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我指了指地下河,告訴她,水下的那些腐屍,當時我看見時還有些疑惑,為什麼一個個腦袋都歪著,脖子像是斷了似的,現在才恍然大悟,那根本就是被刀砍的,力大勢沉,一刀斃命。我剛才看過人俑手上的那把單刀,已經都卷刃了,明顯是連續大力砍擊後才造成的。
說到這兒,我又指了指那人俑:“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剛才我仔細地檢查過,聞到他的身上有一種淡淡的魚腥味,身上又有道道紫青痕跡,很明顯是鬼上身之後留下的。”
我這麼一說,柳葉顯然有些害怕了,抱著肩膀瞥了那邊一眼,苦笑了一下,不吭聲了。
大牙吧嗒了吧嗒嘴,煞有介事地點了點頭:“高啊,這一手玩得太高了。當真是一點痕跡也不留啊,這滅口滅得也太絕了,不過這鬼上身是誰弄的呢?”
頓了頓,好像突然想起了什麼,瞪大了眼睛沖我小心地問道:“破軍?”
我點了點頭,這種手段不排除別人也會,但是最有嫌疑的就是“破軍”,這種事對於他來說就是小菜一碟的事兒。加上在公主陵地宮裡碰到的那“煙靈”,我感覺這事十有八九,他是脫不了干係的。
雖然柳葉沒有看到那“煙靈”的本體,一直都說是團黑霧,但是我在朦朧之間,看到的那些我覺得應該不是幻覺。既然破軍在這裡出現,又死了這麼多的人,那這裡難不成真到了藏寶的地方了?
第九十二章 天干地支
我醒過腔後,用手電趕緊又四下照了照,見前面十幾米外有幾塊一人多高的巨石遮住了視線,像是一塊屏風影壁差不多,我們幾個躡手躡腳,小心地從旁邊繞了過去。
沒想到,繞過這些山石,後面豁然開朗。
柳葉突然驚呼一聲,嚇得我趕緊也舉著手電往遠處照了照,這才發現在我們前面二十幾米左右,真的有兩扇五米來高的大石門,頂天立地地矗在那裡。
不僅僅是柳葉,我也當即驚呼了一聲,驚訝得嘴都合不上了,趕緊叫大牙過來看看。
大牙聽我叫他,知道可能發現了什麼情況,從旁邊聚了過來,順著我的手電射出的光線一看,也是喜出望外,樂得北都快找不著了,盯著那兩扇大門,用手點指了半天,愣是一句話也沒說出來。
好半天后,大牙這才咽了口唾沫,比比劃劃地問我,這是不是就是寶庫的大門了?
到了這個時候,我心裡也很激動,點了點頭,告訴大牙,這裡面估計就是傳說中的汗王寶藏了。實在不敢想像打開這道門後,裡面會是什麼樣的情景。
我在最前,大牙和柳葉一左一右,小心地走了過去。
這兩道大石門,緊緊關合在一起,門板上極其簡單,見不到什麼紋飾雕刻,沒有一丁點的修飾,只有兩隻碩大的輔首,差不多有臉盆大小。上面的怪獸瞪著巨眼,張著大嘴,叼著兩隻手腕粗細的巨大門環,顯得猙獰可怕,似乎根本就不想有人接近。
從這道門的大小與體積上來判斷,估計就算是有這輔首,也不可能有人有力氣可以直接拉動,那門環頂多算是個裝飾。真要是能拉動這兩個門環就能把這兩道石門給拽開,要麼是這人的力氣極大,真有九牛二虎之力,估計才可能會有戲;要麼就是這門裡內部的設計極其精巧,有著高超的助力系統,應用了滑輪組或是齒輪箱的原理,可以四兩撥千斤。
不過,這兩道大石門,憑直覺來看,咋看都還沒有那麼先進,外觀厚重、樸拙,一看就是實心的,是由粗加工的天然石頭製成的。
我們三個拉著其中的一隻門環,試著用了用力,結果用盡了全身的力量,這門果真是紋絲未動。我們的力氣也不小,但是拉著這道門,簡直就是螞蟻撼樹,微不足道,根本就奈何不了這一扇門板。
大牙累得呼哧帶喘,哈著腰,直晃腦袋,沖我們念叨:“我說,來亮、妹子,這門八成不是這麼硬拽的吧?這得多大的力量,李元霸來了也得憋死這兒,先歇會兒吧。咱們這瞎使勁,純是瞎子點燈——白費蠟,再想想別的招吧。”
我拉了一陣後,也覺得這門不是硬拽的事兒,估計得有什麼特殊的開啟機關。想到這兒,我眼睛都差不多貼在了門上,一寸一寸地仔細找了起來。
柳葉看了看我,也明白了我的意圖,舉著手電幫我在旁邊照著亮。
別看石門這麼高,但是我們知道,要是有機關,不可能放在人夠不到的地方,肯定是二米以下的範圍是重點區域,我們從頭頂到腳下,左左右右找了好幾圈,也沒有什麼發現。
盯著這道大石門,實在是沒咒念了。就在萬念俱灰打算放棄時,突然我就看到了那兩隻銅輔首,難道,機關會在這銅輔首上?我瞪著眼睛看了半天,果然,這裡面暗藏玄機。
左面的這隻輔首,基座外圈一周用很小的字體刻著“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字體飄逸,乍一看,很容易以為就是花紋紋飾,根本不引人注目;而右面這隻輔首,輔首的基座外圈四周也刻著一圈字,刻的卻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亥”。
柳葉見我一直不說話,有些沉不住氣了,指著輔首問我,會不會這就是開門的機關,就像是保險柜的密碼鎖似的,門環不是用來拽的,而是用來扭的呢?
我貼著門板看了看,輔首的外沿正好鑲嵌在一個凹槽內,根本看不到裡面的構造,所以不好判斷到底是不是能扭動。這東西,沒有十足的把握,我們也不敢輕易亂動,萬一要是有個閃失,恐怕就會後悔不迭了。
大牙這時候也湊過來看了看,指著這兩個門環沖我說道:“來亮,這倆玩意兒,不就是一個‘天干’,一個‘地支’嗎?這‘天干’和‘地支’好像是紀年用的吧?咋還分開弄這兒了呢?這左面的十天干,好像是少了個‘甲’呢?右面的十二地支卻少了個‘戌’,這是玩的啥把戲呢?”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天干有十個,是五行的兩極之道,亦即是五行的陰陽變化;而地支是陰陽之道產生變化而成十二位。至於這些名稱的由來,與《周易》沒有多少關係,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易學的另一種系統。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循環組合: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六十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復始,無窮無盡。
甲戌?難道是暗指甲戌年?
我看了一眼大牙,算了算,告訴他,這“甲”與“戌”合起來就是“甲戌年”,離我們最近的是1994年。遠一點的甲戌年依次是:1934年、1874年、1814年、1754年、1694年、1634年、1574年……
柳葉等我說完後,想了想,然後搖了搖頭,告訴我們,這些年代應該沒有什麼意義,1634年,努爾哈赤已經死了;而1574年,他剛剛15歲。這兩個相近的年代顯然與努爾哈赤的關係不大。
難道不是指的年代?這時候連我也有點迷糊了,這“甲戌”如果不是指“甲戌年”,那是什麼意思呢?不過,怎麼看,這個都很明顯的就是紀年的干支,不會變態到紀月或是紀日吧?那就麻煩了,無異於大海撈針。
說到這兒,我又指了指那人俑:“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剛才我仔細地檢查過,聞到他的身上有一種淡淡的魚腥味,身上又有道道紫青痕跡,很明顯是鬼上身之後留下的。”
我這麼一說,柳葉顯然有些害怕了,抱著肩膀瞥了那邊一眼,苦笑了一下,不吭聲了。
大牙吧嗒了吧嗒嘴,煞有介事地點了點頭:“高啊,這一手玩得太高了。當真是一點痕跡也不留啊,這滅口滅得也太絕了,不過這鬼上身是誰弄的呢?”
頓了頓,好像突然想起了什麼,瞪大了眼睛沖我小心地問道:“破軍?”
我點了點頭,這種手段不排除別人也會,但是最有嫌疑的就是“破軍”,這種事對於他來說就是小菜一碟的事兒。加上在公主陵地宮裡碰到的那“煙靈”,我感覺這事十有八九,他是脫不了干係的。
雖然柳葉沒有看到那“煙靈”的本體,一直都說是團黑霧,但是我在朦朧之間,看到的那些我覺得應該不是幻覺。既然破軍在這裡出現,又死了這麼多的人,那這裡難不成真到了藏寶的地方了?
第九十二章 天干地支
我醒過腔後,用手電趕緊又四下照了照,見前面十幾米外有幾塊一人多高的巨石遮住了視線,像是一塊屏風影壁差不多,我們幾個躡手躡腳,小心地從旁邊繞了過去。
沒想到,繞過這些山石,後面豁然開朗。
柳葉突然驚呼一聲,嚇得我趕緊也舉著手電往遠處照了照,這才發現在我們前面二十幾米左右,真的有兩扇五米來高的大石門,頂天立地地矗在那裡。
不僅僅是柳葉,我也當即驚呼了一聲,驚訝得嘴都合不上了,趕緊叫大牙過來看看。
大牙聽我叫他,知道可能發現了什麼情況,從旁邊聚了過來,順著我的手電射出的光線一看,也是喜出望外,樂得北都快找不著了,盯著那兩扇大門,用手點指了半天,愣是一句話也沒說出來。
好半天后,大牙這才咽了口唾沫,比比劃劃地問我,這是不是就是寶庫的大門了?
到了這個時候,我心裡也很激動,點了點頭,告訴大牙,這裡面估計就是傳說中的汗王寶藏了。實在不敢想像打開這道門後,裡面會是什麼樣的情景。
我在最前,大牙和柳葉一左一右,小心地走了過去。
這兩道大石門,緊緊關合在一起,門板上極其簡單,見不到什麼紋飾雕刻,沒有一丁點的修飾,只有兩隻碩大的輔首,差不多有臉盆大小。上面的怪獸瞪著巨眼,張著大嘴,叼著兩隻手腕粗細的巨大門環,顯得猙獰可怕,似乎根本就不想有人接近。
從這道門的大小與體積上來判斷,估計就算是有這輔首,也不可能有人有力氣可以直接拉動,那門環頂多算是個裝飾。真要是能拉動這兩個門環就能把這兩道石門給拽開,要麼是這人的力氣極大,真有九牛二虎之力,估計才可能會有戲;要麼就是這門裡內部的設計極其精巧,有著高超的助力系統,應用了滑輪組或是齒輪箱的原理,可以四兩撥千斤。
不過,這兩道大石門,憑直覺來看,咋看都還沒有那麼先進,外觀厚重、樸拙,一看就是實心的,是由粗加工的天然石頭製成的。
我們三個拉著其中的一隻門環,試著用了用力,結果用盡了全身的力量,這門果真是紋絲未動。我們的力氣也不小,但是拉著這道門,簡直就是螞蟻撼樹,微不足道,根本就奈何不了這一扇門板。
大牙累得呼哧帶喘,哈著腰,直晃腦袋,沖我們念叨:“我說,來亮、妹子,這門八成不是這麼硬拽的吧?這得多大的力量,李元霸來了也得憋死這兒,先歇會兒吧。咱們這瞎使勁,純是瞎子點燈——白費蠟,再想想別的招吧。”
我拉了一陣後,也覺得這門不是硬拽的事兒,估計得有什麼特殊的開啟機關。想到這兒,我眼睛都差不多貼在了門上,一寸一寸地仔細找了起來。
柳葉看了看我,也明白了我的意圖,舉著手電幫我在旁邊照著亮。
別看石門這麼高,但是我們知道,要是有機關,不可能放在人夠不到的地方,肯定是二米以下的範圍是重點區域,我們從頭頂到腳下,左左右右找了好幾圈,也沒有什麼發現。
盯著這道大石門,實在是沒咒念了。就在萬念俱灰打算放棄時,突然我就看到了那兩隻銅輔首,難道,機關會在這銅輔首上?我瞪著眼睛看了半天,果然,這裡面暗藏玄機。
左面的這隻輔首,基座外圈一周用很小的字體刻著“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字體飄逸,乍一看,很容易以為就是花紋紋飾,根本不引人注目;而右面這隻輔首,輔首的基座外圈四周也刻著一圈字,刻的卻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亥”。
柳葉見我一直不說話,有些沉不住氣了,指著輔首問我,會不會這就是開門的機關,就像是保險柜的密碼鎖似的,門環不是用來拽的,而是用來扭的呢?
我貼著門板看了看,輔首的外沿正好鑲嵌在一個凹槽內,根本看不到裡面的構造,所以不好判斷到底是不是能扭動。這東西,沒有十足的把握,我們也不敢輕易亂動,萬一要是有個閃失,恐怕就會後悔不迭了。
大牙這時候也湊過來看了看,指著這兩個門環沖我說道:“來亮,這倆玩意兒,不就是一個‘天干’,一個‘地支’嗎?這‘天干’和‘地支’好像是紀年用的吧?咋還分開弄這兒了呢?這左面的十天干,好像是少了個‘甲’呢?右面的十二地支卻少了個‘戌’,這是玩的啥把戲呢?”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天干有十個,是五行的兩極之道,亦即是五行的陰陽變化;而地支是陰陽之道產生變化而成十二位。至於這些名稱的由來,與《周易》沒有多少關係,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易學的另一種系統。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循環組合: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六十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復始,無窮無盡。
甲戌?難道是暗指甲戌年?
我看了一眼大牙,算了算,告訴他,這“甲”與“戌”合起來就是“甲戌年”,離我們最近的是1994年。遠一點的甲戌年依次是:1934年、1874年、1814年、1754年、1694年、1634年、1574年……
柳葉等我說完後,想了想,然後搖了搖頭,告訴我們,這些年代應該沒有什麼意義,1634年,努爾哈赤已經死了;而1574年,他剛剛15歲。這兩個相近的年代顯然與努爾哈赤的關係不大。
難道不是指的年代?這時候連我也有點迷糊了,這“甲戌”如果不是指“甲戌年”,那是什麼意思呢?不過,怎麼看,這個都很明顯的就是紀年的干支,不會變態到紀月或是紀日吧?那就麻煩了,無異於大海撈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