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沒關係,起碼是一個方向,咱們可以先圍繞這個李誠銘做一個全面深入的調查。”韓印明顯傾向於杜英雄的說法。
“戶籍資料顯示,李誠銘不是本地人,他是在13歲時從石山市遷入本市李德松戶口中的。”艾小美很有眼力見兒,及時從電腦中搜出相應資料。
“對,李德松是他叔叔,說是李誠銘的父母早年因意外雙雙身亡,他後來把李誠銘收養了。”杜英雄補充道。
“不會是他父母的死與火災有關吧?”顧菲菲適時問。
“這好辦,我現在聯繫石山市兄弟單位,證實一下有沒有這種案例記載。”陳海峰說。
……
大概過了一小時,陳海峰迴到會議室,將一個文件夾放到顧菲菲面前,說:“還真讓你說對了,確實有那麼個案子,喏,這是剛剛傳真過來的案件資料。”
顧菲菲趕緊打開文件,韓印等人也湊了過來,看到:
案件發生在14年前,當年李誠銘和爸媽一家三口住在石山市大湖區一個非常老的居民區中。案件起因是這個老社區被重新開發,由於對拆遷補償條件不滿意,李家始終拒絕搬離,中間經歷了頗多周折,直到整個單元樓中只剩下他一家人在住。
之後,就如人們經常在新聞上看到的那樣,整個樓被斷水、斷電,有人在樓道里拉屎、撒尿,半夜製造各種刺耳的噪聲,變著法打電話辱罵嘲諷,等等。總之,各式各樣的威脅騷擾手段接踵而至,對李家一家人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尤其是李誠銘的父親李德民,他是一名公交車司機,晚上睡不好覺,心裡又總壓著煩心事,白天出車就容易走神,以至於隔三岔五地出事故。後來公司實在忍不下去,只能將他停職。
沒日沒夜地遭到騷擾,工作也快沒了,加之同一時期妻子又得了場重病,種種折磨和摧殘,令李德民的精神負荷日益加重,直至患上重度抑鬱症,產生自殺的念頭。在一個午夜時分,李父放火燒了自己的房子,企圖與家人同歸於盡,最終釀下與妻子雙雙被燒死的慘劇。算是不幸中的萬幸,消防員拼盡全力,救出兩人的獨子李誠銘。
火災發生後,石山市警方對現場進行了縝密的勘查和分析,對李家的社會關係和與拆遷公司發生的矛盾衝突都進行了深入的走訪和了解,最終還原出上述所載案件真相。同時,儘管拆遷公司並未直接參與李家的自焚事件,但石山警方認定其使用違法手段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對相關責任人做了刑事追責……
分析羅哲一案的行為證據,綜合早年間李家自殺性火災事件,李誠銘作案嫌疑巨大。其藉助殺人儀式表達精神訴求的方式,實質上也是一種犯罪標記行為,而儀式化標記行為的核心意義,是兇手潛意識中需要將個體的殺人行為合理化、崇高化,這是一種大腦的認知反饋機制,也是由人到魔的蛻變。所以,儘管眼下沒有任何直接證據,韓印還是提議立即傳喚李誠銘,不然這種人放到社會上分分鐘都是一個危險因子。然而,李誠銘消失了!
最後見到李誠銘的是他的叔叔李德松,時間是前天深夜,也就是羅哲被焚屍那晚。據李德松回憶:
前天晚上10點多,李誠銘回到旅館,情緒異常亢奮,一掃近來諸事不順的陰鬱。這段時間他也確實太倒霉了。先是經營得好好的旅館無端被燒了;接著又是保險公司拒絕理賠(之前他曾為旅館買過一份財產損失險,但保險公司以購買險種條款中不包括人為縱火為由拒絕賠付,來來回回談判了很多次,最終對方還是堅持不予理賠);然後在保險金賠付徹底無望那天,其實也就是杜英雄初次走訪誠銘旅館那天,原本在旅館幫助李誠銘管理帳目的女友,竟帶著帳上剩下的一筆錢不辭而別。當然,她其實早已開始計劃跑路的事,只是她要完全確認李誠銘真的山窮水盡才最後實施。
當時,李誠銘看似心情舒暢了很多,李德松也跟著高興,但不知為何,李誠銘突然提起父母被燒死的事,還一個勁地追問李德松當年放火燒他家的有幾個人,那幾個人最後怎麼判的,他們是否是石山本地人,當年那家拆遷公司叫什麼名字。
李德松頓時就慌了。原來,關於當年那次事件,李德松並未告知李誠銘實情,一直聲稱是拆遷公司雇了幾個地痞將他家房子點著的。他那時的想法很單純,擔心李誠銘記恨他爸爸,也擔心孩子覺得有那樣一個瘋子爸爸而抬不起頭。
面對追問,李德松支支吾吾地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李誠銘越問口氣越急,情緒也越來越激動。見他一副急紅了眼的架勢,李德松生怕他回老家石山市惹事,一時無措,便說出事件真相。沒承想,李誠銘更加惱火,不分青紅皂白痛罵了李德松一頓,隨後跳上自己的車加大油門開走了,至今家也沒回,手機也關機,差不多兩天,音信全無。
李誠銘的失蹤,也讓韓印有種危機四伏的感覺。
韓印告訴眾人:當一個人靠著復仇信念而生時,絕對無法接受所謂的事件真相的反轉,反而會更加堅定長久以來他認定的事實。尤其當他經歷了保險公司的拒絕賠付,經歷了女朋友的背叛,經歷了叔叔前後不一的說辭,他不會再選擇相信任何人,只會偏執地認為所有人都在欺騙和背叛他。如果說先前他的報複目標是某個個體或者某類群體,那麼現在他會報復全社會。也許李誠銘就此將會由一名使命型殺手,轉變為屠殺型殺手!
“戶籍資料顯示,李誠銘不是本地人,他是在13歲時從石山市遷入本市李德松戶口中的。”艾小美很有眼力見兒,及時從電腦中搜出相應資料。
“對,李德松是他叔叔,說是李誠銘的父母早年因意外雙雙身亡,他後來把李誠銘收養了。”杜英雄補充道。
“不會是他父母的死與火災有關吧?”顧菲菲適時問。
“這好辦,我現在聯繫石山市兄弟單位,證實一下有沒有這種案例記載。”陳海峰說。
……
大概過了一小時,陳海峰迴到會議室,將一個文件夾放到顧菲菲面前,說:“還真讓你說對了,確實有那麼個案子,喏,這是剛剛傳真過來的案件資料。”
顧菲菲趕緊打開文件,韓印等人也湊了過來,看到:
案件發生在14年前,當年李誠銘和爸媽一家三口住在石山市大湖區一個非常老的居民區中。案件起因是這個老社區被重新開發,由於對拆遷補償條件不滿意,李家始終拒絕搬離,中間經歷了頗多周折,直到整個單元樓中只剩下他一家人在住。
之後,就如人們經常在新聞上看到的那樣,整個樓被斷水、斷電,有人在樓道里拉屎、撒尿,半夜製造各種刺耳的噪聲,變著法打電話辱罵嘲諷,等等。總之,各式各樣的威脅騷擾手段接踵而至,對李家一家人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尤其是李誠銘的父親李德民,他是一名公交車司機,晚上睡不好覺,心裡又總壓著煩心事,白天出車就容易走神,以至於隔三岔五地出事故。後來公司實在忍不下去,只能將他停職。
沒日沒夜地遭到騷擾,工作也快沒了,加之同一時期妻子又得了場重病,種種折磨和摧殘,令李德民的精神負荷日益加重,直至患上重度抑鬱症,產生自殺的念頭。在一個午夜時分,李父放火燒了自己的房子,企圖與家人同歸於盡,最終釀下與妻子雙雙被燒死的慘劇。算是不幸中的萬幸,消防員拼盡全力,救出兩人的獨子李誠銘。
火災發生後,石山市警方對現場進行了縝密的勘查和分析,對李家的社會關係和與拆遷公司發生的矛盾衝突都進行了深入的走訪和了解,最終還原出上述所載案件真相。同時,儘管拆遷公司並未直接參與李家的自焚事件,但石山警方認定其使用違法手段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對相關責任人做了刑事追責……
分析羅哲一案的行為證據,綜合早年間李家自殺性火災事件,李誠銘作案嫌疑巨大。其藉助殺人儀式表達精神訴求的方式,實質上也是一種犯罪標記行為,而儀式化標記行為的核心意義,是兇手潛意識中需要將個體的殺人行為合理化、崇高化,這是一種大腦的認知反饋機制,也是由人到魔的蛻變。所以,儘管眼下沒有任何直接證據,韓印還是提議立即傳喚李誠銘,不然這種人放到社會上分分鐘都是一個危險因子。然而,李誠銘消失了!
最後見到李誠銘的是他的叔叔李德松,時間是前天深夜,也就是羅哲被焚屍那晚。據李德松回憶:
前天晚上10點多,李誠銘回到旅館,情緒異常亢奮,一掃近來諸事不順的陰鬱。這段時間他也確實太倒霉了。先是經營得好好的旅館無端被燒了;接著又是保險公司拒絕理賠(之前他曾為旅館買過一份財產損失險,但保險公司以購買險種條款中不包括人為縱火為由拒絕賠付,來來回回談判了很多次,最終對方還是堅持不予理賠);然後在保險金賠付徹底無望那天,其實也就是杜英雄初次走訪誠銘旅館那天,原本在旅館幫助李誠銘管理帳目的女友,竟帶著帳上剩下的一筆錢不辭而別。當然,她其實早已開始計劃跑路的事,只是她要完全確認李誠銘真的山窮水盡才最後實施。
當時,李誠銘看似心情舒暢了很多,李德松也跟著高興,但不知為何,李誠銘突然提起父母被燒死的事,還一個勁地追問李德松當年放火燒他家的有幾個人,那幾個人最後怎麼判的,他們是否是石山本地人,當年那家拆遷公司叫什麼名字。
李德松頓時就慌了。原來,關於當年那次事件,李德松並未告知李誠銘實情,一直聲稱是拆遷公司雇了幾個地痞將他家房子點著的。他那時的想法很單純,擔心李誠銘記恨他爸爸,也擔心孩子覺得有那樣一個瘋子爸爸而抬不起頭。
面對追問,李德松支支吾吾地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李誠銘越問口氣越急,情緒也越來越激動。見他一副急紅了眼的架勢,李德松生怕他回老家石山市惹事,一時無措,便說出事件真相。沒承想,李誠銘更加惱火,不分青紅皂白痛罵了李德松一頓,隨後跳上自己的車加大油門開走了,至今家也沒回,手機也關機,差不多兩天,音信全無。
李誠銘的失蹤,也讓韓印有種危機四伏的感覺。
韓印告訴眾人:當一個人靠著復仇信念而生時,絕對無法接受所謂的事件真相的反轉,反而會更加堅定長久以來他認定的事實。尤其當他經歷了保險公司的拒絕賠付,經歷了女朋友的背叛,經歷了叔叔前後不一的說辭,他不會再選擇相信任何人,只會偏執地認為所有人都在欺騙和背叛他。如果說先前他的報複目標是某個個體或者某類群體,那麼現在他會報復全社會。也許李誠銘就此將會由一名使命型殺手,轉變為屠殺型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