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雨已經連著落了好幾天了,落雨的日子,她還會出現嗎?我還能再見到她嗎?現在的她在幹嗎呢?
在他的眼中,水中似乎出現了一個女孩姣好的面容,衝著他無邪地笑,那般燦爛。
可是很快就被水滴擊穿,隨著水波的蕩漾,女孩的面容慢慢變得模糊起來。
年輕人的目光也隨著漸漸迷離起來。
那天相遇的情景又在自己的腦際重現。
那個無數遍憶起的陽光燦爛的中午。
兩年前,當他跟在幾個年長的同鄉身後,走出火車車站的時候,眼前的景象使得他驚呆了,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巍然聳立,一條條寬敞的街道車水馬龍,嘈雜煩囂。
哪象自己那貧窮落後的家鄉,那個封閉在大山裡的小村莊,只有幾十戶人家,誰都曉得對方的祖宗八代,上溯七八代,便都是親戚了。
看著這個陌生的地方,他暗暗發誓,他一定要在這方天地好好打拼,混出個樣子來,讓父老鄉親們看看,也讓那些老是看不起自己的親戚們瞧瞧。
他初中畢業就沒再繼續讀書了,在他們村里,這已經是最高學歷了。他很喜歡讀書,但是一來高中的校區離村子很遠,必須住校,得花很多錢,家裡的經濟實在不能繼續支撐了;二來親戚朋友左鄰右舍都認為讀書沒有什麼用,還不如多長點力氣可以幹活。農村的娃,學會幾個字,寫得出自己的名字,能夠看得懂簡單的信件,會算個加減乘除就行了。學那麼多幹嘛,難道還真想飛出雞窩做個金鳳凰啊。聽著別人的冷嘲熱諷,家裡終於決定不再讓他繼續讀書了。
初中畢業考試的時候,他的成績是全班第一,但是最終他還是不得不離開了學校,來到田裡幫著家裡勞動。可是這些年在學校里的生活,使得他不但在思想上已經不適應農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部就班的作息,而且在身體上也已經適應不了高強度的勞動了,雖然他以前在寒暑假的時候也幫家裡幹活,但是依然跟整天在田裡勞動的同齡人有些差別,幹不了多少農活,這也是村里人看不起他的原因。原來當他還在讀書的時候,因為他是村里唯一的“秀才”,別人家裡有時候收到封信,或者遇到點文化上的事情的時候,總是要找他,他也一直以此自豪。但是現在,當他跟別人一樣蹲在地上插秧,弓著背鋤地的時候,大家便不免嘲笑起他那拙劣的農活技術來。他爸媽也說,早知道這樣,還不如當年就不讓他讀書。
聽到這些話,他心裡很難受,而且,由於讀了些書,知道了外面的世界並不都象這裡一樣,四面朝山,封閉落後,而且人們的生活也豐富多彩,並不只是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
他很想能夠離開這裡,遠離鄉鄰的冷嘲熱諷。他想出去闖一番事業讓這些人閉嘴。他渴望擁有外面世界的精彩。
所以,終於有一天,他扛著一個簡單的行李包,跟著幾個年長的村民,出來打工了。
在村裡的時候,這幾個曾經外出打工的人就是村民們的偶像,飯後茶餘的焦點。對於偏遠閉塞的小山村而言,這些人都是見過大世面的,而且每年穿得光鮮體面地回家過年的時候,他們都會帶回很多新鮮的玩意,令人羨慕。而且不少人打過幾年工之後,紅磚黑瓦的二層小樓就起來了,讓村里人看著眼紅。
他們總是以一定程度誇張的手法,大談特談外面的見聞,給寧靜的小山村帶來異乎尋常的震動與衝擊。
對於農家的孩子而言,打工成了走出農門,走向外面世界的最便捷的途徑了,因為基於師資力量辦學條件等的巨大差距,能夠通過高考魚躍龍門的農村娃畢竟太少。
看著一棟棟金碧輝煌的高樓,鱗次櫛比,將個城市的格局烘托得無比恢宏,他很激動,又有些不知所措,只是緊緊地跟在老鄉後面,生怕被陌生的洪流淹沒。
當他的老鄉們告訴他,這些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都是他們這些外來的農民工用雙手一磚一瓦地搭建起來的時候,他覺得非常自豪,以後,自己也將是其中的一員了。
他要用自己的雙手,將這座城市建設得更加漂亮。
可是他的自豪與興奮沒有維持多久。
他隨著他的老鄉們一起來到火車站旁邊的一處空地,那裡坐滿了象他們一樣打扮的人,衣著寒酸,身邊就地放著一個被包,有些人還帶著一些刨子刷子鏟子等各色工具,表明他們有著比普通小工要高級一些的身份與技能,或者是泥水匠,或者是木工,漆工,粉刷工。
在老鄉的教導下,他和他們一樣,將被包放在地上,人就地坐著,等待著包工頭的來臨。
行人流水介從旁邊的路上走過,他們步履匆匆,衣著光鮮。而這邊是一群衣著寒酸的農民工在等待著包工頭的垂青。
不少行人,尤其是一些女性人行道過的時候,看到這一群人,都流露出厭惡的表情,下意識地用手捂著皮包,加快腳步。
路上的市民和路邊的農民工交錯而過,但是卻永遠沒有交集的機會。兩個在同一個地域,但卻在不同層面的社會並行不悖,互不干擾。
他明白了,原來雖然同在一個城市裡,卻有著很多截然不同不相交融的階層。而他雖然來到了這裡,但卻依然不屬於這個城市。
在他的眼中,水中似乎出現了一個女孩姣好的面容,衝著他無邪地笑,那般燦爛。
可是很快就被水滴擊穿,隨著水波的蕩漾,女孩的面容慢慢變得模糊起來。
年輕人的目光也隨著漸漸迷離起來。
那天相遇的情景又在自己的腦際重現。
那個無數遍憶起的陽光燦爛的中午。
兩年前,當他跟在幾個年長的同鄉身後,走出火車車站的時候,眼前的景象使得他驚呆了,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巍然聳立,一條條寬敞的街道車水馬龍,嘈雜煩囂。
哪象自己那貧窮落後的家鄉,那個封閉在大山裡的小村莊,只有幾十戶人家,誰都曉得對方的祖宗八代,上溯七八代,便都是親戚了。
看著這個陌生的地方,他暗暗發誓,他一定要在這方天地好好打拼,混出個樣子來,讓父老鄉親們看看,也讓那些老是看不起自己的親戚們瞧瞧。
他初中畢業就沒再繼續讀書了,在他們村里,這已經是最高學歷了。他很喜歡讀書,但是一來高中的校區離村子很遠,必須住校,得花很多錢,家裡的經濟實在不能繼續支撐了;二來親戚朋友左鄰右舍都認為讀書沒有什麼用,還不如多長點力氣可以幹活。農村的娃,學會幾個字,寫得出自己的名字,能夠看得懂簡單的信件,會算個加減乘除就行了。學那麼多幹嘛,難道還真想飛出雞窩做個金鳳凰啊。聽著別人的冷嘲熱諷,家裡終於決定不再讓他繼續讀書了。
初中畢業考試的時候,他的成績是全班第一,但是最終他還是不得不離開了學校,來到田裡幫著家裡勞動。可是這些年在學校里的生活,使得他不但在思想上已經不適應農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部就班的作息,而且在身體上也已經適應不了高強度的勞動了,雖然他以前在寒暑假的時候也幫家裡幹活,但是依然跟整天在田裡勞動的同齡人有些差別,幹不了多少農活,這也是村里人看不起他的原因。原來當他還在讀書的時候,因為他是村里唯一的“秀才”,別人家裡有時候收到封信,或者遇到點文化上的事情的時候,總是要找他,他也一直以此自豪。但是現在,當他跟別人一樣蹲在地上插秧,弓著背鋤地的時候,大家便不免嘲笑起他那拙劣的農活技術來。他爸媽也說,早知道這樣,還不如當年就不讓他讀書。
聽到這些話,他心裡很難受,而且,由於讀了些書,知道了外面的世界並不都象這裡一樣,四面朝山,封閉落後,而且人們的生活也豐富多彩,並不只是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
他很想能夠離開這裡,遠離鄉鄰的冷嘲熱諷。他想出去闖一番事業讓這些人閉嘴。他渴望擁有外面世界的精彩。
所以,終於有一天,他扛著一個簡單的行李包,跟著幾個年長的村民,出來打工了。
在村裡的時候,這幾個曾經外出打工的人就是村民們的偶像,飯後茶餘的焦點。對於偏遠閉塞的小山村而言,這些人都是見過大世面的,而且每年穿得光鮮體面地回家過年的時候,他們都會帶回很多新鮮的玩意,令人羨慕。而且不少人打過幾年工之後,紅磚黑瓦的二層小樓就起來了,讓村里人看著眼紅。
他們總是以一定程度誇張的手法,大談特談外面的見聞,給寧靜的小山村帶來異乎尋常的震動與衝擊。
對於農家的孩子而言,打工成了走出農門,走向外面世界的最便捷的途徑了,因為基於師資力量辦學條件等的巨大差距,能夠通過高考魚躍龍門的農村娃畢竟太少。
看著一棟棟金碧輝煌的高樓,鱗次櫛比,將個城市的格局烘托得無比恢宏,他很激動,又有些不知所措,只是緊緊地跟在老鄉後面,生怕被陌生的洪流淹沒。
當他的老鄉們告訴他,這些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都是他們這些外來的農民工用雙手一磚一瓦地搭建起來的時候,他覺得非常自豪,以後,自己也將是其中的一員了。
他要用自己的雙手,將這座城市建設得更加漂亮。
可是他的自豪與興奮沒有維持多久。
他隨著他的老鄉們一起來到火車站旁邊的一處空地,那裡坐滿了象他們一樣打扮的人,衣著寒酸,身邊就地放著一個被包,有些人還帶著一些刨子刷子鏟子等各色工具,表明他們有著比普通小工要高級一些的身份與技能,或者是泥水匠,或者是木工,漆工,粉刷工。
在老鄉的教導下,他和他們一樣,將被包放在地上,人就地坐著,等待著包工頭的來臨。
行人流水介從旁邊的路上走過,他們步履匆匆,衣著光鮮。而這邊是一群衣著寒酸的農民工在等待著包工頭的垂青。
不少行人,尤其是一些女性人行道過的時候,看到這一群人,都流露出厭惡的表情,下意識地用手捂著皮包,加快腳步。
路上的市民和路邊的農民工交錯而過,但是卻永遠沒有交集的機會。兩個在同一個地域,但卻在不同層面的社會並行不悖,互不干擾。
他明白了,原來雖然同在一個城市裡,卻有著很多截然不同不相交融的階層。而他雖然來到了這裡,但卻依然不屬於這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