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第四卷 永不放棄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李叔同《晚晴集》
楔 子
傍晚,青泉市公安局刑偵支隊。
此時的大辦公間裡,不見往日的緊張和嚴肅,取而代之的是一派歡欣熱鬧的景象。原來,剛剛破獲了一起重大搶劫殺人案,支隊長正發表講話,表揚熬了幾個通宵的偵查員們。講話末了,他囑咐大家都別急著回去補覺,說特地在大飯店訂了外賣,要好好犒勞犒勞大家。
不多時,外賣送到,支隊長打發幾個小年輕警員到大門口接一下。很快,小年輕們拎著大包小包的快餐盒回來,其中一個胳膊下還夾著一個半大的紙箱子。他一邊放下手中的餐盒,一邊抖了下手臂,隨意地把箱子甩到辦公桌上,緊跟著沖對面一位稍微上了年紀的警員大大咧咧說道:“剛剛路過傳達室,大爺說下午快遞公司送來一個快件,說是讓咱支隊的‘5·14’專案組接收,咱有這麼個專案組嗎?辦啥案子的?”
“說什麼?再說一遍,給哪個組的?”正跟屬下談笑風生的支隊長聽到問話,臉色突然大變,高聲問道。
“給、給……‘5·14’專案組的。”
“靠邊站,別碰箱子。”
支隊長的臉色更沉了,說話聲音似乎也因為緊張而有些劈叉,緊跟著沖身邊一名警員勾了勾手指。對方立馬心領神會,從抽屜里拿出一副白手套遞過來。支隊長戴上手套,走近紙箱子,稍微打量一下,順手抄起桌上的剪刀,把纏在盒子上的膠帶剪斷,再異常慎重地把盒蓋逐一翻起,偌大的盒子裡只裝著一隻銀色的兒童手鐲和一張明信片。他拿起明信片,看到上面“粘”著幾個黑體字——“我回來了”。
同一個夜晚,青泉市同心養老院。
活動大廳里,大爺大媽們三三兩兩湊在一起,有玩撲克的,有下棋的,有扯著閒篇的,當然也少不了窩在沙發上看電視的,總之如往常一樣,悠閒地享受著晚餐後的時光。
正玩得興起,電視上播著的一條本市新聞吸引了大多數人的注意。配著一段來自新聞現場的畫面,笑容可掬的女主播宣布:三天前,發生在本市的一起重大持刀搶劫殺人案的嫌犯,經過警方連日來的不懈追捕,在十幾分鐘之前,終於落入法網。
頓時,活動大廳里氣氛熱烈起來,大爺大媽們議論紛紛,有的罵罪犯,有的夸警察,也有的開始煞有介事地講述道聽途說來的案件內幕。靠近牆邊的角落裡,一位滿頭白髮的大爺,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電視畫面,一副意猶未盡的模樣……
“哎,老王,剛剛電視上撲倒壞人的那小伙子你認識不?”一位富態模樣的大媽沖白髮大爺問。
“好像在哪兒見過。”大爺模稜兩可地說。
“抓這種壞人的肯定是刑警,你原先不也在刑警隊幹過嗎?”大媽緊著鼻子問。
“啥,刑警隊?”大爺一臉莫名其妙地反問。
“嘿嘿,這老頭兒,糊塗病越來越重了。”大媽一邊捂嘴笑,一邊提高聲音說,“你是警察啊,咋,不記得了?”
“噢,是嗎?”大爺尷尬地摸摸腦門,憨笑了一下,又像是突然想起來什麼,裝模作樣地說,“噢,對對,我是警察!”
第一章 重案重啟
刑事偵查總局,重案支援部。
吳國慶將顧菲菲等支援小組幾個人一同召到會議室,足見對這次案件的重視,待眾人坐定之後,結合著牆上大屏幕顯示的畫面,吳國慶親自來做案情簡報:
“1995年5月14日下午3點,太東省青泉市黃泥區5歲女童李笑笑,於繪畫興趣班附近失蹤。李笑笑患有輕度自閉症,其時父親李成義為青泉市刑偵支隊偵查員,母親寧新為黃泥區峰堰街道派出所副所長。此案因李笑笑年幼且身患頑症,加之出身雙警家庭,有可能系犯罪分子對人民警察的打擊報復,而備受外界關注。案發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占據著該市各大報紙版面。
“1995年8月9日下午4點半,太東省青泉市長山區4歲幼女孫佳瑩在自家樓下玩耍時失蹤。同年9月15日早間6點,孫佳瑩父親在家門外發現一個長條鞋盒,裡面裝有炭化的粉末狀物以及幾根未完全燒毀的細小人骨,並且還附有一張孫佳瑩的屍體裸照和一張明信片。明信片上用從報紙上剪下來的文字粘了一段話,內容是:‘送還骨灰,請下葬。’同年10月12日,經過警方技術鑑定,確認骨頭屬於孫佳瑩後,孫佳瑩骨灰得以被家人安葬。兩天後,孫佳瑩父親收到一封信,同樣是用從報紙上剪下來的文字粘在紙上的方式。信的內容主要是表達對孫佳瑩下葬的感謝,同時還有幾句安慰之類的話,尤其讓警方吃驚的是,該信結尾提到了李笑笑,原話內容是:‘請別傷心,孫佳瑩走得很愉快,跟李笑笑一樣。’由此,兩案合併,成立專門辦案組,因認定李笑笑系本案首個被害人,故該系列案件被命名為‘5·14’大案。當然了,這一認定直到最後也未被證實。至於原因,暫且先按下不表。
“1995年10月14日,即孫佳瑩父親接到兇手來信的當天下午5點,太東省青泉市峰樹區長春路街道上小學一年級的7歲女生李嵐在託管班附近失蹤。三天後,其裸屍出現於郊區一處玉米地中。屍檢顯示:案發地為第二現場,其系被皮革物勒頸致死,雙腳遺失,處女膜破裂,但未發現暴力性侵痕跡。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李叔同《晚晴集》
楔 子
傍晚,青泉市公安局刑偵支隊。
此時的大辦公間裡,不見往日的緊張和嚴肅,取而代之的是一派歡欣熱鬧的景象。原來,剛剛破獲了一起重大搶劫殺人案,支隊長正發表講話,表揚熬了幾個通宵的偵查員們。講話末了,他囑咐大家都別急著回去補覺,說特地在大飯店訂了外賣,要好好犒勞犒勞大家。
不多時,外賣送到,支隊長打發幾個小年輕警員到大門口接一下。很快,小年輕們拎著大包小包的快餐盒回來,其中一個胳膊下還夾著一個半大的紙箱子。他一邊放下手中的餐盒,一邊抖了下手臂,隨意地把箱子甩到辦公桌上,緊跟著沖對面一位稍微上了年紀的警員大大咧咧說道:“剛剛路過傳達室,大爺說下午快遞公司送來一個快件,說是讓咱支隊的‘5·14’專案組接收,咱有這麼個專案組嗎?辦啥案子的?”
“說什麼?再說一遍,給哪個組的?”正跟屬下談笑風生的支隊長聽到問話,臉色突然大變,高聲問道。
“給、給……‘5·14’專案組的。”
“靠邊站,別碰箱子。”
支隊長的臉色更沉了,說話聲音似乎也因為緊張而有些劈叉,緊跟著沖身邊一名警員勾了勾手指。對方立馬心領神會,從抽屜里拿出一副白手套遞過來。支隊長戴上手套,走近紙箱子,稍微打量一下,順手抄起桌上的剪刀,把纏在盒子上的膠帶剪斷,再異常慎重地把盒蓋逐一翻起,偌大的盒子裡只裝著一隻銀色的兒童手鐲和一張明信片。他拿起明信片,看到上面“粘”著幾個黑體字——“我回來了”。
同一個夜晚,青泉市同心養老院。
活動大廳里,大爺大媽們三三兩兩湊在一起,有玩撲克的,有下棋的,有扯著閒篇的,當然也少不了窩在沙發上看電視的,總之如往常一樣,悠閒地享受著晚餐後的時光。
正玩得興起,電視上播著的一條本市新聞吸引了大多數人的注意。配著一段來自新聞現場的畫面,笑容可掬的女主播宣布:三天前,發生在本市的一起重大持刀搶劫殺人案的嫌犯,經過警方連日來的不懈追捕,在十幾分鐘之前,終於落入法網。
頓時,活動大廳里氣氛熱烈起來,大爺大媽們議論紛紛,有的罵罪犯,有的夸警察,也有的開始煞有介事地講述道聽途說來的案件內幕。靠近牆邊的角落裡,一位滿頭白髮的大爺,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電視畫面,一副意猶未盡的模樣……
“哎,老王,剛剛電視上撲倒壞人的那小伙子你認識不?”一位富態模樣的大媽沖白髮大爺問。
“好像在哪兒見過。”大爺模稜兩可地說。
“抓這種壞人的肯定是刑警,你原先不也在刑警隊幹過嗎?”大媽緊著鼻子問。
“啥,刑警隊?”大爺一臉莫名其妙地反問。
“嘿嘿,這老頭兒,糊塗病越來越重了。”大媽一邊捂嘴笑,一邊提高聲音說,“你是警察啊,咋,不記得了?”
“噢,是嗎?”大爺尷尬地摸摸腦門,憨笑了一下,又像是突然想起來什麼,裝模作樣地說,“噢,對對,我是警察!”
第一章 重案重啟
刑事偵查總局,重案支援部。
吳國慶將顧菲菲等支援小組幾個人一同召到會議室,足見對這次案件的重視,待眾人坐定之後,結合著牆上大屏幕顯示的畫面,吳國慶親自來做案情簡報:
“1995年5月14日下午3點,太東省青泉市黃泥區5歲女童李笑笑,於繪畫興趣班附近失蹤。李笑笑患有輕度自閉症,其時父親李成義為青泉市刑偵支隊偵查員,母親寧新為黃泥區峰堰街道派出所副所長。此案因李笑笑年幼且身患頑症,加之出身雙警家庭,有可能系犯罪分子對人民警察的打擊報復,而備受外界關注。案發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占據著該市各大報紙版面。
“1995年8月9日下午4點半,太東省青泉市長山區4歲幼女孫佳瑩在自家樓下玩耍時失蹤。同年9月15日早間6點,孫佳瑩父親在家門外發現一個長條鞋盒,裡面裝有炭化的粉末狀物以及幾根未完全燒毀的細小人骨,並且還附有一張孫佳瑩的屍體裸照和一張明信片。明信片上用從報紙上剪下來的文字粘了一段話,內容是:‘送還骨灰,請下葬。’同年10月12日,經過警方技術鑑定,確認骨頭屬於孫佳瑩後,孫佳瑩骨灰得以被家人安葬。兩天後,孫佳瑩父親收到一封信,同樣是用從報紙上剪下來的文字粘在紙上的方式。信的內容主要是表達對孫佳瑩下葬的感謝,同時還有幾句安慰之類的話,尤其讓警方吃驚的是,該信結尾提到了李笑笑,原話內容是:‘請別傷心,孫佳瑩走得很愉快,跟李笑笑一樣。’由此,兩案合併,成立專門辦案組,因認定李笑笑系本案首個被害人,故該系列案件被命名為‘5·14’大案。當然了,這一認定直到最後也未被證實。至於原因,暫且先按下不表。
“1995年10月14日,即孫佳瑩父親接到兇手來信的當天下午5點,太東省青泉市峰樹區長春路街道上小學一年級的7歲女生李嵐在託管班附近失蹤。三天後,其裸屍出現於郊區一處玉米地中。屍檢顯示:案發地為第二現場,其系被皮革物勒頸致死,雙腳遺失,處女膜破裂,但未發現暴力性侵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