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鄉里那些遊手好閒的人一時也找到了掙錢的活兒,他們每合力撐過一船人,每人收費五毛錢,一次可以掙五塊錢。
羅廣茂的修路工程在這個多雨的季節里只好暫時擱淺了。
羅廣茂預計鄉里所有公路明年可以竣工,與此同時他得啟動另一個資金籌備計劃——建橋。無疑,這是迫在眉睫的問題。平時人們可以捲起褲管摸著鵝卵石過河,可現在只好搭著竹排過河了。至於大小車輛要從這裡渡河的話,簡直是個望而卻步的奢想。
公車將下鄉支教的羅啟鑫等一群人送至官清河對岸時,他們只好大包小包地提著行李下車徒步來到岸邊。
一段下坡路被雨水沖刷得泥濘不堪,他們好不容易才聚齊在河邊。待竹排將他們送過河對岸後,幾輛拉運水泥和石子的拖拉機順路捎上他們送到了村口,最後羅啟正和老楊等人徒步將他們帶到了官清小學。
此次下鄉一共有20人,除了羅啟鑫的班助師姐郝雨和羅啟鑫的女朋友陳玉書,其他的都是羅啟鑫的同學。老楊看到他們不僅將400本《秋菊競艷》帶到了學校,還捎來了不少學習用品,很動容地對他們說了一大番話。接下來老楊給支教人員安排好入住事宜。
男生只有羅啟鑫、羅昊和郭進三人,安排起來比較容易。而另外十七位女生安排起來比較棘手。郝雨提議說,大夥不僅下鄉支教,也是下鄉體驗生活的。所以吃住問題沒必要追求得過於精細,只要食能裹腹,衣能蔽體,住能遮身就足夠了。
官清鄉夏天的氣候炎熱多雨,晚上出動的蚊子像牛的黑眼珠似的恐怖。
老楊說,雖然是這樣,但也得在保證安全健康的前提□□驗生活。現在的體驗生活沒必要刻意渴求了,因為他們只是主動的過客,而不是無奈的歸人。
最後,大部分女生們搬進了老楊、羅啟正和林藝的宿舍。另外還有幾位女生搬進了校長辦公室。而所有男人搬入了一個學前班的教室。他們把課桌拼起來,在課桌上鋪上蓆子,當作是臨時歇身的床。
晚上,郝雨組織支教的20人在校長辦公室開會。
會上她安排了明天的支教事宜。她將這20人分為支教組、新聞組、後勤組和調研組。支教組主要負責上課,新聞組主要負責撰寫下鄉的新聞稿件,後勤組主要負責生活開銷,而調研組的工作比較繁雜。調研組的工作是到附近的村落搜集一些有調研價值的材料。
調研組的負責人是陳玉書,組員有羅啟鑫、羅昊、郭進和另外一位新聞組的女生劉雯雯。會議結束後他們對要調研的專題展開了討論。
羅啟鑫建議去調查官清鄉的修路狀況,羅昊堅持要調查官清鄉耕地的耕種狀況。陳玉書問郭進和劉雯雯有什麼想法。郭進說,他倒無所謂,不管調研什麼專題,他都覺得好玩。
劉雯雯說,她只負責撰寫調研新聞稿。
陳玉書建議說,不如調研官清鄉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吧!畢竟這個調研專題與本次下鄉目的比較貼切。
羅啟鑫說,這個專題在下鄉之前就已經考慮過了。只是調研專題不夠新穎,可能調研論文在開學後的大學生調研論文競賽中拿不了什麼獎。
羅昊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說,只要深入調查,就有可能發現新的情況。再說,就算拿不了獎,這也是一個頗有價值的調研專題——要知道這是他們家鄉的留守兒童教育調研。
郝雨安排好相關事宜後,老楊接著進行了一次發言。
他說,官清小學還是第一次迎來了如此龐大的支教隊伍。他首先要代學校感謝的是鄉書記羅廣茂,首先是他組織鋪好了一條水泥路迎接同學們的到來;
然後他要代學校感謝羅廣茂的兒子羅啟鑫,沒有羅啟鑫就沒人知道這座山城裡竟有一所官清小學,他們也就不會聚在這裡進行為期半個月的支教活動;
最後他要代學校感謝所有的同學,因為他們為官清小學帶來了校長花了一年時間都弄不好的《秋菊競艷》,還帶來了一大批學習用品。
關於吃住的問題,宿舍的安排已經基本就緒。至於吃的問題,老楊說他早已經在學校後山空地里種上了不少黃瓜青菜,如果同學們的胃口不像豬一樣大的話,撐過半個月是基本沒問題的。
而要改善伙食也不是什麼難題。狗叫雄每天早上都會推著一車豬肉從學校門口經過,到時候可以順便買上幾斤改善伙食。另外,羅啟正兄弟和羅昊負責回家扛大米和其他一些生活用品。
這樣,伙食的問題就基本解決了。
會議結束後,羅啟正提議說去打籃球。於是幾個男生借著宿舍樓走廊上的燈光,在學校破舊的籃球場上玩起了籃球。後來羅昊提議組隊打籃球賽,羅啟正、老楊和郭進一組,羅昊和羅啟鑫一組。幾局下來都是羅啟正一組贏了。
羅啟鑫抗議說:“憑什麼你們組有三個人,這怪不了我們老是輸。”
羅啟正笑著說:“怎麼一年不見,你的球技還是那麼爛呀?都不知道你在大學裡面學了什麼?”
郭進說:“除了比我先搶到了一個女朋友,其他的都不值一提了。”
羅昊說:“話可不能這樣說,啟鑫的爛球技可以讓我用來練蓋帽的,哈哈。”
羅啟鑫把球砸向羅昊說:“你們這群鳥蛋!老欺負我。”
羅廣茂的修路工程在這個多雨的季節里只好暫時擱淺了。
羅廣茂預計鄉里所有公路明年可以竣工,與此同時他得啟動另一個資金籌備計劃——建橋。無疑,這是迫在眉睫的問題。平時人們可以捲起褲管摸著鵝卵石過河,可現在只好搭著竹排過河了。至於大小車輛要從這裡渡河的話,簡直是個望而卻步的奢想。
公車將下鄉支教的羅啟鑫等一群人送至官清河對岸時,他們只好大包小包地提著行李下車徒步來到岸邊。
一段下坡路被雨水沖刷得泥濘不堪,他們好不容易才聚齊在河邊。待竹排將他們送過河對岸後,幾輛拉運水泥和石子的拖拉機順路捎上他們送到了村口,最後羅啟正和老楊等人徒步將他們帶到了官清小學。
此次下鄉一共有20人,除了羅啟鑫的班助師姐郝雨和羅啟鑫的女朋友陳玉書,其他的都是羅啟鑫的同學。老楊看到他們不僅將400本《秋菊競艷》帶到了學校,還捎來了不少學習用品,很動容地對他們說了一大番話。接下來老楊給支教人員安排好入住事宜。
男生只有羅啟鑫、羅昊和郭進三人,安排起來比較容易。而另外十七位女生安排起來比較棘手。郝雨提議說,大夥不僅下鄉支教,也是下鄉體驗生活的。所以吃住問題沒必要追求得過於精細,只要食能裹腹,衣能蔽體,住能遮身就足夠了。
官清鄉夏天的氣候炎熱多雨,晚上出動的蚊子像牛的黑眼珠似的恐怖。
老楊說,雖然是這樣,但也得在保證安全健康的前提□□驗生活。現在的體驗生活沒必要刻意渴求了,因為他們只是主動的過客,而不是無奈的歸人。
最後,大部分女生們搬進了老楊、羅啟正和林藝的宿舍。另外還有幾位女生搬進了校長辦公室。而所有男人搬入了一個學前班的教室。他們把課桌拼起來,在課桌上鋪上蓆子,當作是臨時歇身的床。
晚上,郝雨組織支教的20人在校長辦公室開會。
會上她安排了明天的支教事宜。她將這20人分為支教組、新聞組、後勤組和調研組。支教組主要負責上課,新聞組主要負責撰寫下鄉的新聞稿件,後勤組主要負責生活開銷,而調研組的工作比較繁雜。調研組的工作是到附近的村落搜集一些有調研價值的材料。
調研組的負責人是陳玉書,組員有羅啟鑫、羅昊、郭進和另外一位新聞組的女生劉雯雯。會議結束後他們對要調研的專題展開了討論。
羅啟鑫建議去調查官清鄉的修路狀況,羅昊堅持要調查官清鄉耕地的耕種狀況。陳玉書問郭進和劉雯雯有什麼想法。郭進說,他倒無所謂,不管調研什麼專題,他都覺得好玩。
劉雯雯說,她只負責撰寫調研新聞稿。
陳玉書建議說,不如調研官清鄉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吧!畢竟這個調研專題與本次下鄉目的比較貼切。
羅啟鑫說,這個專題在下鄉之前就已經考慮過了。只是調研專題不夠新穎,可能調研論文在開學後的大學生調研論文競賽中拿不了什麼獎。
羅昊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說,只要深入調查,就有可能發現新的情況。再說,就算拿不了獎,這也是一個頗有價值的調研專題——要知道這是他們家鄉的留守兒童教育調研。
郝雨安排好相關事宜後,老楊接著進行了一次發言。
他說,官清小學還是第一次迎來了如此龐大的支教隊伍。他首先要代學校感謝的是鄉書記羅廣茂,首先是他組織鋪好了一條水泥路迎接同學們的到來;
然後他要代學校感謝羅廣茂的兒子羅啟鑫,沒有羅啟鑫就沒人知道這座山城裡竟有一所官清小學,他們也就不會聚在這裡進行為期半個月的支教活動;
最後他要代學校感謝所有的同學,因為他們為官清小學帶來了校長花了一年時間都弄不好的《秋菊競艷》,還帶來了一大批學習用品。
關於吃住的問題,宿舍的安排已經基本就緒。至於吃的問題,老楊說他早已經在學校後山空地里種上了不少黃瓜青菜,如果同學們的胃口不像豬一樣大的話,撐過半個月是基本沒問題的。
而要改善伙食也不是什麼難題。狗叫雄每天早上都會推著一車豬肉從學校門口經過,到時候可以順便買上幾斤改善伙食。另外,羅啟正兄弟和羅昊負責回家扛大米和其他一些生活用品。
這樣,伙食的問題就基本解決了。
會議結束後,羅啟正提議說去打籃球。於是幾個男生借著宿舍樓走廊上的燈光,在學校破舊的籃球場上玩起了籃球。後來羅昊提議組隊打籃球賽,羅啟正、老楊和郭進一組,羅昊和羅啟鑫一組。幾局下來都是羅啟正一組贏了。
羅啟鑫抗議說:“憑什麼你們組有三個人,這怪不了我們老是輸。”
羅啟正笑著說:“怎麼一年不見,你的球技還是那麼爛呀?都不知道你在大學裡面學了什麼?”
郭進說:“除了比我先搶到了一個女朋友,其他的都不值一提了。”
羅昊說:“話可不能這樣說,啟鑫的爛球技可以讓我用來練蓋帽的,哈哈。”
羅啟鑫把球砸向羅昊說:“你們這群鳥蛋!老欺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