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景深看著他背影笑笑。
她最稀罕石榴,十六與石榴諧音,叫十六豈不是便宜了這小子。
那端十六到東院小廚房裡,喜月從身後喚他:“十六?世子爺醒了?”
十七懨懨應聲:“喜月姊姊,以後我就改名兒叫十七了,十六這名兒且丟了罷。”
喜月身後的一個小丫頭問:“怎突然換了名兒,十六與十七有何差別?”
他們自然琢磨不透家裡世子爺的想法,沒再多想,將晚膳傳去東院裡。
至夜,睿王院裡又來人傳話,教景深好生歇息,明早入宮見太后娘娘。
想到那個和藹的老太太,景深也想念起來。
舟車勞頓,夜裡再不如白日精神,剛躺下就沉睡過去,夢裡他竟又回到若榴小院裡,夏意在榴樹底下背詩,他撐著腦袋聽她背,聽著聽著他就睡過去,背書的小姑娘當即放下詩冊,湊去他臉頰邊偷親了下……
他覺得臉燒紅時忽然又轉到了屋頂上,夏意坐在屋上嚶嚶哭說要下去,他就圈著她腰肢從屋檐上一躍往下,輕飄飄落地時她驚奇不已,遂抱著他腰在胸膛處蹭蹭腦袋,景深又覺得心癢難耐。
翌日清晨驀地睜開眼,僵了會子才難堪下床,趁醒得早先洗了些東西,再到洗漱罷臉紅也未消散。
送早膳來院裡的椿娘恐他是累病了,噓寒問暖半晌皆說沒事。
後來人催促景深,他匆匆用過早膳跟人去了,椿娘淺笑著搖搖頭,心說便是長大一歲也還是少不得操心,去屋裡替他收拾床鋪時臉色才一變,“哎喲”一聲後替他收拾。
那頭景深已和睿王坐上進宮的馬車,面上仍浮著絲紅暈,睿王暗暗打量幾眼。
“可是許久不進宮靦腆了?”
“……”景深搖搖頭,“無事,不過馬車裡頭太悶了些。”
說著裝模作樣地撩開車馬簾透氣。
直到進了太后宮裡時才摒了那綺思去,雪球似的穗兒一見他就從太后懷裡跳下來迎它,一時間殿內的人都歡喜看去他。
景深雖是個世子,與他們情分卻很深。
景隨這早又有藉口不念書,同樣也待在殿內,再還有好幾個皇子公主,還有一人,論親疏還是太后入宮前妹妹的孫女,自幼失怙失恃,祖父祖母經了遭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變故也一病不起,太后娘娘矜恤,將她收進自己宮裡養大,名喚奚明珠,如今年方二八,同太后娘娘好得與親祖孫無差,蕙質蘭心,便是皇后娘娘說起她都讚不絕口。
奚明珠見景深過來,自往邊上讓去,景圓小丫頭就抱著她胳膊撒嬌,悄悄要桌上的糕點吃,她便笑吟吟幫她拿塊。
殿內人雖都是候景深來,眼下卻還是各有忙乎的事,不會兒就說鬧成一片,太后娘娘直撫掌欣抃,後來連陛下下了朝也來看一看景深。
在宮中直待到午時過了他才出來,坐在馬車上撐懶腰,喃喃道:“還是在若榴待著閒適。”
再兩日後,阿溟便灰頭土臉地趕回京城,揣著信到睿王府府門前,教護衛攔著盤問番,這才把話傳去景深院裡。
彼時景深正在潛心作畫,十七進屋稟事時叫了兩聲他才應:“何事?”
“回世子爺,外頭有個叫阿溟的,說是有信給您。”
景深登時改了方才的漫不經心,撂了筆,筆墨浸在宣紙上染成大朵黑花:“快教他進來。”
十七忙三迭四地去了。
阿溟當真奔波久了,風塵僕僕一副倦容,景深接信時拍了拍他肩:“真是有勞你了。”
面無表情的阿溟:“……”
他急急拆了信,小姑娘來信上說他走後她只哭過一回,然後就是說她和先生、芝婆婆、小滿甚至福寶做了些什麼,乾巴巴的話在景深看來卻像是有聲音,整個人周遭都籠上層柔和的光,看完一遍不夠,再看一遍。
阿溟看他發了光,生怕他又立即提筆書信要他再送回若榴去,這樣疲於奔命下去,恐累死他也說不定。
幸而景深還知體恤他,請他吃了兩鍾茶,用了幾塊糕點就放他回去,臨走前叫住他:“是了,我還不知你住在哪處,總不會還住在招雲山上?”
“住在我師父的武備館。”
武備館就立在天子腳下,阿溟師父莊臨以儒學為宗習武,一生鑽研擊刺攻守之術,乃武術大成者,這才有殊榮規劃營治武備館這等看似於民間,實則歸皇家所用的武館。
莊臨門下菁英弟子早納入禁軍,像阿溟這等晚收弟子多數不如早年弟子,是以學成下山後都到了武備館。
可就算他們不及早幾批師兄,也都不容小覷,好歹都是莊臨師父的弟子,阿溟護他去若榴就算屈尊了,再不能教他做送信的……雖然,他的師兄弟還在睿王的差使下做過送禮的。
阿溟終於抹著汗出去王府,心想回了武備館,他先蒙頭睡上三天三夜,送信著實累。
***
大火西流,梧桐葉落,寒蟬鳴泣之時白露也至。
再五日就到中秋,夏意就同小滿和她哥哥嫂嫂去襄雲買了些油麵鮮肉回來,還未入村小滿就遠遠見著一輛板車,一片紅,指顧道:“你家院外像是有人。”
夏意伸長脖子,沒能看出究竟,等驢車走近才看清楚,車上全都是荔枝。
她最稀罕石榴,十六與石榴諧音,叫十六豈不是便宜了這小子。
那端十六到東院小廚房裡,喜月從身後喚他:“十六?世子爺醒了?”
十七懨懨應聲:“喜月姊姊,以後我就改名兒叫十七了,十六這名兒且丟了罷。”
喜月身後的一個小丫頭問:“怎突然換了名兒,十六與十七有何差別?”
他們自然琢磨不透家裡世子爺的想法,沒再多想,將晚膳傳去東院裡。
至夜,睿王院裡又來人傳話,教景深好生歇息,明早入宮見太后娘娘。
想到那個和藹的老太太,景深也想念起來。
舟車勞頓,夜裡再不如白日精神,剛躺下就沉睡過去,夢裡他竟又回到若榴小院裡,夏意在榴樹底下背詩,他撐著腦袋聽她背,聽著聽著他就睡過去,背書的小姑娘當即放下詩冊,湊去他臉頰邊偷親了下……
他覺得臉燒紅時忽然又轉到了屋頂上,夏意坐在屋上嚶嚶哭說要下去,他就圈著她腰肢從屋檐上一躍往下,輕飄飄落地時她驚奇不已,遂抱著他腰在胸膛處蹭蹭腦袋,景深又覺得心癢難耐。
翌日清晨驀地睜開眼,僵了會子才難堪下床,趁醒得早先洗了些東西,再到洗漱罷臉紅也未消散。
送早膳來院裡的椿娘恐他是累病了,噓寒問暖半晌皆說沒事。
後來人催促景深,他匆匆用過早膳跟人去了,椿娘淺笑著搖搖頭,心說便是長大一歲也還是少不得操心,去屋裡替他收拾床鋪時臉色才一變,“哎喲”一聲後替他收拾。
那頭景深已和睿王坐上進宮的馬車,面上仍浮著絲紅暈,睿王暗暗打量幾眼。
“可是許久不進宮靦腆了?”
“……”景深搖搖頭,“無事,不過馬車裡頭太悶了些。”
說著裝模作樣地撩開車馬簾透氣。
直到進了太后宮裡時才摒了那綺思去,雪球似的穗兒一見他就從太后懷裡跳下來迎它,一時間殿內的人都歡喜看去他。
景深雖是個世子,與他們情分卻很深。
景隨這早又有藉口不念書,同樣也待在殿內,再還有好幾個皇子公主,還有一人,論親疏還是太后入宮前妹妹的孫女,自幼失怙失恃,祖父祖母經了遭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變故也一病不起,太后娘娘矜恤,將她收進自己宮裡養大,名喚奚明珠,如今年方二八,同太后娘娘好得與親祖孫無差,蕙質蘭心,便是皇后娘娘說起她都讚不絕口。
奚明珠見景深過來,自往邊上讓去,景圓小丫頭就抱著她胳膊撒嬌,悄悄要桌上的糕點吃,她便笑吟吟幫她拿塊。
殿內人雖都是候景深來,眼下卻還是各有忙乎的事,不會兒就說鬧成一片,太后娘娘直撫掌欣抃,後來連陛下下了朝也來看一看景深。
在宮中直待到午時過了他才出來,坐在馬車上撐懶腰,喃喃道:“還是在若榴待著閒適。”
再兩日後,阿溟便灰頭土臉地趕回京城,揣著信到睿王府府門前,教護衛攔著盤問番,這才把話傳去景深院裡。
彼時景深正在潛心作畫,十七進屋稟事時叫了兩聲他才應:“何事?”
“回世子爺,外頭有個叫阿溟的,說是有信給您。”
景深登時改了方才的漫不經心,撂了筆,筆墨浸在宣紙上染成大朵黑花:“快教他進來。”
十七忙三迭四地去了。
阿溟當真奔波久了,風塵僕僕一副倦容,景深接信時拍了拍他肩:“真是有勞你了。”
面無表情的阿溟:“……”
他急急拆了信,小姑娘來信上說他走後她只哭過一回,然後就是說她和先生、芝婆婆、小滿甚至福寶做了些什麼,乾巴巴的話在景深看來卻像是有聲音,整個人周遭都籠上層柔和的光,看完一遍不夠,再看一遍。
阿溟看他發了光,生怕他又立即提筆書信要他再送回若榴去,這樣疲於奔命下去,恐累死他也說不定。
幸而景深還知體恤他,請他吃了兩鍾茶,用了幾塊糕點就放他回去,臨走前叫住他:“是了,我還不知你住在哪處,總不會還住在招雲山上?”
“住在我師父的武備館。”
武備館就立在天子腳下,阿溟師父莊臨以儒學為宗習武,一生鑽研擊刺攻守之術,乃武術大成者,這才有殊榮規劃營治武備館這等看似於民間,實則歸皇家所用的武館。
莊臨門下菁英弟子早納入禁軍,像阿溟這等晚收弟子多數不如早年弟子,是以學成下山後都到了武備館。
可就算他們不及早幾批師兄,也都不容小覷,好歹都是莊臨師父的弟子,阿溟護他去若榴就算屈尊了,再不能教他做送信的……雖然,他的師兄弟還在睿王的差使下做過送禮的。
阿溟終於抹著汗出去王府,心想回了武備館,他先蒙頭睡上三天三夜,送信著實累。
***
大火西流,梧桐葉落,寒蟬鳴泣之時白露也至。
再五日就到中秋,夏意就同小滿和她哥哥嫂嫂去襄雲買了些油麵鮮肉回來,還未入村小滿就遠遠見著一輛板車,一片紅,指顧道:“你家院外像是有人。”
夏意伸長脖子,沒能看出究竟,等驢車走近才看清楚,車上全都是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