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術後的恢復和觀察我估算用了將近三個小時。這時已經接近深夜。你開始了對自己殘肢的改造。利用你的器械將斷面偽裝為野獸咬斷的樣子,實在難以想像你在面對自己的手臂做這項工作是抱著怎麼樣的心態。總之,這件藝術品完成了。而當天夜裡的雨也幫助了你。警方暫停了對你的遺體的搜尋,利用這個機會,你重回南山,把處理好的殘肢和衣服碎片一併扔掉。你必然還是從相對高點將這些東西向下丟掉,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你並沒有接近‘殘屍’的發現地,所以即便下雨,在這個——其實對你來說也是隨機——的地點,並沒有給我們留下任何腳印等痕跡。這點你算計得很清楚。又過了一天,殘肢被森林警方發現,您的‘死’大功告成。
“這關鍵一步的成功可以使你接下來的步驟顯得更隱蔽,因為你已經‘死’了,你雖然是名人,但不是演員,知道你長相的人並不多,稍加偽裝就可以行走於世,你終於可以更加肆無忌憚了。插一句話,這樣的死在大眾看來還是頗為完美的,媒體也再次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不知道這一切是否能夠迎合您的心境?但是你當時已經無暇顧及這些,你要想的是如何殺害你愛的人。首先,你選擇了保姆不在的夜晚下手。當天夜裡,你潛入了自己的住宅,因為你手邊有鑰匙,這自然是輕而易舉,同時給我們警方造成了‘密室’的假象。在進入了房間之後,你親手勒死了自己的妻子,不管她當時是睡是醒。然後,你開始布置她自殺的場景。這時有一點你很清楚,就算偽造的再逼真,被勒死和自縊死亡的屍體特徵仍然是不盡相同的,對於這個不小的漏洞,第一,你無法補救,第二,你倒並不在意。因為這個時候你很了解,警方是斷不敢把這樁事件判定為他殺——也許這在職業道德上說不過去——但如果警方作此推論,客觀環境上,要承載難以想像的輿論和上層壓力;技術層面上,首先就要面對你創造出的看似不可能的密室,這太難了。
“所以,你只要盡所能把現場儘量偽裝成自殺就夠了,其餘的事情,已經被你的連環命案折磨的欲哭無淚的警察會替你隱瞞。然而僅僅如此還是不夠,你要留下一份遺書,當然是以作家遺孀的身份,來交代一些事情,進而達到你自己的其他目的。說起來如果你的生活還有你認為完美的地方,那只能是你的女兒。而你這次的計劃是為了達到其他方面的完美,無能為力的你只好狠心讓你最愛的生命淪為了無辜的犧牲品。作為對她的一個交待,你在遺書中把她託付給了我和D君——很榮幸你選擇了我倆,你最好的兩位朋友,唯一的兩位朋友——這使你這個冷血動物稍微心安理得了一點。同時,你要交代的另外一個重點是,不要讓任何人靠近你生前的故居,這對於整個案件的技術層面來說,才是你遺書的重點。
“可惜我和D君一直對於遺書的事情耿耿於懷,卻沒有洞察其中真正的玄機。要是當時我們就能猜到如此關心孩子的只能是你;同時能不理會對死者的尊重而去你的別墅考察一番的話,後邊的悲劇也就不會發生了。總之我們當時絕對是被你這招險棋擊敗了,乖乖的按照你遺書上的交待進行著。先不提我們兩個白痴,接著說你。你為了上面的兩個原因,所以不得不留下了遺書。而你清楚這樣做的風險,由於字體的不同,你不可能用手寫而選擇了打字,但這就是你的破綻。可是這破綻是留給誰的呢,不是警察,恰恰就是知道C老師會選擇寫字而不是打字的人,也就是我和D君。
“第二階段至此結束,對你來說一切還算順利。但是遺留下了一個小小的尾巴。這個小尾巴是藏不住的,也令你很不放心。那就是我剛才說的,只有我和D君才會洞察到的遺書的問題。一方面,我們倆是你選出的孩子的監護人,一方面,卻只有我們倆最能察覺到你的妻子死亡的蹊蹺,並很有可能最後得知所有的真相。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出現了:如何在孩子的未來和保全自己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這是你到那時為止面臨的最棘手的矛盾。也就是說,在之後的行動中,要不要對這兩個人下手呢?怎麼下手呢?你很清楚不可能再通過什麼指令選出新的監護人,這樣會徹底露餡,而你信任的又只有我倆,怎麼辦呢?這時候你選擇了折中的辦法,那就是,留一個,害一個。
“因為這樣既能使孩子的成長不受到太大的影響,又能使你暴露的可能性相對降低。現在你要思考的就是害誰,怎麼害。如果我分析得不錯,你的第一反應想到的是我。身為一個警察,我的專業能力,對此事的敏感度和手中線索的全面性要遠遠強於D君,很有可能先於D君發覺你的存在。但你卻選擇了加害D君,原因何在?我的分析是,因為在你的妻子‘自殺’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你做了認真的功課。首先,原諒我再次重申,當時媒體的反應讓你清楚的認識到,一切正如你所想,警方對於C女士的案子是絕對要定義在‘自殺’上的。這點毋庸置疑。這個時候,我的警察身份不但不能幫助我去顧及C老師的事件,反而成了絆腳石,因為就像我之前分析的,我不可能不顧領導的命令去查一個看似沒有希望的案子,何況當時我的主業是連環毒殺,無暇他顧。這樣你反而對我放心了。其次,你在這一段時間必然對D君進行了跟蹤和調查,你清楚相對於我,對於她的死,更加不能釋懷的是他,而且他有這個本事去調查,去思考。最重要的是,他這種非官方的行動不會有任何的阻礙。所以這時候,我們兩個人,對你來說更危險的變成了他。你的這份細緻的功課顯然做了挺長時間,這也是在C老師‘自殺’和R區第四起命案發生兩個時間點之間,天數間隔較長的原因。當你決定了以後,第三階段的計劃開始了。
“這關鍵一步的成功可以使你接下來的步驟顯得更隱蔽,因為你已經‘死’了,你雖然是名人,但不是演員,知道你長相的人並不多,稍加偽裝就可以行走於世,你終於可以更加肆無忌憚了。插一句話,這樣的死在大眾看來還是頗為完美的,媒體也再次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不知道這一切是否能夠迎合您的心境?但是你當時已經無暇顧及這些,你要想的是如何殺害你愛的人。首先,你選擇了保姆不在的夜晚下手。當天夜裡,你潛入了自己的住宅,因為你手邊有鑰匙,這自然是輕而易舉,同時給我們警方造成了‘密室’的假象。在進入了房間之後,你親手勒死了自己的妻子,不管她當時是睡是醒。然後,你開始布置她自殺的場景。這時有一點你很清楚,就算偽造的再逼真,被勒死和自縊死亡的屍體特徵仍然是不盡相同的,對於這個不小的漏洞,第一,你無法補救,第二,你倒並不在意。因為這個時候你很了解,警方是斷不敢把這樁事件判定為他殺——也許這在職業道德上說不過去——但如果警方作此推論,客觀環境上,要承載難以想像的輿論和上層壓力;技術層面上,首先就要面對你創造出的看似不可能的密室,這太難了。
“所以,你只要盡所能把現場儘量偽裝成自殺就夠了,其餘的事情,已經被你的連環命案折磨的欲哭無淚的警察會替你隱瞞。然而僅僅如此還是不夠,你要留下一份遺書,當然是以作家遺孀的身份,來交代一些事情,進而達到你自己的其他目的。說起來如果你的生活還有你認為完美的地方,那只能是你的女兒。而你這次的計劃是為了達到其他方面的完美,無能為力的你只好狠心讓你最愛的生命淪為了無辜的犧牲品。作為對她的一個交待,你在遺書中把她託付給了我和D君——很榮幸你選擇了我倆,你最好的兩位朋友,唯一的兩位朋友——這使你這個冷血動物稍微心安理得了一點。同時,你要交代的另外一個重點是,不要讓任何人靠近你生前的故居,這對於整個案件的技術層面來說,才是你遺書的重點。
“可惜我和D君一直對於遺書的事情耿耿於懷,卻沒有洞察其中真正的玄機。要是當時我們就能猜到如此關心孩子的只能是你;同時能不理會對死者的尊重而去你的別墅考察一番的話,後邊的悲劇也就不會發生了。總之我們當時絕對是被你這招險棋擊敗了,乖乖的按照你遺書上的交待進行著。先不提我們兩個白痴,接著說你。你為了上面的兩個原因,所以不得不留下了遺書。而你清楚這樣做的風險,由於字體的不同,你不可能用手寫而選擇了打字,但這就是你的破綻。可是這破綻是留給誰的呢,不是警察,恰恰就是知道C老師會選擇寫字而不是打字的人,也就是我和D君。
“第二階段至此結束,對你來說一切還算順利。但是遺留下了一個小小的尾巴。這個小尾巴是藏不住的,也令你很不放心。那就是我剛才說的,只有我和D君才會洞察到的遺書的問題。一方面,我們倆是你選出的孩子的監護人,一方面,卻只有我們倆最能察覺到你的妻子死亡的蹊蹺,並很有可能最後得知所有的真相。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出現了:如何在孩子的未來和保全自己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這是你到那時為止面臨的最棘手的矛盾。也就是說,在之後的行動中,要不要對這兩個人下手呢?怎麼下手呢?你很清楚不可能再通過什麼指令選出新的監護人,這樣會徹底露餡,而你信任的又只有我倆,怎麼辦呢?這時候你選擇了折中的辦法,那就是,留一個,害一個。
“因為這樣既能使孩子的成長不受到太大的影響,又能使你暴露的可能性相對降低。現在你要思考的就是害誰,怎麼害。如果我分析得不錯,你的第一反應想到的是我。身為一個警察,我的專業能力,對此事的敏感度和手中線索的全面性要遠遠強於D君,很有可能先於D君發覺你的存在。但你卻選擇了加害D君,原因何在?我的分析是,因為在你的妻子‘自殺’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你做了認真的功課。首先,原諒我再次重申,當時媒體的反應讓你清楚的認識到,一切正如你所想,警方對於C女士的案子是絕對要定義在‘自殺’上的。這點毋庸置疑。這個時候,我的警察身份不但不能幫助我去顧及C老師的事件,反而成了絆腳石,因為就像我之前分析的,我不可能不顧領導的命令去查一個看似沒有希望的案子,何況當時我的主業是連環毒殺,無暇他顧。這樣你反而對我放心了。其次,你在這一段時間必然對D君進行了跟蹤和調查,你清楚相對於我,對於她的死,更加不能釋懷的是他,而且他有這個本事去調查,去思考。最重要的是,他這種非官方的行動不會有任何的阻礙。所以這時候,我們兩個人,對你來說更危險的變成了他。你的這份細緻的功課顯然做了挺長時間,這也是在C老師‘自殺’和R區第四起命案發生兩個時間點之間,天數間隔較長的原因。當你決定了以後,第三階段的計劃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