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7章 第 27 章

  宣王起兵謀逆這件事牽扯眾多,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帝王在事發之後處理了好一批官員與世家,依舊還有一些謹慎的逃過一劫,收斂了一陣又開始暗戳戳地尋事,其中就有一直眼紅姬家權勢的荊國公。

  姬家從現在往上數三代,就是跟著大殷始皇帝打江山的將領。始皇稱帝之後,輪功本該第一個封賞的姬家卻推拒了始皇的封爵,交回了虎符,舉家還鄉,做了一戶閒散人家。

  正是因為如此,始皇帝晚年開始屠戮開國功臣世家時,姬家就此逃過一劫。

  這一輪清得太狠,到始皇帝的長孫殷文帝登基時,朝中能領兵打仗的將領竟然寥寥無幾。

  塞北戰事告急,文帝不得已,請出了遠離京都的姬家。

  姬家不承爵,不貪權,遠離繁華,對子孫的教育卻從沒有落下。她的祖父受命領兵,出征塞北,將北狄打得俯首稱臣,一舉得勝歸京。姬家又一次揚名,戰勝後祖父謹遵家教,交還虎符,向文帝辭官歸家。性格柔弱的文帝頭一次強硬便是不許姬家還鄉,這樣可靠的武將必須要留在身邊,不然敵軍來犯,又要跋山涉水去請,實在讓人憂心。便是從文帝開始,姬家回到京都,無官無爵,卻沒有人敢不尊敬這個姓氏。

  鞏固與世家的關係,最簡單也最可靠便是聯姻,只可惜姬家一脈,從先祖開始就沒有生女兒的。文帝心心念念要娶個姬家女徹底綁住姬家,等到自己辭世也沒能等著。不要說他,就連他的兒子成帝也沒能等得到,外敵來犯,歷經幾次敗仗,只能硬著臉皮再去求姬家領兵。

  所以她一出生,成帝想也沒想,先把人給預定了,不是及笄後嫁給太子,而是在下一代帝王登基以後,迎娶她作為皇后。

  你家女兒要做皇后,你總不能再辭官回鄉吧?

  既然要做帝王的親家,再不受官爵也就說不過去了。姬家先祖不願受封,還是太了解始皇帝的性格,料想到始皇帝容不下權臣,所以最初就不受權。當今帝王是他們看著長大的,品性也摸得清,多次相請,便也不再推拒,受了官職,只不受爵位。她的父帥與大哥塞北之徵凱旋,大哥留在塞北為將戍邊,父帥也沒再辭官,依舊官拜大將軍,她的二哥在武試中脫穎,做了金吾軍的首領,她也嫁入皇宮,姬家在京都的存在感終於明顯了起來。

  同樣是靠馬背上拼殺獲得勳爵的荊國公自然心生不滿。

  憑什麼?

  都是在戰場賣過命的,憑什麼姬家的女兒就是皇后?姬家連個勳爵都沒有,憑什麼在京都橫著走?

  他荊國公的女兒比姬家的差嗎,憑什麼想進宮做個貴妃都不行?

  就很氣。

  宣王當初拉攏荊國公,便是許諾事成之後迎娶荊國公的女兒為後。不過他們私下裡的約定,沒留下憑據,荊國公也沒就憑一個承諾給宣王賣命。他暗地裡給宣王提供了些幫助,事成了有功,事敗了,火也燒不到他身上。

  宣王被斬殺之後荊國公安分了好一段時間,現在一年多過去了,宣王屍骨都涼得透透的,鞭也沒得鞭了,好極了,影響不到他荊國公繼續作妖了。

  荊國公喜歡給姬將軍使絆子是朝堂上的事,姬將軍本來對官場上的事就不怎麼在意,更不會同自家兒女講,所以她也只是聽說有這麼回事,並不是特別清楚。但是荊國公他女兒在名媛圈子裡對她的那些齟齬,她就沒理由不知道了。

  她向來不太愛和官家小姐們打交道,只要不是真的到她面前捅刀子她也懶得計較,自然也不太把荊國公的女兒放在眼裡,見面了可能還要問一句您哪位,但是這位姑奶奶把她當眼中釘,把她當初寫給藺昭暄的信抖出來,就不能忍了。

  皇后少時同宣王關係親密不是秘密,宣王謀反,皇后誕下皇子,這件事就成了禁忌,畢竟沒人敢給帝王扣綠帽子。偏偏荊國公的女兒是個無法無天的,加上荊國公的三弟媳是太后繼母的妹妹的女兒,他們家總覺得自己跟皇家也是沾親帶故,荊國公天天給女兒念叨以他們家的地位進宮至少是個貴妃,她更是把自己看得比天高。

  她應該是全天下最尊貴的女人。

  你姬岑儀是個什麼玩意兒,要不是先帝的遺旨,那個後位就該是我的!

  於是這位姑奶奶在偶然見到一封她當初回給宣王的信之後,馬不停蹄就在名媛圈裡傳開了。

  這是佛了兩輩子只因為藺昭暄恨了一次的姬岑儀第二次發怒。

  她直接把人押到了未央宮。有意思的是,禁衛把這姑奶奶拎進來的時候,這姑奶奶形容狼狽,好像才剛被人收拾了一頓。她一問水月,才知道就在她下旨之前,秦臻找人用麻袋套了這姑奶奶的頭,下狠手揍了一頓。她仔細一看,除了衣服頭髮比較亂,沒看出什麼傷痕,心想這秦臻還真是個小機靈鬼。

  她讓水月把秦臻也請過來,一起幫這位小姑奶奶擰一擰腦子裡進的水。

  荊國公也只一個獨女,寶貝得緊,所以慣得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整個京都除了帝王與太后,這小姑奶奶誰也不放在眼裡。

  “她叫什麼來著。”姬岑儀輕輕拍了拍自己的腦袋,真實不記得這姑娘叫什麼了。

  流風在她耳邊道:“韓淑兒。”

  韓淑兒坐在地上,一雙杏眼死死地盯著她,看起來恨不得把她吃了。

章節目錄