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en-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泉》(spring)
《蒙娜麗莎》失竊的消息震驚了整個巴黎,也震驚了全世界。巴黎《晨報》的頭版頭條只有一個斗大的詞:“難以想像!”很快,巴爾菲埃諾就和他的六位客戶取得了聯繫,詢問他們:“遊戲繼續?”
“是的。”這個回答重複了六次。巴爾菲埃諾賣出了六幅贗品,每幅的價格是三十萬美元,大體相當於今天的六百萬美元。最後,在完成了這次完美的犯罪之後,巴爾菲埃諾消失了,那六位買家——據說都是美國人——只知道交易的對象叫巴爾菲埃諾,全然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和姓名。佩魯賈也一樣。此外,巴爾菲埃諾根本沒有把自己的整個行騙計劃告訴佩魯賈,佩魯賈所知道的全部內容,只是受這個談吐文雅的南美人的雇用,去把《蒙娜麗莎》偷出來,然後就可以拿到賞金。東西他偷來了,但是,他沒有等來哪怕一個字的交代,也沒有拿到一分錢的報酬!佩魯賈焦慮地等了整整兩年。在此期間,《蒙娜麗莎》被塞在一個盒子裡,藏在佩魯賈住的那套公寓的爐子下面。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en-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土耳其浴室》(Turkish bath )
製作假畫的尚德隆當然有理由保持沉默;那六位買家就算知道自己上了當,也不能去向警方報案,否則就將暴露出自己試圖購買失竊藝術品的勾當。所以,巴爾菲埃諾絲毫不用擔心,就算真的《蒙娜麗莎》重新露面,他自己也決無風險。巴爾菲埃諾的受害者們根本不知道去哪兒能找到他,就算退一萬步,他們想方設法找上了他,又能怎麼樣呢?巴爾菲埃諾會坦然地說:“現在我們先冷靜一分鐘,好好想想,好不好?在丟掉了他們最有價值的畫作之後,你們認為羅浮宮會怎麼做?他們唯一理智的選擇當然是告訴世人,有一條天大的好消息要宣布,那就是他們已經找回了它,不是嗎?但是你和我都知道,真正的《蒙娜麗莎》在誰手裡,對不對?”①
①儘管總有各種謠傳,專家們還是認定目前珍藏在羅浮宮的《蒙娜麗莎》就是原作,毋唐置疑:就在被盜之前,《蒙娜麗莎》剛剛被仔細地分析過、拍過照,並且為之建立了研究檔案。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比對,其中包括對覆蓋著畫面表層、起保護作用的清漆上出現的細微裂縫所作的比對,都證實了這幅《蒙娜面莎》就是原來的那一幅。——作者注。
這個關於六幅贗品的故事是真的嗎?沒人知道。從定義上說,完美犯罪就是無法被偵查的犯罪。這個故事最初起源於一位叫做卡爾·德克爾的記者,他是赫斯特報業家族當中一名非常出色、備受稱讚的記者,而這個故事則是在1932年的一期《星期六晚郵報》上刊發出來的。德克爾聲稱自己認識那位巴爾菲埃諾,並且是他親口講的這個故事,條件是德克爾不得在他去世之前把這個故事抖摟出去。
半個世紀之後,1981年,西摩·賴特的書中提到了德克爾的那篇文章當中沒有的一些細節。賴特是位值得尊重的作者,他的這本書受到了《紐約人》《紐約時報》《藝術新聞》以及其他各大媒體的一致好評。擁有二十年實戰經驗的美國聯邦調査局探員羅伯特·斯皮爾是專門負責調查藝術品罪案的,他曾經完成了一部關於藝術犯罪的專著《藝術犯罪與贗品調查——現場作業完全手冊》,他在參考書目的名單中把賴特的《那天他們偷走了〈蒙娜麗莎〉》列了進去,並表示“如果你只能閱讀一篇關於藝術犯罪的真實故事,那就看看這個吧”。
德克爾和賴特都已經去世多年,他們沒有留下任何線索可以讓人們確認他們的故事究竟是真實的,還是精心編制出來的。儘管如此,賴特的好名聲還是足以讓懷疑論者失去信心。賴特出版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欺騙歷史》這樣一部坦率的、廣為人知的著作,但他同時也出版了很多童話書,卡斯帕爾——那個友好的小鬼魂兒——就是出自賴特的筆下。但是也有不同看法,出版過《成為蒙娜麗莎》,專門講述這幅繪畫如何成為藝術領域一大象徵的歷史學家多納德·沙宣就認為賴特的說法只是現代都市傳奇而已。
無論如何,佩魯賈於1913年被捕,那時候他正試圖把《蒙娜麗莎》賣給一位名頭很響的佛羅倫斯藝術品掮客。佩魯賈出售《蒙娜麗莎》的動機不明,或許他已經徹底絕望,知道不可能從巴爾菲埃諾那裡得到酬金了。那位藝術品掮客聯絡了義大利烏菲茲(Uffize)美術館的館長,兩人在佛羅倫斯的一家破舊的酒店裡約見了佩魯賈。佩魯賈翻騰了半天,從自製的木頭箱子裡拎出了一個用紅色衣服捆好的包袱,在裡面抽出了《蒙娜麗莎》。一看到這幅畫,那位藝術品掮客以及烏菲茲美術館的館長連腿都軟了,他們結結巴巴地表示,需要把這幅畫帶回烏菲茲美術館,近距離地好好端詳。佩魯賈同意留在賓館房間裡面等待結果,可是那兩個急匆匆拿著東西想要出門的傢伙卻被酒店的門房擋住了去路,門房厲聲盤問:你們拿的是什麼?該不會是把我們酒店裡的畫飾偷出來了吧?
在審訊的過程中,佩魯賈辯解說自己的行為是基於愛國熱情,之所以他會盜走《蒙娜麗莎》,都是因為一件出自義大利畫家之手的藝術瑰寶居然被法國占有,讓他這麼個有骨氣的義大利人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佩魯賈的辯護律師則強調說,這次“盜竊”行為沒有造成任何損害,既沒有人因此而受傷,繪畫本身也保存得非常完好,並且在失竊之後反倒變得更加有名了。公眾對上述說法表示了認同,一時間佩魯賈簡直變成了英雄,他對祖國的熱愛被人們廣為傳頌。法庭最終只判處佩魯賈十二個月徒刑,經過上訴,刑期又被縮短為七個月。
《泉》(spring)
《蒙娜麗莎》失竊的消息震驚了整個巴黎,也震驚了全世界。巴黎《晨報》的頭版頭條只有一個斗大的詞:“難以想像!”很快,巴爾菲埃諾就和他的六位客戶取得了聯繫,詢問他們:“遊戲繼續?”
“是的。”這個回答重複了六次。巴爾菲埃諾賣出了六幅贗品,每幅的價格是三十萬美元,大體相當於今天的六百萬美元。最後,在完成了這次完美的犯罪之後,巴爾菲埃諾消失了,那六位買家——據說都是美國人——只知道交易的對象叫巴爾菲埃諾,全然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和姓名。佩魯賈也一樣。此外,巴爾菲埃諾根本沒有把自己的整個行騙計劃告訴佩魯賈,佩魯賈所知道的全部內容,只是受這個談吐文雅的南美人的雇用,去把《蒙娜麗莎》偷出來,然後就可以拿到賞金。東西他偷來了,但是,他沒有等來哪怕一個字的交代,也沒有拿到一分錢的報酬!佩魯賈焦慮地等了整整兩年。在此期間,《蒙娜麗莎》被塞在一個盒子裡,藏在佩魯賈住的那套公寓的爐子下面。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en-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土耳其浴室》(Turkish bath )
製作假畫的尚德隆當然有理由保持沉默;那六位買家就算知道自己上了當,也不能去向警方報案,否則就將暴露出自己試圖購買失竊藝術品的勾當。所以,巴爾菲埃諾絲毫不用擔心,就算真的《蒙娜麗莎》重新露面,他自己也決無風險。巴爾菲埃諾的受害者們根本不知道去哪兒能找到他,就算退一萬步,他們想方設法找上了他,又能怎麼樣呢?巴爾菲埃諾會坦然地說:“現在我們先冷靜一分鐘,好好想想,好不好?在丟掉了他們最有價值的畫作之後,你們認為羅浮宮會怎麼做?他們唯一理智的選擇當然是告訴世人,有一條天大的好消息要宣布,那就是他們已經找回了它,不是嗎?但是你和我都知道,真正的《蒙娜麗莎》在誰手裡,對不對?”①
①儘管總有各種謠傳,專家們還是認定目前珍藏在羅浮宮的《蒙娜麗莎》就是原作,毋唐置疑:就在被盜之前,《蒙娜麗莎》剛剛被仔細地分析過、拍過照,並且為之建立了研究檔案。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比對,其中包括對覆蓋著畫面表層、起保護作用的清漆上出現的細微裂縫所作的比對,都證實了這幅《蒙娜面莎》就是原來的那一幅。——作者注。
這個關於六幅贗品的故事是真的嗎?沒人知道。從定義上說,完美犯罪就是無法被偵查的犯罪。這個故事最初起源於一位叫做卡爾·德克爾的記者,他是赫斯特報業家族當中一名非常出色、備受稱讚的記者,而這個故事則是在1932年的一期《星期六晚郵報》上刊發出來的。德克爾聲稱自己認識那位巴爾菲埃諾,並且是他親口講的這個故事,條件是德克爾不得在他去世之前把這個故事抖摟出去。
半個世紀之後,1981年,西摩·賴特的書中提到了德克爾的那篇文章當中沒有的一些細節。賴特是位值得尊重的作者,他的這本書受到了《紐約人》《紐約時報》《藝術新聞》以及其他各大媒體的一致好評。擁有二十年實戰經驗的美國聯邦調査局探員羅伯特·斯皮爾是專門負責調查藝術品罪案的,他曾經完成了一部關於藝術犯罪的專著《藝術犯罪與贗品調查——現場作業完全手冊》,他在參考書目的名單中把賴特的《那天他們偷走了〈蒙娜麗莎〉》列了進去,並表示“如果你只能閱讀一篇關於藝術犯罪的真實故事,那就看看這個吧”。
德克爾和賴特都已經去世多年,他們沒有留下任何線索可以讓人們確認他們的故事究竟是真實的,還是精心編制出來的。儘管如此,賴特的好名聲還是足以讓懷疑論者失去信心。賴特出版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欺騙歷史》這樣一部坦率的、廣為人知的著作,但他同時也出版了很多童話書,卡斯帕爾——那個友好的小鬼魂兒——就是出自賴特的筆下。但是也有不同看法,出版過《成為蒙娜麗莎》,專門講述這幅繪畫如何成為藝術領域一大象徵的歷史學家多納德·沙宣就認為賴特的說法只是現代都市傳奇而已。
無論如何,佩魯賈於1913年被捕,那時候他正試圖把《蒙娜麗莎》賣給一位名頭很響的佛羅倫斯藝術品掮客。佩魯賈出售《蒙娜麗莎》的動機不明,或許他已經徹底絕望,知道不可能從巴爾菲埃諾那裡得到酬金了。那位藝術品掮客聯絡了義大利烏菲茲(Uffize)美術館的館長,兩人在佛羅倫斯的一家破舊的酒店裡約見了佩魯賈。佩魯賈翻騰了半天,從自製的木頭箱子裡拎出了一個用紅色衣服捆好的包袱,在裡面抽出了《蒙娜麗莎》。一看到這幅畫,那位藝術品掮客以及烏菲茲美術館的館長連腿都軟了,他們結結巴巴地表示,需要把這幅畫帶回烏菲茲美術館,近距離地好好端詳。佩魯賈同意留在賓館房間裡面等待結果,可是那兩個急匆匆拿著東西想要出門的傢伙卻被酒店的門房擋住了去路,門房厲聲盤問:你們拿的是什麼?該不會是把我們酒店裡的畫飾偷出來了吧?
在審訊的過程中,佩魯賈辯解說自己的行為是基於愛國熱情,之所以他會盜走《蒙娜麗莎》,都是因為一件出自義大利畫家之手的藝術瑰寶居然被法國占有,讓他這麼個有骨氣的義大利人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佩魯賈的辯護律師則強調說,這次“盜竊”行為沒有造成任何損害,既沒有人因此而受傷,繪畫本身也保存得非常完好,並且在失竊之後反倒變得更加有名了。公眾對上述說法表示了認同,一時間佩魯賈簡直變成了英雄,他對祖國的熱愛被人們廣為傳頌。法庭最終只判處佩魯賈十二個月徒刑,經過上訴,刑期又被縮短為七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