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鄭婉歆忍著淚靠在高長恭的胸口上,喃喃低語道:“四哥哥,不管你身在何方,婉兒的心始終都在你身上,從不會改變,婉兒曾希望四哥哥你平安喜樂這樣已經足矣,可是四哥哥你有肩上的責任,你身為高氏皇族不可推卻的使命,你不是為高湛而戰,你是為天下為、百姓而戰,而我………亦是如此,他日你得勝之日,我便紅妝霞帔在城門迎你歸來,若是不見你身影……”
鄭婉歆眸子一暗低聲道:“我便扯去紅衣素裝為你引路,與你相隨相依……永不分離。”
高長恭雙眸微睜,驚呼出聲道:“婉兒,你……。”
鄭婉歆抬眸一笑道:“四哥哥,我想你也不忍心見婉兒如此,所以婉兒相信你一定可以平安歸來的,你在我心目中是不敗的戰神。”
高長恭去了,去得義無反顧,他沒有時間容他多想,若是洛陽城破,大齊氣數便盡,到那時不是坐在皇位的高湛頭疼,而是他們皆是亡國之奴,到那時還有誰能護住婉兒、母親、還有他的二哥、三哥、五弟幾個。
高長恭不容許這一切發生,他不僅要勝,更要全身而退,他不能讓婉兒為他傷心……更不可讓婉兒為他殉情。
作者有話要說: 這裡引用了《識途》動畫的典故,當時看了心有觸動,所以想著寫了進去,我想長恭和婉兒分開,邙山大戰之際的心情也是複雜的,有些悲壯。
☆、邙山大捷
這年冬日,鄴城的雪早已落下,窗外的杏花已經凋零得七零八碎,鄭婉歆站在窗前發愣,高長恭已走了半月,那一日仿佛近在眼前,又仿佛已經過了許久。
全城的百姓皆是惶恐不安,人人自危,前幾日高孝珩親自過府,特叮囑她們多加小心,沒有別的事情不要外出,她第一次看見這樣嚴肅的高孝珩,雖不用細問,也知軍情並不明朗。
鄭婉歆的心一直揪著,懸浮不安,她並非怕死,她只想四哥哥安好,入敵之深兇險莫測,她不願四哥哥流血,不願四哥哥受傷,可是在這一切面前,她是那樣的渺小無力。
她唯有每日誦經為他祈福,望他平安歸來,她才會讓自己的心踏實一點。
北周這次傾盡全國之力,對洛陽勢在必得,自上次的邙山一役宇文護落敗而歸,這次北周再次捲土重來,怎肯放過北齊這塊肥肉。
段韶派斛律光與高長恭先行去洛陽,而自己則只身前往晉陽,因探子來報說楊忠屯兵沃野鎮,段韶深知突厥狼子野心,一直與北周有軍事上的勾結,這次沒有料錯,楊忠在此就是為了接應突厥軍。
高長恭與斛律光率五萬輕騎到了洛陽,可是兵力懸殊,周軍有兵馬十五萬之眾,早已將金庸城包圍得水泄不通,金庸城縱使無堅不摧牢不可破,在這樣強勢的壓迫下城中守將的心裡防線近乎奔潰。
這日清晨起了大霧,斛律光大喜叫道:“天助我也。”
高長恭聞言精神一振,當然明白斛律光意有所指,二人當即一拍即合,高長恭率一千輕騎只衝山下,周軍沒有防備還道是齊軍的大批援軍已到,自然是不願放過,再加上迷霧太大,齊暗周明,周軍很快被高長恭引到了邙山腳下,這時山上埋伏多時的斛律光從高處趁亂突襲,周軍很快被沖成一盤散沙。
高長恭不敢耽擱太久,於是調了三千騎兵趁亂廝殺,而周軍主將宇文憲已知上當,很快冷靜下來,命達溪武步陣將高長恭攔截住,不讓他輕易脫圍而出。
達溪武雖然領軍才能不及高長恭,但在這無堅不摧的步陣下,高長恭第二次衝擊圍城著實艱難,萬千流箭劈頭蓋耳的朝高長恭這邊射來,耳畔邊的慘呼聲震耳欲聾,高長恭面對如此槍林箭雨還是神態自若,他的神情一如既往的堅定,周軍中有不少步兵死於他的冷槍之下。
李俊跟在高長恭身後,也不甘示弱殺退了不少周軍,箭雨劃破長空,掠過高長恭精銳的銀鎧,他的小腿被流箭射中,他只是悶哼一聲,繼續拍著馬屁股前行。
達溪武見高長恭勇猛,雖一時不敢靠前,但也在身後緊追不捨,步陣被瞬間衝散,三千騎兵死傷過半,血腥味充斥著高長恭的感官神經,悲憤填滿了胸腔。
李俊見那達溪武窮追不捨,還不停的在背後放冷箭,他不顧一切的沖在高長恭身後,為他擋箭,其餘騎兵也是如此,李俊的身子被刺成了馬蜂窩,他嘴角含笑,最終見高長恭越行越遠,才栽下了馬。
高長恭的眼眸再次濕潤模糊,他忍著淚快馬加鞭只衝金庸城而去,達溪武恨恨咬牙,一路行來最後跟隨高長恭到金庸城下的只只剩五百騎,其中有不少人或多或少受了輕傷。
守城的主將見城樓下的援軍甚少,擔心是周軍的誘敵之計,遲遲不願打開城門放他們進來。
跟隨高長恭衝鋒陷陣的五百騎兵頓時火上心頭,準備破口大罵,高長恭卻不顧戰場上橫飛的箭矢卸下鬼面,露出堪稱絕世的容顏,那主將一見大驚失色,當場震住。
他當然知道高長恭的身份,暫且不說四殿下僅憑五百騎就能殺出重圍,這等魄力實屬他汗顏,二來他這樣魯莽不近人情,生恐四殿下記恨在心。
當下主將下令開城,同時吩咐城樓上的弩手保護四殿下,城門一開上下一心,金庸城眾將士軍心大定,對周軍再次發起了反攻。
鄭婉歆眸子一暗低聲道:“我便扯去紅衣素裝為你引路,與你相隨相依……永不分離。”
高長恭雙眸微睜,驚呼出聲道:“婉兒,你……。”
鄭婉歆抬眸一笑道:“四哥哥,我想你也不忍心見婉兒如此,所以婉兒相信你一定可以平安歸來的,你在我心目中是不敗的戰神。”
高長恭去了,去得義無反顧,他沒有時間容他多想,若是洛陽城破,大齊氣數便盡,到那時不是坐在皇位的高湛頭疼,而是他們皆是亡國之奴,到那時還有誰能護住婉兒、母親、還有他的二哥、三哥、五弟幾個。
高長恭不容許這一切發生,他不僅要勝,更要全身而退,他不能讓婉兒為他傷心……更不可讓婉兒為他殉情。
作者有話要說: 這裡引用了《識途》動畫的典故,當時看了心有觸動,所以想著寫了進去,我想長恭和婉兒分開,邙山大戰之際的心情也是複雜的,有些悲壯。
☆、邙山大捷
這年冬日,鄴城的雪早已落下,窗外的杏花已經凋零得七零八碎,鄭婉歆站在窗前發愣,高長恭已走了半月,那一日仿佛近在眼前,又仿佛已經過了許久。
全城的百姓皆是惶恐不安,人人自危,前幾日高孝珩親自過府,特叮囑她們多加小心,沒有別的事情不要外出,她第一次看見這樣嚴肅的高孝珩,雖不用細問,也知軍情並不明朗。
鄭婉歆的心一直揪著,懸浮不安,她並非怕死,她只想四哥哥安好,入敵之深兇險莫測,她不願四哥哥流血,不願四哥哥受傷,可是在這一切面前,她是那樣的渺小無力。
她唯有每日誦經為他祈福,望他平安歸來,她才會讓自己的心踏實一點。
北周這次傾盡全國之力,對洛陽勢在必得,自上次的邙山一役宇文護落敗而歸,這次北周再次捲土重來,怎肯放過北齊這塊肥肉。
段韶派斛律光與高長恭先行去洛陽,而自己則只身前往晉陽,因探子來報說楊忠屯兵沃野鎮,段韶深知突厥狼子野心,一直與北周有軍事上的勾結,這次沒有料錯,楊忠在此就是為了接應突厥軍。
高長恭與斛律光率五萬輕騎到了洛陽,可是兵力懸殊,周軍有兵馬十五萬之眾,早已將金庸城包圍得水泄不通,金庸城縱使無堅不摧牢不可破,在這樣強勢的壓迫下城中守將的心裡防線近乎奔潰。
這日清晨起了大霧,斛律光大喜叫道:“天助我也。”
高長恭聞言精神一振,當然明白斛律光意有所指,二人當即一拍即合,高長恭率一千輕騎只衝山下,周軍沒有防備還道是齊軍的大批援軍已到,自然是不願放過,再加上迷霧太大,齊暗周明,周軍很快被高長恭引到了邙山腳下,這時山上埋伏多時的斛律光從高處趁亂突襲,周軍很快被沖成一盤散沙。
高長恭不敢耽擱太久,於是調了三千騎兵趁亂廝殺,而周軍主將宇文憲已知上當,很快冷靜下來,命達溪武步陣將高長恭攔截住,不讓他輕易脫圍而出。
達溪武雖然領軍才能不及高長恭,但在這無堅不摧的步陣下,高長恭第二次衝擊圍城著實艱難,萬千流箭劈頭蓋耳的朝高長恭這邊射來,耳畔邊的慘呼聲震耳欲聾,高長恭面對如此槍林箭雨還是神態自若,他的神情一如既往的堅定,周軍中有不少步兵死於他的冷槍之下。
李俊跟在高長恭身後,也不甘示弱殺退了不少周軍,箭雨劃破長空,掠過高長恭精銳的銀鎧,他的小腿被流箭射中,他只是悶哼一聲,繼續拍著馬屁股前行。
達溪武見高長恭勇猛,雖一時不敢靠前,但也在身後緊追不捨,步陣被瞬間衝散,三千騎兵死傷過半,血腥味充斥著高長恭的感官神經,悲憤填滿了胸腔。
李俊見那達溪武窮追不捨,還不停的在背後放冷箭,他不顧一切的沖在高長恭身後,為他擋箭,其餘騎兵也是如此,李俊的身子被刺成了馬蜂窩,他嘴角含笑,最終見高長恭越行越遠,才栽下了馬。
高長恭的眼眸再次濕潤模糊,他忍著淚快馬加鞭只衝金庸城而去,達溪武恨恨咬牙,一路行來最後跟隨高長恭到金庸城下的只只剩五百騎,其中有不少人或多或少受了輕傷。
守城的主將見城樓下的援軍甚少,擔心是周軍的誘敵之計,遲遲不願打開城門放他們進來。
跟隨高長恭衝鋒陷陣的五百騎兵頓時火上心頭,準備破口大罵,高長恭卻不顧戰場上橫飛的箭矢卸下鬼面,露出堪稱絕世的容顏,那主將一見大驚失色,當場震住。
他當然知道高長恭的身份,暫且不說四殿下僅憑五百騎就能殺出重圍,這等魄力實屬他汗顏,二來他這樣魯莽不近人情,生恐四殿下記恨在心。
當下主將下令開城,同時吩咐城樓上的弩手保護四殿下,城門一開上下一心,金庸城眾將士軍心大定,對周軍再次發起了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