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當然,當然,我也是這個意思,若真是老大做的,老天爺來了也沒用。”二肥意識到自己剛剛的口誤,忙不迭地解釋道,然後站起身,邊拍掉屁股上的塵土,邊乾脆地說,“走了,你儘快給我個話。”
“三兒,你成熟了,今兒見到你,哥真高興!”二肥沒走出幾步,突然轉過身來,意味深長地說。
“我也是。”杜英雄也扭過頭,含蓄笑笑應道。
二肥走後,杜英雄在水庫邊呆坐了好一陣子,心裡想著與常老大和二肥的往事,可謂歷歷在目,不禁感慨萬千……
那還是在幼兒園的時候,小哥仨學著小人書里“桃園三結義”的典故,在幼兒園的院子裡,用泥土堆出個小土包,插上三根樹枝,一人朝上面撒了泡尿,便結為異姓兄弟。常老大,姓常名安,稍長二肥和杜英雄一歲,故排名老大;二肥,大名王昆,小時候又白又胖,兄弟中排行老二,故綽號二肥;杜英雄與王昆同年生,但生日略小,便排名老三。
這哥仨既是拜把兄弟,也是髮小,都出生於紅星巷。當年,紅星巷周邊屬於鳳山市紅星機械廠的家屬住宅區,杜英雄的父母、王昆的父母以及常安的爺爺,都是廠里的工人,也都在廠區家屬樓分得了一個小房子。
常安的爺爺,便是剛剛王昆口中提到的“常爺”,其實他並不是常安的親爺爺,而是一個打了一輩子光棍的孤老頭子。那年他45歲,在廠區門口的老槐樹下垃圾堆旁撿到一個剛出生不久的棄嬰,想著自己父母早逝,又始終說不上媳婦,為免孤獨終老,便收養了那個棄嬰,也就是現在的常安。
常安的出身,杜英雄和王昆很早便從父母口中聽說過,當然他們從未在常安面前提過,常安也沒講過,至於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真實的身世,杜英雄和王昆也不清楚。不過常安自小就很懂事,也特別孝順常爺,爺孫倆相依為命,生活也算有滋有味。
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期,杜英雄的父母、王昆的父母以及常爺,在產業工人下崗的大潮中陸續失業了。由於常爺生性過於老實,為人呆板、不善言辭,下崗後始終找不到工作,後來還是在好心工友的幫助下,買了一台做棉花糖的機器,開始做棉花糖沿街叫賣。雖說算是有了個營生,但小本小利的,爺孫倆只能勉強餬口。
當然,貧富貴賤對小哥仨來說不算什麼,彼此友誼也並未受到家庭境遇變遷的影響,仍舊是成天形影不離玩在一起。直到初中三年級畢業之後,杜英雄和王昆順利升入高中,而常安卻選擇進入社會打工,以減輕常爺負擔,他們的關係才開始有了些距離。後來,杜英雄和王昆家都購置了新樓房,相繼搬走,三人見面的機會更少了。再後來,高三畢業後,王昆考上省警官學校,杜英雄考到首都警察學院,哥仨彼此的聯繫基本就斷了。尤其杜英雄,在校期間便被刑偵總局選中,參與了清剿毒販的臥底行動,緊接著又進入重案支援部,長年累月奔波在全國各地工作辦案,這幾年回家探望父母的次數都少得可憐,更別說聯絡朋友感情了……
杜英雄最後一次見到常安,還是在他離家到北京上學的前一晚。哥倆干空了兩瓶榆樹大曲,嘮了大半宿……具體說了什麼,杜英雄現在很難記清了,只記得常安一遍遍念叨著:“老三,出去一定要好好混,一定要混出個人樣來……”
不知何時,夕陽已近西山,秋風中開始透出一股微寒的涼氣,也將沉溺在往事回憶中的杜英雄喚醒。他拿出手機,撥通顧菲菲的號碼:“顧姐,我有點私事,想請幾天假。另外,我想請你幫個忙……”
第二章 相見時難
鳳山市刑警中隊,會議室。
中隊長姚建,國字臉,濃眉大眼、身材高壯,從相貌上看年紀不會超過40歲,正是干工作年富力強之時,整個人給人感覺很有衝勁,又不失穩重。
對於杜英雄的到來,姚建顯然並不意外,甚至把案件相關資料早早地準備好了,供杜英雄研究。至於個中經過,兩人是心照不宣。好吧,其實是顧菲菲找了吳國慶,後者又向鳳山市公安局相關領導打了招呼,杜英雄才得以在此刻接觸到案件資料。
案發時間是本年7月9日晚11點30分左右,一位乘末班車回家的男青年,走到紅星巷北街巷口處,不慎跌入一敞口馬葫蘆井中,隨後在井下發現一具女屍,並撥打了報警電話。
被害人:趙小蘭,女,24歲,外省人,自2015年2月起獨自租住於臨河街道紅星巷北街。死亡時間:大致為案發前兩小時,也就是本年7月9日晚9點30分左右。死因:系外力勒頸致機械性窒息死亡。
現場勘驗顯示:在馬葫蘆井下,發現半截牛皮革材質的男性腰帶,經法醫確認為作案的絞索,同時在井上距馬葫蘆井十幾米遠處,發現該腰帶的另一截,因被井下污水和雨水洗刷,兩截皮帶上均未採集到可用指紋,但在腰帶鎖扣處採集到人體皮屑;另外,在被害人右手中指的指甲縫中,也採集到了皮膚組織。至於趙小蘭的手機,應該是在兇手拋屍過程中被摔爛了,加之同樣被污水和雨水浸泡過,這一關鍵性證物無法提供任何線索。不過,經對案發周邊地區男性居民的DNA篩檢,發現皮帶和被害人指甲縫中的皮膚組織,均屬於住在案發現場附近的一名叫常安的年輕男子。
“三兒,你成熟了,今兒見到你,哥真高興!”二肥沒走出幾步,突然轉過身來,意味深長地說。
“我也是。”杜英雄也扭過頭,含蓄笑笑應道。
二肥走後,杜英雄在水庫邊呆坐了好一陣子,心裡想著與常老大和二肥的往事,可謂歷歷在目,不禁感慨萬千……
那還是在幼兒園的時候,小哥仨學著小人書里“桃園三結義”的典故,在幼兒園的院子裡,用泥土堆出個小土包,插上三根樹枝,一人朝上面撒了泡尿,便結為異姓兄弟。常老大,姓常名安,稍長二肥和杜英雄一歲,故排名老大;二肥,大名王昆,小時候又白又胖,兄弟中排行老二,故綽號二肥;杜英雄與王昆同年生,但生日略小,便排名老三。
這哥仨既是拜把兄弟,也是髮小,都出生於紅星巷。當年,紅星巷周邊屬於鳳山市紅星機械廠的家屬住宅區,杜英雄的父母、王昆的父母以及常安的爺爺,都是廠里的工人,也都在廠區家屬樓分得了一個小房子。
常安的爺爺,便是剛剛王昆口中提到的“常爺”,其實他並不是常安的親爺爺,而是一個打了一輩子光棍的孤老頭子。那年他45歲,在廠區門口的老槐樹下垃圾堆旁撿到一個剛出生不久的棄嬰,想著自己父母早逝,又始終說不上媳婦,為免孤獨終老,便收養了那個棄嬰,也就是現在的常安。
常安的出身,杜英雄和王昆很早便從父母口中聽說過,當然他們從未在常安面前提過,常安也沒講過,至於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真實的身世,杜英雄和王昆也不清楚。不過常安自小就很懂事,也特別孝順常爺,爺孫倆相依為命,生活也算有滋有味。
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期,杜英雄的父母、王昆的父母以及常爺,在產業工人下崗的大潮中陸續失業了。由於常爺生性過於老實,為人呆板、不善言辭,下崗後始終找不到工作,後來還是在好心工友的幫助下,買了一台做棉花糖的機器,開始做棉花糖沿街叫賣。雖說算是有了個營生,但小本小利的,爺孫倆只能勉強餬口。
當然,貧富貴賤對小哥仨來說不算什麼,彼此友誼也並未受到家庭境遇變遷的影響,仍舊是成天形影不離玩在一起。直到初中三年級畢業之後,杜英雄和王昆順利升入高中,而常安卻選擇進入社會打工,以減輕常爺負擔,他們的關係才開始有了些距離。後來,杜英雄和王昆家都購置了新樓房,相繼搬走,三人見面的機會更少了。再後來,高三畢業後,王昆考上省警官學校,杜英雄考到首都警察學院,哥仨彼此的聯繫基本就斷了。尤其杜英雄,在校期間便被刑偵總局選中,參與了清剿毒販的臥底行動,緊接著又進入重案支援部,長年累月奔波在全國各地工作辦案,這幾年回家探望父母的次數都少得可憐,更別說聯絡朋友感情了……
杜英雄最後一次見到常安,還是在他離家到北京上學的前一晚。哥倆干空了兩瓶榆樹大曲,嘮了大半宿……具體說了什麼,杜英雄現在很難記清了,只記得常安一遍遍念叨著:“老三,出去一定要好好混,一定要混出個人樣來……”
不知何時,夕陽已近西山,秋風中開始透出一股微寒的涼氣,也將沉溺在往事回憶中的杜英雄喚醒。他拿出手機,撥通顧菲菲的號碼:“顧姐,我有點私事,想請幾天假。另外,我想請你幫個忙……”
第二章 相見時難
鳳山市刑警中隊,會議室。
中隊長姚建,國字臉,濃眉大眼、身材高壯,從相貌上看年紀不會超過40歲,正是干工作年富力強之時,整個人給人感覺很有衝勁,又不失穩重。
對於杜英雄的到來,姚建顯然並不意外,甚至把案件相關資料早早地準備好了,供杜英雄研究。至於個中經過,兩人是心照不宣。好吧,其實是顧菲菲找了吳國慶,後者又向鳳山市公安局相關領導打了招呼,杜英雄才得以在此刻接觸到案件資料。
案發時間是本年7月9日晚11點30分左右,一位乘末班車回家的男青年,走到紅星巷北街巷口處,不慎跌入一敞口馬葫蘆井中,隨後在井下發現一具女屍,並撥打了報警電話。
被害人:趙小蘭,女,24歲,外省人,自2015年2月起獨自租住於臨河街道紅星巷北街。死亡時間:大致為案發前兩小時,也就是本年7月9日晚9點30分左右。死因:系外力勒頸致機械性窒息死亡。
現場勘驗顯示:在馬葫蘆井下,發現半截牛皮革材質的男性腰帶,經法醫確認為作案的絞索,同時在井上距馬葫蘆井十幾米遠處,發現該腰帶的另一截,因被井下污水和雨水洗刷,兩截皮帶上均未採集到可用指紋,但在腰帶鎖扣處採集到人體皮屑;另外,在被害人右手中指的指甲縫中,也採集到了皮膚組織。至於趙小蘭的手機,應該是在兇手拋屍過程中被摔爛了,加之同樣被污水和雨水浸泡過,這一關鍵性證物無法提供任何線索。不過,經對案發周邊地區男性居民的DNA篩檢,發現皮帶和被害人指甲縫中的皮膚組織,均屬於住在案發現場附近的一名叫常安的年輕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