,不能自已。這就是岬的演奏技巧中的毒藥性。不論如何做好準備,不論如何抗拒,一旦他的音符進又耳中,就會不容分辯地被拽進那個世界,然後任由擺布。他的琴音既非高貴也非優美,而是直接刺激到人心最根源的哀痛,因此不論男女老幼,只要接受岬的演奏,就會想一聽再聽。
法國號進入,岬奏起第二主題。一邊彈出高速的顏音,一邊為樂句加溫。觀眾的反廳一目了然,表演廳里的每一個人都屏神斂氣地凝視著岬,彷佛等著看這個鋼琴演奏最後會到哪裡似地目不轉睛。
就在管弦樂益發高昂的這個樂句時,發生了異變。
原本應該是管弦樂緩和下來後,鋼琴再承接起旋律,但此時莫名其妙地,第一個音的時機錯了。
鏘!一敲下這個不協和音,岬的頭就搖搖晃晃起來。覺察到不對勁的觀眾們,雖然不明究理,仍緊盯住岬的一舉手一投足。就在頭差點要碰到鍵盤的剎那,及時撐住了。
楊不由得兩手用力握住。
突發性耳聾發作了。
怎麼偏偏在這種時候發作!
進入鋼琴獨奏後,岬依然表現不穩。楊了解內情,很知道岬目前的困境。在一邊耳朵聽不見的情況下,拍子和音量都抓不准,因此連獨奏都不能如願進行。
走鋼索似的鋼琴獨奏終於被管弦樂覆蓋上去。安東尼拼命想配合岬的獨奏,但鋼琴本身就不穩定,因而始終難以同調。不論這首曲子原本的結構多麼重視鋼琴獨奏,但表現這麼乖離,還談什麼結不結構呢。
從觀眾席都看得出岬在極力掙扎。拼命撐開手指欲捕捉音符,但硬撐的手指滑出來的音卻完全失控。這人正以極不相配的焦躁表情奮力張開雙手,而那樣的手卻只抓住虛無而已。
別再彈了。
楊幾乎要脫口喊出來。這根本是個酷刑,以岬目前的狀態,不可能好好彈完一首曲子的。
痛苦得表情扭曲,頭再次晃下來。
然後,精疲力盡似的,岬雙臂無力地下垂。
安東尼也靜靜地放下指揮棒,管弦樂的每個人都放下樂器。
所有聲音消失了,整個表演廳突然鴉雀無聲。
楊雖然心痛,但也鬆口氣了。因為實在不忍再看到岬悽慘可憐的模樣了。能打進決賽,岬那壓倒性的演奏技巧就不只波蘭人看到,全世界都看到了。姑且不論蕭邦鋼琴大賽的成績為何,岬洋介的名字廳該會烙印在全世界樂迷的心中才對。
岬洋介會成為蕭邦鋼琴大賽的傳奇,這樣就夠了。
就靜靜地從椅子上站起來,至少挺起胸膛地退場吧——正這麼希望時。
岬抬起低垂的頭,慢慢舉起無力垂下的雙臂。手在鍵盤的位置上,靜止不動。
說完轉身時,餘光瞥見她腋下夾著一本樂譜。
德布西的《快樂島》。
然後從遠離的背後,晶聽到這樣的呢喃:「老師……我回來了。我還要再彈德布西。」
※
演奏一結束,歐爾森撥了撥前額的亂發,回應觀眾的鼓掌。面對尖叫聲仍能規規矩矩地揮手致意,完全要歸功於天生的服務精神吧?
演奏內容仍是歐爾森式的陽光且浪漫。他當然意識到接下來出場的是岬,但仍然散發出奔放感,絲毫不覺得他受到影響。
「好個跟壓力無緣的人啊。真想看看他心臓到底長怎樣。」
艾蓮半吃驚似地表示佩服。
「因為他出身軍人世家嘛,膽量一定不輸祖先的。」兩人聊著聊著,歐爾森從舞台邊消失了。
『第二位演奏者,洋介·岬。曲目是鋼琴協奏曲第一號E小調作品十一。鋼琴是史坦威。』
然後,岬出現。
平時飄逸的沉穩氣質不見了,表情猶如前赴戰場的兵士般,甚至流露出悲壯感。
「看起來好像很不安耶。」
「不安?」
艾蓮這麼看的嗎?——不過,看起來的確很不安沒錯。
『洋介·岬。日本!』
岬在椅子上就座。只和指揮安東尼交會一瞬眼神,安東尼便立刻揮起指揮棒。
長達四分鐘的壯大序奏。岬如雕像般,一動也不動地凝聽管弦樂的聲音。不在舞台上,而是像這樣在觀眾席上客觀地聽,的確有種管弦樂在蕭邦的協奏曲中已經淪為附屬品的感覺,即便優秀如華沙愛樂樂團和安東尼,也無法媲美鋼琴演奏部分的玄妙。那麼,在此般貧弱的管弦樂襯托下,岬會演奏出怎樣的蕭邦呢?
管弦樂第二次演奏第一主題,然後由岬承續下去。
極強的雙手八度音。
如魚叉般深深刺進楊的胸膛。
啊,又來了。
岬握著射出來的魚叉的另一端。被刺得這麼深,接下來就只有任岬拖行了。
在拘謹的小提琴前,岬吟詠起惜別詩。楊的心在此刻痛了起來,多麼哀淒啊。岬的鋼琴在慟哭,發瘋似地彷徨於荒野中,仰天號泣。
和楊的感情表現度不同。宛如有志朝演藝圈進軍的素人和專業舞台演員之間的差別。因為選擇了同一首協奏曲,這個落差便會在細部顯露出來。岬射出的每一個音都有生命,生生搖撼著聽者的心,每一段樂句都帶著具衝擊力的故事性。
管弦樂搭上後,岬的鋼琴就急上急下。不知不覺,楊意識到自己完全被旋律操弄,不能自已。這就是岬的演奏技巧中的毒藥性。不論如何做好準備,不論如何抗拒,一旦他的音符進又耳中,就會不容分辯地被拽進那個世界,然後任由擺布。他的琴音既非高貴也非優美,而是直接刺激到人心最根源的哀痛,因此不論男女老幼,只要接受岬的演奏,就會想一聽再聽。
法國號進入,岬奏起第二主題。一邊彈出高速的顏音,一邊為樂句加溫。觀眾的反廳一目了然,表演廳里的每一個人都屏神斂氣地凝視著岬,彷佛等著看這個鋼琴演奏最後會到哪裡似地目不轉睛。
就在管弦樂益發高昂的這個樂句時,發生了異變。
原本應該是管弦樂緩和下來後,鋼琴再承接起旋律,但此時莫名其妙地,第一個音的時機錯了。
鏘!一敲下這個不協和音,岬的頭就搖搖晃晃起來。覺察到不對勁的觀眾們,雖然不明究理,仍緊盯住岬的一舉手一投足。就在頭差點要碰到鍵盤的剎那,及時撐住了。
楊不由得兩手用力握住。
突發性耳聾發作了。
怎麼偏偏在這種時候發作!
進入鋼琴獨奏後,岬依然表現不穩。楊了解內情,很知道岬目前的困境。在一邊耳朵聽不見的情況下,拍子和音量都抓不准,因此連獨奏都不能如願進行。
走鋼索似的鋼琴獨奏終於被管弦樂覆蓋上去。安東尼拼命想配合岬的獨奏,但鋼琴本身就不穩定,因而始終難以同調。不論這首曲子原本的結構多麼重視鋼琴獨奏,但表現這麼乖離,還談什麼結不結構呢。
從觀眾席都看得出岬在極力掙扎。拼命撐開手指欲捕捉音符,但硬撐的手指滑出來的音卻完全失控。這人正以極不相配的焦躁表情奮力張開雙手,而那樣的手卻只抓住虛無而已。
別再彈了。
楊幾乎要脫口喊出來。這根本是個酷刑,以岬目前的狀態,不可能好好彈完一首曲子的。
痛苦得表情扭曲,頭再次晃下來。
然後,精疲力盡似的,岬雙臂無力地下垂。
安東尼也靜靜地放下指揮棒,管弦樂的每個人都放下樂器。
所有聲音消失了,整個表演廳突然鴉雀無聲。
楊雖然心痛,但也鬆口氣了。因為實在不忍再看到岬悽慘可憐的模樣了。能打進決賽,岬那壓倒性的演奏技巧就不只波蘭人看到,全世界都看到了。姑且不論蕭邦鋼琴大賽的成績為何,岬洋介的名字廳該會烙印在全世界樂迷的心中才對。
岬洋介會成為蕭邦鋼琴大賽的傳奇,這樣就夠了。
就靜靜地從椅子上站起來,至少挺起胸膛地退場吧——正這麼希望時。
岬抬起低垂的頭,慢慢舉起無力垂下的雙臂。手在鍵盤的位置上,靜止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