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她哭笑不得:“你這個人啊,說起歪道理來一套一套,我說不過你。我看我也別管你們的閒事了,你們都是搞這行的,懂得行規和行情,你們說這樣搞好,那你們就這樣搞吧。”
小溫硬得很:“又沒誰請你過問這事,是你自己。”
她氣得摔了電話,馬上打電話給姐姐罵這個小溫:“你說這人是不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我是想幫她,她卻反過來給我上政治課,好像她是我的救命恩人似的。”
姐姐寬慰說:“算了,她不懂事,你別跟她一般見識。”
“那我到底還要不要跟韓國人談?”
“那就要看韓國人到底掌握了多少證據,如果沒什麼證據,還不如不談。”
她給韓國人打了個電話,把跟小溫聯繫上的事告訴了韓國人,然後說:“小溫說她沒做什麼不好的事。”
“她不會對你承認的。”
“到底是哪方面的事?”
“是實驗方面的事。”
她心裡一咯噔,看來韓國人已經查得水落石出了,不然不會這麼慡快地承認是實驗上的事。她裝糊塗:“實驗上能幹什麼不好的事?”
“呵呵,可以乾的多著呢。她的實驗結果肯定做了假,她把假結果給了老闆。”
“難道你們老闆看不出來?”
“那怎麼看得出來?實驗結果跟老闆預期的一樣,而且老闆又沒親自重做那些實驗。”
“那你是怎麼知道的?”
“她自己暴露的。我做的是類似的實驗,問她一些細節的時候,她不肯告訴我,表情也很慌張。後來我看到老闆自己在做那些實驗,我就知道她肯定搞了假。”
“有沒有可能你猜錯了呢?”
“不可能,我已經拿到她的實驗數據了,發現她把幾套數據都翻轉了,才得到她想要的結果,不然正好是相反的結果。”
她很驚訝:“你怎麼可能拿到她的實驗數據呢?”
“這就不能告訴你了。”
事到如此,她只好開口請求了:“這事已經過去了,我聽說他們後來做出了正確的結果,我希望你看在我的面子上,別把這事鬧大了。”
韓國人很不解:“這跟你有什麼關係啊?又不是你數據造假。”
她把這事跟自己的利害關係說了一下,但韓國人還是不理解:“是溫搞假,又不是老闆搞假,怎麼會影響他呢?你放心好了,老闆照樣是老闆,他一分錢撫養費都不會少的。”
“我覺得發生了這樣的事,他以後很難拿到科研經費了,說不定這個項目的下一期科研經費就拿不到了。沒了科研經費,他的項目帶頭人也做不成了,這對他來說,是滅頂之災。”
“但他還有別的項目的錢呀。”
“如果別的項目的贊助人知道這事,也不給他錢了呢?”
“我覺得不會。”
但她覺得很有可能,這是個信用問題,搞科學的人沒了信用,誰還會相信他搞出來的結果?她暗示說:“其實這事鬧出去對你也不好,你自己在這個實驗室干,如果實驗室鬧出醜聞,誰還敢相信你寫的論文?”
“所以我們不能姑息縱容造假,不然人家連我們都不相信了。”
她無奈地說:“我知道不能姑息縱容造假,但是他們不是已經把正確的結果做出來了嗎?”
“做出來也不能抹殺曾經造假這個事實啊。”韓國人恨鐵不成鋼地說,“丁,你這種生活態度太成問題了,完全沒有是非觀點,把自己的個人利益放在科學研究的真實性和正確性之上。如果搞科研的人,都像溫那樣造假,那該傷害多少人的利益!”
她被韓國人上了一堂政治課,上得又羞又氣,又沒話反駁韓國人,越發痛恨小溫,也越發替前夫著急。其實她心裡很明白,她急的並不是他有沒有能力付撫養費,而是他的前途。他這一生,似乎就是在事業上有點熱情,愛情啊家庭啊什麼的,都是他人生的任務和點綴。如果沒有爹媽和滿家嶺的壓力,他這輩子不結婚都行。他結婚就是為了放下包袱,儘快滿足他爹媽和滿家嶺的爺們,然後一門心思去幹事業。
可以說,他在事業上是很一帆風順的,還從來沒栽過,這樣的人,一旦栽了,很可能會一蹶不振。
她曾暗中希望他跟她離婚之後會倒霉,但不是事業上倒霉,而是愛情和婚姻上倒霉,最好是讓他再也找不到像她那麼好的女人,甚至找不到女人。如果他真的跟小溫結了婚,那就希望小溫是個潑婦,懶婦,邋遢婦,不會生孩子,也不照顧他的飲食起居,那樣的話,他說不定會後悔跟她離婚。
但如果他事業上栽了,那就超出她的惡毒用心之外了,她對他的事業沒有怨恨,雖然他忙得顧不上她和孩子,但她早就習慣了,並沒抱怨,她不滿意的,是他借事業之名,待在實驗室跟小溫在一起。如果他待在實驗室,只是為了糾正小溫的假數據,那麼她也沒什麼怨言了。
她立即給他打了個電話,想把跟小溫和韓國人的談話告訴他。
但他很不耐煩:“我沒時間聽你聊這些婆婆媽媽的東西。”
“這不是婆婆媽媽,是跟你實驗室有關的事。”
“我的實驗室,要你管什麼?”
“我這是為了你好!”
“你為了我好,就別來打攪我,婚都離了,怎麼還在……”
她氣暈了,摔了電話,在心裡咒道:你死到臨頭了,還這麼凶,真是豬頭煮熟了,牙巴骨還是硬的。我看你也就是在我面前凶,人家韓國人一封揭發信,就可以要了你的小命,你凶個什麼呀,好心討不到好報,你倒霉活該,我在一邊看你的笑話。
姐姐聽了她的匯報,呵呵笑起來:“好,咒得好!這人太不知好歹了,該咒。妹,你已經做到仁至義盡了,別管他了,讓他去倒霉吧,了不起咱們放棄對他撫養費的指望就行了。”
真像是上天有眼一樣,她剛下決心再不管他的事了,桃花運就找上她的門來,是丁丁的班主任,姓馬登。她聽女兒說過馬登先生,當時只覺得這個姓很好玩,腦子裡出現的是一個脾氣不大好的老男人模樣,所以沒怎麼往心裡去。
結果有天馬登先生通知她到學校去開家長會,她按時去了學校,發現不是全班集合性的大家長會,而是一對一的懇談會。馬登先生也不是脾氣不大好的老男人,而是個英俊年輕的男人,很像某個電影裡的一位英語老師,她忘記那個電影叫什麼名字了,只記得德魯·巴里摩爾在裡面演一個記者,裝成學生到一個高中去臥底,與那位英語老師雙雙墜入愛河。
她看那個電影的時候,就挺喜歡那個男演員,很文雅,眼神有點憂鬱,愛得很真誠很執著,是她喜歡的類型。不過她老早就過了追星的年代了,所以沒費心去搜尋那個演員的信息。但今天突然看見馬登先生,又讓她想起那個演員,十分驚訝。
她沒想到這麼英俊瀟灑的年輕男人會在小學教英語,想當然的有點同情馬登先生。但馬登先生顯然一點也不覺得自己在小學教書有什麼屈辱的地方,很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先跟她用漢語談了一會中國,說自己曾在北京待過兩年,在那裡教英語學漢語,還學京劇,然後拿出丁丁的作文給她看,說:“我很擔心,想跟你談談。”
她看了丁丁那篇作文,居然是寫她離婚的事的,說知道父母離婚了,但媽媽不告訴她,瞞著她,她很替媽媽擔心,怕媽媽因為離婚而感到羞恥,因為中國的女人都為離婚而感到羞恥。
她震驚了,丁丁是怎麼知道父母已經離婚的?又是怎麼知道中國的女人為離婚感到羞恥的?這個小人兒,腦子裡裝的東西太多了,不知道是從哪學來的。
那天的家長會,本來預定十五分鐘,但馬登先生跟她談了差不多一個小時,不光談了女兒和女兒的作文,也談了她的離婚,中國女人對離婚的看法,中國社會對離婚女人的看法,中國的英語教學,美國的漢語教學,京劇,餃子,長城,出國,等等。
後來她跟姐姐說起這事,姐姐笑著說:“丁丁是不是從電影裡學了一手,在幫媽媽介紹男朋友哦?我這是先生的趕不上慢養的,在做媒方面要輸給丁丁了。”
“這孩子,人小心大,亂點鴛鴦譜,人家馬登先生才多大,剛三十出頭吧?又沒結過婚,會看得上我這樣的人?”
“美國人才不管這些呢,他們要的是在一起開心,有共同語言和興趣愛好。你們都是學英語出身,又都在中國教過英語,他對中國文化又那麼感興趣,我覺得丁丁這個媒做得好。”
“人家肯定是一時的興趣,等過了這陣,還不是就算了。”
“你不要抱著個‘白頭到老’的教條不放嘛,一開張就在考慮這人能不能跟你白頭到老,其實白頭不白頭,到老不到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起的時候要開心,不然吵吵鬧鬧過日子,還沒老就白了頭了。”
4
一旦打破了“白頭到老”的神話,丁乙的生活變得簡單明快了,不然她會挖空心思探討比爾(馬登先生堅持讓她叫他的名,而不要叫姓,說他的姓令人崩潰)的動機和意圖,到底是一時的新鮮,還是有長期打算。
而長期不長期這種事情,不探討一輩子怎麼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比如她的前夫滿文方,當初她最關心的就是他愛不愛她,能愛多久,會不會跟她結婚,婚姻能否維持一生一世。她當然是確定了他會跟她白頭到老才決定嫁給他的,如果那時她就知道終有一天他們會離婚,那她根本就不會嫁給他。
結婚之後,她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向著白頭到老邁進,仿佛半途離婚就徹底否定了她這一生一樣。
為了白頭到老,她那麼緊張他,怕他被人搶走,他的一丁點冷淡都能最深地傷害她。
那樣的日子,過得真沉重。
她現在已經想不明白,為什麼總要追求白頭到老呢?或許她從來就沒想明白過,就是覺得愛情和婚姻就等於白頭到老,不能白頭到老,就不算愛情,就不是幸福婚姻,一生就過得不值。
也許這是人們證明自己的一種方法,向世界證明自己,也向自己證明自己。
也許人的一生,都是在證明自己。證明自己的價值,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
上學的時候,我們爭取入隊入團,爭取當幹部,爭取考第一,都是為了證明自己。被人接受入隊入團了,當上幹部了,考上第一了,自己的價值就得到了人們的承認。
小溫硬得很:“又沒誰請你過問這事,是你自己。”
她氣得摔了電話,馬上打電話給姐姐罵這個小溫:“你說這人是不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我是想幫她,她卻反過來給我上政治課,好像她是我的救命恩人似的。”
姐姐寬慰說:“算了,她不懂事,你別跟她一般見識。”
“那我到底還要不要跟韓國人談?”
“那就要看韓國人到底掌握了多少證據,如果沒什麼證據,還不如不談。”
她給韓國人打了個電話,把跟小溫聯繫上的事告訴了韓國人,然後說:“小溫說她沒做什麼不好的事。”
“她不會對你承認的。”
“到底是哪方面的事?”
“是實驗方面的事。”
她心裡一咯噔,看來韓國人已經查得水落石出了,不然不會這麼慡快地承認是實驗上的事。她裝糊塗:“實驗上能幹什麼不好的事?”
“呵呵,可以乾的多著呢。她的實驗結果肯定做了假,她把假結果給了老闆。”
“難道你們老闆看不出來?”
“那怎麼看得出來?實驗結果跟老闆預期的一樣,而且老闆又沒親自重做那些實驗。”
“那你是怎麼知道的?”
“她自己暴露的。我做的是類似的實驗,問她一些細節的時候,她不肯告訴我,表情也很慌張。後來我看到老闆自己在做那些實驗,我就知道她肯定搞了假。”
“有沒有可能你猜錯了呢?”
“不可能,我已經拿到她的實驗數據了,發現她把幾套數據都翻轉了,才得到她想要的結果,不然正好是相反的結果。”
她很驚訝:“你怎麼可能拿到她的實驗數據呢?”
“這就不能告訴你了。”
事到如此,她只好開口請求了:“這事已經過去了,我聽說他們後來做出了正確的結果,我希望你看在我的面子上,別把這事鬧大了。”
韓國人很不解:“這跟你有什麼關係啊?又不是你數據造假。”
她把這事跟自己的利害關係說了一下,但韓國人還是不理解:“是溫搞假,又不是老闆搞假,怎麼會影響他呢?你放心好了,老闆照樣是老闆,他一分錢撫養費都不會少的。”
“我覺得發生了這樣的事,他以後很難拿到科研經費了,說不定這個項目的下一期科研經費就拿不到了。沒了科研經費,他的項目帶頭人也做不成了,這對他來說,是滅頂之災。”
“但他還有別的項目的錢呀。”
“如果別的項目的贊助人知道這事,也不給他錢了呢?”
“我覺得不會。”
但她覺得很有可能,這是個信用問題,搞科學的人沒了信用,誰還會相信他搞出來的結果?她暗示說:“其實這事鬧出去對你也不好,你自己在這個實驗室干,如果實驗室鬧出醜聞,誰還敢相信你寫的論文?”
“所以我們不能姑息縱容造假,不然人家連我們都不相信了。”
她無奈地說:“我知道不能姑息縱容造假,但是他們不是已經把正確的結果做出來了嗎?”
“做出來也不能抹殺曾經造假這個事實啊。”韓國人恨鐵不成鋼地說,“丁,你這種生活態度太成問題了,完全沒有是非觀點,把自己的個人利益放在科學研究的真實性和正確性之上。如果搞科研的人,都像溫那樣造假,那該傷害多少人的利益!”
她被韓國人上了一堂政治課,上得又羞又氣,又沒話反駁韓國人,越發痛恨小溫,也越發替前夫著急。其實她心裡很明白,她急的並不是他有沒有能力付撫養費,而是他的前途。他這一生,似乎就是在事業上有點熱情,愛情啊家庭啊什麼的,都是他人生的任務和點綴。如果沒有爹媽和滿家嶺的壓力,他這輩子不結婚都行。他結婚就是為了放下包袱,儘快滿足他爹媽和滿家嶺的爺們,然後一門心思去幹事業。
可以說,他在事業上是很一帆風順的,還從來沒栽過,這樣的人,一旦栽了,很可能會一蹶不振。
她曾暗中希望他跟她離婚之後會倒霉,但不是事業上倒霉,而是愛情和婚姻上倒霉,最好是讓他再也找不到像她那麼好的女人,甚至找不到女人。如果他真的跟小溫結了婚,那就希望小溫是個潑婦,懶婦,邋遢婦,不會生孩子,也不照顧他的飲食起居,那樣的話,他說不定會後悔跟她離婚。
但如果他事業上栽了,那就超出她的惡毒用心之外了,她對他的事業沒有怨恨,雖然他忙得顧不上她和孩子,但她早就習慣了,並沒抱怨,她不滿意的,是他借事業之名,待在實驗室跟小溫在一起。如果他待在實驗室,只是為了糾正小溫的假數據,那麼她也沒什麼怨言了。
她立即給他打了個電話,想把跟小溫和韓國人的談話告訴他。
但他很不耐煩:“我沒時間聽你聊這些婆婆媽媽的東西。”
“這不是婆婆媽媽,是跟你實驗室有關的事。”
“我的實驗室,要你管什麼?”
“我這是為了你好!”
“你為了我好,就別來打攪我,婚都離了,怎麼還在……”
她氣暈了,摔了電話,在心裡咒道:你死到臨頭了,還這麼凶,真是豬頭煮熟了,牙巴骨還是硬的。我看你也就是在我面前凶,人家韓國人一封揭發信,就可以要了你的小命,你凶個什麼呀,好心討不到好報,你倒霉活該,我在一邊看你的笑話。
姐姐聽了她的匯報,呵呵笑起來:“好,咒得好!這人太不知好歹了,該咒。妹,你已經做到仁至義盡了,別管他了,讓他去倒霉吧,了不起咱們放棄對他撫養費的指望就行了。”
真像是上天有眼一樣,她剛下決心再不管他的事了,桃花運就找上她的門來,是丁丁的班主任,姓馬登。她聽女兒說過馬登先生,當時只覺得這個姓很好玩,腦子裡出現的是一個脾氣不大好的老男人模樣,所以沒怎麼往心裡去。
結果有天馬登先生通知她到學校去開家長會,她按時去了學校,發現不是全班集合性的大家長會,而是一對一的懇談會。馬登先生也不是脾氣不大好的老男人,而是個英俊年輕的男人,很像某個電影裡的一位英語老師,她忘記那個電影叫什麼名字了,只記得德魯·巴里摩爾在裡面演一個記者,裝成學生到一個高中去臥底,與那位英語老師雙雙墜入愛河。
她看那個電影的時候,就挺喜歡那個男演員,很文雅,眼神有點憂鬱,愛得很真誠很執著,是她喜歡的類型。不過她老早就過了追星的年代了,所以沒費心去搜尋那個演員的信息。但今天突然看見馬登先生,又讓她想起那個演員,十分驚訝。
她沒想到這麼英俊瀟灑的年輕男人會在小學教英語,想當然的有點同情馬登先生。但馬登先生顯然一點也不覺得自己在小學教書有什麼屈辱的地方,很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先跟她用漢語談了一會中國,說自己曾在北京待過兩年,在那裡教英語學漢語,還學京劇,然後拿出丁丁的作文給她看,說:“我很擔心,想跟你談談。”
她看了丁丁那篇作文,居然是寫她離婚的事的,說知道父母離婚了,但媽媽不告訴她,瞞著她,她很替媽媽擔心,怕媽媽因為離婚而感到羞恥,因為中國的女人都為離婚而感到羞恥。
她震驚了,丁丁是怎麼知道父母已經離婚的?又是怎麼知道中國的女人為離婚感到羞恥的?這個小人兒,腦子裡裝的東西太多了,不知道是從哪學來的。
那天的家長會,本來預定十五分鐘,但馬登先生跟她談了差不多一個小時,不光談了女兒和女兒的作文,也談了她的離婚,中國女人對離婚的看法,中國社會對離婚女人的看法,中國的英語教學,美國的漢語教學,京劇,餃子,長城,出國,等等。
後來她跟姐姐說起這事,姐姐笑著說:“丁丁是不是從電影裡學了一手,在幫媽媽介紹男朋友哦?我這是先生的趕不上慢養的,在做媒方面要輸給丁丁了。”
“這孩子,人小心大,亂點鴛鴦譜,人家馬登先生才多大,剛三十出頭吧?又沒結過婚,會看得上我這樣的人?”
“美國人才不管這些呢,他們要的是在一起開心,有共同語言和興趣愛好。你們都是學英語出身,又都在中國教過英語,他對中國文化又那麼感興趣,我覺得丁丁這個媒做得好。”
“人家肯定是一時的興趣,等過了這陣,還不是就算了。”
“你不要抱著個‘白頭到老’的教條不放嘛,一開張就在考慮這人能不能跟你白頭到老,其實白頭不白頭,到老不到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起的時候要開心,不然吵吵鬧鬧過日子,還沒老就白了頭了。”
4
一旦打破了“白頭到老”的神話,丁乙的生活變得簡單明快了,不然她會挖空心思探討比爾(馬登先生堅持讓她叫他的名,而不要叫姓,說他的姓令人崩潰)的動機和意圖,到底是一時的新鮮,還是有長期打算。
而長期不長期這種事情,不探討一輩子怎麼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比如她的前夫滿文方,當初她最關心的就是他愛不愛她,能愛多久,會不會跟她結婚,婚姻能否維持一生一世。她當然是確定了他會跟她白頭到老才決定嫁給他的,如果那時她就知道終有一天他們會離婚,那她根本就不會嫁給他。
結婚之後,她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向著白頭到老邁進,仿佛半途離婚就徹底否定了她這一生一樣。
為了白頭到老,她那麼緊張他,怕他被人搶走,他的一丁點冷淡都能最深地傷害她。
那樣的日子,過得真沉重。
她現在已經想不明白,為什麼總要追求白頭到老呢?或許她從來就沒想明白過,就是覺得愛情和婚姻就等於白頭到老,不能白頭到老,就不算愛情,就不是幸福婚姻,一生就過得不值。
也許這是人們證明自己的一種方法,向世界證明自己,也向自己證明自己。
也許人的一生,都是在證明自己。證明自己的價值,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
上學的時候,我們爭取入隊入團,爭取當幹部,爭取考第一,都是為了證明自己。被人接受入隊入團了,當上幹部了,考上第一了,自己的價值就得到了人們的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