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
曉曉倒是替她想到了一個人:馬寧。
按照李清一的個性,不成功的相親對象,是萬萬不能動用的。可曉曉說服了她,曉曉說:首先,不找馬寧,你有更得力的人求助嗎?其實,咱爸現在在局子裡,謝絕家屬探視,這情況的緊急程度勝過你虛弱的自尊心吧?再次,他不僅僅是你的相親對象,還是你的大學同學啊,即便不需要他親自出馬,從他工作的渠道透露一些信息、提供一些建議也是好的吧?
李清一被說服,又主動給馬寧打了電話。
做完這些事,她去呂縣公安局給李爸送幾件衣服,順便換換腦子,考慮聘請律師等後續事宜。
大年二十九,楊勁也打了幾通電話。他的酒肉朋友于濤辦事效率很高,又過了半小時,一個自稱于濤朋友的人給楊勁回了電話,簡要提供了呂縣兇殺案的關鍵信息。對方還叫了李爸的全名:“至於那個李××,是涉案人員之一,犯罪嫌疑人之一是他的同事,據嫌疑人供述,李××在他在逃期間對他提供過幫助。”
楊勁問:“什麼幫助?”
“大概給過錢。那小子拿到錢,警方以為他逃出省了,還可能逃出了邊境——東邊過了江就是朝鮮,那種亡命之徒,夜裡扎個猛子就過江了,不死就是賺。誰也沒想到,那哥倆哪都沒去,就在村里,那地方四面全是山,冬天難熬點,夏天有吃有喝,據說村裡有人給他們送過飯,而且不止一人。就這麼過了一年,警察也疲了,他們倆也放鬆了,就趁夜裡下了山,被警察逮到了。抓到的時候,頭髮鬍子都長了,像兩個野人,當場就把腿打折了,弄回去一問,全招了。”
楊勁問:“多少錢?那人的口供,有沒有說李××給了他多少錢?”
“那就不知道了。”
接下來,楊勁給親爹打了個電話。
父子關係略有緩和,可兩人還是別彆扭扭,楊勁只好專注說事,想請老子出面打個電話,聘請某知名律師。
李爸問詳情,楊勁模糊了關鍵信息,說了個大概。楊國強見他言語躲閃,既不想刨根問底引起楊勁反感,又想藉此展開話題拉近父子關係,就讓楊勁把案情說一下,由他轉述給律師。
老省長對兒子的託付盡心盡力,況且為一樁山野命案的從犯打官司,簡直用不到本人辦事能力的百分之一。
當天下午,金牌律師到位。為避免電話里講不清楚,楊勁約他和于濤、公安廳的朋友見了一面。
飯畢,門童儀仗隊般行禮送客,公安廳的朋友突然想起什麼,對楊勁說:“對了,××區委有個叫馬寧的,你們都是同學吧?”
楊勁沒有叫這名字的同學,答了句不是,又停下腳步,再一次確認:“馬寧……怎麼突然提到他?”
“我們黨校學習認識的,他今天也跟我打聽這個案子,問的也是這個從犯李××。”
※※※※※※※
李清一在惴惴不安中過了一個春節。
大年三十,李清一在拘留所見到了兩個律師,一個是自己聘請的年輕女律師,另一個是楊勁委託的省內知名律師。
年輕女律師變身迷妹,與法界大咖一起會見了呂縣防疫站老師傅、呂縣滅門慘案疑似從犯李××。
兩位律師互通有無,共同準備年後開庭辯護。
※※※※※※※
春節假期結束,李清一回到北京工作,爸爸的案子第二次開庭,她本人沒有回去。
第一次開庭,從犯李××的律師陣容顯得過於強大。
直到律師與李爸會面後,李清一才知道,她的親爹對小徒弟蒜頭的“幫扶”,不僅止於除夕夜的三萬塊,蒜頭躲進山里後,李爸雖不知他的藏匿地點,卻經由“中間人”送過財物,據他跟律師交待,給過兩次錢,一次五千,一次七百有零,善心大發的師傅還把自己的舊棉襖送到“中間人”家裡,最離譜的一次,借釣魚之名,親自到蒜頭老家,給蒜頭的家人送了一袋大米兩袋白面。
李爸對律師說:“我徒弟我知道,他不是壞人。再說,人家叫我一聲師傅,一叫就是好幾年,現在落難了,別人誰冷眼旁觀,我也做不到。”
法庭上,有李××類似行為的人還有幾個,“中間人”老老實實交待了,其他人也一五一十承認了。的案情並不複雜,金牌律師與年輕女律師一個曉之以理,一個動之以情,最大程度爭取了從輕判決。
第二次開庭前,姑姑跟李清一說,縣裡已經有了風聲,兩個主犯基本是死刑,至於給二人提供幫助的村民、李爸和其他人,由於人數眾多,所謂法不折眾,法院考慮到這些人都是基於善良的本意,會從輕判決。
李清一因為家事頻繁請假,公司老闆的白眼已經從年前翻到年後,這件事也算有了妥善解決,結果不會因為她出面或不出面發生改變,就沒再請假。
楊勁去了。他坐在李清一的姑姑旁邊。
法院當庭宣判,李××犯窩藏包庇罪,情節輕微,有悔罪表現,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期執行,當庭釋放。
※※※※※※※
從得知楊勁為李爸聘請了金牌律師開始,李清一一直試圖聯繫他,可楊勁從來不接,案情信息都是通過律師傳達。
按照李清一的個性,不成功的相親對象,是萬萬不能動用的。可曉曉說服了她,曉曉說:首先,不找馬寧,你有更得力的人求助嗎?其實,咱爸現在在局子裡,謝絕家屬探視,這情況的緊急程度勝過你虛弱的自尊心吧?再次,他不僅僅是你的相親對象,還是你的大學同學啊,即便不需要他親自出馬,從他工作的渠道透露一些信息、提供一些建議也是好的吧?
李清一被說服,又主動給馬寧打了電話。
做完這些事,她去呂縣公安局給李爸送幾件衣服,順便換換腦子,考慮聘請律師等後續事宜。
大年二十九,楊勁也打了幾通電話。他的酒肉朋友于濤辦事效率很高,又過了半小時,一個自稱于濤朋友的人給楊勁回了電話,簡要提供了呂縣兇殺案的關鍵信息。對方還叫了李爸的全名:“至於那個李××,是涉案人員之一,犯罪嫌疑人之一是他的同事,據嫌疑人供述,李××在他在逃期間對他提供過幫助。”
楊勁問:“什麼幫助?”
“大概給過錢。那小子拿到錢,警方以為他逃出省了,還可能逃出了邊境——東邊過了江就是朝鮮,那種亡命之徒,夜裡扎個猛子就過江了,不死就是賺。誰也沒想到,那哥倆哪都沒去,就在村里,那地方四面全是山,冬天難熬點,夏天有吃有喝,據說村裡有人給他們送過飯,而且不止一人。就這麼過了一年,警察也疲了,他們倆也放鬆了,就趁夜裡下了山,被警察逮到了。抓到的時候,頭髮鬍子都長了,像兩個野人,當場就把腿打折了,弄回去一問,全招了。”
楊勁問:“多少錢?那人的口供,有沒有說李××給了他多少錢?”
“那就不知道了。”
接下來,楊勁給親爹打了個電話。
父子關係略有緩和,可兩人還是別彆扭扭,楊勁只好專注說事,想請老子出面打個電話,聘請某知名律師。
李爸問詳情,楊勁模糊了關鍵信息,說了個大概。楊國強見他言語躲閃,既不想刨根問底引起楊勁反感,又想藉此展開話題拉近父子關係,就讓楊勁把案情說一下,由他轉述給律師。
老省長對兒子的託付盡心盡力,況且為一樁山野命案的從犯打官司,簡直用不到本人辦事能力的百分之一。
當天下午,金牌律師到位。為避免電話里講不清楚,楊勁約他和于濤、公安廳的朋友見了一面。
飯畢,門童儀仗隊般行禮送客,公安廳的朋友突然想起什麼,對楊勁說:“對了,××區委有個叫馬寧的,你們都是同學吧?”
楊勁沒有叫這名字的同學,答了句不是,又停下腳步,再一次確認:“馬寧……怎麼突然提到他?”
“我們黨校學習認識的,他今天也跟我打聽這個案子,問的也是這個從犯李××。”
※※※※※※※
李清一在惴惴不安中過了一個春節。
大年三十,李清一在拘留所見到了兩個律師,一個是自己聘請的年輕女律師,另一個是楊勁委託的省內知名律師。
年輕女律師變身迷妹,與法界大咖一起會見了呂縣防疫站老師傅、呂縣滅門慘案疑似從犯李××。
兩位律師互通有無,共同準備年後開庭辯護。
※※※※※※※
春節假期結束,李清一回到北京工作,爸爸的案子第二次開庭,她本人沒有回去。
第一次開庭,從犯李××的律師陣容顯得過於強大。
直到律師與李爸會面後,李清一才知道,她的親爹對小徒弟蒜頭的“幫扶”,不僅止於除夕夜的三萬塊,蒜頭躲進山里後,李爸雖不知他的藏匿地點,卻經由“中間人”送過財物,據他跟律師交待,給過兩次錢,一次五千,一次七百有零,善心大發的師傅還把自己的舊棉襖送到“中間人”家裡,最離譜的一次,借釣魚之名,親自到蒜頭老家,給蒜頭的家人送了一袋大米兩袋白面。
李爸對律師說:“我徒弟我知道,他不是壞人。再說,人家叫我一聲師傅,一叫就是好幾年,現在落難了,別人誰冷眼旁觀,我也做不到。”
法庭上,有李××類似行為的人還有幾個,“中間人”老老實實交待了,其他人也一五一十承認了。的案情並不複雜,金牌律師與年輕女律師一個曉之以理,一個動之以情,最大程度爭取了從輕判決。
第二次開庭前,姑姑跟李清一說,縣裡已經有了風聲,兩個主犯基本是死刑,至於給二人提供幫助的村民、李爸和其他人,由於人數眾多,所謂法不折眾,法院考慮到這些人都是基於善良的本意,會從輕判決。
李清一因為家事頻繁請假,公司老闆的白眼已經從年前翻到年後,這件事也算有了妥善解決,結果不會因為她出面或不出面發生改變,就沒再請假。
楊勁去了。他坐在李清一的姑姑旁邊。
法院當庭宣判,李××犯窩藏包庇罪,情節輕微,有悔罪表現,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期執行,當庭釋放。
※※※※※※※
從得知楊勁為李爸聘請了金牌律師開始,李清一一直試圖聯繫他,可楊勁從來不接,案情信息都是通過律師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