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朕知道這事兒以後,目瞪口呆。

  喬氏除了照顧鍾庭山,其他時候都在跟她爹學著打理家業,做起生意來乾脆利索,眼光獨到,就是那商場裡的女中豪傑。

  朕隔空覺得,太后娘娘肯定和喬氏會有共同話題。

  有這麼一份家業在,朕頓時就覺得當日鍾柏梁花錢如流水,一點兒都不是事兒了呢,甚至覺得朕不應該免了鍾柏梁的欠款。

  畢竟誰能想到這麼一個夫妻組合,竟然一直規規矩矩偏安於寧縣這麼個小地方嘛。鍾庭山可以給上級送送禮啊!一點都不懂得利用好資源。

  對此鍾庭山的解釋是:「夫人覺得我做官的才能只夠知縣,讓我老實兒地。而且喬家產業是喬家的,將來給柏梁是他姥爺想給,和我沒啥關係。」

  鍾庭山這話真是,不怪當年喬氏會看上鍾庭山。而這夫妻倆吵吵鬧鬧,最後八成會和好如初。

  而且鍾庭山都娶到白富美了,還要什麼自行車。

  有什麼可後悔的。

  朕認清現實,把想看和離大戲的心思掐死,繼續回天師宮小院兒窩著。

  鍾柏梁偶爾會來找朕比劃弓馬,鍾庭山也會過來指點一番,朕漸漸發現,鍾庭山他是真沒什麼做官的才能。

  就像知縣夫人所說,只能做個知縣就到頭。但是鍾庭山言談中透著對調兵遣將的熟悉,朕一問才知道,鍾庭山當初是跟著個師父學兵法的。

  後來才轉學進士。

  「師父說我做文官才能有限,但當初就鬼迷心竅了。」鍾庭山嘆息。

  過了一會兒,鍾庭山又說:「好在是中了進士,不然泰山大人也不會把媛媛嫁與我。」

  朕:「……」

  朕真的沒有吃你家狗糧的興趣了。

  當然,朕這種悠閒愜意的吃瓜日子也沒過多久,在朕給周峰搭上喬家這條線以後,朕就收到了太后娘娘的信兒。

  太后娘娘信里意思是:皇兒啊,楊家她擺平了,快回來吧,哀家想你啦。

  哦,『想你啦』這個是朕自己臆測的,畢竟以太后娘娘的脾氣,能寫個『速回京』,就算是情緒到位了。想不想的,得朕自己腦補。

  朕看著太后娘娘的字,心裡頭激動,終於能回去了!不說還不覺得,一說起來,朕還怪想念太后娘娘的。

  朕這頭歸心似箭,鍾家父子倒是不舍起來。

  鍾柏梁對朕說:「孟叔,不如把你母親一起接來寧縣,這樣你就不用回去了。」

  鍾庭山對朕說:「柏梁說的對,小五啊,寧縣多好,以後咱們也好互相走動。」

  朕不等鍾喬氏開口,對鍾庭山說:「看我就知道了,我家母親生得是貌美如花。她要是過來寧縣……」要是再多走動走動,肯定能把鍾喬氏的醋罈子再打翻個七八十次。

  後面半句話朕沒說出來,但是鍾喬氏卻明白了,王不見王最是好。

  畢竟從孟小五的吃穿用度上看,就知道他不是什麼普通人家出來的。端從孟小五給她介紹的那個周峰,就能看得出來,這家子恐怕還是個朝中有人的。

  不是普通知縣那種有人,而是正經京城做官的背景。

  鍾喬氏攔著想留朕的兩父子,給朕收拾了一些寧縣的特產,順便送了朕幾大箱子江南絲綢。

  鍾喬氏是個真的聰明人。

  朕也沒有推諉,順手給鍾柏梁留了個題字的摺扇——清正廉潔。

  鍾柏梁看了半天,有點嫌棄:「這幾個字,確實比我寫的好,但是這東西送給我爹還差不多。」

  朕沒有解釋為什麼給他,清正廉潔旁邊蓋的小印,是朕當太子時候的私印。

  「反正你收著唄,夏天扇扇子也挺帥的不是。」

  鍾柏梁彆扭地收下了,朕估摸著太后娘娘的喜好,又捎帶腳地給買了點江南琉璃器。反正好看,大氣又亮閃閃地東西,太后娘娘都挺喜歡的。

  朕不知道鍾家有沒有認出朕的這把扇子,反正朕為了趕時間,走了水路。

  然後朕就暈船了,比來的時候坐馬車還難受。朕以後就不喜歡旅遊了,朕可以在宮裡待到天荒地老!

  王喜福看著朕天天吐,又吃不下東西,消瘦不少,心疼得不要不要的。朕也不知道他是心疼朕,還是心疼朕因為暈船,就停了看話本子,他賺不到銀子。

  「皇上,咱們要不還是走陸路吧。回頭奴才把馬車墊舒服了,保管比來時候好!」王喜福給朕建議著。

  聽完王喜福的話,朕忽然覺得,是不是當皇帝以後,人都會多疑?

  朕怎麼就是始終要懷疑身邊人呢?

  「不必了,快些回去的好。」太后娘娘來信催朕回去,是因為已經要到中秋宴的時候了。

  大齊的中秋宴,年節宴,以及皇帝的生辰宴,都是十分重要的日子。先前時候端陽節的時候朕就稱病沒在京城露面,朕若是再錯過中秋宴,不知道會不會有人造謠傳謠,說朕已經駕崩,太后娘娘意圖謀逆之類的話。

  哦,太后娘娘趕著朕不在京城的時候收拾楊家,還真是像謀逆的前奏。

  不知道京城有沒有起這種言論,朕有些陰謀論的想著。想完以後,朕又覺得自己未免是真的多疑了些,朕現在心態不對!

  社會主義接班人怎麼能做個生性多疑的皇帝呢?!

  就算是暈船限定的多疑,這也不符合朕的理想,朕喊了戚風出來,看見戚風像所有時候一樣,單膝跪在朕面前,等待朕的差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