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動手的時候恰好是在李東陽從袁海明的手下孫良煒的公司里出來,你應該事先知道了李東陽在孫良煒公司所在的大廈門口蹲點了好幾天了吧?所以在4月25日動手的那一天,當李東陽從大盛商務大廈出來的時候,你就發簡訊給於超指揮他進行殺人行動。之後我們通過李東陽在死前寫下的地址找到了他生前的臨時住所,卻發現他的所有物品都已經被人捷足先登拿走了。通常遇到這樣的情況都會懷疑是袁海明怕事跡敗露殺了李東陽後再派人取走了他的東西,實際上是你在於超動手殺死李東陽之後發簡訊通知了袁海明。好在,我們在床腳貼著柜子的地方發現了李東陽藏起來的日記,才知道了第二個兇手於超殺死李東陽的動機是因為在第三起命案楊明光被殺之後於超被李東陽看到了長相。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李東陽被殺一案與之前的三起案子截然不同。
“不過李東陽是第一起案件死者王有財的親外甥,而且也曾是袁海明組織的碰瓷團伙中的一員,所以這起截然不同的殺人事件在表面的動機上還是能和其他的案子串在一起的。這應該也是另一個你同意殺死李東陽的原因吧?”
說了一長串的話,劉駿感覺喉嚨有些發乾,於是將面前的啤酒一飲而盡,繼續說道:“所有六起殺人案的脈絡都已經大致清楚了,而放在我們警方眼前的最大問題就是幕後的兇手‘淨風者’到底是誰。除了第五起案件之外,‘淨風者’能夠清楚地知道每一個現場的情況,並有條不紊地下達指令給在現場的每一顆棋子,這就說明‘淨風者’所處的位置是能夠清楚全面地縱觀現場全貌的地方。這樣的地方往往就是在高處,不過為了能清楚辨認出每一顆棋子的相貌,也不能太高,大概二三層樓這麼高就行了。巧的是,每一個現場都有這麼一處或幾處符合的地方,你也是根據這個來挑選案發現場的。每次殺人案進行的時候,你就在高處縱觀著全局,及時向每一個關鍵點的棋子發出指令……”
劉駿停頓了一下,然後話鋒一轉:“你應該是希望誤導我們警方朝這一方面去想吧?”
他拿酒杯的手突然一抖,杯中的啤酒泛起了白色的酒花。
將這一幕收在眼中的劉駿,笑得更加自信了。
“一般人都會這麼去想,‘淨風者’能夠分毫不差地遙控整個殺人案按照計劃按部就班地完成,他肯定就在現場能夠總覽全貌的地方。但事實卻是,每一起案件從開始到結束,‘淨風者’根本就沒有到過現場!”
他放下了酒杯,面無表情地看著劉駿。
“如果‘淨風者’沒有在現場,那他是如何能夠準確地知道現場的情況並給出及時無誤的指令呢?答案真的很簡單,但我卻一直沒有往那個地方去想。
“其實整個案件中還有一個最大的疑問。我們抓捕的每一個被‘淨風者’操控的棋子,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淨風者’和他們主動進行郵件聯繫的當天早些時候,都遭遇到了碰瓷或是類似碰瓷的事情。日期都集中在三月份和四月的前幾天,而地點卻是分散在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沒有規律可循。那麼問題來了,‘淨風者’是如何能夠幸運地目睹所有這些人遭遇到的碰瓷事件,又是如何在短時間內知道他們的名字、電話號碼和電子郵箱地址呢?
“呵呵,這個問題,別說是我們警方了,就連那麼多的當事人自己都弄不清楚,他們眾口一詞的說法就是‘淨風者’無所不知,神通廣大。這也間接地幫助你能夠更好地操控他們。
“昨天晚上,老全就告訴我了一種可能性,就是‘淨風者’並非只是一個人,而是好幾個。他們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目睹了碰瓷事件,然後將當事人的信息調查清楚之後聚到一個人處匯總,由那個人進行郵件的聯絡。當時我就覺得這個假設的可能性很高,因為一個人在短短一個多月內在城市各個角落目睹十多起碰瓷事件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而多幾個人的概率就高了很多。但我轉念一想,就算是有好幾個人吧,這可能性還是趨於零。就比如說我,這麼多年來我親眼目睹的碰瓷事件也就兩件,而有些人或許一輩子也遇不上一次。所以就算是多人目擊,這可能性還是太低了。
“不過今天一天,我走遍了那些人遭遇碰瓷的所有地點,終於發現了這些地點的共通性。說來也慚愧,如果不是我的兒子或許我還發現不了。因為就如同我剛剛說過的,答案很簡單,不單單因為簡單容易被忽視,還因為我根本就沒有打算往那個地方去想過。”
劉駿臉上的笑容消失了,換上的是嚴肅凝重的神情。
“那些地方的共同點,也是所有案發現場的共同點,不,或許說是這個城市大街小巷中都會有的共同點,那就是攝像頭!我根本不敢去想坐在監控器面前的我情同手足的兄弟,居然會是整個連環兇殺案的幕後兇手!對不對,姚智?不,‘淨風者’!”
姚智淡然地看著他,嘴眯成了一條直線。
劉駿從衣服內袋裡摸出了一張紙,攤開了放在桌上,那是一張表格。
“這張表格是你四月份的考勤表,4月12日、4月16日、4月20日、4月25日、4月27日,還有4月30日,所有案件發生的日期你都在上班或是加班。每次兇殺案發生之後我都去城監辦的監控中心回看現場的監控錄像,而恰巧每次都是你當班。我自以為通過監控中心的屏幕回看現場的情況就能夠找到破案的線索,可殊不知案發的時候你就坐在監控中心的屏幕面前通過現場的攝像頭傳回的影像來遙控指揮著這一系列的兇殺案。
“不過李東陽是第一起案件死者王有財的親外甥,而且也曾是袁海明組織的碰瓷團伙中的一員,所以這起截然不同的殺人事件在表面的動機上還是能和其他的案子串在一起的。這應該也是另一個你同意殺死李東陽的原因吧?”
說了一長串的話,劉駿感覺喉嚨有些發乾,於是將面前的啤酒一飲而盡,繼續說道:“所有六起殺人案的脈絡都已經大致清楚了,而放在我們警方眼前的最大問題就是幕後的兇手‘淨風者’到底是誰。除了第五起案件之外,‘淨風者’能夠清楚地知道每一個現場的情況,並有條不紊地下達指令給在現場的每一顆棋子,這就說明‘淨風者’所處的位置是能夠清楚全面地縱觀現場全貌的地方。這樣的地方往往就是在高處,不過為了能清楚辨認出每一顆棋子的相貌,也不能太高,大概二三層樓這麼高就行了。巧的是,每一個現場都有這麼一處或幾處符合的地方,你也是根據這個來挑選案發現場的。每次殺人案進行的時候,你就在高處縱觀著全局,及時向每一個關鍵點的棋子發出指令……”
劉駿停頓了一下,然後話鋒一轉:“你應該是希望誤導我們警方朝這一方面去想吧?”
他拿酒杯的手突然一抖,杯中的啤酒泛起了白色的酒花。
將這一幕收在眼中的劉駿,笑得更加自信了。
“一般人都會這麼去想,‘淨風者’能夠分毫不差地遙控整個殺人案按照計劃按部就班地完成,他肯定就在現場能夠總覽全貌的地方。但事實卻是,每一起案件從開始到結束,‘淨風者’根本就沒有到過現場!”
他放下了酒杯,面無表情地看著劉駿。
“如果‘淨風者’沒有在現場,那他是如何能夠準確地知道現場的情況並給出及時無誤的指令呢?答案真的很簡單,但我卻一直沒有往那個地方去想。
“其實整個案件中還有一個最大的疑問。我們抓捕的每一個被‘淨風者’操控的棋子,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淨風者’和他們主動進行郵件聯繫的當天早些時候,都遭遇到了碰瓷或是類似碰瓷的事情。日期都集中在三月份和四月的前幾天,而地點卻是分散在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沒有規律可循。那麼問題來了,‘淨風者’是如何能夠幸運地目睹所有這些人遭遇到的碰瓷事件,又是如何在短時間內知道他們的名字、電話號碼和電子郵箱地址呢?
“呵呵,這個問題,別說是我們警方了,就連那麼多的當事人自己都弄不清楚,他們眾口一詞的說法就是‘淨風者’無所不知,神通廣大。這也間接地幫助你能夠更好地操控他們。
“昨天晚上,老全就告訴我了一種可能性,就是‘淨風者’並非只是一個人,而是好幾個。他們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目睹了碰瓷事件,然後將當事人的信息調查清楚之後聚到一個人處匯總,由那個人進行郵件的聯絡。當時我就覺得這個假設的可能性很高,因為一個人在短短一個多月內在城市各個角落目睹十多起碰瓷事件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而多幾個人的概率就高了很多。但我轉念一想,就算是有好幾個人吧,這可能性還是趨於零。就比如說我,這麼多年來我親眼目睹的碰瓷事件也就兩件,而有些人或許一輩子也遇不上一次。所以就算是多人目擊,這可能性還是太低了。
“不過今天一天,我走遍了那些人遭遇碰瓷的所有地點,終於發現了這些地點的共通性。說來也慚愧,如果不是我的兒子或許我還發現不了。因為就如同我剛剛說過的,答案很簡單,不單單因為簡單容易被忽視,還因為我根本就沒有打算往那個地方去想過。”
劉駿臉上的笑容消失了,換上的是嚴肅凝重的神情。
“那些地方的共同點,也是所有案發現場的共同點,不,或許說是這個城市大街小巷中都會有的共同點,那就是攝像頭!我根本不敢去想坐在監控器面前的我情同手足的兄弟,居然會是整個連環兇殺案的幕後兇手!對不對,姚智?不,‘淨風者’!”
姚智淡然地看著他,嘴眯成了一條直線。
劉駿從衣服內袋裡摸出了一張紙,攤開了放在桌上,那是一張表格。
“這張表格是你四月份的考勤表,4月12日、4月16日、4月20日、4月25日、4月27日,還有4月30日,所有案件發生的日期你都在上班或是加班。每次兇殺案發生之後我都去城監辦的監控中心回看現場的監控錄像,而恰巧每次都是你當班。我自以為通過監控中心的屏幕回看現場的情況就能夠找到破案的線索,可殊不知案發的時候你就坐在監控中心的屏幕面前通過現場的攝像頭傳回的影像來遙控指揮著這一系列的兇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