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阿涅啜了一口咖啡,再說:“況且,若然邵德平當初不認罪,他就有可能被判無罪,令杜紫渝沒有機會弄什麼‘伸冤文章’製造事端。在這種推論下,你還要寧這個傢伙嗎?”阿恰倒沒想到這點。

  “嗯……可是,這樣一來就連小雯沒有誣衊邵德平的事也無法澄清了……”

  “這一層你就死心吧,”阿涅嗤笑一聲,“即使施仲南跑出來認罪,證明你妹妹不是存心誣告,到時網絡上一樣會有不同聲音,質疑你妹妹胡亂指證,硬把好人當賊辦?”

  “等等啊!小雯連法庭也沒上,最初抓人的也不是她……”

  “網民們才不理,總之事情出了錯,他們就會找箭靶。”

  “網民都是如此橫蠻無理嗎……”阿怡皺起眉頭,一臉不解。

  “不是‘網民都是如此’,而是‘人性就是如此’。”阿涅瞧著阿恰,搖搖頭。“網絡只是工具,它無法令人或事物變得正義或邪惡,就像殺人的不是刀子,而是執刀的兇手,還有令那個殺人者動手的惡念。將‘網民’標籤起來,只是逃避現實的藉口,人們不願意承認潛藏在人性之中的自私與欲望,就找個名稱當成代罪羊。”

  阿怡曾經恨過網絡,假如沒有網絡,小雯便不用面對那猶如怪物的輿論欺凌。可是,聽過阿涅這番話,她才發覺自己該恨的,是躲藏在網絡背後的人性黑暗面。即使沒有網絡,心懷惡念的人們依舊會傷害他人,又或者找到其他“工具”,去實踐他們的私心與慾念。

  “網絡在今天已成為社會不能或缺的骨幹,可是人們依然以落後的角度來評論它——”阿涅繼續說。“當看到好的一面時,就讚頌網絡如何偉大,帶給人類文明多大的進步;當看到壞的一面時,就指責網絡能造成多大傷害,要如何箝制網絡發展。這個時代里,人們以為自己十分先進,卻不知道骨子裡跟一、二百年前的人的意識形態相差無幾,問題從來不是出在網絡上,而是我們身上。你剛才聽了半場會議,或多或少知道施仲南的公司幹什麼業務吧?”

  “應該是類似花生討論區的網站?好像還有什麼目標,說要改革傳統新聞媒體……”

  “他們的網站叫GT網,是兼備網上論壇特質的消息交流社群。假如放在一個民智成熟的社會,這網站或許真的能替代傳統媒體,造福人群,可是目前GT網只是個餿主意,容易引出民眾的陰暗面,變成不實謠言、獵奇醜聞的集散地。在資訊數碼化的今天,網絡流傳的訊息量龐大到叫一般人吃不消,產生資訊疲勞,失去判斷消息內容的能力,造成反效果——多年前美國作家大衛申克將這現象命名為‘資訊迷霧’。在這重迷霧籠罩下,本來協助人們找出真相的資訊,反而變成蠱惑人心的毒品。”

  “資訊迷霧?”

  “你記得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嗎?”

  阿恰點點頭,她當年有看到新聞。

  “在那起案子裡,網民們合力搜集證據,從現場影片中鎖定了放置炸彈的犯人,協助警方破案。”阿涅頓了頓,再說??“可是,誤中副車的情況也很嚴重。當時有網民發現,一個爆炸案前失蹤一個月、叫桑尼崔帕西35的大學男生跟影片中的疑犯外貌相似,於是群眾懷疑他就是炸彈客之I,及後警方圍捕犯人,發生槍戰,有網民截聽瞥察的無線電通話後,聲稱確認他真的是兇手,就連主流媒體亦轉載這消息。這誤會直到翌日才澄清,而桑尼的屍體在一個星期後被發現,法醫檢查後,判斷他早在爆炸案前已輕生。犯人的真實身份曝光前,桑尼的家人飽受煎熬,不但承受著親人生死未卜的痛苦,更遭到毫無根據、以訛傳訛的惡毒攻擊。整件事出錯的地方.不在傳遞訊息的網絡,不在用來交流情報的網站,而在愚昧的人心;因為渴求真相,結果選擇相信不實的線索,甚至本著‘分享’精神將謠言散播出去,做成難以收拾的災難。”

  雖然阿怡早知道世界各地也有被網絡言論抹黑的無辜者,但聽到如此具體的例子,心裡不免緊揪一下。因為小雯的遭遇,她能體會這位大學生的家人的感受。

  “網絡給予我們一個用來分享知識、增加溝通的機會,”阿涅嘆一口氣,然後繼_說,

  ^^unilTripalhi?

  “可是人類天性就是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於嘗試理解他人。我們總是說話太多,聆聽太少,結果害這個世界充滿噪音和雜訊。大概當我們有所覺悟,這個世界才會真正進步,人類才能真正善用網絡這個工具吧。”

  平日阿怡老是覺得阿涅歪理連篇,可是對方這一席話,她卻深表認同。

  “你還有什麼問題?沒有的話就速速歸家,別妨礙我。”阿涅亮出一副不耐煩的表情。

  “有、有,最後一個問題。”在車上聽過阿涅說明施仲南的事情後,阿怡心裡一直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你會調查小雯被猥褻當天的監視影片?你就像一開始便知道施仲南這真犯人存在似的……”

  “對,我一開始便知道。”

  “嘆?”

  “你知道對未成年人出手的色魔如何分類嗎?”阿怡搖搖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