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什麼事?”皇上不知不覺坐正了問。

  “上次兒臣生辰,京華說是父皇幫她說服娘娘的,兒臣想知道,您是如何說服娘娘的?娘娘……說了什麼?”

  鬧了半天還是為許京華,皇上似笑非笑地看一眼太子,“我也沒說什麼,只說若京華也願意,請娘娘成全你們,娘娘說京華是什麼意思還不一定。”

  “這麼說來,娘娘還是不願意把京華許給我……”

  “換了你是娘娘,你很願意嗎?”皇上哼一聲,“你不要以為娘娘這是不疼你了,恰恰相反,她越疼愛你,越不願意你和京華結為夫婦。”

  其實這其中的緣故,劉琰是明白的,便解釋道:“兒臣並非以為娘娘不疼愛兒臣,而是覺得,娘娘不信任兒臣。”

  “這個實屬尋常,等你以後有了女兒,你就明白了。”皇上說到這裡,忽然冷笑兩聲,“我如今瞧著李欣,就寧願你妹妹們一輩子不嫁人。”

  劉琰:“……”

  “你好好做娘娘的孫兒,娘娘自然信任你,但你非得要去做孫女婿,京華又沒有父母,還不許娘娘多思量思量了?”

  “兒臣不敢,是兒臣糊塗,沒想到此節……”

  皇上站起身道:“行啦,你不就是想問,怎麼才能讓娘娘鬆口,答應把京華許給你麼?”

  劉琰拱手道:“父皇英明。”

  皇上笑罵一句:“去去去,這會兒知道說好話哄我了!”

  劉琰迎上兩步,扶住皇上手臂,笑道:“父皇去哪兒?兒子伺候您起駕。”

  “用不著你。”皇上嘴上這麼說,卻沒推開劉琰的手,只道,“我去永寧宮,你甭跟著我,去慶壽宮孝敬娘娘吧。其實要打動娘娘非常簡單,真心足矣,千萬不要玩心計,什麼心計都逃不過娘娘的眼睛。”

  “是,兒臣記住了,多謝父皇教導。”

  劉琰送皇上出去上御輦,眼看著聖駕遠去,才轉頭自去慶壽宮。

  傍晚天又飄起雪來,劉琰頂著風雪邁進慶壽宮,只覺四下冷冷清清,與許京華在時截然不同。

  太后見到他來,先責備一句:“怎麼下著雪還跑過來了?也不怕凍著。”

  “不冷。”劉琰笑著解釋,“父皇聽說京華回府去了,打發孫兒來陪您用膳。”

  太后搖頭:“這又何必?天氣又不好。”話雖這麼說,人都來了,太后交代一聲加菜,便叫劉琰坐下說話。

  劉琰先說了幾句謀逆案的進展,又提起皇上壽辰將近,“父皇欲承先帝之例,聖壽節只受朝賀,不辦壽宴。”

  太后嘆口氣:“你父皇這些年就沒好好過過生日。”

  “孫兒正想和娘娘商量,在宮中辦個家宴,咱們自己親人為父皇賀壽可好?”

  “好啊。”太后欣慰一笑,“難得你有這個孝心,等我和德妃、賢妃商量商量,看怎麼辦好。”

  劉琰笑道:“孫兒倒有個主意。”

  太后驚喜:“是嗎?說來聽聽。”

  “父皇一直喜歡西苑風光,如今雖正值隆冬,草木凋零,但之前拆了不少廢棄殿宇,平整之後空曠遼闊,正合適跑馬,一抒心中煩悶。或者乾脆放出野物行獵、在坡道上澆出幾條冰道來讓弟弟們玩,父皇見了准高興。還有上次四姑母生辰請的南戲班子,也尚在京中,可以叫去西苑演給娘娘們看。”

  聽他講得頭頭是道,顯然心裡不是想了一兩回了,太后便笑著點頭:“這主意不錯,那我就不操心了,全交給你,郭楮。”

  “老奴在。”

  “你幫著太子操辦。”太后交代完,又回頭跟劉琰說,“有什麼要和內宮交割的事,就讓郭楮去跑。”

  劉琰起身行禮:“謝娘娘。”

  太后叫他坐下,祖孫兩個又談了一會兒細節,晚膳就送過來了。

  用過膳,天就有些黑了,太后催劉琰回東宮,“外面下著雪呢,路滑不好走,趁著還有亮,早些回去。”

  劉琰沒打算今日就和太后談,便依言告退。

  想不到皇上比他還心急,第二日見了劉琰就問:“如何?”

  劉琰還一愣:“父皇問的是?”

  “我還能問什麼?你不是去見過娘娘了嗎?”

  劉琰這才明白,笑道:“兒臣還沒提,總覺得現下時機不合適。”

  “事到臨頭,害怕了吧?”皇上打趣兒子。

  “是有一點兒……”

  皇上對他老實承認的態度很滿意,給兒子出主意:“這幾日你常往娘娘那兒跑著點兒,多去幾次,就算你說不出口,娘娘也該問了。”

  劉琰先謝過父皇,又說:“兒臣原打算等上一個月,再……”

  “等上一個月?你是想等娘娘又催你婚事的時候說吧?不成,那多沒誠意!照我說得做。”

  劉琰得了聖上口諭,乖乖照做,果然,在他連著幾日去慶壽宮陪太后說話後,太后先沉不住氣,問他:“琰兒是不是有什麼心事?”

  為這一刻,劉琰準備了不下十篇腹稿,但當太后真的問出這句話時,他反而一下懵了,打好的腹稿齊齊忘光,愣了半天才說出一句:“娘娘,我想等兩年再成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