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從案發後出現的一些疑點來分析,我認為,事實與我們所看到的表面現象恰恰相反,前兩個才是經過精心策劃,處心積慮之下實施的真正謀殺事件,而第三件則根本不是!”
“什麼?”武雲龍吃了一驚問到:“可杜丁丁不是親眼目睹了嗎?而且我們也到現場勘察過,的確有人從那裡跌落湖的痕跡。”
“我並不懷疑杜丁丁的所見,”郭海心說:“但我覺得那不過是兇手故意借她的眼睛和口,間接地傳達某些信息給我們,目的是使我們推理的方向陷入歧途。”
“什麼意思?”武雲龍追問到。
“讓我們比較一下這三個事件,不難發現,前兩個案件環環相扣,在眾目睽睽之下能順利地發生,幾乎沒留下什麼明顯的破綻。如果不是因為一些意外狀況發生,我們幾乎真得會像兇手最初期望的那樣,以為它們是‘非謀殺’型的單純事件,這足見兇手是‘智慧型犯罪’的好手。”
“可到了第三個事件中,則突然出現天壤之別的變化,不僅整個行兇過程被人目睹,更連行兇人的身份都那麼輕易的‘真相大白’。這種魯莽得近乎愚蠢的作案手法與前面縝密的風格顯然大相逕庭,似乎在很刻意地提醒我們兇手是誰。這麼巨大的反差讓我感到,第三個事件並非是與前兩個一起事先策劃好的,而是臨時起意的突發事件。”
“如果把它視作一起突發事件,那麼從作案手法方面來看,因為有未預料到的情況發生,在倉促實施過程中出現了致命的錯誤,所以不慎被人發現,這一解釋勉強還能說的過去,但當我們換個角度,從情理方面來看時,這一設想就馬上出現了極大的不合理。”
“為什麼呢?我們說,在第三個事件中,‘兇手’加害受害人的動機顯然是因為受害人曾對我們之中的某人做過一些相當過分的事兒,從而引起了他的殺心。但奇怪的是,‘兇手’能冷靜地策劃和施行前兩樁案子,卻偏偏在這個時候沉不住氣,非得在案件疑雲叢生,眾人個個自危,警惕性很高的情況之下匆忙下手。假如他能耐心等到我們離開村子,案件告一段落之後,再另找機會,風險不是會大大降低嗎?”
“這使我想到,‘兇手’這樣冒險地行動是另有所圖,是為了轉移眾人的視線,掩藏真正兇手而故意為之的。所以第三個事件中的‘兇手’——吳飛只不過是用來迷惑我們的假象。由於吳飛在我們之中,與三個案件的‘受害者’都有著最直接、最密切的聯繫,更重要的是無形中又符合前兩個事件里的某些特殊條件,因此的確具有迷惑性。”
“但當我隨後重新梳理前兩個事件的各種疑點時,發現每當我把吳飛作為嫌疑對象代入案件時,整個推理總會出現一些不合理的矛盾,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起來。因此我試著把吳飛暫時排除在外,再加上一些證據,事件卻意外變得明朗起來!”
“依照我的推理,第三個事件的真相應該是這樣的:當前兩個事件發生後,兇手本來期望能讓我們形成‘非謀殺’的觀念。但人算不如天算,由於某些意外,令我們開始對最初的簡單直覺判斷產生了懷疑。”
“於是我們開始極力地找尋線索,詢問相關的證人,在這過程之中,兇手留意到了我們的舉動。為了儘快消除我們的疑心,匆忙之下,兇手只得導演一場最直接的‘謀殺’,借吳飛之手來混淆懷疑對象。”
“在這過程中,吳飛也並不是在毫不知情的前提下被動地捲入其中,反倒是出於主觀自願的行為。由於在這齣戲中必須要考慮到目擊者的關鍵性因素,因此兇案發生的時間段必須把握準確,這就需要吳飛和兇手配合,共同引杜丁丁入局……”
“那狗子叔豈不是死得很冤枉?”武雲龍雖然很鄙視狗子叔的品行,但想到僅僅為了掩人耳目的目的就無緣無故地成為犧牲品,還是義憤填膺:“真看不出吳飛這傢伙竟是這麼個心狠手辣的混蛋!為了替兇手遮掩,居然不惜草菅人命!”
“不,”郭海心搖搖頭:“既然第三個事件的‘兇手’不是真正的兇手,那麼‘死者’也就不一定真正死亡了,我猜得沒有錯吧,狗子叔!”他抬手將手電筒的光柱直直射向杜丁丁身後的黑影。
眾人更是震驚,不約而同地逼視著黑影。終於那黑影慢慢露出臉來,兇狠地盯著郭海心。雖然那張臉污穢不堪、但仍能依稀分辨出他的模樣,竟然真的是不久以前在杜丁丁眼前“死去”的狗子叔。
郭海心毫無退縮地迎上他的目光,說到:“你沒料到吧,當我開始對第三件兇殺案的真實性產生極大懷疑後,我就聯想到你的死亡很可能只是演戲而已。”
“雖然按我們通常的想法,一般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突然推入洶湧的激流中,又得不到外來的援助,那麼幾乎就等同於喪命。但對於你們這些傍水而居,常年遭遇洪水的村民而言,卻並非沒有可能逃生。關於這一點,我已經在昨晚拜訪村長的時候打探到,你不光會水,而且是村子裡的箇中好手,這使得我確信你還活著,不過是暫時躲藏起來而已。”
“什麼?”武雲龍吃了一驚問到:“可杜丁丁不是親眼目睹了嗎?而且我們也到現場勘察過,的確有人從那裡跌落湖的痕跡。”
“我並不懷疑杜丁丁的所見,”郭海心說:“但我覺得那不過是兇手故意借她的眼睛和口,間接地傳達某些信息給我們,目的是使我們推理的方向陷入歧途。”
“什麼意思?”武雲龍追問到。
“讓我們比較一下這三個事件,不難發現,前兩個案件環環相扣,在眾目睽睽之下能順利地發生,幾乎沒留下什麼明顯的破綻。如果不是因為一些意外狀況發生,我們幾乎真得會像兇手最初期望的那樣,以為它們是‘非謀殺’型的單純事件,這足見兇手是‘智慧型犯罪’的好手。”
“可到了第三個事件中,則突然出現天壤之別的變化,不僅整個行兇過程被人目睹,更連行兇人的身份都那麼輕易的‘真相大白’。這種魯莽得近乎愚蠢的作案手法與前面縝密的風格顯然大相逕庭,似乎在很刻意地提醒我們兇手是誰。這麼巨大的反差讓我感到,第三個事件並非是與前兩個一起事先策劃好的,而是臨時起意的突發事件。”
“如果把它視作一起突發事件,那麼從作案手法方面來看,因為有未預料到的情況發生,在倉促實施過程中出現了致命的錯誤,所以不慎被人發現,這一解釋勉強還能說的過去,但當我們換個角度,從情理方面來看時,這一設想就馬上出現了極大的不合理。”
“為什麼呢?我們說,在第三個事件中,‘兇手’加害受害人的動機顯然是因為受害人曾對我們之中的某人做過一些相當過分的事兒,從而引起了他的殺心。但奇怪的是,‘兇手’能冷靜地策劃和施行前兩樁案子,卻偏偏在這個時候沉不住氣,非得在案件疑雲叢生,眾人個個自危,警惕性很高的情況之下匆忙下手。假如他能耐心等到我們離開村子,案件告一段落之後,再另找機會,風險不是會大大降低嗎?”
“這使我想到,‘兇手’這樣冒險地行動是另有所圖,是為了轉移眾人的視線,掩藏真正兇手而故意為之的。所以第三個事件中的‘兇手’——吳飛只不過是用來迷惑我們的假象。由於吳飛在我們之中,與三個案件的‘受害者’都有著最直接、最密切的聯繫,更重要的是無形中又符合前兩個事件里的某些特殊條件,因此的確具有迷惑性。”
“但當我隨後重新梳理前兩個事件的各種疑點時,發現每當我把吳飛作為嫌疑對象代入案件時,整個推理總會出現一些不合理的矛盾,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起來。因此我試著把吳飛暫時排除在外,再加上一些證據,事件卻意外變得明朗起來!”
“依照我的推理,第三個事件的真相應該是這樣的:當前兩個事件發生後,兇手本來期望能讓我們形成‘非謀殺’的觀念。但人算不如天算,由於某些意外,令我們開始對最初的簡單直覺判斷產生了懷疑。”
“於是我們開始極力地找尋線索,詢問相關的證人,在這過程之中,兇手留意到了我們的舉動。為了儘快消除我們的疑心,匆忙之下,兇手只得導演一場最直接的‘謀殺’,借吳飛之手來混淆懷疑對象。”
“在這過程中,吳飛也並不是在毫不知情的前提下被動地捲入其中,反倒是出於主觀自願的行為。由於在這齣戲中必須要考慮到目擊者的關鍵性因素,因此兇案發生的時間段必須把握準確,這就需要吳飛和兇手配合,共同引杜丁丁入局……”
“那狗子叔豈不是死得很冤枉?”武雲龍雖然很鄙視狗子叔的品行,但想到僅僅為了掩人耳目的目的就無緣無故地成為犧牲品,還是義憤填膺:“真看不出吳飛這傢伙竟是這麼個心狠手辣的混蛋!為了替兇手遮掩,居然不惜草菅人命!”
“不,”郭海心搖搖頭:“既然第三個事件的‘兇手’不是真正的兇手,那麼‘死者’也就不一定真正死亡了,我猜得沒有錯吧,狗子叔!”他抬手將手電筒的光柱直直射向杜丁丁身後的黑影。
眾人更是震驚,不約而同地逼視著黑影。終於那黑影慢慢露出臉來,兇狠地盯著郭海心。雖然那張臉污穢不堪、但仍能依稀分辨出他的模樣,竟然真的是不久以前在杜丁丁眼前“死去”的狗子叔。
郭海心毫無退縮地迎上他的目光,說到:“你沒料到吧,當我開始對第三件兇殺案的真實性產生極大懷疑後,我就聯想到你的死亡很可能只是演戲而已。”
“雖然按我們通常的想法,一般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突然推入洶湧的激流中,又得不到外來的援助,那麼幾乎就等同於喪命。但對於你們這些傍水而居,常年遭遇洪水的村民而言,卻並非沒有可能逃生。關於這一點,我已經在昨晚拜訪村長的時候打探到,你不光會水,而且是村子裡的箇中好手,這使得我確信你還活著,不過是暫時躲藏起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