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早就勸你把那頭招牌式的亂發給剃了,你就是不聽。瞧!現在給你惹麻煩了吧!”

  “看來你和我的賭注將一直是我的頭髮!”左庶搔撓著頭皮,笑道。

  本來還覺得有些難以啟齒的林琦,心裡對左庶對她的理解感到欣慰,再如此一調侃,大家都不會為難和難堪。

  左庶和林琦心裡都明白,大麻煩在後面等著他們呢!通常兇殺案的背後總是隱藏著“理所當然”的動機。殺人動機分為三大類:為利益而殺人,包括欲望的滿足。此類案件相對較難偵破。雖然兇手的行為軌跡非常明顯,可對警方來說,捉住兇手就象在一堆柑橘中找出一隻廣柑般麻煩,需要非凡的耐心、敏銳的眼力和迅捷的身手。重大刑事案件中,殺人動機的深處都與利益掛鉤。第二類:為感情而殺人。因為嫌疑犯的局限性,所以情殺案比第一類的破案率高出不少。三,報復殺人,也可稱為仇殺。與前兩類有較大差別的是,仇殺案的發生預謀成分並不多,衝動之下失手錯殺占了較大比重,故而殺人後自首投案的人很多。仇殺案的被害者也不一定就是兇手記恨的那個人,所以此類案件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除去以上三種動機,餘下的全是動機不明的兇案,例如變態殺手,犯罪怪癖等千奇百怪不為常人所理解的殺人動機,抑或是隱藏著更為龐大的陰謀。總之,根據有關數據顯示,此種動機不明的犯罪,破案率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五。

  回過頭來再分析此案,被害人的皮包沒有被翻動的跡象,死者也未遭受性侵犯,即可排除第一種動機。目擊證人陳晨的證詞可以證明,兇手並非一開始就打算襲擊現在的這名受害者,只是恰巧死者成為了陳晨的替死鬼,作案手法快速且有效,顯然經過了精心的策劃,可以完全排除後二種動機的可能性。如果讀者您有和左庶一樣細緻入微的觀察,那麼此刻的擔憂是十分合理的。因為一手造成這起命案的很可能是個瘋子,說得通俗些就是變態殺手,在後面的偵破過程中,也證實了這點。

  5

  案發現場是東區的管轄範圍,所有人員本應該全部在東區警局大樓內接受詢問,不過東區警局刑偵部門的人員都和左庶十分熟悉,甚至把他當作一位並肩作戰的同事,因此大家都希望能避免這種尷尬的審訊。而且左庶與東區警局的關係眾所周知,就算大家是認真調查,結果也可能被視為“包庇”。這個時候,“避閒”成為了大家不得不考慮的事。可以說,除了那位目擊證人陳晨外,沒有第二個人相信左庶會是殺人兇手。

  林琦深知排解所有這些煩惱會使案件真相更快的浮出水面,因為左庶專注於一個案件時,就等於將積蓄放進了瑞士銀行般讓人放心,破案指日可待。於是,林琦提出由她負責詢問左庶的工作,將左庶移交西區警局,並由西區警局的警官參與詢問左庶的全過程。而案件的偵查工作仍由東區警局掌控。如此協作辦案的提議得到了雙方的警局的准許。

  很快左庶橫穿城市的市中心,來到了西區警局的接待室里,左庶上午剛和羅敏警官在此進行過一次愉快的合作交流。雪白的牆面在夜晚裡令人感覺到寒冷的空氣正滲透進毛細孔。

  左庶仍然挑了上午那隻沙發坐了下來,林琦沒有去坐辦公桌後的椅子,她坐在了左庶對面的沙發上,捋了捋留海後她吹了聲口哨,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啟齒,性格直率的林琦內心鬥爭溢於言表,左庶又何嘗不知道,目前也只有他自問自答才能化解尷尬、擺脫嫌疑,左庶撓撓頭皮,說:“那位目擊證人看見的人很可能就是兇犯,但那不是我。那條街道並不亮堂,目擊證人又處於驚慌之中,兇犯的裝扮或許與我相近,難保不會看錯。我檢查過屍體,體溫流逝並不顯著,如果推算死亡時間的話,從我的事務所步行到案發現場只需一分鐘,因此我拿不出可靠的不在場證明。”

  接待室進來一位身著制服的中年警員,他一進門就命令左庶道:“面朝牆站,雙手扶牆,雙腿分開,我例行公事對你進行搜身。”

  西區警局找來一位與左庶素未謀面的警員實施搜身,目擊證人的態度起了作用。

  林琦怒斥這種對名偵探侮辱的舉動:“這位是我的朋友,請注意你的執法。”

  警員和左庶都目不轉睛的盯著林琦,林琦也用求助的目光注視著左庶:“如果可以,讓他自己來吧!”畢竟搜身是正常的調查程序,林琦為左庶找了個台階。

  警員點點頭,也認可了這種折中的辦法。左庶開始從口袋中掏出一件件隨身物品。

  紙巾……筆……鑰匙……記事本……鑰匙?

  “為什麼你有兩串鑰匙?”警員嗅到了兇手的氣味。

  左庶似乎也沒有弄明白怎麼回事,掂了掂手中那串陌生的鑰匙,對中年警員搖搖頭。

  中年警員將鑰匙及其他物品裝進盛證物的塑膠袋,告別林琦出門去了。

  左庶先前一直沒有提到這串鑰匙,林琦旁敲側擊的問:“你今天下午去哪裡調查的?”話音剛落,左庶的神情變得極為嚴肅,象在回憶拼湊著一些事情,一會兒後,他撓了撓乾枯的頭髮,又恢復了頹廢的模樣,開始緩緩道來他下午所做的調查。

  “東區有處住宅小區名叫安山新村,你聽說過嗎?那裡的房子十分簡陋,和你們西區管轄內高檔住宅區有著天壤之別,我受了客戶的委託,下午去了趟那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