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當然,遺體若泡在水中,就算聽到槍聲的人趕來撈起遺體,並不會產生‘明明才剛死亡,為何如此冰冷’的疑問,因為這麼做可以掩飾遺體溫度已經下降的事實。”
“兇手連這個問題都考慮到了……”
“這是多重功能的掩飾。一擊發手槍,就必定會產生火藥殘餘現象;簡言之,由於子彈火藥的燃燒而四處噴發的化學物質,必定會附著在擊發者的手部或衣物上。很可能的原因是,將遺體擺置在地面上死者的手擊發手槍的話,無可避免地,火藥殘渣必定會附著在死者某些部位上,以常態而言,這是不合理的現象,而兇嫌應該也不希望讓人發現是死者扣發扳機——不,這是推理小說迷才會有的深入解讀。不過,遺體被沉入水池而導致難以判斷死亡時間,我想這也沒錯。”
稍早之前,由良會諷刺我從法醫學書籍中獲得的芝麻綠豆小知識,就像讀了漫畫‘怪醫黑傑克’就開始為人動手術的感覺,但這次卻沒出現這樣的諷刺言語。
“說的我都明白,但是……等一下,遺體沉入水中的話,那就無法開槍了吧?”
“是的,沒錯,所以只有持槍的右手是擺在水池岸邊上。說到讓遺體握住手槍,真要緊緊握住槍柄是不可能的,所以大概就是讓手指能扣到扳機的程度。當肌肉收縮範圍蔓延到手指時,子彈就會從槍管中擊發出去。擊發時產生的反作用力,有足夠的力道同時將右手與手槍推到水池中。”
“會這麼巧嗎?”
“似乎行得通!另外,就算右手仍留在池邊上,也不會成為致命性的失誤。由於幾乎全身浸泡在水中,所以右手的溫度應該也會下降。擊發後經過一段時間,高溫冷卻後的手槍萬一有人想碰觸,一定有人會因為避免沾上指紋而出聲制止。”
“可是,在你說的一些技巧中,要想控制子彈射向何處,應該是很困難的吧?”
“想要控制是不可能的,只要射往後山叢林的方向就行了,兇手也應該是如此盤算的。至於射中木桶一事純屬偶然,對兇手而言是大不幸。”
“等一等!”她說,“你說只要射往後山叢林的方向就行了,請問嫌犯為何要這麼做?”
“專注一點,督察。是不是偏離了話題?兇手讓死者握住手槍為的是要將他殺偽裝成自殺,同時也企圖將實際的死亡時間往後延。”
“喔,說的也是,說的也是。”由良顯得有些不好意思,“我的腦細胞似乎不太運作,大概是對於這類談話內容還不習慣。”
“我接著說——嫌犯耍的第二個小聰明,就是將水泥空心磚堆在通往這後院的門前封鎖後院。應該知道其目的吧?其一,更像是自殺的布局;其二,拖延槍響至發現遺體的時間。兇手在希望有人聽到槍聲的同時,並不希望聽到的人能立刻接觸到遺體,所以費了很大的勁搬來水泥空心磚。”
大概是為了盡力消化江神的推理,由良口中念念有詞。
“兇手……想要讓弘岡看起來比實際更晚死去……”接著,立刻取出筆記本翻尋。“連推理劇都不看的我,現在也逐漸進入狀況了,兇手很可能就隱藏在槍響那一刻有不在場證明的人之中,是這樣吧?”
“思考得很仔細,會這麼想也是很自然。”
“說自然倒不如說是當然吧?兇手在殺害弘岡之後,將遺體泡進水池裡,只有右手置於池緣上,還握住手槍,並且利用堆在門前的水泥空心磚當作階梯爬上塔,然後再搭乘電梯返回館內,花了不少力氣。到了這程度,只需到了槍響時刻,兇手就有不在場證明了。”
“剛才是說‘槍響時刻’吧?這句話吸引了我,因為讓死者握住手槍擊發的詭計,其中有幾處不確定的疑點。就算深信死後僵直可以讓遺體扣發扳機,但正確的擊發時刻卻很難預估。甚至是豐富經驗的資澡法醫,也只能大概預測這種情況或許會發生在死後八小時,或者死後六至十小時這樣的粗略時間。所以,對於槍響時分可清楚說明自己所在位置的人,指稱他們是營造不在場證明的人,這種說法也太牽強了——不認為是這樣嗎?”
“嗯,那麼,如果真有不在場證明時間幅度那麼大的人,這樣會很奇怪嗎?因為嫌犯可能已經把大略的槍響時間也估算在內了。”
江神似乎沒什麼興趣。只見她在翻閱筆記本,是因為不滿嗎?
“由良小姐。”
部長叫她,卻無回應,依然頭也不抬。
“還有比不在場證明更重要的事,難道沒考慮進去?”
“可以稍後再提嗎?”由良說。
“好的,知道了。我們這種窮學生可以喝到這種不難喝的咖啡還不錯,我想再續杯。”
江神只手拿著咖啡杯走向櫃檯,卻未再續第二杯。因為入口大廳傳來一陣熟悉懷念的聲音。
看來,望月與織田終究還是無法逃出〈街村〉。
2
望月下巴的傷,是在與會員扭打拉扯時被抓出來的:織田額頭上的傷,則是騎機車摔倒時撞到的。這光榮的傷口,其實只是輕微的擦傷,也算是幸運的了。佐佐木醫師只在傷口消毒後貼上絆創膏,仿佛只把他們兩人視為頑皮愛打架的小孩。雖然說不上好笑,但總覺得怪怪的。
“兇手連這個問題都考慮到了……”
“這是多重功能的掩飾。一擊發手槍,就必定會產生火藥殘餘現象;簡言之,由於子彈火藥的燃燒而四處噴發的化學物質,必定會附著在擊發者的手部或衣物上。很可能的原因是,將遺體擺置在地面上死者的手擊發手槍的話,無可避免地,火藥殘渣必定會附著在死者某些部位上,以常態而言,這是不合理的現象,而兇嫌應該也不希望讓人發現是死者扣發扳機——不,這是推理小說迷才會有的深入解讀。不過,遺體被沉入水池而導致難以判斷死亡時間,我想這也沒錯。”
稍早之前,由良會諷刺我從法醫學書籍中獲得的芝麻綠豆小知識,就像讀了漫畫‘怪醫黑傑克’就開始為人動手術的感覺,但這次卻沒出現這樣的諷刺言語。
“說的我都明白,但是……等一下,遺體沉入水中的話,那就無法開槍了吧?”
“是的,沒錯,所以只有持槍的右手是擺在水池岸邊上。說到讓遺體握住手槍,真要緊緊握住槍柄是不可能的,所以大概就是讓手指能扣到扳機的程度。當肌肉收縮範圍蔓延到手指時,子彈就會從槍管中擊發出去。擊發時產生的反作用力,有足夠的力道同時將右手與手槍推到水池中。”
“會這麼巧嗎?”
“似乎行得通!另外,就算右手仍留在池邊上,也不會成為致命性的失誤。由於幾乎全身浸泡在水中,所以右手的溫度應該也會下降。擊發後經過一段時間,高溫冷卻後的手槍萬一有人想碰觸,一定有人會因為避免沾上指紋而出聲制止。”
“可是,在你說的一些技巧中,要想控制子彈射向何處,應該是很困難的吧?”
“想要控制是不可能的,只要射往後山叢林的方向就行了,兇手也應該是如此盤算的。至於射中木桶一事純屬偶然,對兇手而言是大不幸。”
“等一等!”她說,“你說只要射往後山叢林的方向就行了,請問嫌犯為何要這麼做?”
“專注一點,督察。是不是偏離了話題?兇手讓死者握住手槍為的是要將他殺偽裝成自殺,同時也企圖將實際的死亡時間往後延。”
“喔,說的也是,說的也是。”由良顯得有些不好意思,“我的腦細胞似乎不太運作,大概是對於這類談話內容還不習慣。”
“我接著說——嫌犯耍的第二個小聰明,就是將水泥空心磚堆在通往這後院的門前封鎖後院。應該知道其目的吧?其一,更像是自殺的布局;其二,拖延槍響至發現遺體的時間。兇手在希望有人聽到槍聲的同時,並不希望聽到的人能立刻接觸到遺體,所以費了很大的勁搬來水泥空心磚。”
大概是為了盡力消化江神的推理,由良口中念念有詞。
“兇手……想要讓弘岡看起來比實際更晚死去……”接著,立刻取出筆記本翻尋。“連推理劇都不看的我,現在也逐漸進入狀況了,兇手很可能就隱藏在槍響那一刻有不在場證明的人之中,是這樣吧?”
“思考得很仔細,會這麼想也是很自然。”
“說自然倒不如說是當然吧?兇手在殺害弘岡之後,將遺體泡進水池裡,只有右手置於池緣上,還握住手槍,並且利用堆在門前的水泥空心磚當作階梯爬上塔,然後再搭乘電梯返回館內,花了不少力氣。到了這程度,只需到了槍響時刻,兇手就有不在場證明了。”
“剛才是說‘槍響時刻’吧?這句話吸引了我,因為讓死者握住手槍擊發的詭計,其中有幾處不確定的疑點。就算深信死後僵直可以讓遺體扣發扳機,但正確的擊發時刻卻很難預估。甚至是豐富經驗的資澡法醫,也只能大概預測這種情況或許會發生在死後八小時,或者死後六至十小時這樣的粗略時間。所以,對於槍響時分可清楚說明自己所在位置的人,指稱他們是營造不在場證明的人,這種說法也太牽強了——不認為是這樣嗎?”
“嗯,那麼,如果真有不在場證明時間幅度那麼大的人,這樣會很奇怪嗎?因為嫌犯可能已經把大略的槍響時間也估算在內了。”
江神似乎沒什麼興趣。只見她在翻閱筆記本,是因為不滿嗎?
“由良小姐。”
部長叫她,卻無回應,依然頭也不抬。
“還有比不在場證明更重要的事,難道沒考慮進去?”
“可以稍後再提嗎?”由良說。
“好的,知道了。我們這種窮學生可以喝到這種不難喝的咖啡還不錯,我想再續杯。”
江神只手拿著咖啡杯走向櫃檯,卻未再續第二杯。因為入口大廳傳來一陣熟悉懷念的聲音。
看來,望月與織田終究還是無法逃出〈街村〉。
2
望月下巴的傷,是在與會員扭打拉扯時被抓出來的:織田額頭上的傷,則是騎機車摔倒時撞到的。這光榮的傷口,其實只是輕微的擦傷,也算是幸運的了。佐佐木醫師只在傷口消毒後貼上絆創膏,仿佛只把他們兩人視為頑皮愛打架的小孩。雖然說不上好笑,但總覺得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