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時公務談到差不多,他甚至願意主動提幾句自己的私事。

  於是雲知意知道了,當年結束流放回京後,徐勉考進了國子學, 沒過多久就成了親。

  妻子是個小家碧玉, 讀書不算多,但持家有方、生財有道, 性情也堅毅扛得住事。

  有這樣的妻子扶持陪伴,徐勉還算順利地熬過了那段重新寒窗苦讀的低谷歲月。

  如今他倆膝下有個十歲的兒子與六歲的女兒,同徐勉的母親、兄嫂及侄兒侄女們一同生活,如此也就熱熱 鬧鬧地重振了徐家門楣。

  雲知意本就沒打算與徐勉相認, 知道他如今的日子過得還不錯,便更覺沒必要節外生枝,只平和坦然地將 他當做官場前輩處。

  *****

  關於父母輩的那樁舊年私隱,雲知意做為小輩,不過就知道個起因、經過和結果,至於三位當事人在那樁 少年時的情感糾葛中,各自經歷了什麼樣的愛恨嗔痴、恩怨情仇、得失喜樂,她半點不清楚。

  所以她不覺這事與自己有多大關係,也不去評判其間誰對誰錯。

  但在有一點上,她很佩服她的母親——

  她母親一生經歷兩段感情,雖在起初都有幾分衝動妄為與糊塗私心,但居然很詭異地兩次都沒看錯人。

  或許言珝在天資、才幹甚至志向抱負上都沒有徐勉那般出眾,但他與徐勉一樣,在感情之事上都有種很入 世的圓融與豁達。

  徐勉在鄴城的這段時間,雖和雲知意走得近,也清楚她是言珝夫婦的女兒,卻從不曾試圖從她這裡打聽言 珝夫婦的生活,更沒有任何不妥的言行。

  而言珝也知道徐勉與雲知意走得近,但他只是簡單問過雲知意,徐勉對她有無古怪或為難的言行。

  聽說徐勉態度親和,對她也指點不少,言珝便放下心來。不但中肯表示徐勉此人自小才學品行都出眾,於 年稚歷淺的雲知意是難得的良師益友,還鼓勵她多向徐勉請教。

  雲知意抽空回過一趟言宅,對母親旁敲側擊幾句後,就發現言珝只告訴她「京中來了位巡察御史」,並沒 有告訴她這位御史就是徐勉。

  並且,根據云知意從「報馬仔」言知白那裡得到的消息,言珝回家也一切如常,待雲昉與往日沒什麼兩樣 。

  這讓雲知意不得不再次感嘆,母親在挑選伴侶這件事上,實在有種驚人的眼光與運氣。

  雲昉年少時先後經歷的兩段感情,卻一次都沒有看走眼。

  在徐勉逗留鄴城期間,他與言珝因為公務上的事,有過好幾次長時間的面晤。

  兩人既沒有欲蓋彌彰地裝陌生人,也沒有相互橫眉冷對、劍拔弩張,沒有冷漠敵對,卻也沒有假裝熱絡。

  相處有禮有節,誰也沒給對方找不自在,更沒讓不相干的旁人看出半點異樣。

  雲知意捫心自問,不管自己與這兩人中的誰易地而處,大概都做不到他們這般成熟冷靜、行止有度。

  可以說,在感情這件事上,他倆都有幾分令人服氣的君子之風。

  *****

  世間許多事,總是一體兩面的。

  在雲知意的感受里,言珝與徐勉都是豁達君子;但在霍奉卿的感受里……

  他不想感受什麼,只希望這兩人在他和雲知意的事情上能閉嘴。

  近來都是盛敬侑在陪同徐勉巡察各司各衙公務,難免會安排些簡單的宴飲招待。

  而言珝是州牧府的高階官員,此前並非田黨,年少時又與徐勉有幾年同窗之誼,盛敬侑不知兩人恩怨情仇 ,便次次都安排言珝列席。

  盛敬侑多少有點分寸,安排列席陪宴的人選還算謹慎,人數也控制在三五個則罷,因此宴上酒至半酣後, 也可不必防備地聊些私人閒事。

  徐勉對旁人的私事興趣不大,但格外關心雲知意與霍奉卿之間的逸聞。

  而言珝這個老父親對此也是有滿肚子話要說。

  但他倆不會直接對話,通常都是一左一右對盛敬侑講。

  最初兩場宴飲時,霍奉卿也是在的。

  但那倆人一喝大了就視他如無物,對著盛敬侑將他嫌棄得個體無完膚。

  他不好掃興翻臉,之後就懶得再去受這無名委屈。

  每天散值就去州丞府堵雲知意,纏著跟她回望瀅山,一路訴苦,趁機討些甜頭。

  這天黃昏,霍奉卿一上馬車就將雲知意撈進懷裡,將她當貓兒似的搓來揉去。

  雲知意忙了整日公務,本就疲憊無力,此刻也懶得動彈,自暴自棄地由他了。

  霍奉卿含恨抱怨:「盛敬侑真是欺人太甚。」

  他都不去參與陪宴徐勉了,每次宴飲的第二天,盛敬侑還要特地來告訴他,言珝和徐勉昨夜宴上又說了他 什麼。

  「這兩位大人也是奇怪,幾十歲的人了,平常也是穩重模樣,怎麼一喝多點就喜歡在背後對年輕人指指點 點?」

  而且這個被指指點點的對象僅限於他。實在是很不像話。

  尤其是徐勉,霍奉卿著實不懂他在起什麼哄。

  言珝是雲知意的父親,對任何一個意圖染指自家小白菜的崽子都不會十分滿意,這是人之常情。

  可徐勉也跟著對他橫挑鼻子豎挑眼,這算怎麼回事?

  「因為他……」雲知意咬唇屏息,沉吟良久。

  在霍奉卿滿眼的不解中,她湊到他耳邊,小聲嘰嘰咕咕,簡單解釋了自己與徐勉的關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