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頁
“恭喜郡主。”楚慧道賀的語氣非常真誠,“上次遠遠看見你和殿下一起,我就覺得很相配了。”
許京華想了想上次是什麼時候,驚詫道:“上次?你說七夕麼?那次我穿的男裝吧?”
楚慧捂著嘴笑:“男裝也能看出是你啊。”
“那你眼神還挺好,以前我穿上男裝,一般人都看不出來我是女孩。”許京華說完,出其不意問道,“令尊要給你定的親事,是哪一家啊?”
楚慧臉又紅起來,但許京華坦然承認了要做太子妃,她也不好再扭扭捏捏不說,便低頭道:“是西安府尹的長子,他如今在京,準備考這一科進士科,考完就……”
“考完就下定?”許京華看她著實羞澀,也不敢開玩笑,直接道賀,“恭喜恭喜,能考進士的,一定是個大才子。”
楚慧抿著嘴微笑,許京華想起朱苒說的,又好奇:“是朱老夫人做的媒嗎?西安府尹是文官吧?和朱家是親戚?”
楚慧搖搖頭:“不是親戚。”她一時有些不知怎麼稱呼,斟酌了一下,才說,“原先刺史也都領兵作戰,徐大人是收復西安府後,就地任命為府尹的,朱將軍也參與了收復西安府之戰。”
“原來如此,還是文武雙全之家,好親事。”
“我娘就是看中他家現今是文官,他……徐公子又要考進士,”楚慧臉微微紅,“我娘說,這輩子為我爹擔驚受怕,實在是夠了,不想讓我也……”
“放心吧,天下太平,以後再不會有戰事了。”許京華安慰道。
楚慧點點頭,還沒來得及再說什麼,前面朱苒就叫她們過去,兩人追上小姐妹們,高高興興玩了一天。
第二日進宮,許京華迫不及待和太后說了這個消息,太后聽了也高興:“是門好親事。西安府尹,是叫徐耀輝吧?”
旁邊郭楮接話:“回娘娘,正是。”
“以前先帝誇讚過他,說文能安民、武可平亂,兩家門第也相當,衛國公很會做媒。”
“昨日嬸娘也去了,我聽嬸娘說,朱家也給苗苗說親呢,這麼好的親事,怎麼不說給苗苗?”許京華好奇。
太后道:“八成是捨不得苗苗。出嫁從夫,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新科進士多數都要外放出去做縣官,他家又不指望女婿多出息,多半是想挑個公侯府第的孩子,以後門蔭入仕,一直留在京里。”
事情果如太后所料,一個月後,朱苒的婚事先於楚慧定下來,男方家長也是保先帝登基的五千勇士之一,國公府第。朱苒的未婚夫婿已入殿前司當值,先前侍衛司叛亂,還曾立功受賞。
之後進士科考完,徐、楚兩家也正式下定。
許京華因為老爹周年祭日近在眼前,兩家都沒去道賀,只準備兩份禮物,派人分別送了過去。
齊王提前請白馬寺高僧,為許京華父母做了七七四十九日道場,又陪她一起去了北邙山墓地致祭,段弘英人在京中,自然也跟著去了。
劉琰為此,第一次覺得儲君身份是他的劣勢,等許京華回來後,拉著她的手說:“對不起,這樣的日子,原該我陪著你的。”
“現在可還輪不到你陪我。”許京華微笑,“要說‘原該’,那也得是兄長才‘原該’,你想做我兄長麼?”
她這是把他和段弘英區分開了,一個還沒正名、現在是外人,另一個是鄰家兄長、以後將是外人。
劉琰心裡熨帖,握緊許京華的手,“不了,改天我親自謝謝你那位兄長。”
許京華:“……不用了不用了,他現在在國子監挺好的。”
“前陣子幽州來消息,說段文振有兩個多月沒露面了,幾個兒子都有異動,說不定段弘英很快就要回去了。”
“這就回去,有把握嗎?”
“看情勢吧,先讓段文振幾個兒子鬧一鬧。”
劉琰也只是隨口一說,他還有正事沒說呢,“冊立太子妃的詔命已經擬好了,過幾日就昭告天下,到時會有些繁瑣禮儀,須得有父系長輩出面,五叔畢竟也是我叔父,不姓許,父皇就在朝中找了一位洛陽籍姓許的……”
“娘娘和我說過,潁川侯是不是?”
許家實在找不到族人,齊王來主持又不合適,容易引人疑惑,所以太后和皇上商量之後,便在朝中找了同姓許、且是洛陽籍的潁川侯與許家連宗。
潁川侯名叫許恭,爵位源於父蔭——他父親是石重義手下有名有姓的副將,五千勇士里數得上名號,可惜北伐時年事已高,沒有領兵出戰。
後來收復神都,老將軍聽說喜訊,高興之下飲酒過度,一醉去了,先帝聞訊,頗為感懷,就讓許恭襲了爵位。
“對,潁川侯如今任太僕少卿,為官雖無什麼政績,卻也沒犯過錯,與上官下屬處得都不錯,父皇覺得很合適,左右只是連宗罷了。”
許京華笑著點點頭:“嗯,我聽娘娘說,這位侯爺相貌堂堂,借來履行一應禮儀,倒也能充個門面。”
於是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天上掉下一門太子妃族親,潁川侯府自是求之不得,兩家很快連宗,接著選定許京華為太子妃的詔命也頒告天下,從此許京華就是准太子妃了。
許京華想了想上次是什麼時候,驚詫道:“上次?你說七夕麼?那次我穿的男裝吧?”
楚慧捂著嘴笑:“男裝也能看出是你啊。”
“那你眼神還挺好,以前我穿上男裝,一般人都看不出來我是女孩。”許京華說完,出其不意問道,“令尊要給你定的親事,是哪一家啊?”
楚慧臉又紅起來,但許京華坦然承認了要做太子妃,她也不好再扭扭捏捏不說,便低頭道:“是西安府尹的長子,他如今在京,準備考這一科進士科,考完就……”
“考完就下定?”許京華看她著實羞澀,也不敢開玩笑,直接道賀,“恭喜恭喜,能考進士的,一定是個大才子。”
楚慧抿著嘴微笑,許京華想起朱苒說的,又好奇:“是朱老夫人做的媒嗎?西安府尹是文官吧?和朱家是親戚?”
楚慧搖搖頭:“不是親戚。”她一時有些不知怎麼稱呼,斟酌了一下,才說,“原先刺史也都領兵作戰,徐大人是收復西安府後,就地任命為府尹的,朱將軍也參與了收復西安府之戰。”
“原來如此,還是文武雙全之家,好親事。”
“我娘就是看中他家現今是文官,他……徐公子又要考進士,”楚慧臉微微紅,“我娘說,這輩子為我爹擔驚受怕,實在是夠了,不想讓我也……”
“放心吧,天下太平,以後再不會有戰事了。”許京華安慰道。
楚慧點點頭,還沒來得及再說什麼,前面朱苒就叫她們過去,兩人追上小姐妹們,高高興興玩了一天。
第二日進宮,許京華迫不及待和太后說了這個消息,太后聽了也高興:“是門好親事。西安府尹,是叫徐耀輝吧?”
旁邊郭楮接話:“回娘娘,正是。”
“以前先帝誇讚過他,說文能安民、武可平亂,兩家門第也相當,衛國公很會做媒。”
“昨日嬸娘也去了,我聽嬸娘說,朱家也給苗苗說親呢,這麼好的親事,怎麼不說給苗苗?”許京華好奇。
太后道:“八成是捨不得苗苗。出嫁從夫,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新科進士多數都要外放出去做縣官,他家又不指望女婿多出息,多半是想挑個公侯府第的孩子,以後門蔭入仕,一直留在京里。”
事情果如太后所料,一個月後,朱苒的婚事先於楚慧定下來,男方家長也是保先帝登基的五千勇士之一,國公府第。朱苒的未婚夫婿已入殿前司當值,先前侍衛司叛亂,還曾立功受賞。
之後進士科考完,徐、楚兩家也正式下定。
許京華因為老爹周年祭日近在眼前,兩家都沒去道賀,只準備兩份禮物,派人分別送了過去。
齊王提前請白馬寺高僧,為許京華父母做了七七四十九日道場,又陪她一起去了北邙山墓地致祭,段弘英人在京中,自然也跟著去了。
劉琰為此,第一次覺得儲君身份是他的劣勢,等許京華回來後,拉著她的手說:“對不起,這樣的日子,原該我陪著你的。”
“現在可還輪不到你陪我。”許京華微笑,“要說‘原該’,那也得是兄長才‘原該’,你想做我兄長麼?”
她這是把他和段弘英區分開了,一個還沒正名、現在是外人,另一個是鄰家兄長、以後將是外人。
劉琰心裡熨帖,握緊許京華的手,“不了,改天我親自謝謝你那位兄長。”
許京華:“……不用了不用了,他現在在國子監挺好的。”
“前陣子幽州來消息,說段文振有兩個多月沒露面了,幾個兒子都有異動,說不定段弘英很快就要回去了。”
“這就回去,有把握嗎?”
“看情勢吧,先讓段文振幾個兒子鬧一鬧。”
劉琰也只是隨口一說,他還有正事沒說呢,“冊立太子妃的詔命已經擬好了,過幾日就昭告天下,到時會有些繁瑣禮儀,須得有父系長輩出面,五叔畢竟也是我叔父,不姓許,父皇就在朝中找了一位洛陽籍姓許的……”
“娘娘和我說過,潁川侯是不是?”
許家實在找不到族人,齊王來主持又不合適,容易引人疑惑,所以太后和皇上商量之後,便在朝中找了同姓許、且是洛陽籍的潁川侯與許家連宗。
潁川侯名叫許恭,爵位源於父蔭——他父親是石重義手下有名有姓的副將,五千勇士里數得上名號,可惜北伐時年事已高,沒有領兵出戰。
後來收復神都,老將軍聽說喜訊,高興之下飲酒過度,一醉去了,先帝聞訊,頗為感懷,就讓許恭襲了爵位。
“對,潁川侯如今任太僕少卿,為官雖無什麼政績,卻也沒犯過錯,與上官下屬處得都不錯,父皇覺得很合適,左右只是連宗罷了。”
許京華笑著點點頭:“嗯,我聽娘娘說,這位侯爺相貌堂堂,借來履行一應禮儀,倒也能充個門面。”
於是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天上掉下一門太子妃族親,潁川侯府自是求之不得,兩家很快連宗,接著選定許京華為太子妃的詔命也頒告天下,從此許京華就是准太子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