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日本的豪宅和國內有所不同,不同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文化背景不同,二是設計觀念不同。

  中國的豪宅容易和“大”劃上等號,十大九不輸,有錢就購大房子,一塊地方全是大房子,誰家是誰家分不清楚,進去就迷路,造型千篇一律,普遍缺乏個性,可能和中國人較於保守的傳統思想有關,不宜過分張揚。

  日本的豪宅則不一定大,大倒也大不了哪去,因為人口密度比中國還高,沒地方修,也不顯得高大宏偉,這和民風有關,日本人習慣榻榻米、推拉式門窗,都是長期人口過密造成的,儘量不占地方,層高也不很高。

  但兩者有個最大的區別,看他們的房子,豪與不豪,從外觀就一目了然,極具設計感和個性化,不用貼標籤就知道是哪家,房子的很大一部分成本估計都耗這上面了。

  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日本人比較富有創造力,雖然這個民族相對比較矮小,但這點極其值得大家學習,創造力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我們比較匱乏。

  如果你在日本看到一個奇醜無比的超級大胖子和一個翩翩美女從這樣的房子裡攜手走出來,請不要大驚小怪,因為男的極有可能是相撲選手,在日本收入最高的人,老天是公平的,他們徹底的犧牲了自己的肉身換來大量的金錢,代價是極大的,好在都有美女簇擁著,找回一點平衡,可惜她們簇擁的不是肥肉,是這身肉換來的東西。

  然而,如果你看見一個官員從這樣的房子裡走出來,就比較少見了,因為日本的官員大多住不起這樣的房子,不是官越大房子就越大,這點和國內正好相反。

  腐敗,在哪都有,有人有貪慾的地方就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拿日本和我們日常所見的情況來比較,日本就算是清正廉明了。

  究其原因,是因為日本有著一套相當完善的反腐機制,在反腐倡廉方面真正做到了人人平等,不要說調查一個芝麻綠豆丁點屁大的官,就是調查首相也不用開常委擴大會議集體研究,其實很簡單,他們的反腐機構是完全獨立的,不是由組織部門任命的,只要是被任命的,基本上就是形同虛設。

  看一個反腐機制是否先進,本質要看這個機制是從打擊還是保護的角度出發,顯然不言而喻,一個積極有效的反腐機制可以大大的激勵老百姓的革命熱情,相反則是喪失,民族惰性會愈演愈烈。

  言歸正傳,看到這樣的症狀,我和老頑童都習以為常,在警員的暗示下,我們得知,死者死在這個房子裡本身就不正常,他們懷疑死者曾經受賄,可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因為房產不是在死者的名下,而且有其他專門機構進行調查。

  我覺得這是個突破口,提示道:“如果找到真正的房主,不就可以找到受賄的來源了嗎?也許是個線索。”

  警員平靜的說道:“我們已經向相關機構詢問過了,真正的房主早已不在人世。”

  原來如彼,找了個死人充當房主,此舉比較高明,但不提倡採用。

  進到室內,裝飾陳列極盡奢華,如果不事先聲明這是民居,你會以為來到某處藝術博物館。

  進門不遠有個小房,門開著,室內的地面畫有一個人形,警員說菲傭死在這裡。

  再往裡走,來到大客廳,明窗淨几,一塵不染的木地板上也有一個人形,不用問,就是死者的了。

  只掃視了一眼,老頑童就指出了怪異的地方:“你們看,頭部的下面有一灘血跡,證明子彈的確擊中了他的頭部,而附近沒有看到濺出的血跡,可見他是近距離被擊中的,而且還應該隔著吸附力很強的東西,以致沒有血跡濺出,而相隔之物沒有在現場發現,如果我沒猜錯,應該是個沙發靠背,因為這個沙發上少了一個。”

  警員略感吃驚,怔了一下說道:“周君說得不錯,中間確實隔了一個沙發靠背,靠背我們作為證物拿回警局了。”

  老頑童轉頭對何濤說:“我說那個小何啊,你翻譯的時候叫我老周好了,我聽著有些彆扭。”

  何濤笑了笑說:“呵呵,好的。”

  老頑童繼續分析道:“還有,既然沒有血跡濺出,可在死者的右手掌前方的一點血跡就有點不合常理了,隔頭部這麼遠,為什麼單單這個地方會有血跡呢?我想死者在臨死前用右手摸到過頭上的血。”

  警員向老頑童投來嘆服的眼神,說:“老周真的是神探啊,連這個都注意到了,這正是我要帶你們來看的唯一線索。”

  我在這方面不專業,在一旁聽得津津有味。

  老頑童警覺的問道:“怎麼說?”

  警員描述:“死者是用手蘸過血跡,從他手指的姿勢來看,好像是想指明什麼方向,可這屋裡我們都搜遍了,沒有可疑之處。”

  老頑童若有所思點了點頭,圍著人形轉了兩圈,四處看看,然後問道:“死者當時的手型指向哪裡?”

  警員指了指附近牆上的一面鏡子。

  老頑童走到鏡子前仔細的查看,還用手在鏡子表面敲了敲。

  警員在一旁提示道:“鏡子沒有什麼可疑,我們已經取下來查看過,後面什麼可疑跡象都沒有,就是正常的牆面,檢查過,不可能是空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