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下線之後,韓印和杜英雄立馬去找中隊長姚建,提出要調閱鳳山市近幾年被列為積案的卷宗。如果兇手不是第一次作案,那是不是意味著鳳山市此時此刻正潛伏著一名連環殺手?

  熬了一整夜,在反覆翻閱和縝密分析下,韓印和杜英雄從卷宗中篩選出兩起疑似案件。

  案件一。被害人:男性,姓名、籍貫、身份不詳,由器官機能狀況推測,年齡在50至55歲之間,屬外來流浪人口。死亡時間:2014年12月19日23時許。案發地點:鳳山市長平街道玉春路前進橋下。屍檢及現場勘驗顯示:死者系被白酒瓶大力砸中頭穹窿部位,導致顱腦損傷並發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後被扔進距作案現場不遠的一個大鐵皮垃圾箱中;死者血液中酒精含量超高,現場遺留的酒瓶玻璃碎片上發現不屬於死者的血跡,懷疑是兇手作案時不慎割傷手部所留,但在前科罪犯DNA資料庫中並未找到與之相匹配的。調閱現場周邊交通監控錄像,由於當晚霧氣太重,視頻清晰度較差,無法獲取有效線索。此案至今未查出真相,已被列為積案,暫時停止偵辦。

  案件二。被害人:王彩華,女,41歲,外省人,性工作者。死亡時間:2015年7月3日17時30分許。案發地點:鳳山市春陽街道寧山公園公用廁所內。屍檢及現場勘驗顯示:死者系被磚頭連續擊中後腦致死,屍體隨後被拋擲在大便蹲位上,衣物整齊,腦袋被塞進大便盆中;被當作兇器的磚頭扔在大便池中,故與兇手相關的證據遭到破壞。案發現場周邊沒有監控設施,兇手至今逍遙法外。

  此兩起案件之所以引起韓印和杜英雄關注,是因為案件所顯示出的一些要素與紅星巷殺人案特別相似。

  先前也提到過多次,通常對於連環案件的判定主要涉及三個要素:被害人類型、犯罪慣技、犯罪標記。那麼整合上面兩起案件與趙小蘭被殺一案,韓印和杜英雄發現:案件被害人都是外地人,在本地無親無故,社會地位低下,均屬於受傷害風險係數較高的人群。

  殺人手法,乍看上去似乎關聯不大,但從宏觀角度審視,便會發現一種相似的隨機性。無論是作案地點,還是致死方式,尤其在兇器的選擇上,完全是就地取材——案件一利用的是被害人的酒瓶,案件二用的是廁所地上的磚頭,而殺趙小蘭的兇手更是隨手撿起常安丟在地上的皮帶。

  至於犯罪標記這一環節,相似度則更高,主要體現在拋屍方面:首先,兇手並不在乎屍體被發現;其次,是地點的屬性問題——一個被扔在垃圾箱中,一個是在公廁大便蹲位上,一個是馬葫蘆井中,應該說提到這幾個場所,人們腦海里同一個反應就是骯髒、惡臭、污穢滿地;再次,從現場照片看,三個被害人被拋置的體位均為面部朝下,呈俯臥姿態。

  當然,目前這些只是一個初步的推斷,也可以說是紙上談兵,後續還要圍繞這兩起案件做大量的剖析和佐證工作。可是如果判斷正確的話,情勢就從原本只需要關注紅星巷殺人案,演變成可能需要解決一個系列案件,才能洗清常安的犯罪嫌疑。

  按照這個思路,得先把兩起舊案的來龍去脈徹底搞清楚,然後再綜合紅星巷殺人案的案情特徵和行為證據,去揣摩兇手犯罪標記式動作的寓意、選擇犯罪目標的模式乃至作案的心理動機,最終得出相應的犯罪心理側寫報告。

  所以,當韓印和杜英雄在次日清晨目視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時,心裡都清醒地認識到:想短時間內達到目標恐怕是不可能了。鑑於時間緊、人手少,韓印和杜英雄選擇兵分兩路,前者負責將三起案件串聯起來,後者和王昆負責排查與案發時間最近的紅星巷殺人案有交集的社會關係。

  第五章 現場走訪

  早飯後,韓印出現在中隊長辦公室,將兩份卷宗擺到姚建桌上。

  “怎麼又關注起這兩個案子了?”冷不丁被問起兩件舊案,中隊長姚建一時有些摸不著頭腦,詫異地盯著韓印看了一會兒,才謹慎地說,“你們感興趣的不是紅星巷的案子嗎?噢,難道你們昨晚調閱卷宗就是為了找這兩個案子?”

  “那倒不是,準確點說,事前我們並不知道有這樣兩起案子。”韓印笑笑,斟酌了一下,含糊地說,“不知道您方不方便帶我去現場看看,順便跟我仔細說說這兩起案子?”

  “幹嗎這麼客氣,那有啥不行的,兩個案子我都有印象,是我帶著下面的兄弟辦的。”姚建估計是特意打探過韓印的來頭,遂顯示出格外的尊重,爽快地說道,“咱這就走,去前進橋。”

  撂下話沒多久,二人便驅車離開刑警隊,開了十多分鐘,汽車在一處橋墩下停住。

  “喏,就是這兒,當年被害人用破紙箱子搭了個住的地兒,也是第一作案現場,屍體隨後被扔進那個垃圾箱裡。”二人下車,姚建指著橋壁前的一塊空地,又指了指路邊的一個鐵皮垃圾箱說。

  稍頓一下,姚建接著說:“材料你應該看過了,被害人從哪兒來、什麼時候寄居在此,沒人知道。屍體上和隨身物品中都沒找到身份證明,屍源協查公告也未得到反饋,只是據周邊的一些群眾反映,他說話不是本地口音,靠撿破爛換點錢餬口。”

  韓印“嗯”了一聲,沒再接話,兀自轉頭四下打量起來。前進橋連接南北兩條城市主幹路,跨越一條東西走向的次幹路,是周邊住宅小區與城市主幹路的交通樞紐。橋的左右兩側,沿著路邊開了一些小店,距離現場最近的,是斜對面五六十米遠的一個拉麵館。韓印的視線繞了一圈,最終也定格在那小拉麵館的招牌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